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九(2)(4)班授课人:郑钦阳时间 :201*年2月18日——2月19日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鲁迅先生笔下出现过几个悲剧人物,其中《阿q正传》里的啊q;《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祝福》里的祥林嫂等,那么我们今天就学其中一篇《孔乙己》。
(二)教师简介时代背景
(三)结合词语解释,给文中不懂的字词注音释义,扫清阅读障碍。 (可分组解决)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把你所疑惑的部分用笔标明。
回答:课文主要写了()
(五)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仔细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你用规范的语言设计成标准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疑。(教会学生从关键的词语、句子中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然后归纳结论的学习方法。
分析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六)全班共同质疑解疑
请各个小组把本组没能解决或有争议的质疑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同时选出本组最有价值的质疑和本组最小价值的质疑展示给大家,并充分说明理由。全班共同选出本节课班级最有价值的质疑。并共同总结有价值的质疑具备哪些特点?
(七)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本节课较需目标,筛选学生通过质疑没有解决或者没有质疑到的教学目标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完成课时目标,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教学目标下的有效质疑
五、总结:请说说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必做:填孔乙己的履历表。
第二课时
一、回忆昨天学习的内容,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
那些人对孔乙己都是什么态度?你能通过表演显示给大家吗?
二、分组准备,进行课文话剧表演(主要选课文对话部分)采用表情朗读、品味、观看片段、讨论、发言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互评小组表演
四、教师引导
同学们,孔乙己真的死了吗?那么你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吗?其实,他是被谋杀的!而且不是一个人谋杀,那你再品读课文查找线索,到底谁最有嫌疑谋杀他?理由是什么?
(可以辩论)引导学生互相质疑、讨论艰深难懂的语句,表演“排”、“罩”等动作,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人物形象分析指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外形、肖像、服饰、语言、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人物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人物进行分析,
通过本项训练进一步深刻挖掘课文内涵,理解社会制度害人的性质。
五、公布“谜底”
直接原因:丁举人对孔乙己的身体摧残
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通过启发诱问、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性格原因和社会原因。
教师小结:孔乙己的死不是某一个人谋杀的,而是当时害人愚人的封建科举制度把他谋杀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一个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一幅幅画就是由这“笑”串连起来的,然而这“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灵魂,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幅幅悲惨的图画。
六、创造性质疑
当一切都已经明确,有关课文,你也许又有了新的问题,谁能说说?
有同学忽然有了 一些想法你能说说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分析课文主题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达到提高质疑质量的目的)
七、总结:(评价质疑,总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必写:1、流利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道习题。
选写:2、任选一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a)《笑声中的悲剧》——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b)《病态的社会,灰色的人生》—谈孔乙己的性格及人生轨迹。
第二篇:课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
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讲析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
阔绰(chu?)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⑵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3、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自由回答)
4、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附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学生集体朗读前3个自然段,强化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6、布置课外作业
⑴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划孔乙己形象的。⑵完成“理解分析”第一题
板书设计
孔乙己
1-3自然段交待了社会环境
┌环境
小说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节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惨遭遇,领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2、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
先找一位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这几段所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a、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b、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c、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d、提问: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些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地?
二、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⑴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⑵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⑶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效果。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用“双体互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三、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们说话”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天,孔乙己与孩子们说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提示:这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写了孔乙己和孩子们说笑,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四、分析孔乙己将要弄到讨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师再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科举制度的罪行
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努力体会作者的悲剧色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9-13自然段,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完成理解分析第三题
板书设计
孔乙己
穿长衫站着喝酒——虚荣心十足
长衫又脏又破——懒得出奇轻视劳动
满口的之乎者也——卖弄学问,热衷功名
教我识字,分豆给孩子——心地善良
┌
│不会营生 │
讨饭的原因┤轻视劳动 │科举制度的毒害
│好喝懒做 │
└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主题,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2、理解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请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至结尾,注意语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其他同学要认真体会“悲凉”的气氛。
2、第九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孔乙己这样地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其含义有哪些?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
3、“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注意回忆第一课时讲述的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注意分析秋景的特点,然后再联系孔乙己的命运进行分析。
二、“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自由发言)
三、分析课文第11自然段
1、全班齐读一段
2、读毕思考并完成下列练习:
a、写出本文段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b、在文段中找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的句子各一个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c、分析文中“摸”字的作用。
四、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12岁的上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请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提示:可从选材,组材,表达中心的作用去考虑
五、请一位同学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文章揭示的深刻主题。
先请一位程度稍差的学生分析,教师指出其分析的片面性,后找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析,肯定其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
教师作全面归纳
六、布置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热衷科举————中毒深
│轻视劳动————被凌辱
人物性格 │麻木不仁————受嘲笑
└心地善良————教写字
第三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三)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阅读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明确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为什么鲁迅说《孔乙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明确学习重点,以便带着问题学。
二、简介写作背景:
要点:《孔乙己》写于1918 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 年4 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 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 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1917 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三、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hēng)酒店 砚(yàn) 附和(hè)羼(chān)
蘸(zhàn)舀(yǎo) 打折(shé)了绽(zhàn)出
四、查词典解释:
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申辩。
颓唐(tuí 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辩——辩白;努力加以解释说明。
五、 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六、快速阅读,思考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不复聊生的惨状,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七、学生朗读第一节。
〔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
时间:“这是20 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
〔提问〕: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衣服、地点、方式三方面启发答问) 板书:
身上衣服:短衣长衫
喝酒地点:柜外房里
喝酒方式:站喝坐喝
鲜明的阶级对立
〔提问〕:“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板书:鲜明的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八、学生朗读第2、3 节。
〔提问〕: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明确: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提问〕: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明确:单调无聊“叫人活泼不得”反衬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为孔乙己出场作了铺垫。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明确〕: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九、布置作业:
根据“理解——分析”的要求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复述咸亨酒店两种顾客的不同特点。
二、学生朗读第四节,结合“理解·分析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提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启发争论,教师归纳时用虚线把原板书“长衫”和“柜外、站喝”联结起来,补写“孔乙己”三字如上表。) 明确:“短衣帮”与“长衫客”之间等级森严,隔着鸿沟。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总想保持读书人架式,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
短短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
三、学生朗读第5 节
〔提问〕: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明确:“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点明他已是风烛残年。长衫脏而不洗,破而不补,又不肯脱去,表明他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渗透骨髓。
〔提问〕: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明确:“满口之乎者也”为的是显示他“很有学问”,说明他长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而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绰号正是对孔乙己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强烈讽刺与揶揄。
四、学生朗读第6 节
〔提问〕: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明确:他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现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
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只有口语与文言的区别,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己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
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不屑置辩”,含蔑视意,认为不值得一辩。酒客追问击中要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在他是终生耻辱,一提此事,犹如揭了他的癞疮疤,所以“颓唐不安”,足见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灵魂。孔乙己的悲剧正源于此。
五、学生朗读第7、8 节
〔提问〕: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教“茴”字的四种写法,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善良诚恳。不看对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提问〕: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阶级分析。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
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使人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悲凉,更沉重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并“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布置作业:
(1)整理写出孔乙己的性格分析提要。
(2)预习下文,着重理解第9 节的含义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集体朗诵第9 节
〔提问〕: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前句归结了以上各个场面不同人们的笑,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后句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只是可有可无的戏弄对象,这是封建
科举制度摧残下必然产生的悲剧。这句平平淡淡的话寄寓着作者浓烈的感情:对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二、学生朗读第10 节
〔提问〕: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忽然”,说明偶尔想起,他在掌柜等人头脑里印象不深,只是由于他欠的十九个钱才想起,承接上文(“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讲“他打折了腿”)。
三、结合“理解·分析二”回答
明确:侧写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成残废,用“竟”和反诘句突出丁举人作为地方上封建一霸的凶横残暴和狠毒。小说写一个读书人毒打另一个读书人,再次点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学生朗读第11 节
〔提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肖像、声音、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教师画比较表,每项由学生找出课文语句教师概括填写)。
第一次出场最后一次出场
身材高大盘着两腿
青白脸色脸上黑而且瘦肖像
穿一件长衫穿一件破夹袄
第一次出场最后一次出场
声音“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低声说道
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不十分分辩
神态
睁大眼睛说眼色很像恳求
动作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大钱
以上对比,说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孔乙己已经不成样子,周围的人们仍对他取笑,这反映了人们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五、教师朗读12、13 节
〔提问〕:写“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
明确:具体写出了孔乙己已渐渐被人遗忘,点出了“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提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因事隔20 多年,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于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无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始终没有听到确实可靠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六、启发学生讨论,概括中心思想
明确:《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致于毁灭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揭示并控诉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恶本质。
七、师生共同归纳欣赏本文精巧的布局明确要点:
(一)描述鲁镇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二)以插叙说明孔乙己的经历,使人物形象完整,情节紧凑。
(三)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四)以笑贯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八、布置作业
第四篇:孔乙己教案5.《孔乙己》
一、背景介绍: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字词释疑:
(1)注音:
阔绰(chuò )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三、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①?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②?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③?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他的死亡是必然的,不用怀疑的。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毋庸置疑的同情中,有力控诉了旧社会。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穿长衫好喝懒做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偶有偷窃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想和人交流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
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
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
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 ?缩影?封建社会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
另: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格局。
层(4-9)写孔乙己的经历、言行、性格、社会地位。2层(10-11)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3层(12-13)悲惨结局。(结尾)
第五篇:孔乙己教案总课时
《孔乙己》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2、 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3、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社会)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点: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抓住描写社会环境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指名一学生回答,或通过多媒体展示。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话的论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规定,是封建复古主义的再现,鲁迅很气愤。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人们已忘记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在,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辙,鲁迅先生选择社会一角——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生活,通过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默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字词
①读准字音:阔绰(chuò) 羼(chàn) 拭(shì) 绽(zhàn)出
②理解词语
舀 蘸 荤菜 阔绰 笔砚 颓唐 附和 惋惜 间或 绽出 营生 不屑置辩
污人清白
2、自由诵读,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孔乙己的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说明 1
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
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四、快速浏览文本,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学生阅读文本,首先自己概括,再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然后教师作出归纳。
明确:(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茴”字。(4)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5)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6)孔乙己被打折腿。
3、按着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指名理清本小说情节结构。
五、小结课堂
六、知识点整理
七、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再读文本,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做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又 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屡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形象。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
二、合作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探讨时要紧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并做到有理有据。
2、教师归纳明确:
(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任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不仅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虫。
(4)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三、课堂小结
本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活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四、知识点整理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第三课时
一、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讨论后明确: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1)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2)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析)(3)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伤疤)
5、动作描写:
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理。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走”字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二、研读探讨
1、学生阅读课文前三段,并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科举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两大不同的社会群体,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4—12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 3
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讨论后明确:
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别具,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3、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小说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给读者以真实感,“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见证者,小说以一个纯真的少年的视角来写这样一个悲惨(来自好范 文网WWwww.bsmz.net)的故事,映照出社会的冷漠,更富有感染力。
三、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揭示了民众的思想麻木、愚钝的精神状态。
四、拓展思维
假如孔乙己终于“进学”而后中举,他的生活状况会如何?
五、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爱穿长衫的孔乙己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悲剧也值得我们深思,面对变革的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是否有勇气脱下那一身“长衫”呢?为师者愿孔乙己的悲剧不要在我们身上重演。
六、学生知识点整理
七、布置作业
完成慧学篇
板书设计:
孔乙己偷窃挨打好喝懒做
封建社会制度(悲剧的制造者)民 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访问此文后还关注了以下内容:5孔 乙 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及课后反思
孔乙己
孔乙己说课稿_《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 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