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精选多篇)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7:09:00 | 移动端: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精选多篇)

第一篇:民政局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夏津县民政局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11月

今年以来,民政局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以“争创文明窗口,争当文明标兵,规范服务管理”为工作理念,着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亮点工作不断频现,民生工作向下扎根,整体工作步步推进。先后荣获先后荣获“全市救灾工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资金”、“全县群众信访”、“12345热线办理”、“机关效能暨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社会养老设施快速发展,双争工作指数节节攀高

亮点:项目投资历年之最,资金争取再创新高

一、政府养老设施完备,投资大,建成一体化养老网络。投资3500万元的全县敬老院提档升级工程已顺利完成。今年,又增加了宋楼敬老院扩建项目,总投资290万元,增加床位110张,现已投入使用。同时,雷集敬老院投资410万元,进行了扩建,增加床位150张,主体已竣工,年前投入使用。目前,全县14处敬老院,整齐划一,在格调、外观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养老网络。

二、社会养老迅速兴起,速度快,初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今年,先后开展了夏津县康泰颐养院、夏津老年公寓、雷集养老服务中心三个社会养老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达1.25亿,项目之多,进展之快,居全市前列。夏津县康泰颐养院,总投资5000万,37296㎡,建筑面积15000㎡,内设床位450张,分普通式、居家式和医护式三大类公寓,该项目年底可交付使用。夏津老年公寓,是集老年人托养、医疗、保健、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服务机构,由中央美院设计,投资3900万元,占地25000㎡,建筑面积1201*㎡,设臵床位360张,可满足不

同老人的养老需求,现在主体建设已经完毕。雷集镇养老服务中心,投资3600万元,占地33000㎡,建筑面积9800㎡,内设床位500张。目前,正在动工。

三、双争工作研究政策,勤跑腿,争取资金数再创新高。去年,

民政系统争取上级无偿资金6785.46万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不断研究上级出台的新政策,能靠就靠,能跑就跑,加大争取力度,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已争取上级无偿资金7014.19万元,超去年全年总和。

社会救助提高救助标准,五保温情管理迈出新步伐

亮点:低保达到省级标准,医疗救助典型报道

一、城乡低保救助面广,力度大,动态阳光操作。年初,经过调

查审核,新增635户低保对象,新增低保对象数位于全市前列。城市低保标准由260元/月提高到360元/月,补差提高到每人216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800元/年提高到2300元/年, 月补差提高到每人128元,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2300多万元。

二、医疗救助提高比例,严核查,迅速救助困难群众。完成医疗

救助对象信息年度调整,完善信息档案,办理医疗救助证,认真核查救助对象身份,并对救助金额较大的进行实地调查。将定点和非定点救助比例提高至50%和25%,全年救助1829人次,发放救助金173.9万元。4月份,县电视台为医疗救助办拍摄了专题片。

三、孤儿救助逐一回访,调标准,及时发放生活费。创新实施了

孤儿救助回访机制,每个季度逐一对孤儿回访,调查生活情况,对监护人不作为的,及时变更监护人。今年,对全县176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发放了基本生活费152万元,让全县孤儿健康、快乐的生活。

四、五保管理创新做法,新方式,让五保老人有依有靠。召开乡

镇分管领导、民政助理、院长座谈会,到部分敬老院实地检查。推广

雷集镇“亲情服务”和宋楼镇“承包与代养并行”的管理模式,带动全县五保管理水平的提高。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1*元提高到2400元,为全县1408人五保老人按季度发放五保金,较好的保障了五保老人的的基本生活。

慈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福利事业全面惠及民生

亮点:大学生“跟踪救助”在省新闻联播播出,送温暖再树品牌

一、“跟踪救助”再树形象,保品牌,多方予以关注。大学生救助

及“跟踪救助”是我县的品牌工作。今年2月份,为38名同学发放救助资金11.4万元。8月份,“跟踪救助”往届大学生30人,救助应届大学生20人,发放救助金30万元。此次活动,省市多家媒体来我县采访,山东省新闻联播、德州市新闻联播、中国社会报及省市报刊予以关注报道。

二、“冬季送温暖”覆盖面广,保民生,帮困难群众渡难关。德州

市仅有两个县市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我县开展早,力度大,在德州有较高知名度。今年,为让全县低保中的特困群体温暖过冬,将为城镇300户,每户发放800块煤球,对农村3000户,每户发放500块煤球,投资达12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

三、临时救助兜底保障,解困难,为苦难群众雪中送炭。针对部

分家庭出现突发变故而导致困难的现象,县民政局对突发变故的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实现兜底保障作用。今年,救助特殊困难群众215人次,发放救助金25.6万元,救助大病困难群众,326人次,发放救助金54.8万元。

四、福利事业克服困难,增产值,保障残疾人权益。帮助企业解

决经营困难,今年实现收入7.9千万元,利润和税金实现300多万元,安臵130人次的残疾职工就业。部分棉纺福利企业存在拖欠残疾职工

工资和迟交保险现象,经过督导,各福利企业立即进行支付,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福彩加大宣传力度,并对投注机安装gps定位模块,前10个月份销售福利彩票1400多万。

优抚安置赢得百姓口碑,军休烈士工作细致开展

亮点:军休评选“十佳优抚对象”,安置转业士官到事业单位,烈

士墓建成使用

一、优抚政策落实到位,多形式,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提高

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资金。3月份,对全县优抚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5月份,组织30名优抚对象到山东省荣军医院进行免费疗养,组成医疗队为优抚对象提供免费诊疗活动,招募志愿者到优抚对象家中打扫卫生。投资20余万元,为30余户优抚

对象新建、修缮房屋48间。年底还将评选出全县“十佳优抚对象”。

二、安臵军休顺利进行,抓培训,及时发放各类经费。接收退役

士兵196人,将档案移交到县人武部和劳动局。9月份,对30人退役士兵开展为期3个月的网络技能培训,集中面授培训3天。经公开、公正考试,录用7名转业士官安臵到事业单位。为199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和城镇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一次性自谋职业费共计432万元。节假日走访军休老干部,为老干部们购买节日礼品,订阅刊物,办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年解决医疗费和医保12万元,发放各类福利3万多元。

三、烈士公墓落成使用,搞活动,集体缅怀革命先烈。投资164.8

万元的夏津县革命烈士公墓已落成使用,108名烈士英灵终得安息。今年,对烈士公墓进行绿化美化,种植塔松和三叶草。清明节和8月份,两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凭吊先烈,义务劳动。重大节假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全年接待祭祀1500多人次,满意率100%。

区划地名民间组织为民服务,基层政权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亮点:民间组织组建率高,“两区同建”树立标杆

一、区划地名规范操作,严审核,做好命名和边界工作。完成冀鲁省界和夏津-武城县界的联合检查工作,对边界线进行了实地踏勘,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和谐。做好标准地名审核备案工作,邀请地名委员会专家对部分小区命名进行专门探讨、研究,为3个居住小区办理了命名、更名。同时,完成了对国家地名地理数据库地名要素标注工作,设立了地名公共服务邮箱和地名热线,及时为来电来访群众服好务。

二、民间组织网上运作,重年检,推进一体化建设。公开民管办公共邮箱,将社团、民非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流程制做了详细的指南。同时,还将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党建制度等公开,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年检社会组织108家,对新登社会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合格率均为100%。目前,全县社会组织党组织共建立97个,覆盖率是97 %,组建率在全市位居前列。

三、基层政权民主管理,找典型,带动“两区同建”开展。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五规范,一满意”,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指导,各村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民主理财制度。今年,建立了10个城市社区、148个农村社区和166个行政村联系人台账。全县所有乡镇开展“两区同建”,以苏留庄镇、田庄乡、北城街道等乡镇为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社会事务打造精品服务,多项工作实现齐头并进

亮点:婚姻登记达3a级国家标准,殡葬实施“一条龙”治丧服务

一、婚姻登记内部改造,提质量,达到3a级国家标准。投资20余万元进行了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加登记窗口,工作附台,新式隔断和独立服务空间,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人性化服务管理,达到3a级国家标准。截止11月中旬办理结婚登记3834对,离婚登记633对,补

领结婚证873对,出具未婚及档案记录证明1240份,合格率均为100%。

二、殡葬服务赢得好评,零差错,为贫困丧属排忧解难。大力推行“和谐殡葬、阳光殡葬”,开展“一条龙”的全天侯治丧,实行“跟随式”优质服务。美化馆内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节假日接待祭祀群众3千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事故。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特困群体家属死亡后的费用给予减免,全年为60多户贫困家庭减免5万余元。

三、民情调研调查核实,流浪乞讨网络得以建成,志书编写载入史册。民情调研入户调查烈士子女、五保户和分散五保户,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发放救助金及进行医疗救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在银城敬老院设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救助服务中心,各乡镇也建立了救助点,全县新建了流浪乞讨救助网络,便于及时救助流浪乞讨和未成年人。经过一年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纳,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付出巨大努力的民政志编写工作,正在进行收尾,不久,将正式面世。该志书主要涵盖1985年—201*年的民政工作,将为夏津的民政历史留下重墨异彩。

队伍建设展现良好风貌,宣传报道广受社会关注

亮点:队伍风气面貌焕然一新,宣传走在前沿

“争创文明窗口,争当工作标兵,规范服务管理”,是民政局不变的口号,全体干部牢记“八项规定”和“八条禁令”,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节假日送礼、请吃请喝等不良风气,去除公款消费,发放礼品、现金卷等疑难杂症。从严治理“庸懒散”,能让老百姓少跑腿的就立刻办理,可办可不办的一律不为难群众。全体干部按时上下班,说话更加客气,办事更加利索,效率更加高效,展现民政部门的新风气、新面貌。此外,宣传工作多篇稿件、新闻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和新闻主流频道得以报道,使得夏津特色品牌工作广受关注。

201*年工作打算

马上进行的:目前,正在进行201*年城乡低保调整工作,总的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重点审查,阳光操作,对七类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群,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冬季来临,气温降低,我们正在安排“冬季送温暖”,争取煤球越快越好的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早点用上取暖煤。

正在谋划的:春节前,开展大学生“跟踪救助”,这是我县的特色工作,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和救助面。再就是,做好低保、五保、优抚等各项资金的发放工作,安排好春节走访慰问。

明年开展的:低保动态管理,阳光操作,做好查灾救灾,对流浪人员及时救助;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医疗救助救助对象住院情况;筹备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帮助福利企业走出困境,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工作;加强福彩宣传和管理,对投注站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优抚“百户安居工程”,为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对退役士兵进行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落实军休“两个待遇”,开展双和谐活动;继续提升婚姻登记窗口服务形象;大力宣传殡改政策,落实好“三免一减”惠民政策;组织做好对行业协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做好我县行政区域界线的联合检查。

第二篇:201*年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我县民政工作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民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较好的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规范运行

1、城镇低保。为5722户、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79.67万元,月均补差126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101元超25元,增加比例为25%。

2、农村低保。为17079户、38152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47.55万元,月均补差40.5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30元超出10.5元,增加比例为26%。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应保尽保;二是做到动态管理;三是严格审批程序;四是实行银行直发。从4月19日开始,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201*〕25号文件要求和低保申请、审批、排查清理的程序原则,坚持“两制”(即低保进入和取消听证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采取“两暂停,三取消,一终止”举措,对全县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和排查清理,对不符合条件的1020户、1130人按照程序取消了低保资格。

(二)城乡医疗救助医前医中医后救助有机结合

1、城镇医疗救助。为692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108.64万元,人均救助82.00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2元,超目标2.5%。

2、农村医疗救助。为166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301.15万元,人均救助81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1元,超目标1.25%。县财政资助参合农民42789人。

3、主要措施:一是实行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二是对大病实行重点救助;三是资助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四是严格规范审批程序。

(三)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

1、目标任务: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300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7%。

2、完成情况:新建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扩建1所县级中心敬老院,11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改建、扩建、新建乡镇敬老院5所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

3、编制管理:新建的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由县政府批准为财政供给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县编办核定财政供给事业编制8名,管理服务人员在现有财政供给人员中调配,8名炊事、护理等特殊岗位人员从社会招聘。2所中心敬老院建设资金总投入1563.94万元,按照花园式、宾馆式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既有标准化的宿舍、清洁卫生的食堂,又有多功能的舞台、多样化的健身器材,还有冬暖夏凉的浴室和休闲散步的花园。2所中心敬老院各租赁土地10亩,进行复合式使用,菜地、果园、休闲、绿化,样样具备。

4、主要措施:

一是供养标准全部落实。全县有五保对象5619人,县、乡敬老院现已集中供养1573人,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其中零花钱2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10元。五保人员医疗费用先在新合补偿后,剩余部分在农村医疗救助金中予以全额救助。二是新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利用原讲治乡、骑龙乡初级中学撤并后的国有闲置资产,新建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

心敬老院,11月底竣工投入使用,新增集中供养五保人员283人。三是乡镇敬老院建设全部启动。改建、扩建、新建5所乡镇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7人。到今年底,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和乡镇敬老院8所,超目标5所,新增集中供养人员38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28%,超目标1%。

(四)农村安居和灾后重建打造成为阳光工程

1、工程建设。全县财政投入资金426万元,实施灾民安居工程150户,573间,14256平方米,其中分散修建和购买现房97户,集中修建房屋53户。同时,对今年以来遭受“5.12”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户786户、2726间,维修加固户962户、3367间房屋分别实施了重建、改建、迁建和维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和维修加固资金已由财政划拨到金融部门实行打卡直接发放到灾民户。目前,灾民安居和灾后重建工程已于11月底前全部完工,灾民全部搬进新居。

2、资金发放。一律按照受灾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人数实行分类分挡补助,对困难户、低保户给予适当照顾,补助标准分为2类3挡。维修加固户补助资金按照“农房‘轻微损坏’、‘中等损坏’、‘严重损坏’3个档次兑现落实。

3、主要措施:一是优先选址,二是优先规划,三是先修建后办手续,四是豁免有关费用,五是多方筹集资金,六是实行集中与分散建房相结合。

(五)救灾救济救助解决困难群众后顾之忧

1、救灾工作。先后遭受冰雪灾害和“5.12”地震灾害的重创,对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农房毁损特别严重。为确保及时、快速传递灾情,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修定了救灾预案,坚持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每遇重大灾情,及时奔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组织生产自救。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省、市有关精神,按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粮食,及时为2520名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共发放补助金214.56万元,发放救济粮92吨。生活救助金由财政部门直发到被救助对象的“一卡通”帐户。

2、生活救济。为妥善安排好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救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干部党员包户到人”的办法,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按照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实施分类救助。为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在刀刃上,提出了“四不准”的要求和“三不准”的目标。即“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层层克扣、不准挪作他用”;“不准有一人受冻,不准有一人挨饿,不准有一人外出讨口要饭”。同时,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村民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审批、电视公告的程序进行,形成了“一查三公、一告三审”(即入户调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三级公示;电视公告,村委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的救助模式。全县解决8.4万人、400吨口粮救济,救济金235万元,救济衣物2.1万套(件),棉被5500床,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596人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3、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和落实救灾预案,二是实施“一查三公、一告三审”的救助模式,三是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

(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1、优抚工作:残疾、复员、参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三属”定补、定抚金,按国家标准,分季度由银行直发。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1000元,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700元,春节期间由民政局直接发放。

2、安置工作:全县共接受退役士兵204人,其中,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伍士兵和转业士官,全部实行了货币安置,一次性安置补偿费由财政直发。

3、医疗救助:从今年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期间的医疗费、门诊费实行医疗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18人次,救助医疗费56.89万元。

3、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和“八一”期间,对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的官兵进行节日慰问,送去了18000元的慰问金和电脑等慰问品,同时,对部分在乡伤残军人、烈军属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4、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对城镇退伍军人和转业士官实施自谋职业安置,二是提高了城镇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三是广泛开展了“双拥”活动。

(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1、建设和谐社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的补助费和福利待遇,解决了社区办公场地,县政府决定,重新调整一处面积较大的国有闲置资产无偿划拨给新宁镇清河社区。

2、创全国自治模范。在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活动中,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狠抓了队伍、阵地、组织和档案规范化建设。重点抓了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二是提高了村居委会干部待遇,三是加强了村居委会阵地建设。

(八)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1、效能建设。在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继续推行了政务导办服务法,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办理群众来信,主动解决群众困难,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我们还开展了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6750元,衣物528件,先后两次深入到重灾区慰问了灾民和生活困难群众。

2、主要措施。一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二是树立了民政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三是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活动。

(九)民政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全县以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为依托,坚持在永兴、回龙、长岭、讲治、任市五个登记点办理婚姻登记,共办理婚姻登记3908对,其中结婚登记3350对,离婚登记291对,补领结婚登记267对,无一例违法、违规登记,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二是救助管理进一步加强。共接待求助人员513人次,对符合条件的438人次受助人员给予了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162人,省内救助人员276人,被救助的对象中,有186名老弱病残人员、31名危重病人、痴呆傻和精神病人员22人。

三是慈善救助进一步落实。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8011896.65元,其中“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资金679523.59元,“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募集资金7332373.06元,还募集棉被3000床,毛毯1179床,棉毛衣裤13425件,食物、食品折款4.8万元。募集的地震赈灾捐款用于支援广元、绵阳、雅安等重灾区355万元,本县定向捐赠用于学校重建110万元,用于本县灾后重建100万元。剩余1682373.06元。募集的“慈善一日捐”活动资金用于采购晚晴、天年两所中心敬老院五保对象生活用品30万元,临时救助24万元,剩余139523.59元。其中资助大学新生204名,资助困难家庭治病22人,资助其他困难群众45户、107人。

四是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政执法工作特别是殡葬执法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重点抓了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理,全年火化遗体达到486具。

五是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上,我们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领导班子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节俭办事抓起,坚持常抓不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全局上下形成了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我们还将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条件和程序等在政务公开栏上全面进行了公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民生活资金缺口较大。因今年我县遭受“5.12”地震和冰雪灾害十分严重,给灾民和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今冬明春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人员较多,资金缺口较大。

(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强烈要求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

(三)村务公开工作亟待加强。村务公开和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村务公开没有实质内容,存在着公开不规范、不经常等问题。一些村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四)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乡镇民政办公室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乡镇民政办公室办公场地狭窄,没有办公自动化设施,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

三、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完成好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交办的中心工作,除切实抓好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基层政权、社会事务、慈善捐赠、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建设等日常性工作之外,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第一,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和村居委会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工作,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第二,抓好中心敬老院建设管理。201*年,新建一所社会所利救助中心,或再新建一所县级中心敬老院。对新建的5所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办好院办经济实体,逐步提高休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第三,抓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201*年上半年,投资500万元,按照高标准、多功能、反应快的要求,建设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第四,抓好**殡仪馆建设工程。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工程建设,201*年8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201*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期工程。。

第五,全面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从201*年开始,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逐步解决一部分村、社区办公无场地的问题。

第六,抓好县乡救灾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抓好毁损农房重建和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下大力气抓好救灾救济信息网络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设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七,扎实开展惠民效能建设。继续开展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给、安居工程、五保供给和社会救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政惠民行动,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

第八,广泛开展慈善捐赠活动。深入贯彻中华慈善大会精神,广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送温暖、献爱心,促和谐”社会捐助和“慈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群众筹措资金和物资。

第九,抓好宣传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加强民政对外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先进典型。做好民政对象稳定工作和民政信访工作。

第十,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政干部通过脱产、在职、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掌握民政方针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工作技巧。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和业务技能评比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弘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在努力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依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市民政局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so100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1*”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

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盛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

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第四篇: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我县民政工作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民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较好的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规范运行

1、城镇低

保。为5722户、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79.67万元,月均补差126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101元超25元,增加比例为25%。

2、农村低保。为17079户、38152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47.55万元,月均补差40.5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30元超出10.5元,增加比例为26%。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应保尽保;二是做到动态管理;三是严格审批程序;四是实行银行直发。从4月19日开始,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201*〕25号文件要求和低保申请、审批、排查清理的程序原则,坚持“两制”(即低保进入和取消听证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采取“两暂停,三取消,一终止”举措,对全县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和排查清理,对不符合条件的1020户、1130人按照程序取消了低保资格。

(二)城乡医疗救助医前医中医后救助有机结合

1 、城镇医疗救助。为692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108.64万元,人均救助82.00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2元,超目标2.5%。

2、农村医疗救助。为166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301.15万元,人均救助81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1元,超目标1.25%。县财政资助参合农民42789人。

3、主要措施:一是实行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二是对大病实行重点救助;三是资助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四是严格规范审批程序。

(三)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

1、目标任务: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300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7%。

2、完成情况:新建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扩建1所县级中心敬老院,11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改建、扩建、新建乡镇敬老院5所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

3、编制管理:新建的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由县政府批准为财政供给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县编办核定财政供给事业编制8名,管理服务人员在现有财政供给人员中调配,8名炊事、护理等特殊岗位人员从社会招聘。2所中心敬老院建设资金总投入1563.94万元,按照花园式、宾馆式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既有标准化的宿舍、清洁卫生的食堂,又有多功能的舞台、多样化的健身器材,还有冬暖夏凉的浴室和休闲散步的花园。2所中心敬老院各租赁土地10亩,进行复合式使用,菜地、果园、休闲、绿化,样样具备。

4、主要措施:一是供养标准全部落实。全县有五保对象5619人,县、乡敬老院现已集中供养1573人,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其中零花钱2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10元。五保人员医疗费用先在新合补偿后,剩余部分在农村医疗救助金中予以全额救助。二是新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利用原讲治乡、骑龙乡初级中学撤并后的国有闲置资产,新建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11月底竣工投入使用,新增集中供养五保人员283人。三是乡镇敬老院建设全部启动。改建、扩建、新建5所乡镇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7人。到今年底,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和乡镇敬老院8所,超目标5所,新增集中供养人员38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28%,超目标1%。

(四)农村安居和灾后重建打造成为阳光工程

1、工程建设。全县财政投入资金426万元,实施灾民安居工程150户,573间,14256平方米,其中分散修建和购买现房97户,集中修建房屋53户。同时,对今年以来遭受“5.12”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户786户、2726间,维修加固户962户、3367间房屋分别实施了重建、改建、迁建和维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和维修加固资金已由财政划拨到金融部门实行打卡直接发放到灾民户。目前,灾民安居和灾后重建工程已于11月底前全部完工,灾民全部搬进新居。

2、资金发放。一律按照受灾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人数实行分类分挡补助,对困难户、低保户给予适当照顾,补助标准分为2类3挡。维修加固户补助资金按照“农房‘轻微损坏’、‘中等损坏’、‘严重损坏’3个档次兑现落实。

3、主要措施:一是优先选址,二是优先规划,三是先修建后办手续,四是豁免有关费用,五是多方筹集资金,六是实行集中与分散建房相结合。

五)救灾救济救助解决困难群众后顾之忧

1、救灾工作。先后遭受冰雪灾害和“5.12”地震灾害的重创,对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农房毁损特别严重。为确保及时、快速传递灾情,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修定了救灾预案,坚持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每遇重大灾情,及时奔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

工作,组织生产自救。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省、市有关精神,按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粮食,及时为2520名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共发放补助金214.56万元,发放救济粮92吨。生活救助金由财政部门直发到被救助对象的“一卡通”帐户。

2、生活救济。为妥善安排好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救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干部党员包户到人”的办法,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按照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实施分类救助。为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在刀刃上,提出了“四不准”的要求和“三不准”的目标。即“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层层克扣、不准挪作他用”;“不准有一人受冻,不准有一人挨饿,不准有一人外出讨口要饭”。同时,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村民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审批、电视公告的程序进行,形成了“一查三公、一告三审”(即入户调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三级公示;电视公告,村委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的救助模式。全县解决8.4万人、400吨口粮救济,救济金235万元,救济衣物2.1万套(件),棉被550(请收藏本站www.bsmz.net)0床,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596人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3、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和落实救灾预案,二是实施“一查三公、一告三审”的救助模式,三是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

(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1、优抚工作:残疾、复员、参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三属”定补、定抚金,按国家标准,分季度由银行直发。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1000元,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700元,春节期间由民政局直接发放。

2、安置工作:全县共接受退役士兵204人,其中,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伍士兵和转业士官,全部实行了货币安置,一次性安置补偿费由财政直发。

3、医疗救助:从今年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期间的医疗费、门诊费实行医疗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18人次,救助医疗费56.89万元。

3、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和“八一”期间,对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的官兵进行节日慰问,送去了18000 元的慰问金和电脑等慰问品,同时,对部分在乡伤残军人、烈军属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4、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对城镇退伍军人和转业士官实施自谋职业安置,二是提高了城镇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三是广泛开展了“双拥”活动。

(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1、建设和谐社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的补助费和福利待遇,解决了社区办公场地,县政府决定,重新调整一处面积较大的国有闲置资产无偿划拨给新宁镇清河社区。

2、创全国自治模范。在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活动中,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狠抓了队伍、阵地、组织和档案规范化建设。重点抓了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二是提高了村居委会干部待遇,三是加强了村居委会阵地建设。

(八)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1、效能建设。在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继续推行了政务导办服务法,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办理群众来信,主动解决群众困难,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我们还开展了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6750元,衣物528件,先后两次深入到重灾区慰问了灾民和生活困难群众。

2、主要措施。一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二是树立了民政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三是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活动。

(九)民政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全县以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为依托,坚持在永兴、回龙、长岭、讲治、任市五个登记点办理婚姻登记,共办理婚姻登记3908对,其中结婚登记3350对,离婚登记291对,补领结婚登记267对,无一例违法、违规登记,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二是救助管理进一步加强。共接待求助人员513人次,对符合条件的438人次受助人员给予了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162人,省内救助人员276人,被救助的对象中,有186名老弱病残人员、31名危重病人、痴呆傻和精神病人员22人。

三是慈善救助进一步落实。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8011896.65元,其中“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资金679523.59元,“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募集资金7332373.06元,还募集棉被3000床,毛毯1179床,棉毛衣裤13425件,食物、食品折款4.8万元。募集的地震赈灾捐款用于支援广元、绵阳、雅安等重灾区355万元,本县定向捐赠用于学校重建110万元,用于本县灾后重建100万元。剩余1682373.06元。募集的“慈善一日捐”活动资金用于采购晚晴、天年两所中心敬老院五保对象生活用品30万元,临时救助24万元,剩余139523.59元。其中资助大学新生204名,资助困难家庭治病22人,资助其他困难群众45户、107人。

四是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政执法工作特别是殡葬执法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重点抓了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理,全年火化遗体达到486具。

五是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上,我们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领导班子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节俭办事抓起,坚持常抓不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全局上下形成了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我们还将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条件和程序等在政务公开栏上全面进行了公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民生活资金缺口较大。因今年我县遭受“5.12”地震和冰雪灾害十分严重,给灾民和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今冬明春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人员较多,资金缺口较大。

(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强烈要求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

(三)村务公开工作亟待加强。村务公开和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村务公开没有实质内容,存在着公开不规范、不经常等问题。一些村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四)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乡镇民政办公室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乡镇民政办公室办公场地狭窄,没有办公自动化设施,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

三、201*年工作打算

201*年,完成好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交办的中心工作,除切实抓好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基层政权、社会事务、慈善捐赠、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建设等日常性工作之外,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第一,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和村居委会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工作,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第二,抓好中心敬老院建设管理。201*年,新建一所社会所利救助中心,或再新建一所县级中心敬老院。对新建的5所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办好院办经济实体,逐步提高休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第三,抓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201*年上半年,投资500万元,按照高标准、多功能、反应快的要求,建设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第四,抓好**殡仪馆建设工程。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工程建设,201*年8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201*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期工程。。

第五,全面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从201*年开始,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逐步解决一部分村、社区办公无场地的问题。

第六,抓好县乡救灾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抓好毁损农房重建和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下大力气抓好救灾救济信息网络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设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七,扎实开展惠民效能建设。继续开展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给、安居工程、五保供给和社会救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政惠民行动,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

第八,广泛开展慈善捐赠活动。深入贯彻中华慈善大会精神,广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送温暖、献爱心,促和谐”社会捐助和“慈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群众筹措资金和物资。

第九,抓好宣传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加强民政对外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先进典型。做好民政对象稳定工作和民政信访工作。

第十,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政干部通过脱产、在职、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掌握民政方针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工作技巧。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和业务技能评比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弘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在努力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依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o八年十二月一日

第五篇:市民政局201*年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1*”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

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彩票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1*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1*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1*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

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盛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年工作打算(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