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后感
年级 高三 学科 化学 开课老师 徐伟
201*年11月25日,我校开展了一个主题为“学生主体参与,构建活力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所教授的一节课── “有机推断与合成” 有幸得到了同行们的现场指导。以下是我所讲授内容的课例及课后反思,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有机推断与合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五的内容。高考考试说明上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能利用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设计合理的路线合成简单的化合物。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整节课围绕如何使学生掌握合成的方法,解题的规范和设计合成路线上。
本节课亮点简述如下:
1.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强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案导学,布置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学案上的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框图联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描述能力。课堂上引入了历史上的合成案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合成的基本方法,自己总结出解决合成题的思路。
2.以问诱思,任务驱动。
在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设置了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使得教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自然,问题设置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问题设置难度呈阶梯型特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
3.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并能将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框图结构解决合成的方法虽然是个新的方法,但是它建立在醇、醛、羧酸、烷烃、烯烃、炔烃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联想,在有难度的地方,给以引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人觉得可以提高的地方
虽然听课的领导、教师对这一课的评价很好,但本人对这一课感觉还不够完美,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课堂题量略偏大,还不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高三课堂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等,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优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化学公开课教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