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08:20:40 | 移动端: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一篇: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我们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在xx年年10月申请了郑州市课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近两年来,在专家指引、领导重视、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计划。

一、专家指导

两年来,学校曾先后几次请到刘良华教授、肖川教授、胡远明教授等为我们进行讲学,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课题和教学;而省数学教研室刘富森主任、市数学教研室连珂老师更是就计算教学的本质为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领导重视

我们的课题与201*年学校制定的数学工作计划重点不谋而合,借助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许多便利条件。在 领导重视的“东风”下,许多研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

三、研究过程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

2、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确定“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从三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计算方法研究,家校的有效联合研究。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实验教师贺红晓老师执教《倍的认识》,郑青老师执教《捆小棒》;李圆圆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王芳老师说课《5的乘法计算》,葛盛菱老师说课《分房子》,郝雅琪老师说课《9加几》等。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5、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6、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行教材中习题量偏小,练习量不够,导致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单一,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每天的40分钟数学课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够每天进行适当的口算练习(如每天20道听算题目),适时进行精神鼓励(评选口算之星、颁发计算小能手奖状)和物质奖励(铅笔、橡皮之类的小文具)。

四、 成果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实验教师最少撰写两篇)。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有三位先后参加河南省和郑州市的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不能因为班额大、不便于操作而放弃改变。

2、要在研究的低年级学习阶段,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因对成绩的重视而忽视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对班级内缺少家庭教育的个别孩子,要想法设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不让学生把计算教学归为“枯燥无味”的范畴。

5、要尽量完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二篇: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农村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研究”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绥棱县双岔河中学刘胜德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疼、学生犯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而“应试教学”的影响又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只重形式体裁知识的搭建,而忽视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扼杀了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割断了作文与训练的结合,让学生置身题海,思维变得狭隘,视角变得迟钝,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废话连篇。

为了探索新课标作文教学新方法,开拓作文教学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及写作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201*年11月我校申报的绥化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获得批准之后,我校专门成立了“农村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开发作文教学校本资源,构建作文教学体系,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创新能力,同时提高语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形成了“在感受生活中张扬个性,在话题训练中形成序列”的新作文教学模式,在创新写作教学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实验和研究目标

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感受生活为基础,以张扬个性为核心,以话题训练为主体,以序列教学为模式,以能力达标为目的,通过构建创新写作能力训练体系,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个性化写作的目标。

二、课题的实验内容

1、创新素材的生活积累

文以载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基础,也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广积素材,才能薄发佳作,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创新素材生活积累。

(1)、阅读摘抄

语文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需求,学生的阅读必须是宽泛的阅读。为此,我们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一节课为图书室定时阅读,另一节课为自由阅读。同时我们还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阅读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2)、观察笔记

生活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正如“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也正是因为观察不细才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了也是枯燥无味。我们平时教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用日记形式加以个性表达。

三、创新写作的能力训练

1、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好的文题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就能调动其写作热情。如“我的初中生活”、“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2、巧 妙结合作文构思,提高学生素质上创新。想象和构思是创新的关键,创造性的想象,独具匠心的构思引导,让学生活学活用,鼓励有创意的构思。

3、借用各种作文形式,增强学生方法创新。作文形式犹如一件漂亮外衣,正如“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借用形式也能为同题作文添色不少。

四、课题的实施过程

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践是关键,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进行实施,明确各自目标任务,要求组员积极实践,每个成员完成校本教材编写,并落实创新教案设计,创新论文撰写,创新课堂实践。

1.校本教材的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单元作文练习,用话题训练方式形成序列教学模式。同时实验教题按体例自选内容,从本校学生习作及名家例文中进行选编,形成自成体例的作文校本教材,并在教学中逐步修订完善。

每周开设两节作文教学课。一节为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精品范文及课外读物;一节为写作指导课,进行写作辅导。关于作文课型。以导读导写式、交流评点式两种课型为主体。导写式为新授课主要课型,一般操作流程为“导入训练例文品读写作指导构思拓展实践训练”,我们据此模式编写了一套校本实验教材,供作文课使用。交流式为总结课主要课型,一般操作流程为“迷津指路(疑难归纳)精品交流(亮点回放)病文共诊创新升格”。实验教师在组织教学辅导时,可进行个性化构建和创意性教学。关于作文评改。初中各年级每周一篇作文,,教师精批细改,每次不低于全班人数的2/3,其余均需评定等级和分数。但全学期每生精批细改作文不低于3篇。

2.新教案的教学设计

每位实验教师在实践校本教材中自已设计教学案例,然后汇总评选优秀案例进行汇编,形成配套校本教材。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开一节作文教学公开课,进行教学探讨,共同提高,评选优秀创新课堂案例。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一篇创新作文教研论文,将观评与实验结合。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新课标下中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写作创新教学实践与研究,学生写作能力大幅提高,有多名学生在绥棱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中获奖;同时朱子龙、丛伟军、刘胜德等老师的论文在省、市、获得不同类别的奖项。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创新能力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会坚持在感受生活中张扬学生个性,在话题训练中形成作文序列,一如继往的认真研究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农村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研究”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刘胜德

第三篇:201*年度数学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1*年11月至201*年12月为课题探索实验阶段。一年来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首先在校内成立了课题负责人校长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主抓教研的领导为实验课题执行组长,由八位实验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

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陈雅锋老师执教的《长方体表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洁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感悟、领会。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开设了科技制作、手工制作、采集标本等活动项目。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扬、博物馆外,还组织学生到农村、商店等地,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s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一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一年来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仍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的做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课题组还需要大力宣传,形成浓厚的氛围,使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能力,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立项前审定课题,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为课题组研究实验的课题,并将该课题分成了三个子课题:a、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b、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c、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的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子课题:子课题a研究教师:杨柳依(组长)、单瑞国、战祥收;子课题b研究:李永青(组长)、陈秀键,许家恩;子课题c研究教师:杜家秀(组长)、王秀美,王佃兴。

(2)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建南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教师认识到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课题研究的信念;同时,明确实验研究的思路和前期实验研究的方向,师师互动、交流合作;制定自己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3)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课题组每学期举行集中培训、交流、总结、评价等研讨会,并请教研室的专家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4)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5)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

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6)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四篇:音乐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音乐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刘艳

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其对人材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艺术教育作为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音乐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教学除传授音乐知识外,更多的是学生的音乐实践,因此,它较其它学科有更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要把没有实体形象的音乐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再现,让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情感都视觉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去理解音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而这些是传统音乐教学难以解决的课题,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就形成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基本局面。所以,教师往往偏重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去展示音乐,示范音乐,只停留在使用媒体方法和发挥媒体功能的研究上。这样,学生无自主可言,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离开了教师其自信心就变得脆弱。这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适合的。随着交互媒体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将发挥教学教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体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感受音乐,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就必须让现代教育媒体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近年来我校的教改研究课题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借助媒体独立探索→引发问题协作学习→意义建构效果评价。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片面地看成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单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不仅节时省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宁老师在一年级《音的高低》一课中,没有让学生直接听辩音乐的高低,也没有灌输生硬的概念,而是运用媒体创设一个森林的背景,根据画面景物的变化把自然界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觉、视觉,感受、听辩声音的高低。学生很快就被生动的画面,对比强烈的声音深深

吸引住了。他们听着小鸟的歌唱,看着阳光灿烂的大草坪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听着狮子的吼叫,看着狂风暴雨会吓得躲到桌子下。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发问题、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甘永宏老师在教学人音版歌曲《摇篮曲》一课时,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作曲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上附点呢?为什么唱《少先队队歌》不能让小宝宝睡着呢?为什么唱《摇篮曲》小宝宝能睡着呢?”这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摇篮曲表达的是妈妈无限的爱、温馨的爱、温暖的爱等。同时,学生还回答出:“作曲者舒件特在这里用上附点四分音符更加突出了摇篮‘摇’的特点。”又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少先队队歌》太吵了,会吓着摇篮里的宝宝;有的说《少先队队歌》雄壮有力,宝宝安静不下来肯定是睡不着的;有的说《摇篮曲》旋律优美、温馨;还有的说《摇篮曲》节奏平稳、力度轻柔,所以宝宝一下(本站向你推荐:www.bsmz.net)子就睡着了。在结合多媒体,反复聆听对比。这样,即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又培养了同伴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等着教师讲解的依赖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

三、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弥漫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其实,留心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无非有两类,一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另一类属于因为熟悉而喜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弥漫式教学”,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沉浸在音乐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感知音乐、体验熟悉音乐,进而能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南照岳老师就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和下午的课前五分钟,除了播放教材歌曲外,还播放学习喜爱的歌曲或中外名曲,让学生欣赏,让音乐教室随时充满歌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中建构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能够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音乐教改的深化和发展,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代教育媒体研究向素质教育方向转移,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第五篇:研究性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研究性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党孝龙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县推进课程改革,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实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阶段(201*.5—201*.10):拟定探究方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及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教学及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落实情况,以引起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视,倡导探究性教学,并将探究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调查的过程中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不同,课题组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11—201*.5):在此阶段本人采用了“小组协作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把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通过组合互相协作,互相交流、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上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追求学习的成功。为了了解本课题进行的效果如何,本人采用了统计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具体统计形式为:

(1)采用调查、比较、测量、阅卷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统计方式。

(2)统计涉及的有关表册和其它资料由实验教师收集、填写、整理、规范。

(3)设计了一系列统计表进行检测,进一步增强实验的有效度和可信度,确保实验的效果测查真实、可信、有效。

第三阶段(201*.6—201*.76):总结前两阶段的成果,探索高中生物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并总结与归纳出探究性活动的设置,以实践表格的形式呈现。

第四阶段(201*.9---201*.11):加大实践力度,深化实验内容,研究形成一定的经验,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形成实验成果,并撰写出相关的论文;完善资料的建设和管理,完成结题总结报告,请有关专家对课题鉴定,物化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县进行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进行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为什么选择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呢?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授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导致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有利于推动我县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课程

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广泛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又是生物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对于搞好我县的高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注意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创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假设、分析、实验设计等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分层递进,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与观念发生改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渐渐摆脱习惯的“依赖心理”,实验动手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作为生物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于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同时,加大了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力争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我们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时,首先树立了以下评价观念:一是注重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二是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三是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构建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与合作意识,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小组,准确评价自己小组的发展过程。

4、统计程序

1)、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单项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检测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机进行。

2)、学生学习成绩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行检测。

3)、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自评、互评、科任教师评、班主任教师评相结合。

总之,就本质上说,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而非终结性评价,所以评价的内容重点应放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在学生生活中和走向社会后也能有所启示和适用的共同方面。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等等,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应将各种评价综合、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的总结评价。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