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一是经济运行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450.87亿元,同比增长17.4%(下同),创“十一五”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财政总收入实现66.02亿元,增长3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9.9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7.93亿元,增长31.6%。农业实现增加值66.37亿元,增长3.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9.85亿元,增长18.4%,总量和增速均排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19.89亿元,增长5.5%,总量继续保持在全省第2位。(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http://www.bsmz.net/)
二是投资项目有序推进。从投资类别看,基本建设取代农户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实现326.66亿元,增长187.6%,占全部投资的62.8%。从投资规模看,大项目支撑投资增长作用明显,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实现投资386.95亿元,增长107%,占全部投资的74.4%;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89个,实现投资211.4亿元。从项目推进看,截至7月15日,灾后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项目7270个,开工率99.34%,竣工项目6179个,完工率84.44%,累计完成投资1733.5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6.5%,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基本有保障;截至7月22日,201*年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的项目已开工2715个,开工率为91.60%;完成投资316.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1.08%;此外,未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的招商引资、发展提高和房地产等在建项目全市还有464个,完成投资144.77亿元,以上合计,我市纳入监测的项目3428个,完成投资460.89亿元。
三是开放合作科学发展局面良好。1-6月,全市招商引资履约项目479个,到位资金198.45亿元,增长28.26%;到位外资(含间接)1.33亿美元,增长0.7%。实现出口额(含代理)5.5亿美元,增长17%,其中自营出口实现4.3亿美元,增长105.1%,居全省第2位;全市开发园区升级、扩区和新设工作全面启动,截止7月初,4个对口援建合作园区,已签约项目48个,协议投资67.03亿元,已开工32个,竣工投产5个,完成投资15.78亿元。以“十二五”规划和科技城发展规划为重点的全市各类专项规划、要素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抓紧推进。
预计,今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无论总量还是增速都会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市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仍然不容忽视,“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的压力仍然较大,在全省的位次和比重还有待提高。从总量上看,GDP与全省排名第一的**相差1912.61亿元,而与排名第三的**只差42.31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全省第6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排名全省第4位,从增速上看,GDP全省排名第14位,工业增加值排名第11位;一般预算收入排名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19位。从结构上看,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4.7:50.1:35.2,在全省处于中间水平;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27.1%,建安行业地税总收入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为26.2%;长期性税源比重有待提高,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投资结构中,更新改造实现投资96.8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18.62%;地区间投资发展不平衡,上半年有7个县(市、区)出现投资负增长。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按照抓好当前、谋划明年、着眼“十二五”的基本要求,突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储备为载体,以发挥比较优势为突破口,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已初步收集全市“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1443个,估算投资39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97个,计划完成投资1050亿元;储备项目1153个,估算投资2850亿元。从规划入手,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区位、人才等比较优势,将项目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重点抓好绵安北区域发展规划等4个区域发展规划,《**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18个重点专项规划,《**市“十二五”三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等22个一般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十二五”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以外融内聚、对上争取为抓手,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做大总量。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科技城建设和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重要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成**经济区、**“1+7”都市经济圈及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推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升**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树立市县产业经济统筹发展理念,形成**“一核四带”的产业布局。加强向上争取和对接,着力抓好园区倍增、产业倍增、企业倍增,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的新突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培养战略性**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国家政策取向,在做大做强“1+5”重点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非动力核技术产业、“三网融合”与“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积极推进全市开发园区的新设、扩区和升级工作。努力培育一批新的规模以上企业,加快长虹PDP二期、新晨动力50万台套发动机总成、丰谷酒业优质曲酒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切实加强园区软硬环境建设,严格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引导资源配置向工业倾斜,降低工业的进入和发展成本,有效防止我市工业资本外流。
四是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把**建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突出**主城区和县城两个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绵遂高速、成绵高速复线、二环路、黄土梁隧道、绕城高速等项目;尽快开工成西客专、飞八路、火车站至机场直**、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开茂水库、市级行政集中办公区、**互联网信息港等项目;加快绵遂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落实全市201*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服务领域的节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塘汛、**、**、**、**污水处理和安县、**、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加大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使用,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全面完成。
五是加快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增强后劲。按照“9月底前,灾后恢复重建完工项目和投资完成要达到规划的85%以上;年底投资要达到规划的90%以上,完工项目要达到规划的92%以上”的要求,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开工建设,按照“百分之百开工、百分之百配套资金到位、百分之百整改到位”的要求,加快推进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按照省、市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快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同时,严格项目管理,做好对口援建“交钥匙工程”及其他项目的竣工验收、审计决算、资产移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做好迎接国、省各项检查的准备。建立全市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
六是抓好投融资和资**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集中资产、资源,做大做优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灾后重建形成的大量优质资产转变为资本。优化投融资环境,全面推进金融生态模范城建设,打造诚信**。拓宽社会投资领域,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探索项目法人招标、招股等方法,推动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独资、合作、联营、收购、特许经营等模式,参与高速公路、信息设施、市政等经营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撬动民间资本,全面实施土地整备、基础设施、金融创新、信息网络、总部集聚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全面推进投资实现“三个转变”,即:投资主体由政府投资为主向以政府性投资为引导的社会、民间和企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重点由以民生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向以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方式由以本地投资为主向外来投资和本地投资共同推进转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