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育心得——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有(推荐访问范文网www.bsmz.net)效性
在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总有这样的不同:有的活动积极性高,勇于举手发言,思维活跃;有的安安静静地端坐着一言不发……有的大胆,说话声音响亮;有的胆怯,声音让人难以听见……有的各方面表现突出,突然有一天变得不如从前……有的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有的活动幼儿并不感兴趣……
诸如此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论是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还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结合理论知识和自己不断的工作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意识到关注每个幼儿,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及开展的有效性。
给每个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操作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让幼儿自己获得操作的感受和体验,正符合了幼儿爱动的特点和心理特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和枝条等,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宝贝。我就把小小的纸片留起来,把公园里的枝条捡回来……让幼儿做《温馨小花》和《贺年卡》等。幼儿在活动中个个积极性高,都专注于手工操作,大胆想象和创造。在《纸筒娃娃》的制作中,杨杨小朋友用纸片贴出了娃娃的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睫毛、嘴等,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认识和大胆表现。
给每个幼儿微笑和快乐,和幼儿一起嬉戏。微笑是人类交流的语言。给幼儿一个微笑,就是给幼儿快乐,幼儿感到亲切,得到放松。他们乐意与老师一起活动,和幼儿一起嬉戏玩耍,一起游戏,幼儿就感到快乐。幼儿的情绪高,心情好,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我发现,幼儿自己活动追求的源泉就是获得快乐。只要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他们就乐于去做。他们经常说:“老师,咱们做游戏吧。”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体验,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游戏中他们的语言、动作、情感的到了升华。
给每个幼儿表现的机会,给予肯定的表扬。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肯定是不断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就是老师忽视了对他的关注。当老师给他更多的关注时,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变化大,进步快。我们班的双胞胎兄弟:欢欢和乐乐,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欢欢爱说、爱笑、爱表现,因此,得到老师给予的机会也多,形成良性循环。乐乐说话声音小,显出十分胆怯的样子,得到表现的机会相对少些。我想,同样的孩子,我们不应让孩子有这样的不同,我改变做法,不能忽视对乐乐的关注,要让他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第二篇:关注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关注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黑龙江省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黄春艳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构建“有效活动”研究的认识,关注“有效活动”的方法,逐步构建有效活动模式,进行“分段式、分领域”的有效活动。
所谓“分段式”、“分领域”有效活动模式,是指把幼儿的年龄段与教材进行分析。所谓“分段式”就是把幼儿年龄段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段。所谓“分领域”就是把幼儿教材,分为语言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
教学是一个师幼互动的交流过程,它不是看教师表演得如何精彩,搞怎样的形式花样。而是看师幼共同活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及学习效果如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让幼儿掌握的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从而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活动中只是老师在做表演,幼儿没有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即使老师表演得再精彩,也会死气沉沉,流于形势。
活动中,有不少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环节存在,教师用表面活跃的形式掩盖活动的“真相”。幼儿活动的有效性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的活动呈现实效性。
有效活动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关注幼儿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教材: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先钻研,理解教材,要明确活动目标,确立活动重点,挖掘基本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幼儿实际的活动方法。如果教师本身对教材没有理解透彻,不了解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详细,这样很难做到以教材为主来凭借,来帮助幼儿提高五大领域知识素养这样的活动,自然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一个领域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有效?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钻研的最根本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这样根据实际情况,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组织富有兴趣的活动情境:
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本次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的情境,包括以下三种情境:
(一)、语言情境:
教师要用真诚并富有艺术的语言去组织活动,教师的每一个提问语、组织语、引导语、过渡语都要精心设计,孩子的年龄小,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有限的,只有教师的启发语言到位,孩子才会顺利的完成本次活动,良好的语言情境是上好活动课的重要因素。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组织富有情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思维,使他们独立思考,让活动变得更加有效。
(二)、趣味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最喜欢有趣的东西,活动中教师多设
计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在趣味中学习,在活动中欣赏,体验新授内容。可以多以游戏活动,运动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手指活动为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入不同的活动类型。这样有利于活动有效的开展,贴近幼儿的生活,去设计好每一个活动。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掌握,实现了活动的有效性。
(三)、动静结合的情境:
一节好的活动,既有“动”的内容,又有“静”的内容,两者结合,有利于孩子们在“动”中操作、展示,在“静”中观察、思考。孩子们轻松自然的领会所要掌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领域内容,把“动”与“静”的侧重点组织好是一节好的活动设计关键所在。
三、创设幼儿活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活动不仅是师幼间的思维交流场所,更是幼儿表达感受、表现真我的场所。活动中,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帮助,这既是孩子个人成长的需要,又是团结协作的体现。这种相互间的需要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和谐。
幼儿教师要大力提倡在游戏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根据活动及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在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预想不到的棘手情况,如果我们非坚持自己预设的方案,可能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活动有效的进行。
总之,关注幼儿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有效活动形式,而且活动要围绕教材重点,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幼儿活动方法得当,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命真谛所在,而这真谛能否得以延续,最终取决于幼儿教师能否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机结合,提升幼儿教师对《纲要》的感悟,真情演绎师幼互动的活动氛围,最终使我们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更加实效,更加适宜,更加闪耀!
黑龙江省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黄春艳
201*年2月16日
第三篇: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有效性 在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总有这样的不同:有的活动积极性高,勇于举手发言,思维活跃;有的安安静静地端坐着一言不发??有的大胆,说话声音响亮;有的胆怯,声音让人难以听见??有的各方面表现突出,突然有一天变得不如从前??有的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有的活动幼儿并不感兴趣??
诸如此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论是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完成,还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在结合理论知识和自己不断的工作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意识到关注每个幼儿,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及开展的有效性。
给每个幼儿提供安全、卫生、可操作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让幼儿自己获得操作的感受和体验,正符合了幼儿爱动的特点和心理特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和枝条等,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宝贝。我就把小小的纸片留起来,把公园里的枝条捡回来??让幼儿做《温馨小花》和《贺年卡》等。幼儿在活动中个个积极性高,都专注于手工操作,大胆想象和创造。在《纸筒娃娃》的制作中,杨杨小朋友用纸片贴出了娃娃的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睫毛、嘴等,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认识和大胆表现。
给每个幼儿微笑和快乐,和幼儿一起嬉戏。微笑是人类交流的语言。给幼儿一个微笑,就是给幼儿快乐,幼儿感到亲切,得到放松。他们乐意与老师一起活动,和幼儿一起嬉戏玩耍,一起游戏,幼儿就
感到快乐。幼儿的情绪高,心情好,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我发现,幼儿自己活动追求的源泉就是获得快乐。只要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他们就乐于去做。他们经常说:“老师,咱们做游戏吧。”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体验,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游戏中他们的语言、动作、情感的到了升华。
给每个幼儿表现的机会,给予肯定的表扬。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肯定是不断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就是老师忽视了对他的关注。当老师给他更多的关注时,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变化大,进步快。我们班的金天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她爱说、爱笑、爱表现,因此,得到老师给予的机会也多,形成良性循环。而陈禹洁说话声音小,显出十分胆怯的样子,得到表现的机会相对少些。我想,同样的孩子,我们不应让孩子有这样的不同,我改变做法,不能忽视对陈禹洁的关注,要让她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每天早上来园对老师的一声:“老师好。”当陈禹洁说话声音小时,我鼓励她以后声音大一点,当她的声音有变化时,我就会表扬她有进步了,声音变得大了。在不断的鼓励表扬声中,陈禹洁果然变得声音洪亮,声音不再是那样沙哑,能大胆表现自己了。幼儿会在一次次的表现机会和肯定的表扬鼓励声中健康快乐成长。
老师利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肢体动作,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感染吸引幼儿,利用自己的眼神去关注他们。语言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把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借助我们的肢体动作使语言更加吸引幼儿。当我门的语言不允许停止或在
不能影响其他幼儿的时候,自己一个眼神就可以把个别的幼儿引到活动中来。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是长期的任务。
抓住一切机会关注每个幼儿。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关注幼儿的时刻。会自己吃饭了,吃得好了,睡觉好了等,只要发现幼儿的点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自己的视线一刻也不离开幼儿的活动。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了解幼儿,真正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成为每个幼儿喜欢的老师,让幼儿喜欢自己组织开展的活动,增加活动的有效性。
根据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组织活动,是关注每个幼儿的体现。选择幼儿生活中的、身边的有意义的活动,大胆选择和创新,让每个幼儿在现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
以上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存于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幼儿,促进活动的开展及其有效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第四篇: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官当中心幼儿园王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心里的呼唤,在中小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想,学前教育我们也不妨学习和借鉴中小学“有效教学”主题活动的理论、方法、经验,在学前教育中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如果一提及幼儿(学前班)教师,人们就想到能歌善舞、能描会画,人们把这些看得非常重,似乎这就是幼儿教师的全部与根本,有的学校甚至把它作为衡量或考核学前班教师的主要标准。客观而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园(学前班)保教工作的需要,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更生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与技能,用唱、弹、跳画等方式去体现教育形式,以助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也幼儿教师教育能力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的阶段上,说、唱、画、跳等技能应作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毫无疑问,不具备这些基本功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学前班(幼儿)教师。
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在学前班(幼儿园)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主题研究活动全面开展,对学前班(幼儿)教师则是一种更新的挑战,学前班教师也要有更广泛的科学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特别是要加强“高效课堂建设”理论学习,将“有效教学”科学理论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在学前教育中创造性的开展有效教学。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特征,探索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学习的有效途径,并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都需要我们教师对教育组织有效策略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总之,学前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效果。
二、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实施有效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更为重要——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小学生的安全就不重要——是因为幼的年龄特点,他们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在安全方面自卫防护能力,在认知能力等方面,接受能力等都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学前班教师必须时时把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其一,要科学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学前班教师一定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从幼儿早晨到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必须尽心尽力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认真整理环境卫生,给孩子们一个卫生、美观、舒心的感觉;认真做好晨检,给幼儿一个妈妈般亲切的感觉;认真组织好课堂活动,让孩子们生活中处处充满欢笑;认真组织好午餐和午睡,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的感觉??
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教育活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一定要依据《幼儿教育纲要》规定做好合理的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时间学前大班最长不得超过35分钟。在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好幼儿课间操、课间舞、户外游戏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
第三,切实抓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室内环境卫生管理、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课间活动的管理、午睡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幼儿的安全教育应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明理,空洞的说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第四,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教育有别于小学基础教育,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孩子看作小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教孩子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题等等,我们应该恰当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好表现、喜表扬”是孩子的特点,做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孩子的天性,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评价,使之不骄、不卑。在“玩中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提倡让孩子手、眼、口一致,也就是说不但要孩子学会操作,还要学会表达。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中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有做错说错行为,这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诱导孩子应该如何“逆境而上”,让他们知道错了也不要紧,可以“重头再来”。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们知道总会成功的。
三、科学地设计组织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这就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把握这一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各项活动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学前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乃至具体的教育目标,均与小学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在于科学地设计组织好每一次的教育活动内容,因为学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大多是以活动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师设计组织的一个个游戏活动是教师教育行为的结果,学前教育的有效教学,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使幼儿的体、智、德、美和谐健康的发展。如教育幼儿学会“集合”、“排队”,开展游戏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讨论,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我们班是一个集体”的意识,培养他们“我是集体的一员”的直观感觉。帮助他们形成“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集体生活快乐”的观念,培养幼儿乐群、全群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的进取精神,使他们能摆脱幼小时形成的自我中心,逐步与集体协调一致,在集体中感到快乐。
201*-5-20
第五篇: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而且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那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园对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有效的区域活动环境,保证幼儿的活动空间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创设有效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保证幼儿活动到的前提。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才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要合理布局班级的区域划分,充分拓展班级游戏空间,利用地面、墙面、桌面等空间,发挥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以桌子、柜子、隔板等物体将活动室划分为各个游戏区域。一方面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创设环境。为小班幼儿生活化、游戏化的主题情境性环境,为中班幼儿突现体验化情境创设,为创设大班幼儿问题式主题情境。如:一些需要活动空间大的、可能会影响同伴的游戏(如:民间游戏)可以放在走廊或阳台进行;一个区域里玩的游戏,性质大致要相近,如:一些安静的区域(如:美工、益智、语言区等)与一些热闹的游戏(如:建构区、科学探索区)尽量要分开。
二、探索教师有效介入指导的方法,给予幼儿自主的活动空间
在区域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重要注重观察在先,捕捉合适的介入时机,把握技巧,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启发者、引导者,从观察中获取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的准确信息。如,从教师在介入指导时机的把握上,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教师不要把知识直接教给幼儿;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要学会对待,帮助幼儿重新燃起探索的兴趣;当幼儿“认知结”出现时,教师要适时把这些常阻碍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结”解开;当幼儿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教师应该找准时机介入;当险情即将出现时,教师要给予密切的关注,准备随时的介入,将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安全问题制止;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介入表扬他、鼓励
他,给他以最大的支持等等。再如,从活动中有效的指导方式上,小班幼儿可以在游戏的情景中运用因势利导法,加以引导;语言启发法,帮助幼儿排除障碍;榜样影响法,充分发挥师幼的示范作用。中、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在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个飞跃,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强化情感体验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运用问题设置法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针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协商。
三、提供有效的评价平台,激发幼儿的探索表现欲望
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区域活动评价方式有很多,从评价时间来说可以是游戏过程中的评价,也可以是活动结束后总结评价;从形式上说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从评价角色来说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如:教师为了将个体经验变为全体经验是可以说“你做的相框真漂亮,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做漂亮相框的经验吗?”、“你玩的很开心,满面笑容,可以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说给小朋友吗?”等;为了建立良好的常规时可以说“今天谁玩区域活动时动脑筋、声音轻轻?”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最整齐?”“谁没把玩具搞乱?”“谁最注意安全?”等;为了尊重幼儿的自主评价,可以围绕“谁最遵守规则?谁的作品最漂亮?”等内容进行交流分享。
要提高当前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区域活动使幼儿的学习更自主,幼儿更有兴趣投入活动,区域活动使教师更能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其次要重视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的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性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