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
们在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亲生母亲?并用——画
出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用~~~画出来
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四:先学环节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后教环节
学生汇报交流。
1、品思母之情
(1)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
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生: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很伤心、难过。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
生:从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体会到的。
过渡:是呀,最亲最近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再也见不到她慈祥的面容,
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师:作者的愿望是什么?请看资料,我相信会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他当
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生:我从中体会到作者非常遗憾与后悔。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
(2)课件: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
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生汇报体会
(3)出示句子: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
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生谈体会。
引导: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2、品思国之情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出示句子: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
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生:从中体会到非常思念祖国。
引导: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回答
引导:凄凉和甜蜜在这里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3、拓展延伸: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4、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
《我的中国心》,震撼了所有人,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5、下面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我的中国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一写:把最想对亲生母亲或者祖国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悲痛凄凉又甜蜜
遗憾
后悔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案五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自学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别样的思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
指读词语:寝不安席怅望灰天心潮腾涌凄凉沮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自学课文,深入体会
1、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亲生母亲?并用——画出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2、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交流,分析关键语句中所体现的情感
学生汇报交流。
1、品思母之情
(1) 品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理解重点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过渡:最亲最近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再也见不到她慈祥的面容,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
作者随与母亲共处的时间不长,但与母亲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母亲在作者离家的岁月里,经常倚门遥望,感叹自己不应该把孩子送去外地求学。盼望儿子归来,但直至自己去世,也没有盼来与儿子的长久相处。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季羡林的作品《永久的悔》中有这样的片段:“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所以,每每想起这些,作者就感到心如刀绞,愧疚难当。
(2)品读:a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b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
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
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日甚一日,从未改变,你能试着在朗读中体会这种感情吗?指名朗读。
2、品思国之情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从此他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我们的祖国母亲。
品读: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作者非常思念祖国的?
凄凉和甜蜜在这里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凄凉的是自己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和朋友,孤寂一人的思念之情无以言表。甜蜜的是自己可以时刻追忆起祖国和亲人,咫尺天涯,感觉他们又从未远离自己。凄凉与甜蜜,简单的两个词语却将作者那种矛盾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以读促思。
3、拓展延伸: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采用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4、机动环节:
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震撼了所有人,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欣赏歌曲。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后小练笔:把最想对亲生母亲或者祖国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6、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第三篇: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案
在老师授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吧。(听完歌后)师述: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是电影《九香》中的主题曲。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农村妇女在丈夫死后,含辛茹苦的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当孩子们长大成材想要对母亲尽孝时,母亲却患上了绝症。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有自己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其文章里,就像我们倾诉了他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悲痛,悔恨和离开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板书:《怀念母亲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季羡林是北大副校长,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之美称,201*年被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如此说来,季羡林应是一位头戴光环的伟人,但是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却是一位凡人的即兴,一个平凡儿子的即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问:季老这篇文中怀念的母亲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母亲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请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回答,应该是哪一段?(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我一生有两个母亲———真挚的爱慕。这段话告诉我们季老怀念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那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问:怎样的感情?(两个同样指出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的生命中同等重要)
1931年,在季羡林2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以后,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就伴随了他的一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预设:我读懂了季羡林很爱她的母亲。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生: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看出的。师: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他的母亲已经成为他灵魂中的一部分。预设二:我读懂了季羡林的母亲死了她很伤心。预设三:季羡林十分的遗憾)
师: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我痛哭了几天----------就泪流不止。问:作者的心愿是什么?他心中的终天之恨又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对母亲的离世抱终天之恨呢?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老师
第四篇:怀念母亲教案《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都理解了那些词语,还有那些没有理解?(学生自主交流)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配乐齐读)
3、思考:“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为什么是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4、教师补充《永久的悔》
四、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⑴ 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⑵ 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五、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母亲是一个让人感到无限温暖的称谓,说起母亲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无尽的感激,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母亲永远是你最温馨的港湾。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对祖国的怀念,文章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首尾呼应,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浑然一体。
本节课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作者怀着怎么样的情感,如何怀念着生母与祖国的,引导学生读文解文,体会感情。对句子的理解,我采用了抓住关键词及反复朗读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较深刻的理
解句子意思,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整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资料的补充,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使学生能体会到季羡林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爱慕和崇敬。为了深入理解作者对自己亲生母亲那发自内心的永久的愧疚,老师创设情景,引入了关于季羡林老先生对母亲的回忆的相关资料《永久的悔》,《追梦》,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认识,又加深了对作品情感的体会。
第五篇:怀念母亲教案第六课 《怀念母亲》总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感受思母与思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廷是后鼻音,怅是翘舌音,寝和频都是前鼻音。
3.作者介绍。
4.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5.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6.对词语的理解。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母亲和祖国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间一片朦胧、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文中指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三、作业布置
1.熟记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来自好范 文网:www.bsmz.net)教学重难点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复习
感情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思母之情。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分析: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情。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分析:“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二)品读思国之情。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分析:“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分析:“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
3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呢?生再读课文,找出句子。
(对自己的母亲: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
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四、作业布置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四、教学反思:
推荐更多文章: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说课
怀念母亲教案
第六课《怀念母亲》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