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成果奖申请
1.成果主要内容
(1)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课题构建了一套新的教育模式(见图1),该模式明确了明确了“育‘材’兼育‘人’教育”相结合 ;明确了“‘既专又通’的人才培养”新观念。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内容,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把专业教学、规则训练和先进理念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会做人、能做事、勤学习、善思考、敢创新”的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的应用型人才。(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 http://www.bsmz.net/)
(2)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
受传统的教学理论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课堂“知识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的脱节。鉴于此,系里要求每一位老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随时进行小结,期末撰写教学体会,进行交流(见支撑材料)。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练习、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实现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相互作用,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
①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要求,以知识的系统性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贴近实际生产和行业需求,课程设置盲目、陈旧、死板僵化、不合理,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市场,就业困难。鉴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计划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构建专业教学计划: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基础设置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强调根据各专业群的不同特点,将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主线进行拆分组合,形成获得某项能力“综合化”的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制定“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逆向”建设策略,即采取“市场→知识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策略,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证书、职业资格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及学生基本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出发,“逆向”确定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构建新的教学计划。
②重构文化素养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平,在“课内温饱”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专业情况,我们对文化素养课程进行了重新构
建,为学生推荐了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必修课程、企业文化系列必修课程、艺术鉴赏课程、思想修养阅读课程“四大系列”涵盖经济、文化、艺术、人生在内的有益书籍约200余部供学生选读,使得学生“课外营养”有了切实保障。在以上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选择1个社会经济现象,确定三个专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或方案,并写出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
(4)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新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对认识实习、集中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进行了重新布局,构建了见习课、实训课、实习课三个实验平台,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新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调整实践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我们在注重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通过社会实践和校内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明事理、有教养、会做人、能做事、有信心和有责任感的人。具体如下:
第一课堂实践主要通过课堂对实际案例分析或实训模拟分析以及专业实验教学,使学生懂得如何应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第二课堂主要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竞赛和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第三课堂主要是安排本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基地为期半年的实习,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学习工作经验,了解社会等。
2.创新点
(1)教育理念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是教育理念。在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我们引入了新的教育理念,以此作为教学指导。
在教学中坚持把教书(专业知识学习)和育人(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把教方法(专业知识)、教规则(做人的道理)、教理念(思维方式)作为系统工程来实施,为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素质结构的确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2)课程体系的创新
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基础设置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依据能力主线进行拆分组合,形成获得某项能力“综合化”的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制定“模块式”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逆向”建设策略,即采取“市场→知识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的逆向策略,“逆向”确定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构建新的教学计划。
(3)培养方案的创新
我们对各专业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两大培养体系。首次开设了《文化素养课程》,在推荐阅读书目中包括对人生有影响的书籍、企业文化书籍、艺术鉴赏书籍、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等四个方面的学习文化资料。我们力求探讨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意义的高等经管类专业全新的教学模式。
3.应用情况
上述方案在全系学生付诸实施后,明确了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把教方法(专业知识)、教规则(做人的道理)、教理念(思维方式)科学地结合起来,把育材教育与育人教育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总体上说,新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将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特性。
①专业知识扎实。借助启发式、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讨论式等交互式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掌握将更加扎实。
②应用能力强。借助“见习课、实训课、实习课”三个实验平台,开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使学生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熟悉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规则与程序,知晓企业各个经济部门、经济环节的实际运行过程,实现了学生与行业、市场、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直接对接。
③通过文化素养课程的学习,他们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善于思考,逐渐培养兴趣,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辨力,形成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发散思维甚至逆向思维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更新知识体系,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方法,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社会评价
由于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培养方案科学、“三教”结合、强调激发创新意识、训练战略性思维和训练动手能力,取得良好效果,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①用人单位都反映我们的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和能力。
②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校期间,该专业的同学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获得了包括全国性、**省、学院等15项奖励。例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赛区特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竞赛二等奖等。
③在专业培养思路的引导下,同学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得到社会的认可。例如2007年底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挺身而出,被授予“爱心奉献社会好青年”荣誉称号,以及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的优秀学生,得到社会很高评价。
④目前已经有5位同学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支援西部计划”,去西部的贫困区县工作,深得所在单位好评,为“西部计划”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