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汇报课感想
今天终于上完了这节汇报课《找规律》,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是很感动,感动孩子们的天真善良,之前在5班试讲过(没人听课),一下课孩子们都围过来,迫不及待的跟我说:老师,这节课过得好快啊,好像只有4分钟... ;老师,今天上课好开心啊,我们好期待下次上数学课...; 老师,这节课很好玩... 甚至我回到了办公室,还有学生跑到5班班主任那里说:许老师,你把第四节课给陈老师上数学课吧... 感动于孩子们的天真和热情,扪心自问,这节课虽远远没达到精彩的效果,可是孩子们就是这么容易满足,那种对于这节数学课的喜爱毫不吝啬的表达出来了,深深的感染了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之后,一天的时间从早到晚请教吴老师和袁老师,推开了所有的事,反复的一起商量,一起修改。真的很感谢他俩,给我出谋划策,辛苦你们了。修改完后,可能还是自己经验不够,来不及经过试效果,结果效果没怎么出来,还有就是正式讲是在6班,学生的整体特质不一样,这个班的学生本来热情不是那么好调动起来(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告诉过我),而这方面我还是个新手, 虽然这样,课后孩子们还是跟我说:这样上课过得快....,感谢孩子们专心的配合我,希望下次是我的课把孩子们自发吸引过来,从心里爱上数学课。
通过这次上课,我意识到在讲课这方面我要学的很多,讲课不是天生的,要努力磨练做个有心人,多和孩子聊上课感受,我相信这样下去,才会进步的,今天看到一句很有感触的话“我受不了自己总是待在原地不动”,同样,不管我们对未来有多少幻想和疑惑,一定不要停下来。谢谢孩子们,我会努力让你们的数学课更有趣,让你们爱上上数学课的。
第二篇:201*名师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归来话感想
感受名师风采,启迪教育智慧
——201*名师小学数学示范课观摩归来话感想
黎城县南关小学刘海峰
我于3月12日和13日两天时间分别听了夏青峰、牛献礼、刘德武、钱金铎、范新林五位名师的示范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转载请注明来源:www.bsmz.net)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启迪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几位老师的共同点在于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对知识点层层深入、点点剖析,并且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觉。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二、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一些文字之上。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 1
与“升华”,对数学概念的把握,理解它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这个认识源自夏青峰老师《面积单位》的教学。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夏老师没有直接奉献真理——把书本上现成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动手画一画,然后对照,再画,再对比。撕一撕,对比,再撕,再对比。“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三种面积单位,脑海中形成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强化了定义概念,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面积单位。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面积单位,这充分说明夏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动态生成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节轻松、活泼、实在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三、生本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牛献礼老师《分隔问题》一课中,他把解决容易混淆的植树间
隔问题进行简单化,让学生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牛老师尝试用手指头数和指缝间隔数的关系创建一个学生贴身的“模型”,来整合数种外像很不相同的案例,如:植树问题的株数与间隔数,锯木头的刀数和段数,时钟的声响数和间隔数,楼房的层数和楼梯组数??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的。他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思维之旅。在课堂中,学生有发现的乐趣,有探索的艰辛,有错误的困惑,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刘德武老师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就很赞同刘老师表扬学生的方式,他一般不会直接表扬,而是通过带有哲理性的肯定语气来引导,如一个同学做数学题目用多种方法做对了,他说“谁的知识掌握多些,谁的选择性就更大,知识是息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个同学做错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一个都是探索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科学探索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表扬使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刘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跳出数学教数学”他的课“自然但不随便,规范但不死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好一堂课,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刘老师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在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要让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充分的发展,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让我感到“润物细无声”,体现到了数学课堂上,刘老师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大力改进的方面。
五、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听了钱金铎老师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图形的变换》,感觉很兴奋,课上的太完美了,课上解决了很多问题,始终一环紧扣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钱老师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我想大概就是特级教师的教学境界吧。课堂40分钟,始终紧紧地抓着学生的眼球,每一道题的引导非常到位,点拨亲切自然,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原有水平。
范新林《折线统计图》、《数字编码》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打破了“只重结果”和“只重过程”的两种极端模式,本着“从有限的材料中,挖取更多的内涵”理念来进行教学,才能促成教学的有效。在课堂上充分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敢讲敢说的能力。听了范老师
的课,我感觉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我们以往所追求的“高质量”、“高密度”、“高强度”的课堂,也不是空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泛泛而谈的形式化教学。真正的有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自主学习来达到学习的内化。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篇:数学同课异构感想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11月23日我参加了肥城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数学观摩研讨会,旁听了5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分别是河西小学孟宪芹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实验小学李焕老师执教的《倍的初步认识》、师范附小和风娟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龙山小学李铃春老师执教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白云山小学武菊老师执教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旁听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河西小学孟宪芹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一开始一个小魔术就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了,这种导入方式很新颖也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增加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迫切心情。
旁听完实验小学李焕老师执教的《倍的初步认识》后,我整理了一遍听课记录,发现李焕老师在这节课的讲授上运用了很多“比较”的方法,比如在让孩子找出海螺的只数是扇贝只数的几倍时,通过列出几组数据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规律,通过将“画图法”与“算式法”放在一块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都体现了李老师这节课对“比较”的完美利用,尤其是李老师的一句“会学习的孩子会在比较中发现
规律”更是凸显了“比较”这种方法的重要性。
师范附小的和风娟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课件最后以闯关的形式出了3个题目,学生做对一道题目就闯过一关,这种形式也很新颖,学生们对这种形式的练习热情度很高,做题的兴趣也就变得很高了。和风娟老师还有一个小地方我感觉也非常值得我学习,那就是课件中的练习题运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当这道题目一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听到有的学生兴奋的说“喜洋洋!”,学生对回答这道题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在课件中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这一点和风娟老师做的非常棒。
下午旁听的两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李老师和武老师都采用了先设猜想,再带着学生们去验证的教学方式,并且两节课的练习度都很高,都能让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两位老师都是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来导入的新课,但是我感觉李铃春老师的导入方式更新颖、对学生知识的考查更全面,李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上4个3,然后让学生在这4个3之间填上运算符号或者括号让这个算式等于0,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李老师的这种复习导入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以上五位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五位老师都能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学生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这五位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小学数学练习课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从生活化、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原则,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设计。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
[摘要]我们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本文从把练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数学练习题的内容要反映学生的生活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业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第五篇:听小学美术课的感想
听小学美术课的感想
听课后感受很深刻,美术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还要利用美术知识来制作作品,从作品当中发现美、感受美。不仅如此,它还与各学科联系紧密,既体现了美术课中的学生的观察、体验,又贴近生活,融入了生活。
一、 整体感受:
教师更注重美术术体,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因素;更注重表现方法的传授与注重学习方法的启发,教学更加追求课堂的时效性。
二、课堂中给我们传递的信息:
1、形式主义少了,学科本体认识强了。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想让学生通过视觉以外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第六感观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花架子很多。课堂上是热热闹闹,但往往带来的结果是事半功倍。本次的能手课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是形式主义少了。
2、课堂中的视觉因素被强调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教学中,教师围绕着教学主题,自发补充了丰富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视觉刺激和感受。对视觉因素的强调更加突出,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将一些课堂上的干扰因素排除掉,去实现有效的美术课堂。
3、课堂导入时间短了。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直接引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中懒洋洋的“懒”把学生马上带进了课堂的主题。多么直接、多么有效的导入。
4、充分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叫人佩服不已。课的开始直接出示了教师已经做好的好多作品,每一样都让人眼前一亮,课中带领学生做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娴熟,可见他的基本功是多么扎实。
5、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了。
教师把作业点评提升到为学生作品展示,展示中学生的发言多了,老师的主观评价少了,选择了合适的形式,扬长避短,使展示更为生动有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