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说,老师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这一声声赞誉,饱含着对人民教师师德的莫大崇敬。然而暑假期间的师德大讨论却让我们很多人为之汗颜。确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诲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师没有经受住考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热衷于有偿补课,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不够;热衷于打牌娱乐,备课、教学钻研得不够;热衷于经商炒股,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够;热衷于打骂体罚,对学生的爱心不够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使我们意识到再铸师魂乃当务之急。经过集中学习、培训和领导的教导,我认识到,要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就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无私奉献的师魂。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也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教清廉,以园丁的品格和“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终生。第二、教书育人的师艺。教书容易育人难,尤其是育文明人、爱国人、现代人更难。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除了对自己的教学业务要精益求精、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多才多艺,你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智慧的化身”`“知识的偶像”,(请您支持:www.bsmz.net)才能不负使命,培育出祖国需要的新一代人才。第三、严谨求实的师风。无论是哪一科教师,都应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一丝不苟、因材施教,作风朴实、工作踏实,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敢于负责、敢于承认错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才能以心动人,以情育人,要用“信任”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真情”的大门。第四、身正为范的师德。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感情都可以产生力量。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行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都对正处成长期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依法从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正直、兢兢业业,都是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的砝码;以人为本、学生为重,对真善美的由衷景仰、对假丑恶的无情鞭笪,都可折射出人格美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使学生能以教师为榜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总之,师德大讨论使我获益匪浅,我将以人民教师应有的道德规范锤炼自己、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第二篇:地理教师应具备师德修养
地理教师应具备师德修养
人以德为本。地理(社会)素质教育的首位是思想品德教育,正人先正己,教师首先要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师德则是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如何练就师德功?首要的一点就是热爱祖国。 同时,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充满爱;要严以律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具有高尚情操的形象。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典型介绍、参观取经、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短期培训以及开展“师徒结对”、名师评比等活动,教师逐渐练就“四有”、“五心”。“四有”即一有事业心,安心边远艰苦地区,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二有雄心,立志创教育大业;三有好胜心,敢创教育名师牌子;四有献身心,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在对受教育者,更应练就“五心”,即:教师心中有“爱心”,和学生的关系能“贴心”,教育学生有“耐心”加“细心”,对每位同学做工作能“尽心”。真正练就良好的师德功。
第三篇:提高师德修养 树立新时期教师新形象
提高师德修养,树立新时期教师新形象
——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
绵阳市第三中学 黄体刚
201*.5
临近鸡年的时节,手机上流传着这样一条短信:“教师形象——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责任比总理还大,挣钱比民工还少;爱心比妈妈还多,名声比汉奸还臭,催帐比黄世仁还狠。”当我们在办公室传阅这条短信时,都难免有几多感慨。
难道,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形象?难道,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就该是这种形象?
诚然,在不久前的一段时间内,教师队伍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败类:有教师奸污学生被最终枪毙、有教师体罚学生被告上法庭、有教师乱收费中饱私囊被上报……,再加上各方媒体大势曝光,一时间沸沸扬扬,确感教师形象江河日下。但这毕竟是庞大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虽然,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本身,应对这些行为切齿痛恨,甚至“人人得而诛之”。但他们毕竟不能代表整个教师群体。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教师是合格的,是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开县教师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就是教师群体形象的最好诠释。实际上,当同样的情况摆在其他教师面前的时候,作为教师的一员,我敢负责任的说,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有同样的选择。实际上,教师队伍中,有担心教不好书“误人子弟”而服毒自杀的,有担心教不好书而存在较强自卑感的……。经核测表明,69%的教师有因为担心不能尽职而或多或少存有心理障碍。这些事例,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师,正在无意中走向另一外个极端;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很明确的观点——绝大多数教师是有责任感的,是愿意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 所以,在重塑新型教师形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鞭挞丑恶的同时,认清教师队伍的主流,紧跟教师队伍的主流,并力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其次,教师形象的树立,应以提高师德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水平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为最终目标,具体体现在教书育人、日常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虽然现在大小媒体不再多讲,社会舆论也较少提及。但是,作为教师本身却应时刻不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仍然是教师们修身立教的根本准则。师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以学高为人师,育人
者以先行为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胜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是受益终生的。
所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水平。
第三、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假如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人不给旁边的老人让座,旁人最多对他“嗤之以鼻”。而如果换作一位大家所熟知的老师,则可能受到更多的谴责。所以,在选择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以后,虽然,我们“挣钱比民工还少”,但是不要忘了“责任比总理还大”。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确实受到了更多的社会期待。与其他行业相比,我们不仅投入了精力,同时也得投入了精神,我们必须用“心”教育。所以,我们很多教师感觉太累,甚至发誓不让自己的子女再当教师。但是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不少的社会回报,虽然那怕是“精神”多于“物质”。比如,在节假日收到学生的祝福,比如,我们的思想对学生的成长期到了积极作用,并最终在他们手上转化成了物质。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成就,都是回报。因此,每一位教师个体都应充分认识这一点,修身、治教、育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教师群体新形象。
第四、在树立教师新形象的过程中,社会应当积极营造宽松环境,为教师形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当然既包括“精神”也包括“物质”。为师德师风的提高和改善创造良好的氛围。大力歌颂先进事迹,树立良好形象。让师德师风建设继续走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让所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修身、治学、育人,干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第五、教师形象的树立中,师德师风是核心,而师德师风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只有当教师形象能切实体现时代先进主流文化,才能“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才能以德育人。当全民素质都在提高的时候,教师素质就必须更高。教师的学识与修养,如果仅仅是一潭死水,就只能被社会抛弃、被学生瞧不起。站在二十一世纪讲台上的教师,如果还在不断重复过去已经抛弃的观点。比如,政治老师不明晓“三个代表”,物理老师不懂得相对论。就只能成为学生的笑柄。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做社会的有心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说一千、道一万,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社会要支持、监督,个人要学习、自律。只有当教师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以后,我们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我们所从事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最后,我想用张先华老师的一句话结束这篇作文。“我们不能爱一行干一行,但是我们可以干一行爱一行。”让我们用良好的师德充实我们的形象,继续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去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篇: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师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师德修养
一、引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师德在形成社会公德、改变社会道德取向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今天,师德的内涵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呢?记得有一位同行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对新时期的师德观作了这样的阐述:“要求教师把热爱学生视为师德的核心;把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才视为师德的精髓;把无私、博大、真诚育人视为师德的标志,把严爱结合,严而有格,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视为师德的尺度;把铸造教师高尚人格视为师德的灵魂;把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年轻的心态,良好的信里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朗的个性,豁达的胸怀等视为教师的职业形象。”
二、师德是社会的母题
成千上万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整个社会公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正是在学校里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之后再走向社会的,而每个人,尤其是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至少将在学校里接受九年教育,有相当一部分还要读高中,上大学。因此,全社会的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深地留着教师的烙印,受到过教师的直接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师德是社会的母题。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其老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的人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那正直的人品,那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爱心,正是学生终生难舍的珍宝。其实,教师的影响绝不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限于自己所处的学校,而是涵盖着全社会。中国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孔夫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足以证明教师的影响是跨越时空的。虽然孔子的世界观已不能为今人全盘接受,但它的人品,它的一些道德观,仍被批判地继承着。今日的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人们之所以尊重教师,并非因为教师有权有钱有势(事实上这些往往是教师们所不具备的),而是因为教师的才学与人品。教师的道德取向,往往成为社会的向导。
有许多教师常常埋怨:教师所得并不多,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其实,这种怨言大可不必。人们之所以对教师提出苛刻的要求,那是因为他们在无意中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偶像”,从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教师应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希望教师正在他们的心目中保持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正是把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了许多腐败现象,感觉到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之后,他们殷切地希望教师能守住道德防线。这是人心向善的表现,是人们对教师最大的信赖。因此当教师作了不该做的事,别人提醒道:“你是教师”时,我们千万别忙着以“教师也是人”来自辩。教师当然也是人,但教师在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决非一般的人,而是堪为表率的人。人们给了教师这样的地位,教师就有义务承担起这样的职责。
是的,教师主要的责任是教好自己的学生。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在道德取向问题上,全社会都将把目光投向教师。人们把教师道德
修养的好坏,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大标志,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一个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师德是社会的母题。
三、新时期教师师德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在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人说,教师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那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肩负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学校,学生生活中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老师,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形象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1 、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良好的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错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示范性,教师只有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一种无声的强大教育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伴之以生动透彻的说理,才能产生感染、陶冶学生情感的力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学生常常把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具备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质在老师身上活生生的体现出来,才会信服、仿效,才会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奉献,它不仅需要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有时还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 2 、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肩负培养新一代人重任的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育的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身为教师,必须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各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不可能成为全才,但至少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做一块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自己的博学的才华,来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从而使你的教育在学生中产生更佳的暗示效果。
3 、良好的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的教师,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任务重、变化大,因此消耗的精力和体力往往是巨大的,这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有效而牢固的记忆力、灵敏而准确的思维力、丰富而活泼的想象力、还要有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积极的动机、广泛的爱
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才能以愉快健康的心情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与学生的联系;才能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人格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上具有主导作用。由于时代的发展,家长越平越缺少时间管教子女,也越来越不适应管教子女,这样许多原本应该由父母承担的教育工作将有教师来承担,激烈的学习竞争、找工作竞争,会使学生在精神上产生越来越重的压抑,在行为上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复杂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和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在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之前。要冷静,不受个人情绪的支配,客观地分析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轻率表态而导致不良后果。教育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但作为教师既要感情丰富,又要善于控制。有丰富的感情才能对学生的喜怒哀乐特别敏感,感情冷漠的人是没有教育热情的。但教师无论是爱,是恨,是喜,是怒,都应该是有分寸的,有控制的,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平衡。任何过分的。不加节制的冲动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善于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教师情绪控制得好,可以提高用脑能力,自身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小结:
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从以上这些方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就等于在我们的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为人处世的榜样,而这种人格力量的辐射,会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至于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功德无量的事业,虽然要求我们付出得比常人多一些,但却是值得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为之奋斗的。
教与不教艺术是一项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产物。它体现了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而教,为学生运用智慧方法学习知识而教,为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而教,使学生从“知识的容器”、“奴仆”变为知识的挑战者,也使我们的教学从“一言堂”、“满堂灌”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并不是教师的“教”再加上学生的“学”,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两者是一个统一体,谓之“教学”。教学其实就是人为地提供一种情境,教师毫无疑问在这个情境的创设、形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合作和探究中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听老师讲(知识或方法),记课堂笔记,回答老师提问,更重要的是动脑筋想,动手操作,用心体验,与他人(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同学讨论,从中,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有人说交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打猎的方法,意思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方法的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预习课文时应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在讲解课文时应把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告诉学生;在做完练习题和测验后应及时地总结学习方法;在复习总结所学内容时应归纳并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所教,也要有所不教。只有将教与不教相结合,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
第五篇: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与能力提升
《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与能力提升》自学心得
《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与能力提升》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这本书主要由思想篇、师德篇、策略篇三个部分组成。思想篇就教师职业的认识以及国内外的教育思想做了完整的分析,我得到了一点心得:
一、 教师的职业角色不仅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父母和朋友的角色、研究者,
而且是管理者的角色;
二、
三、 教师不仅仅要教好功课,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的思想:“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成败。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潜在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因此《新时期师德修养与专业能力提升》从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来阐述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老师敬业与乐业,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是事业来对待,用教师的人格感染和感化学生,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白板可以任由教师涂抹,教师需要多元的认识、尊重具有不同文化的学生,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其实不然,在新时期教师应该有“一溪活水”,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终生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教育和陶冶的过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
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本质观、生活教育观、团结协作观,更应该理解学生的生命世界;教师应该刻苦学习、严谨治学,不断更新知识、努力优化智能结构,更应该为学生树立新时代教师的为人师表,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书的最后一篇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的实践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强抓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只有师德建设搞好了,才能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学校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