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项脊轩志》教学札记

《项脊轩志》教学札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09:18:38 | 移动端:《项脊轩志》教学札记

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项脊轩志》教学札记

《项脊轩志》被誉为“明文第一”。讲好学好这篇美文,要在“亦多可悲”四字上用足功力。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断:

师:“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为何而悲?

生:为亲人的离去而悲。

师:具体来说,是哪些亲人?

生:先妣、大母(祖母)、妻子。

师:找出写母亲的语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生活中的细节?

生:细节1:某所,而母立于兹

细节2: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上过这篇课文的老师都有体会,教学至此,学生并没有感动,你看,归有光写出这两个细节后,是什么感受?“语未毕,余泣,”哭起来了,连那位并无血缘关系的老妪也哭了。那你说,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无动于衷?我觉得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师:(创设情境一,加深理解,调动学生情感)归有光的母亲出身富裕人家,16岁嫁到周家,年仅26岁就去世了。短短的十年,她生育了七个孩子,“吾为多子苦”,为养育这些孩子吃尽了苦头。归有光的母亲不仅慈爱勤劳,善于持家,而且教子有方。到娘家则纺棉,在婆家则搓麻线。冬天生炉子剩下的炭屑,也让人团起来晾晒在台阶上。往往怀抱孩子但手中的活不停,娘家带来好吃的总让大家分享,对下人宽厚。归有光七岁入学,下雨天,归有光不想上学,母亲不同意。有时半夜醒来,督促有光背诵《孝经》,直到儿子背得滚瓜烂熟,才高兴而止。(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先妣事略》)

慈母匆匆离世时,归有光才8岁,见到家人哭,也就跟着哭,还以为是母亲睡着了,(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多年以后,归有光沉痛感慨:“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小的时候没有了母亲,失去母爱的人,往往能更深刻地感知母爱的伟大。

(在此情景下,再来理解体会上述两个细节,让学生谈感受。)

生: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是母亲曾经站过的地方,母亲的音容如在眼前,似乎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深怕惊扰了孩子,一句:“儿寒乎,欲食乎?”平淡至极,也温暖至极。但母亲早已不在了,回想这些,怎能不令人痛彻心扉,泣下沾襟?

师:回忆母亲,作者“泣”,写到祖母,作者“长号不自禁”。由“泣”到“长号(放声大哭)”感情明显加深,结合细节描写谈谈?

生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可见,祖母和作者相伴的时间长,给予的关爱更多。

生2:祖母赠“象笏”,可见归有光书读的好,祖母对孙儿期望高,希望他将来做官,光宗耀祖。

(情景创设二,加深理解,调动学生情感)

中国是一个宗法制观念很强的国家,渴望家族兴旺发达、团结和睦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情感。归有光祖上有五世同堂的的记录,他们这个家族在当地很有声望,但到归有光出生时,他们这个家族已经衰落,文中写了吗?

生:写了,“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师:对,到归有光的父辈,就 “异爨”了,“异爨”就是分灶吃饭,说明分家了,这个大家族离析了,百年老屋化整为零,家庭成员离心离德:屏障由篱到墙,感情隔膜日益加厚。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悲凉。在祖母的眼里,归有光的父辈是没有希望了,只能把振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归有光的身上,有不可承受之重!

归有光在轩中刻苦攻读,一心想通过科举之路步入仕途,实现祖母的重托,但现实残酷,他18岁参加乡试,一连五次名落孙山。35岁中举后,又八次会试不第,真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振兴家族的希望愈来愈渺茫,“瞻顾遗迹”,怎能不放声大哭。

师:回忆母亲而“泣”,瞻顾祖母而“长号不自禁”,思念亡妻,归有光流泪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说明感情——

生:深!

师:从哪里看出感情深?

生1:向我问“古事”,“凭几学书”,可见,归有光的妻子聪明好学,跟丈夫感情好。

生2:妻子死了,作者“久卧病”,伤心得生病了,而且病的时间很长,说明感情深。

生3:从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也可看出作者和亡妻感情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像是妻子一样,天天看到树,就像看到妻子一样,睹物思人嘛。

(创设情境三:加深对妻子感情的理解)

归有光23岁娶妻魏氏,他们共同生活了六年,归有光家贫困,她勤俭持家,从未有怨言,她娘家条件很好,她每次回娘家从不诉苦,后来娘家人到归家,才发现归有光家的贫寒。她理解自己的丈夫,支持自己的丈夫刻苦读书,甚至到崇拜自己的丈夫地步。她曾勉励丈夫说:“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这是多么大的理解与安慰!这样的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相处匆匆六年竟撒手而去,怎不令归有光“久卧病”呢?作者不是不流泪,他的眼泪是倒流到心里了。

小结:归有光之悲——

为家道衰落而悲;

为科考不顺而悲:

为痛失亲人而悲。

结语:8岁丧母,壮年丧妻,中年夭子亡女,命运的打击使归有光伤痕累累,生活的苦难把他的各种情愫煎熬到极致。美国作家奥尔珂德在《小妇人》里说过这样一句话:“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就在这样的感情孕育下诞生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项脊轩志》教学札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463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