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学院工作要点(精选多篇)

学院工作要点(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09:04:53 | 移动端:学院工作要点(精选多篇)

第一篇:201*年学院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和省教研室、教科院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两大重点,做好为“教育教学、行政决策、自我发展”的三方面服务,履行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四项职责,为温州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重点目标

(一)研究目标

1. 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2. 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编写出版《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珍爱生命》师生读本;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课例设计》。

(二)指导目标

1. 考核9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全市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

2. 大力倡导有效教学,总结、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深化、细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加强对高职单招单考的教学研究;实施初中毕业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开展“精品百课”活动(初中);启动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

(三)服务目标

1. 运用《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报告,研究分析抽样地区、学校的学生学业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完善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建设小学新课程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

2. 评选表彰“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

(四)管理目标

1. 做好《温州教育》栏目调整及改版工作。验收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四项规范达标”学校(第三、四、五批)。

2. 制订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适应的教研(科研)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举办教研(教学)工作论坛;评选优秀教(科)研员、优秀教研组长。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课程改革,突破疑点难点

1.开展“疑难问题”培训。反思、总结新课程实施情况,做好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高中、初中、小学继续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针对前阶段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搭建研讨与培训平台,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教学,建设生本课堂,突破教学疑点与难点,提高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能力,努力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2.编写优秀课例设计。总结、整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全市高中课堂教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科《教学课例设计》(暂名),推广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课例设计,为高中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我市课改信息网络体系,以《温州课改资讯》为载体,及时反映我市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

3.实施“三小”培养计划。健全评选奖励机制,评选“小数学家”,启动“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建设“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小科学家”培养基地学校、“文学社联盟”,推广温州市实验小学的“家庭实验室”建设经验;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具有潜质的青少年数学、科学、文学的优秀苗子,鼓励他们立志投身数学、科学、文学的探索、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倡导有效教学

1.协作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有效教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加强教(科)研员校本教研联系校的制度建设,研究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做好《校本教研行动在温州》的定稿出版工作,召开全市校本教研工作会议;做好“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鹿城、瓯海、龙湾、平阳)的工作,扩大校本教研的推广、辐射力度;做好市局直属学校校本教研联盟的组织工作,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召开温州中学“三磨”(磨题、磨课、磨人)项目现场观摩会;以《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落实为载体,做好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的结对帮扶工作。

2.强化普高“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策略。动态调整“五个层次”的普高分类方案,分层次开展高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中各学科新课程研究指导小组和新课程重难点项目组的作用,指导学校根据区域校网布局和办学历史状况,准确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发挥同类同质学校协作体的“同伴互助”作用。加大选课指导力度,实施走班上课,促进高中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强化备考研究与指导,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组织好全市两次高三适应性考试、四个层次的高三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交流。加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的指导;及时做好全市高中会考数据的分析、反馈、指导。

3.义务教育“精品百课”“课改领航”活动。加强20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究工作、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工作,做好学业考试网上阅卷工作。深入学习执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将课程理念及优秀教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继续开展“精品百课”展示推广活动,收集疑难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打造精品课例,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产生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举行“温州市小学课改领航系列现场会”(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安阳实验小学“尊重教育”等),发挥课改领航学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培育特色,形成课改精品,引领我市小学第二轮课改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4.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抓重点树典型,推出一批农村学校办学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探索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常效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县(市、区)继续推进第三、四、五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四项规范达标”验收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有效推进教学规范的落实,市级做好“教学规范达标”验收的抽查与审核认定工作,用好农村小学新课程资源丛书。深入调研幼儿园业务园长与教师的工作,建立城乡幼儿园“三级帮扶网络”,通过共性问题集中突破,个性问题现场指导的方式,帮助民办幼儿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业务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教育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1.深化课题研究。以教育部《温州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结题为契机,全面总结新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筛选、调研、指导部分有全局性推广价值的重点课题,参加全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度)评选;召开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交流会;举行小课题与校本教研结合专题研讨;做好201*年各项课题申报立项和全市论文、案例评比;组织、参加省“三项教学评比”。拟制学校教科室评估标准和方案。

2.改版《温州教育》。做好《温州教育》的改版和栏目更新工作,拟设立行动、动态、故事、时评、思想、研究、创新、借鉴、健康等栏目,加强对全市基础教育重大项目、典型学校、有效教学、名师人生等经验的推广、宣传。定期刊出《温州教科研通讯》。

3.指导“生命教育”。编写、出版《生命教育》师生读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和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工作;加强对班主任德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校本教研模式与经验,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研究意识。

(四)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中职教研

1.发挥教学调研功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围绕我市的社会发展目标,帮助学校开展专业设置研究,特别要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和示范性专业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等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宏观指导,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学校进行课堂调研、教学视导工作。以8个学科(专业)的专业委员会为辅助平台,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编写地方实验教材。开展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进一步推进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程改革。结合温州中职教育实际,继续编写中职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指导实验学校学习新大纲、用好新教材。修订改进分类分层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的方案,让中职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发挥全市中职学校高三教学联盟的作用,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和高职单招单考的研究、指导工作。

3.完善综合学分评价。继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扎实推广、实施“综合学分制”;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省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实施综合学分制研究》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引导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拓展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举办“我爱职校”征文比赛和“职教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的指导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五)改革教育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1.深化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研究。以《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温州推广应用研究》为抓手,通过参与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的系统实施,建立可与全国各地参照的质量数据常模,逐步形成包括“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与标准比较”三个维度的中小学生测评、分析机制,以适应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解读我市(直属学校和三区两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报告,分析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和教育教学现状,及时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调控教育教学行为,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监控教学质量、改进命题技术。开展教育测量评价研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预警。以高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会考数据为基础,开展学业质量监测评价(oar系统)项目研究,以数据分析、反馈全市及各县(市、区)教学质量状况,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通过对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项目的监测,加强对命题技术的研究、调控。启动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探索小学阶段有效的学科学习质量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引导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与发展。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1.搭建名师引领平台。指导、考核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表彰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召开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考核第一、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示范作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举办2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初中段、小学段)网络直播教学活动,举办20期名师大讲堂;配合市局做好第十批特级教师候选人的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鼓励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构建“大师+优秀团队”的师资队伍格局,为培育温州教育家奠基,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打造一流教研队伍。举行全市教研(教学)工作论坛,交流推广有效教学、校本教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开设教(科)研员讲座、读书报告会、专业论坛。倡导教研员展示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全市教科研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秀教研员、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分层、分批、分段开展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新课程教学研修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教研(科研)员考核办法,引导教研员面向师生、面向基层、面向教学,把主要精力投入课程与教学研究,努力成为师风师德的表率、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打造全省一流的教研(科研)团队,宏观上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微观上为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提供策略和技术支持。

第二篇:201*年(高校)学院工作要点

201*学年学院工作要点

201*-201*学年是我院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学院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学院和迎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两件大事,以强化内涵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完成“三

年办像,五年优良,八年全省同行前列”的目标,努力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领会十七大精神,推进特色学院建设

各级党团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发展的要求,充分借鉴省内外同类名校建设经验,提高对“迎评促建”工作的认识,准确把握新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的内涵,发挥办学优势,凝炼特色,打造品牌,真正实现“特色扬校”,取得优异的评估成效。

二、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组合式、模块式、渐进式的课程体系;各系部要切实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建设及重点环节的管理与监控;制定有效的措施,推进“系所合一”的探索与实践,对“系所合一”的运行情况要进行检测;尽快完成教学功能齐全、职教特色凸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实训室建设;加快图书信息达标的建设速度,使图书馆建设、发展与学院办学规模的发展保持同步,确保生均图书、年增图书量与学生增长幅度相适应;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提高教研、科研和学术成果的层次;进一步加大专业与课程改革的力度,重点专业建设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各单位要以迎接思政评估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办学和订单培养;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出充分体现行业人才需求、高职特色鲜明、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督导委员会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将通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和教学工作会议等活动,切实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号召广大教职工向孟二冬、方永刚学习,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干、以“双师素质”教师为基础的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做好高层次、紧缺型教师的引进工作。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做好中层干部任期述职、考核工作;修订与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做好教职工年度考核和部门年度考核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灵活用人机制。

五、加强招生和就业工作,力求实现双丰收

尽早谋划201*年招生宣传,继续保持100%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率,提高报到率。加大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寻求合作单位,开拓就业岗位群;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办好学院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加强毕业生跟踪回访;确保201*年1585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以良好的就业形势带动招生工作,促进办学良性循环。

六、加强各项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创新行政管理制度,遵循各项工作规则、流程和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努力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率。

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施“五阶段五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化财务管理,继续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加快新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步伐(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ww.bsmz.net);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实行院系日常经费分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继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加强监管力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着力做好老校区工字楼拆迁的扫尾工作。基建部门要全力做好四号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工作,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确保201*年新生入住。

加强校园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维稳预案,加大突发事件的防范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院稳定。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文化品位

在继续办好学院学报、院报基础上,加强学院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使校园网成为学院宣传、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和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八、认真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正确的政策杠杆和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党总支(支部)建设,调动全院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办好学院党校,做

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做好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加大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实现学生党员数占学生总数的6%以上;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

第三篇:沧州职业技术学院201*年工作要点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201*年工作要点

201*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学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开启之年,更是我院扎实开展“爱职院,比贡献、创特色、出亮点”活动的重要之年。在继续巩固、扩大和保持学院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团结干事、和谐发展的主基调,真抓实干,务实创新,努力开创办学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以“迎评促建”为契机,提升内涵,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实施《河北沿海发展规划》以及建设沿海强市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创建一流院校。

二、目标任务

(一)稳定办学规模,确保完成201*年招生计划,力争201*年报到新生达3000人。

(二)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

(三)力争沧州工贸学校全体学生年内合并办学,确保201*年新生入住新校区。

(四)力争“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力争农林科学院进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五)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努力打造以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师风高尚、学风向好和人文和谐等为特征的美丽校园。

三、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党风带学风,转教风,促校风。二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五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六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学院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创建工作和校务公开工作,确保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水平,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二)稳定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协调发展。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开展好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认真实施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试行办法,充分调动各系部主动性、积极性,做好201*年招生工作。同时,科学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积极与大中型企业主动联系,拓展就业渠道和行业覆盖面。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工作,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创建工作,

积极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落户我院为契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继续做好春秋两季人才双选会,并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搞好高、中职衔接,做好沧州工贸学校招生工作。

(三)全力做好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努力营造迎评氛围。二是进一步完善、充实和审查各种迎评资料,做到深入挖潜,逐个审核,确保评估材料全面翔实。完成所有评估材料的上架展示工作,做到分类合理,条目明确。三是认真做好说课、专业剖析、深度访谈等评估环节。四是加大对迎评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对评估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按照评估要求,组织好内部自评演练。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深度合作与融合为着力点,以教育部要求的“五个对接”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二是以教学名师评选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轻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建设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双师素质高、师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教学与生产合一的理实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其利用率。充分发挥我院在沧州职业教育领域的龙头

和示范作用,努力创建公共实训基地。五是继续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六是积极申请承办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办好201*年沧州市财经类、计算机类技能大赛工作。七是加强精品课建设,加大优质课评选力度,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多出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提高学院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八是积极争取省农业厅组织的农技推广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加大对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九是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实现中高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链。十是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保证学生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一是健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辅导员管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加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为师生办理校方责任险。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爱国热情,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抵御不良风气的免疫力。四是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五是在普通学生中,充分挖掘、精心培树学习优、素质高的标兵典型,将其纳入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计划,发展普通学生入党人数一般要占同期入党总人数30%以上。五是加强节水节电管理,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财务管理,盘活各方资金支持学院建设。

牢固树立艰苦创业意识,规范经费收支行为,节约开支,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一是强化预算意识。在保证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压缩开支,集中财力干大事,保证急需的重点工程、重点投入的需要,确保教职员工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提高,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教职员工。二是加强对系部财务监督、审计工作。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科研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加大科研经费开支监督力度。四是稳妥做好沧州工贸学校财务工作,积极探索现阶段一个账本,统一管理、分校区独立核算的财务运行模式,确保顺利平稳过渡。

(七)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与交流,拓展办学渠道。在稳定中乌项目基础上,下大力气做大中德、中波项目。一是要对项目如何推介,如何经营进行认真研究,使考生和家长了解,认可,从而增强项目的吸引力。二是积极与乌方协商,尽快促成乌方留学生前来我院学习汉语项目。

(八)搞好农业科研,更好地为沧州农业现代化服务。一是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强化项目申报,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更多的专项项目资金。二是加强在研项目管理,强化科研项目质量检查监督机制,搞好科研人员的目标管理。三是重视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四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通过创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会、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与力度。五是完善前营科研基地建设,力争建设成省内一流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

(九)积极推进工贸学校新校区建设,为实现四校整体搬迁创造条件。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工建设沧州工贸学

校公共教学a楼、行政办公a、b楼、学训a、b、c楼等6个建设项目,完成公共教学a楼、行政办公a、b楼工程,力争年内沧州工贸学校四校整体迁入新校区。

附:沧州职业技术学院201*年主要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方案

第四篇:学院共青团工作要点

~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团市委和学院党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坚持求真务实、建设积累,坚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紧密配合学院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努力构建我院共青团工作新的工作格局。~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团市委提出的“青春奥运战略、青年成才战略和服务青少年战略”,加强和巩固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为目标,通过锐意创新、自主改革、提升能力、优化环境,丰富和发展共青团工作品牌,围绕学院“两个评估”工作,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为工作的着力点,争取工作有新突破和新举措,进一步开创稳健发展的工作局面。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以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动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与实践,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年16号文件精神和团市委、学院党委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等重大历史契机,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形式,依托学生理论社团,积极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引导青年团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利用讲座、漫画、网络论坛、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树立“诚信我为先”的主体意识。(三)以积极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拓宽共青团工作的外延,发挥网络宣传教育的职能。建立健全团组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共青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各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化指导和培训工作,发展网络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二、加强组织建设力度,依托基层,巩固基础,完善团干部的培养机制,努力推动各级团组织的能力建设。(四)完善和巩固专职团干部学习机制和培训机制。,按照团市委《关于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切实的学习型组织模式,注重专职团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团组织的领导能力,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五)完善和巩固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针对两校区办学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巩固已有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学生干部的培养规范化、科学化。在总结过去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从组织能力、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知识、工作方法、心理素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充实到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分子。(六)完善和落实《关于加强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和规范各基层组织“推优”制度,建立“推优”工作的定期汇报制度,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鉴定工作。(七)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通过“五四”达标创优竞赛活动,评选院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发挥榜样群体作用,倡导学习先进,“比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八)坚持和健全工作的调研制度和团务公开制度,注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掌握基层的工作开展情况,畅通信息的沟通与工作交流渠道。把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三、优化和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建院文化内涵的校园氛围。(九)组织好“五四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学生社团节”和“一二·九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塑造和展现建院大学生的自信健康、开放文明、多姿多彩的亮丽形象。(十)推进和拓宽“益学讲堂”的影响力和号召离。提升讲堂影响力,拓展讲堂组织模式,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等优秀教师为学生传递知识、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十一)坚持举办“英语活动月”活动。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配合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外语讲座、电影赏析、英语角、英文戏剧比赛等形式的活动,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情趣。(十二)继续举办“师生共建文明课堂活动”,通过与工会联合的“教学相长师生沙龙”、“我眼中的建院教师”的征文和演讲活动融化教育主客体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四、巩固、完善、探索和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十三)继续推进社会实践规范化、经常化建设,完善和丰富多种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巩固和深化“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校区共建”和已有的亲情陪伴--关爱空巢老人”、为进京外来青年计算机培训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十四)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积极开拓志愿者活动的渠道。五、依托专业、着眼应用,提升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十五)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制度建设。在学院《关于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以积极拓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途径和渠

道,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指导思想,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总结成绩和模式、为切实提高我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服务。(十六) 做好~年学生科技立项申报工作和~年科技成果的总结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及结构设计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特别是利用专业资源,积极开展校园课外科技活动,适时开展结构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倡导在大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与一项课外科技项目、听一堂科技讲座或论坛、参加一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六、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完善自我教育系统,做好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工作。(十七)下半年筹备召开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会和第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两年来的各项工作,提出工作目标和计划,切实发挥好学生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切实为广大同学服务。(十八)建立学生提案工作的日常制度,努力反映和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起到学院和同学之间的的桥梁纽带作用。(十九)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制度约束、活动举办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七、加强青年教职工团建,丰富青年教职工文化生活。(二十)配合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与工会青工组织合作,适时开展青年教工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青年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教职工团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生力军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第五篇:201*年学院行政工作要点

201*年工作要点

201*年,是全面推进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学院将在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示范建设成果,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全力推进产学研园建设,积极推动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

1.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各项工作,以学院党委《贯彻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意见》为指导,认真实施《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学生教育管理规范(试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规范(试行)》三个规范,通过制度化、规范化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通过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示范建设成果,继续推行 “1221”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2.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201*年,各系部要按照建高水平示范高职院校的要求,认真制定部门《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这一纲领性文件,经学院审定后组织实施。学院将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系部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各系部在制定 1

该规划中,一定要提高认识,着眼未来和产业发展需要,从调研分析问题入手,集思广益,协同创新,确立新目标、确定新项目、组建新团队、搭建新平台、建立新机制、实现新突破,通过年度计划的实施,力争在学科专业发展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3至5年上一个大台阶,并取得标志性的成果和业绩。

3.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系部实际和《系部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核心内容的要求,确定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制定201*年度实施计划,分步骤、多途径地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和学历学位不高、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缺乏高水平团队领军人才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4.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完成本年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和人员配置,改进各教学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情况,建立适合推进产学研的工作机制;以主要学科和重点专业为突破口,认真梳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课程体系,加快探索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学内容组织,确保两个体系间相互融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按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要求,切实

加强对实践教学场所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证实践教学秩序,切实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发挥重点设备在产学研中的作用,提高学校产学研工作水平。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6.全力推进产学研园建设。根据规划,积极推进产学研园建设。重点做好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的开工建设和培训中心、研发大楼的报批报建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做好产学研园的内涵建设规划,争取与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探索园区建设新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按照建设高水平示范高职院校的要求,做好长远规划的项目储备。

7.着力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提升服务地方和行业,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倡导系部建立产学合作团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纵向、横向课题研究,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8.提高招生就业工作质量。充分研究招生就业形势,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宣传机制,加强学校形象宣传,争取更多优质生源。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推荐工作,开发就业资源,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学生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高水平就业。

9.继续加强社会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在做好现有的职教师资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转岗、社会化选学等培训项目基础上,认真实施“国家级职教师资数控应用培训项目”和“中小企业培训项目”,进一步拓展学院服务社会的空间。

10.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结合修订学院《章程》,逐步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

11.加强重点关键领域监管。按照学院党委要求,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做好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日常管理和强化监督,确保规范运行,杜绝腐败,保障学校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

12.抓好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严格上课考勤、晚自习纪律、考风考纪等要求;坚持系部书记、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强化学生宿舍消防、治安、财产和网络管理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管理。

13.强化校园安全管控。坚持校园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院、系(部)、班级安全稳定信息网络,定期分析和排查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完善和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演练,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切实做好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期间维稳工作。

14.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认真做好教学、实训场所的卫生和美化,实施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坚持开展警校共育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努力做到校园及周边环境进一步美化,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师生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高,育人环境进一步净化,师生共创美丽生态环境。

15.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保持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的成果,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16.切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家属宿舍建设,确保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确保学院经济适用房按期投入使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院工作要点(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33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