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6:13:31 | 移动端: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时代要求,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途径,我们于近期开展了对农民素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且深入有关部门对当前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截至201*年底,我县农村人口共有45万人,其中壮年劳动力19万人。据抽样调查分析,当前我县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1、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从抽样调查的216个对象来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35.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0,中专文化的仅有4人。可以看出,农村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素质偏低,世界农业较发达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

2、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下。目前,农业生产技能素质正在由掌握传统生产技能向开始运用现代生产技能转变,但仍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县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多是40岁以上、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滞后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利用农闲时间在本地打零工的农民,从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运工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3、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掌握方面,在与村民的访问与座谈中,我们发现村民对“一号文件”的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样子,特别是要求农民自身怎样参与、配合和努力,村民们一片茫然,对于“农机补贴、村村通工程、阳光工程”等这样带来间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法制意识方面,有些农民在遇到伤害时,要么懦弱忍让,要么威言恐吓,要么暴力相向,要么受到伤害时首选私了了事,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事时有发生。

4、思想道德素质落后。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农闲时节农村聚众带彩抹牌赌博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仍比较浓厚。同时,农户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质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自身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农民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素质提高。一是目光短浅,存在短期行为。大多数农民包括一部分基层干部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二是小农意识浓厚。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担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导什么,他们就种植什么,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闭。部分农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视野狭窄,以“小家”为中心,得过且过,既不主动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引导农业生产,也不愿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农民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服务性工作,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办班培训、示范带动、开通农业直通车、送科技下乡、开辟农业专栏等,为农民提供多渠道的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服务,但对农民教育工作的滞后和不足,使得农民素质未能尽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工作分部门开展,缺乏总体部署。目前,我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有农广校、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扶贫办、党校、团委、妇联等八家单位,各单位的上级业务部门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办班培训时都是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对象往往出现重复交叉。而“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无论哪个部门到乡镇办班,乡镇都得组织一次,加大了组织难度,难于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培训链有断点,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完善。一个完整的培训链是由县农业、科技部门办班培训村组干部、科技大户、

第二篇: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时代要求,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途径,我们于近期开展了对农民素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且深入有关部门对当前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截至201*年底,我县农村人口共有45万人,其中壮年劳动力19万人。据抽样调查分析,当前我县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1、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从抽样调查的216个对象来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35.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0,中专文化的仅有4人。可以看出,农村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素质偏低,世界农业较发达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

2、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下。目前,农业生产技能素质正在由掌握传统生产技能向开始运用现代生产技能转变,但仍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县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多是40岁以上、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滞后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利用农闲时间在本地打零工的农民,从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运工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3、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掌握方面,在与村民的访问与座谈中,我们发现村民对“一号文件”的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样子,特别是要求农民自身怎样参与、配合和努力,村民们一片茫然,对于“农机补贴、村村通工程、阳光工程”等这样带来间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法制意识方面,有些农民在遇到伤害时,要么懦弱忍让,要么威言恐吓,要么暴力相向,要么受到伤害时首选私了了事,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事时有发生。

4、思想道德素质落后。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农闲时节农村聚众带彩抹牌赌博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仍比较浓厚。同时,农户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质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自身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农民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素质提高。一是目光短浅,存在短期行为。大多数农民包括一部分基层干部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二是小农意识浓厚。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担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导什么,他们就种植什么,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闭。部分农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视野狭窄,以“小家”为中心,得过且过,既不主动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引导农业生产,也不愿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农民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服务性工作,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办班培训、示范带动、开通农业直通车、送科技下乡、开辟农业专栏等,为农民提供多渠道的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服务,但对农民教育工作的滞后和不足,使得农民素质未能尽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工作分部门开展,缺乏总体部署。目前,我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有农广校、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扶贫办、党校、团委、妇联等八家单位,各单位的上级业务部门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办班培训时都是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对象往往出现重复交叉。而“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无论哪个部门到乡镇办班,乡镇都得组织一次,加大了组织难度,难于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培训链有断点,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完善。一个完整的培训链是由县农业、科技部门办班培训村组干部、科技大户、农

业骨干,然后发挥他们的组织带动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农民。但由于有一部分接受过培训的村组干部、科技大户、农业骨干回去后并未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传授,从而导致培训链中断,造成同一个村同一个人参加多次培训,而其他一般群众从未直接参加过培训。目前的培训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农村组织培训,大多都在集镇上,农民参加一次培训要跑很远的路,

很不方便,有的农民就不愿意去。

三是职业教育滞后,主阵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是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县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技能教学设施普遍陈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致使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文化事业发展不够,不利于农民素质的加快提高。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文化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全县20个乡镇已基本没有文化站,原先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早已普遍处于瘫痪状态,农村文化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和农民题材的节目十分有限。广播电视这种对当前农民思想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传播工具,很少讨论农民群众面临的思想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题材的文艺节目更是少得可怜。

三、新形势下做好农民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当前,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订总体目标规划。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农业、科技、劳动、财政、司法、人事等等多个部门,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同时,科学制定总体目标规划。当前,应结合新村建设,制订农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提高农民素质,服务新村建设。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一半以上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村有3—4名大学生,10名以上中专生,具备条件的16—45岁农民参加过培训。用10年的时间,使农民的文化素质由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转向以高中文化水平为主,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主要村干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文化;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政策、法律水平有较大提高,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具有搜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2、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如前所述,我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单位有八家,在培训时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育培训零散无序,成本高、成效较差。因此,应将农民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在每年年初,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可将培训计划上报给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综合全县情况,科学安排全年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任务、培训目标和方式,避免重复交叉和撞车。在培训时,可将教育对象分为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等几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确保各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市场营销知识、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同时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健全培训网络。

3、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增强农民学科技的主动性。目前,广播、电视已在农村十分普及,成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应充分发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乡镇电视差转台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好典型,增加农业知识节目播放时间,尝试把农业知识节目办得生动有趣,更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吸引农民收看。同时,深入调查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需求,按需施教,使农民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达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只关心和实施单纯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彻底根除农村地区愚昧落后封建习俗,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只有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文明,才能通过生产经营和流通手段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农村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开展树立“新风尚”、争创“文明户”等活动。同时,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生动形象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5、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通过生动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新的知识技能,在娱乐中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娱乐中学会处理农村社会的矛盾,在娱乐中增长发展经济的才干。

第三篇: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时代要求,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途径,我们于近期开展了对农民素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且深入有关部门对当前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民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截至201*年底,我县农村人口共有45万人,其中壮年劳动力19万人。据抽样调查分析,当前我县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1、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从抽样调查的216个对象来看,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35.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0,中专文化的仅有4人。可以看出,农村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素质偏低,世界农业较发达的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

2、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下。目前,农业生产技能素质正在由掌握传统生产技能向开始运用现代生产技能转变,但仍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县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多是40岁以上、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滞后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利用农闲时间在本地打零工的农民,从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运工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3、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掌握方面,在与村民的访问与座谈中,我们发现村民对“一号文件”的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样子,特别是要求农民自身怎样参与、配合和努力,村民们一片茫然,对于“农机补贴、村村通工程、阳光工程”等这样带来间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法制意识方面,有些农民在遇到伤害时,要么懦弱忍让,要么威言恐吓,要么暴力相向,要么受到伤害时首选私了了事,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事时有发生。

4、思想道德素质落后。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农闲时节农村聚众带彩抹牌赌博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仍比较浓厚。同时,农户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质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自身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农民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素质提高。一是目光短浅,存在短期行为。大多数农民包括一部分基层干部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二是小农意识浓厚。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担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导什么,他们就种植什么,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闭。部分农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视野狭窄,以“小家”为中心,得过且过,既不主动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引导农业生产,也不愿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农民素质教育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服务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办班培训、示范带动、开通农业直通车、送科技下乡、开辟农业专栏等,为农民提供多渠道的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服务,但对农民教育的滞后和不足,使得农民素质未能尽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分部门开展,缺乏总体部署。目前,我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有农广校、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扶贫办、党校、团委、妇联等(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bsmz.net)八家单位,各单位的上级业务部门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办班培训时都是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对象往往出现重复交叉。而“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无论哪个部门到乡镇办班,乡镇都得组织一次,加大了组织难度,难于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培训链有断点,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完善。一个完整的培训链是由县农业、科技部门办班培训村组干部、科技大户、

农业骨干,然后发挥他们的组织带动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农民。但由于有一部分接受过培训的村组干部、科技大户、农业骨干回去后并未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传授,从而导致培训链中断,造成同一个村同一个人参加多次培训,而其他一般群众从未直接参加过培训。目前的培训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农村组织培训,大多都在集镇上,农民参加一次培训要跑很远的路,很不方便,有的农民就不愿意去。

三是职业教育滞后,主阵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是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县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技能教学设施普遍陈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致使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文化事业发展不够,不利于农民素质的加快提高。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文化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全县20个乡镇已基本没有文化站,原先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早已普遍处于瘫痪状态,农村文化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和农民题材的节目十分有限。广播电视这种对当前农民思想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传播工具,很少讨论农民群众面临的思想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题材的文艺节目更是少得可怜。

三、新形势下做好农民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当前,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订总体目标规划。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农业、科技、劳动、财政、司法、人事等等多个部门,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同时,科学制定总体目标规划。当前,应结合新村建设,制订农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提高农民素质,服务新村建设。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一半以上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村有3—4名大学生,10名以上中专生,具备条件的16—45岁农民参加过培训。用10年的时间,使农民的文化素质由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转向以高中文化水平为主,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主要村干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文化;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政策、法律水平有较大提高,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具有搜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2、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如前所述,我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单位有八家,在培训时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育培训零散无序,成本高、成效较差。因此,应将农民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在每年年初,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可将培训计划上报给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综合全县情况,科学安排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任务、培训目标和方式,避免重复交叉和撞车。在培训时,可将教育对象分为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等几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确保各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市场营销知识、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同时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健全培训网络。

3、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增强农民学科技的主动性。目前,广播、电视已在农村十分普及,成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应充分发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乡镇电视差转台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好典型,增加农业知识节目播放时间,尝试把农业知识节目办得生动有趣,更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吸引农民收看。同时,深入调查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需求,按需施教,使农民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达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只关心和实施单纯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彻底根除农村地区愚昧落后封建习俗,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只有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文明,才能通过生产经营和流通手段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农村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开展树立“新风尚”、争创“文明户”等活动。同时,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生动形象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5、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通过生动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新的知识技能,在娱乐中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娱乐中学会处理农村社会的矛盾,在娱乐中增长发展经济的才干。

第四篇: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神木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神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收的方式,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县栏杆堡、尔林兔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栏杆堡镇大豆种植情况看,xx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xx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 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xx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栏杆堡镇杏洼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xx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栏杆堡镇杏洼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贷款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贷款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贷款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贷款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六是农业特产税的全面取消,今年起农业税的全部免收,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加之,正在推行的农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群众实行救助,对“五保”户实行供养制,安排200万元专款用于实施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安排200万元助学基金对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安排50万元救灾事业专款用于救助突发性灾害。

第五篇:农民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农民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出生生长在xx省xx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村子座落在两山之间的冲积区,与xx接壤。村庄有近1000户人家,4000多人口。山体矿石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资源村,已成为该镇的工业园区。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外地客商的成批入驻,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就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具体阐述如下。

一、收入方面。农民收入问题关涉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民收入上不去,就不可能有全国普遍的小康,更不会有脱离初级的小康。农业税费全免,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民务农情绪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1、收入来源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为:(1)靠“小农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格局已彻底打破,“大农业”收入已从整体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里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1*多人,劳务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近30%。(3)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现金增收的主要来源。2、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收入的增减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1)缺乏长期有效的收入机制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增收的基础不牢。气候条件、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突发事件等都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2)国家涉农方针、政策的调整会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农民收入的某些部分具 1

有偶然性,如失地补贴收入、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的拉动。(4)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对农民收入的增减有重要影响,一个对农业有作为的政府必定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反之则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损害。 3、农民收入不平衡。这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和区域内的不平衡。(1)东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2)城郊(镇)农民收入普遍高于

乡村农民收入;(3)人与人、户与户之间也存在着收入不平衡。

4、落实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1)农村税费改革促进了农民增收;(2)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3)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我村情况: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村矿石资源丰富,历年来都在小规模的开采着,供应着周边为数不多的县市建筑用料。村子里有经济头脑的人纷纷买了货车,搞起了运输,也提前进入了小康,但大部分人仍就是守着几亩薄田和林地过着温饱的生活。201*年随着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政策引导,我村纳入了镇工业园区规划,一大批资源型企业落户我村,从此村里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1、靠着每亩几万元的征地补偿款,村里人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收入,生活水平从温饱一跃到达小康;2、在工厂固定上下班,每月有千余元的工资收入,使村里人彻底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迅速转型为主工辅农的生活方式。

二、子女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

自我观念、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但凡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

活动越多,给子女的指导与鼓励、肯定越多,子女的发展就更为健全。学校的教育,假如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有多大,令人怀疑。由于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农民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很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与家长的文化素质、社会地位有关,一方面与其群体特征、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有关。

第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农民工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言传,轻身教。很多家长对子女提出公道要求,但在日常行为中自己却不拘小节,难让孩子信服;二是训斥多,表扬少。农民家长工作繁忙,自身素质不高,往往以命令指责的形式教育子女,希望看到吹糠见米的效果。实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难于收效,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是父母的未来,承载着父母太多的希望和企盼。我们村里人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过去,村里没有学校,村里人你五元我两元地集资捐款,义务出工出劳硬是修建起了一所村级小学。没有教师,村里人想方设法做思想工作留下了几个高中生,这才使山里娃有了学上。现在,随着教学资源的整合,村小学被撤并,做为一贯重视教育的村里人,眼光放得更远了,他们纷纷将子女送到市区及其他乡镇名校就读,延续着子女的大学梦。

三、医疗方面。当前,看病难仍然是困扰农民的一块心病,

特别是大病住院费用高,对眼下还不太富裕的农民来说的确承受不起,因病致贫现象屡屡发生。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合作医疗

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好办法。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高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呈现出来。所谓农民看病难,一是指农民没钱看病难;二是指乡村医疗条件差,农民看病得不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确得到很大提高,有些小病治得起了。但对于9 0 %的仍然完全靠自费医疗的农民来说,还是很大负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屡屡发生。据国家和地方的一些调查显示:农民生病因无钱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 9 8 5 年的4 %上升到1 9 9 3 年的2 4 %;在贫困地区,农民患病未就诊的有7 2 %,应住院而未住院的8 9 .2 %是因为无钱支付医药费。在农村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一般占贫困户的3 0 %至4 0 %,有的地方高达6 0 %以上。有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户,往往因为一场大病重又陷入贫困。就是在发达的苏州地区,也仍有2 0 %以上的农民看不起病。浙江的鄞县,1 9 9 5 年生产总值达8 0 亿元,农民纯收入3 3 2 8 元,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的“百强县”之一,但该县仍有2 0 0 0 多个特困户,主要是因病所致。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各种医疗费用的提高,农民一旦患重病住院,医疗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万元,这就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困难,医疗得不到保障。河北广平县在没有实施合作医疗制度前,普遍存在着“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

的情况,结果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治病。有的落得个人财两空,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因无钱住院,得了重病只得“听天由命”。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辛辛苦苦干一年,虽然挣来几千元,不够住院用几天。”(二)由于乡镇村医疗条件差,农民就是有钱看病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从全国情况看,农村卫生工作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一是受财力所限,不少地方的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集体经济的支持又不落实。二是因自费医疗和迫于医药费用负担的压力,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三是一些地方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困难重重,危及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巩固。四是农村卫生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素质降低。这些问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乡村卫生组织的整体功能。(三)农村医疗机构的现状,不能适应广大农民医疗保健的需要。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证明由农民自己创造的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最切实可行的出路。

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从以农补工转型为以工哺农。国家从201*年取消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并对农民实施了种植补贴政策,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高需求。对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村里人平时有个小病小灾的,也就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吊点水吃点药就完事了,但摊上大病大灾的就只有听天由命了。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水平都不够,想医医不了;城区里的医院费用太高,

想看看不起。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民每年只需交纳20元的参保费,就能享受到看病统筹报销补助的政策优惠。

四、精神生活方面。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摆在村民面前

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村民文化素质和精神领域方面的诸多问题。村里人专门从事种田的人很少了,基本上都是半工半农,家里的田地被征后只留有口粮田,农忙时请机械种植和收割,一般也就一两天就完成了。厂里上班的都是八小时工作制,所以空闲时间便多了许多。村民们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就打牌搓麻,一时间棋牌室林立灯火通明,赌博成风。这充分说明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领域急待丰富和提高,娱乐项目急需增加。1、 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农家电影院等。 2、重视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要,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实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的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公文素材库推荐相关范文: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素质状况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创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农民素质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