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教余札记
我很欣赏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岂只现代发达的国家,早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据说原始的某些部落为了教会孩子捕猎的本领,让他们仰卧草丛,手托鲜果,伸向天空,连续好几个钟头,纹丝不动,以骗得小鸟以为那是树上的果子,飞去享用,却被小孩抓住。你看,务实的、严格的、良好的教育,让这些部落的孩子们成为智者,或是优秀的战士。
当前,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势不可挡。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企盼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应当出自于良好的教育。身为一个教育者,深感育人的责任之大,担子之沉。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如是说:"依我看,孩子的知识结构足以让我满意,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家长的一席谈话,给教育者压上一副沉重的担子。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有法,教育更要得法,教育得讲究技巧和艺术。 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偶发事件:在一次期末作文考试中,一班主任阅卷时,发现一生较长篇幅地摘录了某刊物上的作文材料。作文效果与平时功夫相距甚远,遂把该生作文拿到班主上请同学找证据。结果,证据确凿,属抄袭之功。课上,这一现象得到爆光……生回到家,茶不思,饭不想,情绪极度低落。家长问明原因,到校大驳教师教育无方,说孩子没了自尊,也没了自信,还谈什么学业。时至今日,这个事件令我心隐隐作痛。不难看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位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实是无视教育的规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最基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即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学生的群体中差异总存在的,古今如此,中外也如此。我们要提倡偏爱差生,看到其差异,扬其所长,救其所短,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和自信。
在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班会上,同学们较为友善而又含蓄地提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没想到,一个平时很有工作方法的学习委员a,有力的批评一名成绩极差的同学b,说她习惯极差,品行恶劣(当时不难看出,这样的批评带有私人怨恨,带有情绪的渲泄),说罢,教室一片哗然。我分明看见,挨批评的b搭拉着脑袋,眼角边挂着伤心的泪。班会结束,我点了学习委员的名,让她放学留下来。问及原因,方知b在一次作文中真实地写出了a乘坐无人售票车未主动投币的事实。我心中豁然开朗。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天一大早,b生给了我一封信,我摘录信中的一段原话: 江老师,今晚,我带着十分难过的心情给您写信,今天a当着全班指责了我,批评了我的不良行为。当时的我恨不得马上跳起来,戳她的脊梁骨,把她的不是也抖给大家瞧瞧,但我始终做不出来。回到家,我冷静地想了想,a说的一切也大多是事实。我明白,我学习不好,很多同学看不起我,可我最敬重您,你并没有闲(嫌)弃我。江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会用行动来争(征)服全班的。 …… 任何一个有思维的人都会被这封真诚的书信所感动。b生敢说真话实话,作文中敢于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写作极为宝贵的财富。可是她的长处,她的闪光点,以前却不为人知。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这封信给a看,也把这封信宣读给全班听。第二学月的"一帮一"接对中,a主动要求和b"接对子"。一个小小的成功,竟成了b学习的强劲动力,后来,b生的学习直线上升。
有人把塑造、改造、舆论、模仿、自治时间归结为教育的五种形式,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五种教育形式的神奇和魅力。我想谈谈"模仿"这种方式。模仿即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效仿别人的言行的一种教育方法。说穿了,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健康的心理情绪。 有时,班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接任现在的班级快一年,应该说班风建设的成绩让我欣慰。有一天中午,c生上交军训费找回的50元钱在短短的30分钟内不翼而飞。明查暗访,未发现一点漏洞。但我坚信,这事系我班某同学所为。扼杀孩子的自尊,搜身什么的不顾教育规律,违法的事我不可能去做,下午想了两节课,我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学后,我仅耽误20分钟的时间。我从c生家长热情捐助我班精美石英钟谈起,谈到了人间真情,谈到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诚和宽容,我还提到了老师小时候发生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是70年代末,农村实行联户承包责任制前夕,每家每户光靠人平250斤左右的粮食糊口,时间长达一年,可见生活的艰辛。一般说来,每个家庭的积蓄,要根据各农户劳动力的多少来定,一个劳动力每年可挣得队上的补贴几十元。那时我家兄弟姐妹多,靠大哥、二姐苦撑着八口之家。一天,不懂事的我为了能到旱冰场租到冰鞋,放学溜上个把小时的旱冰,硬是偷偷地拿走了家中仅有的13元积蓄。意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个星期天,为了治好我身患多年的骨髓炎,十多岁的三哥到小河沟边为我搬螃蟹做"药引子",不幸被石头砸断了中指头,可母亲找钱送哥哥上医院时,钱却不翼而飞……以后的日子,我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出过半点差错。至今,我每每想起这往事,看到哥哥的断指,我心依然作痛。 故事讲完,话题又切入50元的"失窃案",老师痛恨不劳而获的人,不允许这样的丑闻出现在我们优秀的班集体!最后,我从口袋中掏出50元钱,交给了c生,同时,也真诚的希望,不慎犯错的同学能彻底醒悟,相信他(她)一定勇敢地走出来承认自己,当然也可以争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和老师交流。言毕,教室里掌声一片。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总结-认识、情感、行为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情
认
识
行
为
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
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
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2、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红岩精神"是**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红岩"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参观寻访,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第三篇:教余札记 --闲活育人技巧
我很欣赏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岂只现代发达的国家,早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据说原始的某些部落为了教会孩子捕猎的本领,让他们仰卧草丛,手托鲜果,伸向天空,连续好几个钟头,纹丝不动,以骗得小鸟以为那是树上的果子,飞去享用,却被小孩抓住。你看,务实的、严格的、良好的教育,让这些部落的孩子们成为智者,或是优秀的战士。
当前,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势不可挡。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企盼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应当出自于良好的教育。身为一个教育者,深感育人的责任之大,担子之沉。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如是说:"依我看,孩子的知识结构足以让我满意,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家长的一席谈话,给教育者压上一副沉重的担子。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有法,教育更要得法,教育得讲究技巧和艺术。 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偶发事件:在一次期末作文考试中,一班主任阅卷时,发现一生较长篇幅地摘录了某刊物上的作文材料。作文效果与平时功夫相距甚远,遂把该生作文拿到班主上请同学找证据。结果,证据确凿,属抄袭之功。课上,这一现象得到爆光……生回到家,茶不思,饭不想,情绪极度低落。家长问明原因,到校大驳教师教育无方,说孩子没了自尊,也没了自信,还谈什么学业。时至今日,这个事件令我心隐隐作痛。不难看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位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实是无视教育的规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最基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即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学生的群体中差异总存在的,古今如此,中外也如此。我们要提倡偏爱差生,看到其差异,扬其所长,救其所短,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和自信。
在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班会上,同学们较为友善而又含蓄地提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没想到,一个平时很有工作方法的学习委员a,有力的批评一名成绩极差的同学b,说她习惯极差,品行恶劣(当时不难看出,这样的批评带有私人怨恨,带有情绪的渲泄),说罢,教室一片哗然。我分明看见,挨批评的b搭拉着脑袋,眼角边挂着伤心的泪。班会结束,我点了学习委员的名,让她放学留下来。问及原因,方知b在一次作文中真实地写出了a乘坐无人售票车未主动投币的事实。我心中豁然开朗。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天一大早,b生给了我一封信,我摘录信中的一段原话: 江老师,今晚,我带着十分难过的心情给您写信,今天a当着全班指责了我,批评了我的不良行为。当时的我恨不得马上跳起来,戳她的脊梁骨,把她的不是也抖给大家瞧瞧,但我始终做不出来。回到家,我冷静地想了想,a说的一切也大多是事实。我明白,我学习不好,很多同学看不起我,可我最敬重您,你并没有闲(嫌)弃我。江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会用行动来争(征)服全班的。 …… 任何一个有思维的人都会被这封真诚的书信所感动。b生敢说真话实话,作文中敢于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写作极为宝贵的财富。可是她的长处,她的闪光点,以前却不为人知。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这封信给a看,也把这封信宣读给全班听。第二学月的"一帮一"接对中,a主动要求和b"接对子"。一个小小的成功,竟成了b学习的强劲动力,后来,b生的学习直线上升。
有人把塑造、改造、舆论、模仿、自治时间归结为教育的五种形式,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五种教育形式的神奇和魅力。我想谈谈"模仿"这种方式。模仿即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效仿别人的言行的一种教育方法。说穿了,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健康的心理情绪。 有时,班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令人束手无策。接任现在的班级快一年,应该说班风建设的成绩让我欣慰。有一天中午,c生上交军训费找回的50元钱在短短的30分钟内不翼而飞。明查暗访,未发现一点漏洞。但我坚信,这事系我班某同学所为。扼杀孩子的自尊,搜身什么的不顾教育规律,违法的事我不可能去做,下午想了两节课,我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学后,我仅耽误20分钟的时间。我从c生家长热情捐助我班精美石英钟谈起,谈到了人间真情,谈到了人与人相处的真诚和宽容,我还提到了老师小时候发生的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是70年代末,农村实行联户承包责任制前夕,每家每户光靠人平250斤左右的粮食糊口,时间长达一年,可见生活的艰辛。一般说来,每个家庭的积蓄,要根据各农户劳动力的多少来定,一个劳动力每年可挣得队上的补贴几十元。那时我家兄弟姐妹多,靠大哥、二姐苦撑着八口之家。一天,不懂事的我为了能到旱冰场租到冰鞋,放学溜上个把小时的旱冰,硬是偷偷地拿走了家中仅有的13元积蓄。意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个星期天,为了治好我身患多年的骨髓炎,十多岁的三哥到小河沟边为我搬螃蟹做"药引子",不幸被石头砸断了中指头,可母亲找钱送哥哥上医院时,钱却不翼而飞……以后的日子,我从未在钱的问题上出过半点差错。至今,我每每想起这往事,看到哥哥的断指,我心依然作痛。 故事讲完,话题又切入50元的"失窃案",老师痛恨不劳而获的人,不允许这样的丑闻出现在我们优秀的班集体!最后,我从口袋中掏出50元钱,交给了c生,同时,也真诚的希望,不慎犯错的同学能彻底醒悟,相信他(她)一定勇敢地走出来承认自己,当然也可以争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和老师交流。言毕,教室里掌声一片。
第二天,老师的桌面上多了一封孩子的亲笔信,信中说: c同学:对不起!我真不应该拿你的50元钱!这里我真心地向你说一声:对不起!我把钱还给你,我保证:这一辈子再也不干这种事了!!对不起!!!……(后面约有10来个感叹号) 虽然信末没有署名,但熟悉的字样逃不过我的眼睛,他是一名男生d。我无心去追究他的责任,相反他的行动、他的进步令我欣喜万分。时隔一周后,我找了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与他进行了长达1个半小时的谈心,同时也保证绝不把事情真相公诸于众。教师的工作没有白费,d生不懈地努力,上期末,同学们推荐他参加了学校"百名巴蜀之星"的评比,终于如愿以偿。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潜心研究教育心理,施之以爱,因人施教,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上期,孩子们终于圆了一回"巴蜀好集体"之梦,他们手捧奖旗,千言万语全融入了晶莹的泪花之中。我想说:有忧更有喜,有花也有果,这便是一个教育者的乐趣所在! 以前12年间,我从事的都是农村教育。来到城里,才发现教育又是一块天地。我深知:教育这门精湛的艺术,光靠热情和奉献远远不够,好学的精神,钻研的精神不可少,未来的教育,潜心致力于科研的教师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需要。以教育理论武装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有法,教育更需要得法。教育是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以为: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挚的爱心之情,这种情会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这种情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还会帮助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总结-认识--情感--行为
--"培养小学(本文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生责任感"小学高段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马 宏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与我校素质教育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情 认 识 行 为 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 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如前图)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
1、血的事实,让孩子们猛醒。
当今的小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实验之初,通过摸底,我们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小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 通过讨论,学生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2、书海漫步,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外国人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红岩精神"是**地方特有的教育资源之一。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红岩"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参观寻访,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札记
班主任工作札记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几年前曾担任过此项工作,但将近一个月的工作让我品味到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体会着师生情感的微妙变化,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确不容易做好,要做好一位出色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传
“身教重于言传”,一位出色的班主任理应少做“指挥家”,多当“实干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要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与学生交往中,我自觉使用礼貌语言;大扫除时,我挑最花力气的“作业”,拖教室地板、擦洗教室门窗。从学生主动给我端水、送抹布,抢着擦地,可以看出“率先垂范”的良好教育效果。每周一的中午大扫除,我是安排小组轮流制,然而好几位刚参加过大扫除的其它组学生总是主动请缨,“老师,我还想参加这次大扫除!”就连我班的“顽皮大王”都卖力地和我一起擦地,那股干劲别提多认真了!
二、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面对如今那么多有思想的孩子,要想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单凭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切实重视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几个周以来,我与本班孩子们的家长已渐渐熟稔起来,和有些家长能像朋友一样真诚地交谈,甚至有位家长也很依赖班主任,孩子在家中表现不佳直接打电话求助(虽然这位家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从侧面可以体会到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面谈,有电话、有e-mail。通过这些方式作为班主任的我和家长们能够密切的联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注,及时科学地引导孩子点滴成长。
同时,从事教育工作虽已十年之多,但还需不断地“充电”,多思考,多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家庭教育指导者这一角色。
最后,我想借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天真年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