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公开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

公开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6 07:20:55 | 移动端:公开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

根据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自2008年起**省开始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这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力之举,也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如何培养和管理好这个群体,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提供长期性、连贯性的支持和保障,也逐渐成为各级组织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作用和成效

一是发挥头脑灵活的优势。“村官”们充分发挥自己接受新事物快、懂电脑等特长,借鉴各地基层新的工作思路、方法,主动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借鉴,积极为农村发展当参谋、出点子,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二是发挥综合素质高的优势。农村党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对党的先进理论理解不深。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村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交流。大学生“村官”还坚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有意识地去影响群众,是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三是发挥兴趣广的优势。大学生“村官”性格活跃,兴趣爱好比较广泛。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党的政策路线,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并主动参与到党员户外活动站、文化广场建设中,发动群众组建文艺宣传队,积极参与节目编演,组织开展各项文娱活动。同时,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施吸引群众看报读书,学用科技,将群众从棋牌室引导到图书室,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问题与弊端

一是大学生村官属新生事物,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做什么”、“怎样做”、“扮好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尚未明确定位。这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尴尬:虽然身在农村,但不是村民;虽然要围绕党政机关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但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党政领导干部。这容易使大学生村官远离村里的决策层,缺乏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种种设想难以实现;还容易使乡镇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随意使用,把他们当成“打杂”干部,不能突出这个群体管理村级事务的独特作用。以上情况都给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把事做好”带来一定困难,容易导致挫败感,影响着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和推动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就动机而言,有些毕业生做村官只是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下的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他们看重的是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待遇,并非主动自愿、发自内心地想服务农村,一旦条件成熟,他们就容易跳槽。就能力而言,多数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很多专业不对口,在农村难以派上用场,这很容易使他们在农村难以有所作为。就发展前景而言,虽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规定,“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但是,各地县乡政府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一些地方承诺的报考公务员优先、可提拔乡镇副职等,在《公务员法》和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下很难兑现。这些因素容易使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前景产生忧虑,冲击着大学生村官从事村官事业的坚定性。

三是工作经验少、业务知识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相对缺乏。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而大学生村官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没有涉及农业。他们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现在对农业实用技术了解不多,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起来相对吃力,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短,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好多工作都凭个人去努力,缺少与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的环节。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做一些打字复印等的简单工作,对于村里的很多实际工作插不上手,到农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相对较大。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落实考核制度。落实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工作。每年年度末由镇党委政府、村级两委和当地群众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评定出大学生村干部的优劣等次。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提拔任职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村官”不断进取向上,奋发工作。

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对三年工作期满后没有经法定程序进入村级班子或者没有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作出妥善安排,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在村工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开选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4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