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小学现状,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坊子区凤凰街道沟西小学 刘 萍
我们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它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多元化的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电脑普及教育,配备了计算机,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良好环境。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了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其内容是以课堂操作实践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在首位。实际上,技能训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熟能生巧。而我们农村小学,虽然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微机室,大约有十几台的电脑,但学生家庭经济实力较弱、家用电脑非常稀少。根据学校安排每周又只有一节微机课的学习机会,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功能降低,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学科教师须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尽量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我是如此实施的:
一、课内不足课外补。
1、充分利用现成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并使他们进入情境十分必要,尤其是缺乏计算机实践经验的农村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现成的资源为其提供条件,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一课时,学生带着书本进了机房,眼睛都离不开电脑了。因为他们是初次接触计算机,大都怀有一种既神秘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有些什么东西,都有什么作用?计算机能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我没有立即按课本要求讲解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而是先抓住这一契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它包括几部分?”"我们用计算机能做什么?"学生了解较少。我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再边讲解着让他们认识什么是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硬盘、软盘区、主板、内存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知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揭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我还用做好的课件为他们演示了一番丰富多彩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文字和声音、连接网络之后还能上网快速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气氛相当活跃,我趁机向他们提出有关学习计算机的要求:姿势正确、按程序开机关机、每人练习十分钟、不抢不争有秩序等,使其能顺利接受,进入学习情境。下课时布置作业为周末到城里电脑维修部去逐个认识拆卸下来的各部分硬件并尽量搞明白它们的作用。
2、发动学生积极动手的能力,为练习操作创造条件。
当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时候,要趁热打铁,跟上训练。如刚学习《键盘认识与使用》时,我们从课本学习搬到计算机上就已占用一半时间,相对来说在课堂上操练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因学生家中配备电脑者几乎没有,使课后练习巩固环节落实不足。鉴于此,我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废纸箱或旧挂历制作模拟键盘,先进行认知,让学生找到诸如“回车键”、“空格键”、“光标移动键”、“删除键”、“字母键”、“标点符号键”等在键盘上的位置,说出其名称及简单用途;再加强指法练习,教学生直接把双手放在初始八个基本键上,注意保留指的定位功能,进行面对面敲击键盘练习。然后在直观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盲打。学生热情极高,利用课余时间很快制作出模拟键盘,在课间积极进行练习,那种气氛不亚于临战状态。一时间班内敲击纸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结果在一周内就熟练掌握了键盘操作,省却了课堂训练环节。
二、利用竞赛提效率。
1、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我在教学中便投其所好,以竞赛促学习,以竞赛提效率。例如教学“学习汉字输入”这一节时,学生学起课本内容来枯燥无味,对老师讲解更是不容易集中精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便利用他们好强的特征,提出并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又因为上机的次数少的现状,先要求在模拟板上进行演练,两人一组互相监督评比。然后正式比赛时再人人上机,以组为单位进行开火车打字比赛,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错误少。这样一来,学生们学习兴趣大增,利用自制的键盘疯狂练习,展开了你追我赶的阵势,提高了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原本四个周才完成的汉字输入练习,在两周内就轻松解决了。
2、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利用竞赛激发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发现学生喜欢绘图,怎样鼓励他们学会熟练地掌握画图技能,又能节约上课时间,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于是我又想到比赛的形式。先提出要求: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喜欢的主题画面设计好,在课后打出底稿来。然后再利用上课时间上机,一气呵成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老师再把作品一一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并从不同的方面分别给与肯定和赞扬,给学生这样一个认识:我的画是最好的、最棒的!从而调动了学生画画的积极性,训练了画图的技巧,提高了教学画图一课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互助见成效
在我们农村小学,由于硬件资源比较匮乏,加上班级人数比较多,因而不能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上组织小组学习,是与学习的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心理相适应的,是充分挖掘学校有限的电脑资源的一种策略。我根据微机室电脑的数量,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各个组内又按学生的学习经历分为不同的层次,有认知速度快慢之分,也有认真不细心之分。教学时确立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小组合作式学习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小组内部的团结合作,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理清思路。例如:让学习经历丰富、认识水平高的同学担任小组组长,在小组活动中起着领导作用,在技能训练中,协助小组成员完成操作,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在比赛活动中,发挥组织带头作用,强帮弱,快帮慢,使大家能在一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科整合促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我们学习了“网络的简单应用”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会的上网方法,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便用来辅助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利用网络搜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特别是有关少数民族乐曲,平时接触少,查找资料困难,学习起来不易到位。可以下载MP3,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轻松学会了唱歌,欣赏优美的乐曲。造操练技能的同时,陶冶了情趣,开阔了视野,受到了情感教育。还利用上网查询语文学习中的资料。例如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学生对青藏铁路的印象几乎为零,让他们回家搜集资料也无从下手。因为既没有电脑,又没有可参考的相关书籍,家长的文化层次也爱莫能助。鉴于此种现状,我们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青藏铁路的文字说明与图片展示一应俱全,想了解什么就有什么,相对来说再学习课文就会一路顺风。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体现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也从中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达到学科双赢的效果,同时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经过实践,我深深感觉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等待我们一起去探讨、解决。以上的这些做法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浅的经验,是否成熟还在待于进一步的实践。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更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创设机会,尽快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愧于当好农村小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立足农村小学现状,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实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