第一篇: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级组织是我国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尤其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税改前的“三提”(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农业“两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变为财政直接补助。这一改革对村级组织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确保村级组
织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县村级组织运转情况专题调研分析,以此探究寻求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有效措施及对策,从(更多文章请关注Wwww.bsmz.net)而更好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全面进步。
一、**县村级组织运转的基本情况
**县位于****南部,大巴山北麓,东与**县、西与**县、南与**市**县、北与**区相邻。国土面积1956平方公里,平均每村国土面积9.9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1米,最低海拔330米,海拔600米以下占35%,600至1000米占40%,1000米以上占25%。全县辖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1523个村民小组56479户,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万人。201*年(税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2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2元,比201*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92元,增幅为58%。201*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2万元,财政总支出2592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省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逐步增加,至201*年平均每个村达到201*元,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县现有198个行政村,设立了198个村支部和198个村民委员会。村支部、村委会组织机构健全。村党支部组成人员实行“两推一选、任前公示”的办法进行了选拔,村委会主任、委员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省《实施办法》和《选举法》进行了选举产生。群团组织负责人在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成员中提名,依照各自章程选举产生。村支部和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实行换届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全县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均能按照其职能正常运转。
(二)切实划分村级类别,合理确定干部职数。**县由于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按照村民人口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原则上以此确定干部职数。每个村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支书1名、委员2至4人,支部委员与村委会委员实行兼职,部分村实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人,设主任1名、委员2名;1000人以上(含1000人)的行政村村委会组成人员确定为3至5人,设主任1名、委员2至4名,每个村民小组设组长1名。一般村村干部设有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三员两长”(计划生育宣传员、信息员、统计员和计划生育副村长、中心户长,)等职,其中“三员”每个村至少有1人,多为兼职;“两长”中计生副村长多由其他村干部兼职,中心户长一般按15-20户确定1名。大村设有副支书、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由“两委”成员兼任。**县198个村,共有“两委”干部(包括群团)990人,有组长1523人,其中由村干部兼任组长401人。如民主镇榨溪村6个组,支书、主任、会计各兼任一名组长,溢河乡高桥村各组长全部由村干部兼任。
(三)明确干部职责,确定干部报酬。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健康发展,**县人民政府于201*年5月26日以岚政发〔201*〕1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从村级组织设置、村级组织机构人员编制、村级干部主要职责任务、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工资待遇、村务公开及村民自治等七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尤其是对村支书、主任、会计三个主要村干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使村干部职责明确、任务具体。村干部工资年标准实行结构工资制,工资由基础工资、工效工资、工龄工资三部分构成。除工龄工资每年按10元计发外,基础工资占35%至40%,工效工资占60%至65%。**县村主要干部工资年标准在2300元至5700元,村主要干部平均年工资总额在3500元左右。各村民小组长的工资基本上是按村民人数人均1至2元标准补助的;共青团支书、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的工资年人均各在350元左右,人畜“两防”人员工资年人均各在300元左右,“三员两长”人员工资年人均在200员左右。如民主镇榨溪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6元标准计发,孟石岭乡武学村组长工资按人均1元计发的,兼职的村干部,其年薪标准适当要高些。村组干部报酬是村“两委”初评,乡镇党委、政府审定,按季考核,年底一次性
兑现。
(四)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村级组织运转。一是足额拨付转补资金,确保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县均按照每村2万元的补助标准,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各乡镇,各乡镇按照村级规模大小进行了适当调整,全县用于村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总额为396万元,保证了村组干部报酬按时发放。二是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管”。为了
规范村级资金收支,**县于201*年以县政府文件下发了《**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以政府办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资金管理实行村财乡代管实施办法》。自201*年起,**县19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财乡镇代管办法,17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财务审核程序,各村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全县统一实行了“村有乡管、集中核算、分村设账”和“收支两条线”的报账制管理办法,坚持资金所有权、受益权和使用权不变,全面实行村财乡镇代管制度。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加强村级财务支出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一律拒付,从源头上予以控制。严格报刊费订阅限额,除《**日报》、《当代**》、《**日报》和《社会与法制》外,其他报刊不予订阅,从而减少村级支出。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从201*年起全面实行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在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不含县乡镇到村任职、兼职干部和村干部副职),男55周岁、女45周岁以下,连续任职5年(含5年)以上的,方可享受县上统一组织实施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费由县、乡(镇)财政、村集体予以补贴,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600元,乡(镇)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有集体积累的村每人每年补贴400元,其余部分由参保个人予以补足。缴费基数按照**省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比照个体自由职业者参保基数的最低限额缴纳,最高不超过20%。县、乡(镇)财政将补贴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养老保险费直接划入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村干部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从退休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四是支持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
二、**县村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县201*年税改前后进行了撤乡并镇和村组合并工作,2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村人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乡镇机构得到精简,人员比以前有所精干,乡村组织管理关系进一步理顺,为村级组织运转创造了有利条件。调查中,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取消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后,把乡村干部从过去繁杂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工作环境更好了,与群众的关系更和谐了。但村级组织运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县属典型农业山区县,村级几乎没有村办企业,除财政补助资金外,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村集体经济十分匮乏,村级发展后劲不足。
(二)村级运转经费明显不足,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全县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级收入主要来源是税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1*年前确定村级税改转补资金补助标准是1万元,在上级的关怀下,税改转补资金标准逐年提高,201*年为1.2万元,201*年为1.4万元,201*年达到2万元,尽管如此,我们调查发现村组干部、群团妇、“三员两长”各类村级组织所有干部构成人员的工资因无其它支付渠道,都要从这2万元中支付,可见目前村级运转保障水平仍然不高,村组干部报酬明显偏低,村级办公费用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如民主镇榨溪村财政补助收入为2万元,剔除发干部报酬1.9万元外,仅剩下1000元用于开支订阅报刊费和水电费、电话费等办公,也就是说该村几乎没有办公经费了,更谈不上开支村组干部通讯费、交通费、慰问费等费用,但是一些村“两委”正常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等活动必须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必将需要一定的经费,在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由村干部自己想办法,掏腰包。如果把村干部报酬定低,少发些,将使村干部产生消极情绪,对村级发展不利。全县村主要干部平均年报酬在3500元左右,最低的为2300元,最高的为5700元,这在当前物价指数评价下,还是很低的。实际上,一个村干部在村上工作时间每月均在20天以上,这相对于脱产的乡镇工作人员来讲,年工资显得偏低。按全年360天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0.3元,按有效工作日计算,平均日工资为17.5元,远远低于当地打工者每天40至50元的收入。村干部普遍认为,当干部不如打工。如果把村组干部工资标准提高点,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日常办公经费就无法保证。
(三)村级债务包袱沉重,消化十分困难。据调查统计,**县目前村级债务总额为2822万元。按债务来源划分:①金融机构借款327万元;②单位借款348万元;③个人借款165万元;④其他应付未付款1617万元。按债务用途划分:①生产性支出93万元;②公益性支出2443万元,其中学校建设(主要是普九)311万元,修建村组道路支出1633万元;③管理费用52万元;④垫缴税费35万元;⑤其他支出20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达12.4万元。这对无其他收入来源的村来讲,不堪重负,消化村级债务十分艰难,沉重的债务使收入本来拮据的村步履维艰。
(四)缺乏村干部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村干部工资低、工作辛苦、年老无保障机制,作为贫困山区村干部职位,对年轻人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有的干了一辈子村支书或主任,老了干不了退下来后,还是“两手空空”,没有享头。年轻有能力的觉得外出打工,挣钱来得快,趁年轻存钱,老了以后才有靠头,有的已经被推选为村干部,觉得没有享头,却卸下肩上的担子,纷纷外出打工。没有能力的想在村干部位置上过混混日子,却干不了,群众也不拥护。村干部后顾之忧严重。形成一个能干的不愿干,不能干的干不了的怪圈。该县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政策,村干部自己仍然要负担一部分,对于报酬较低的村干部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给村干部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与建议
村级组织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党在农村中的重要堡垒。村级组织运转健康、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按照“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每个村办1至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部门联村,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方式,帮助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逐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各村实际,积极引导,加强发展行业、产业协会,建立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减轻村级组织的工作压力,把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办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办理,把发展行业、产业协会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解诀。达到一个支部带动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发展一项产业,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效果。
(二)继续加大对村级税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村级补助标准。201*年省上对每村按2万元标准确定转移支付补助,这对于山区县来讲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县山大人稀,村级管辖面积大,每村需3至5名村干部,加上群团组织、村民小组长和“三员两长”等,剔除公用经费、报刊费后,每个村主要村干部的报酬平均仅在 3500元左右,在市场经济和现行物价指数评价下,相当一部分村干部都不愿意干,后顾思想严重。有的干部碍于情面,却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缺少这一级干部,村组工作就很难开展。基于此,建议上级将村级补助标准予以提高到4万元左右,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控制新债,分级消化村级旧债。税改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村级办学和“普九”,使村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农村税费改革斩断了村级收入来源,农民负担虽从根本上得到了减轻,但沉重的负债难以消化,有的需要付息。因一时难以偿还,导致债务越滚越大。税改后虽各级政府明令禁止乡镇及其任何部们产生新的债务,但是政策体制上的因素,迫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产生新的债务,基层杜绝新债产生受到冲击与困扰。一是自201*年起,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上级对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低子,政府铺面子”的总体要求,由于上级配套资金标准偏低,仅“打底子”硬化村级道路每千米实际支出超过上级补助3万元,仅此一项,该县201*、201*两年新增村级债务1021万元。二是全县相当一部分村无公用活动场所,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级给予补助修建村活动室,但补助资金偏低,使村级又产生了新的负债365万元。因此,请上级应建立消债激励考核机制,对消化村级债务也应予以奖励补助,尤其是对过去因“普九”和村级办学形成的大额债务应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解决;对全局性的新农村建设村级道路硬化群众打底子工程也应由政府承担;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修建村级活动场所应由上级全额补助解决,不能给村上留有资金缺口,避免产生新的负债,使税改后各村能够轻装前进,良性发展。
(四)建立村主要干部退职后的保障机制。省上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所辖范围内统一的村干部退职后的保障机制,为村干部全额补助实施养老保险,减轻基层财政压力和村干部个人负担。使村主要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能够放开手脚,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
(五)建立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机制。结合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建设,通过增加财政专项投入和优化整合种类农业产业资金,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大农业产业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村镇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和壮大。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二篇:运转工区201*年10月安全生产调研情况报告
运转工区201*年10月安全生产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1*年10月23日
地点:工区小会议室
主持人:孔绍荣
参加人员范围:工区领导、值班长、机电员、队组长等共16人 内容:对工区目前所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调研,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1、 区长孔绍荣对工区前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
工区现阶段面临的情况。
2、 工区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全
区员工要遵章守纪,规范操作,把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从源头上控制住各类事故的发生。
3、 检修队组在设备点检和检修时要强调“认真”二字,发现问题
要及时、认真处理。技术组和检修队组长要关注备品备件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避免影响生产缺件和库存的较大造成资金的浪费。
4、 主井副卷筒提升绳移绳至今已经使用了两个多月,点检时发现
有断丝现象,等25日左右择机移绳。参加移绳的所有人员都要特别注意安全,做什么事都要先进行安全确认。
5、 “标准化队组”和“五型班组”的工作仍然继续,是一项长期
的工作,望各位队组长多多操心,要认真填写各种台账和记录,队组长每月的安全生产述职报告要按时交到工区。
6、 各队组的文明卫生区域要认真打扫。各中段的电机车要定期加
油,确保电机车润滑良好,电机车操作工在开车前要认真点检,要确认刹车、警铃、照明完好才能动车,操作工要时刻保持警惕,控制好车速。
7、 井口的信号工和倒车工在工作时要认真负责,注意观察井口罐
笼和进出车辆的情况,精心操作。
运转工区
201*年10月24日
第三篇:某某乡关于乡镇机构设置及工作运转情况调研报告
**乡关于乡镇机构设置及工作运转情况
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办关于开展“乡镇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运转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乡深入调研和积极探索现有机构及其体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置和运转情况
(一)、领导职数情况
**乡现有领导职数7人,即乡党委书记1人、乡长兼镇党委副书记1人、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1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政协联工委主任1人。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人、副乡长2人。
(二)、乡工作人员配备情况
**乡现有干部职工26人,其中党政领导7人,党政秘书1人,后勤1人,财税所2人,经管站1人,动物防疫站2人,农技站1人,安监站1人,文化站1人,计划生育办公室2人,水利站1人,选拔生1人,广播站1人,林业管理站4人;其中属行政编制、具有公务员身份的10人,事业编制14人;参加基层政府中心工作、以党政领导管理为主的22人,专职专项工作、以县管为主的4人。
(三)、站所机构设置、经费及工作考核情况
**乡现有站所11个,即:财政所、计生办、民政办、劳
动保障站、经管站、农技站、林管站、畜牧站、文化站、安监站,水利站。
11个站所中,只有少数几个站所的公务经费拨到乡里,
其它站所人员经费都直接拨付到各县直部门,各站所人员调配、工作考核由县直部门垂直管理,业务工作由乡镇配合开展。
二、现有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一)、编制不尽合理
乡在落实政策、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维护稳定、提供便民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乡镇机构设置体制本身问题,造成一些尴尬与弊端。
目前县局部门工作人员普遍超编运行,而乡镇严重缺编,每个乡镇普遍缺编7-10人左右。现在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对乡镇在做好维稳、关注民生等社会公益性工作及引导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出现人手短缺的现象。
(二)、经费不足运转困难
乡镇财政收入增加难,缺乏支柱财源,同时乡镇职能向
服务性转变,经费支出不断增多。近两年,县委县政府调整了预算安排,机关人员的经费由201*元调整到6000元,乡镇为8000元。但事实上乡镇的运转经费提高幅度不大,支出却增加很多。很多站所县里没有安排公务费,但这些站所的工作经费和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接待等都由政府机关经费统一开支,乡镇的经费捉襟见肘,运转艰难。
(三)站所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一是因乡镇工作人手不够,又不得不把没有公务经费预算安排的站所人员纳入乡镇一级政府统一管理使用,并共同使用
行政机关预算经费,而这些站所人员的干部任免、人员考核、工作安排方面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由于部门和乡镇协商通气不够,这些人的调动又经常不受乡镇的约束,有时还出现用人不顺手的情况,有些乡镇干脆不将其纳入政府管理,但各站所的工作又纳入政府考核,使乡镇政府处于对垂直管理的事业单位“不能不管、管又难管”的两难境地,也造成了乡镇工作的极大被动。二是乡镇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差,造成乡镇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三是普通干部升迁机会少。很多干部工作一辈子都还是普通科员,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要出台鼓励措施,让基层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更多提拔重用的机会。四是有的站所没有人,但是实际工作却要做,于是其他站所的工作人员就得额外的承担该项工作,这无疑就加重了其他干部的工作强度,再加上是兼职人员,很多时候都不好管理。因为运转经费是按实际在岗在编的人头核拨到乡镇的,这部分工作就是上面没有核拨工作经费,政府还是自己筹措该项工作经费。以**乡为例,**乡长久以来没有司法员和水利员,但是这两项工作却一样的要正常开展,工作经费由乡里负担。
三、几点建议
(一)、规范设置乡镇机构
围绕新时期乡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的四项职能,合理设置机构站所,健全基层只能,方便为民办实事。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营造乡镇良好的履
职环境
对于超出乡镇职能范围,不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检查评比项目要坚决予以清除。建立健全与乡镇职能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乡镇的考核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未经县委、政府同意,各业务主管部门不得组织专项考核评比活动。不属于乡镇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列入考核内容。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为乡镇党委、政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干群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对干部的转型教育培训。要加强对干部理论、
政策、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干部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变指挥为服务,变空谈为实干,努力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实用科技的技术员、致富信息的传递员和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二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要站在长期性、整体性、战略性高度来思考农民的教育问题,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真正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加大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培养他们树立国家观念和集体观念,提升整体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能力。
**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八日
第四篇:村级组织有效运转调研报告
村级组织有效运转问题调研报告
税费改革后,村级没有了原来的收费权利和项目,不但没有收入渠道,还不同程度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给村级运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乌敦套海镇合村并组后保留12个村委会,目前,每个村都有债务包袱,从10万元到70万元不等,村级债务总额在300万元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基础建设投资投资,造成资金沉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村组办企业,搞开发,建基地。由于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开始欠下大笔债务。
二是超越经济实力,举债达标。“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达标升级都需要村级集体出钱出物,而村级财力有限,只有举债完成任务。特别是“普九”验收的强大压力,迫使村级大量向社会借贷,使村级债务雪上加霜。
三是垫付税费,借贷完成上交任务。农民负担过重,拖欠税费逐年增加,税费提留征收过早过急,夏征比例过高,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和保村组运转,直接高息借贷上交。这是近几年村级债务膨胀最主要原因。
四是高息借债还债,造成债务膨胀。几乎所有的村,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村级债务中约60%以上是有息借贷,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导致债务恶性膨胀。
五是村组收农民以物抵税费造成亏损。由于物品价格不确定和不稳定,有的农民以实物抵上交,造成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格,形成欠债。
六是在原来体制下造成的浪费。以前村级支出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村级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村级开支不能量入为出,透支现象严重,使村级债务连年追加。
而在现实条件下,村级债务的化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是债务总数额居高不下。几年来,村级债务基本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虽然偿还了部分债务,但被利息抵消了。
二是化债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债措施和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一般都年限很长。税费改革后,机动地、林地的支配权等都要全民表决,靠盘活资产资源偿债的空间有限。
三是化债缺乏资金来源。首先,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能力差。大多数村缺乏经济增长因素,有的入不敷出,还需靠借贷维持。当年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没有收益,完全靠借贷维持运行,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缺口增大。一般村可用资金只有2-4万元,所有收入保运转都困难,没钱化债。
四是债务硬,债权软。目前,村级债务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化解。村级债权80%左右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人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相当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呆死悬帐。
五是高息借贷多,利息沉重。村级债务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用社、个人借款,这些债务都要支付利息,特别是民间借贷,大都是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借债,高额的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目前,解决村级运转难的渠道相对狭窄,以下方法可以逐步尝试:
一要调整财政收支体制,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做到财力下移,缺口上移。
二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力度,迅速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道路、水利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条件。
三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每年给予一定额度,按照程序核减村级已倒闭企业拖欠金融单位的呆、死账。
四要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和征用政策,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来源,而不是负担的源头。
五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使其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六要压缩村级人员职数,最大限度控制支出。
201*年5月20日
第五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查与思考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
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 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1*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