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虎仪宏744512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字词,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4.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
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初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堂预习】
1、借用工具书查找不会的字词。
2、了解作者以及作品
3、了解故事情节,并找出范进喜极发疯的文段,细细品赏。
4、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搞笑的文段或句子,仔细阅读
5、找出对范进描写的句子,看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试分析人物形象。
【点拨精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成名于天下。“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也有的人为科举上演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看看范进的命运如何?
二、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作揖()带挈 ()星宿()相()公避讳()兀()自荼毒()解()元
绾()了头发细丝锭()子醉醺醺()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
3、整体感知
(1)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2)课文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作者是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样的态度?
4、结合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结束):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5.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6.本段描写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的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写范进的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其他人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对范进的疯态起烘托作用。)
(1)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2)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3)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强调,细节描写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细节描写是对人物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某一细致特征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绘,这种描写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可以强化艺术形象,加深读者的印象。
3.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
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问“范进中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儒林外史》是一部体长篇 _____小说。作者 _____,字 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代小说家。
2.《范进中举》一文的中心事件是 _____。小说极力描绘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了 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201*年,各大媒体曾纷纷转载报道一位农民考研“英雄”花了整整16年的时间来考研,终于在40岁考上研究生的事迹。故事主人公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妻子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从不嫌弃他这个“穷书生”,他不可能成功-------
1、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他和范进一样吗?
2、 你听了之后,想对他说些什么?
课后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阅读古代名著,掌握基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谢你访问好范文Wwww.bsmz.ne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讽刺写法。
【课堂预习】
1、 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有哪些变化?试分析人物形象
2、 众乡邻、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众生相。
3、 找出文中你认为搞笑的句子、文段,体会本文的讽刺艺术。
【点拨精讲】
1.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l)从语言描写:
中举前,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范进,说他是“现世宝”“因我积了甚什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并训斥他“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骂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因去乡试设有盘缠,向胡屠户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啤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说他中相公是宗师看见他老.不过舍与他的,骂他长相“尖嘴猴腮”,骂他野心“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到城里乡试,家里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中举后,大家请胡屠户“治疯”,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我的这个贤婚,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他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2)从动作描写:
中举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来贺喜,吃到日西时分,吃得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向他商议到城里去乡试的盘缠,被他一口阵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贺喜。众人请他“治疯”,胡屠户“作难”,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凶神似的走到范进跟前广个嘴巴打将去,心里到底还是伯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打完不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胡屠户跟着范进回家时,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看见张乡绅来拜见,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直等他上了轿,才敢走出堂屋来。范进给他两锭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假装推脱。听了范进的话,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讨论并归纳:张静斋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拉扰,开口“亲切的世弟兄”,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了50两银子,一所“三进三间”的房子。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场知县,来巩固和
扩大自己的权势。 3.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
(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4.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5、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的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6.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仔细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很有帮助。课文的讽刺手法有:
(1)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3)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例如,写范进的疯态: ……“!”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又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5、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反馈练习】
1、在众人都对范进刮目相看的时候,报录人又来到范进家,原来是弄错了,
中举的是邻村的范进。发挥你的想象,范进、胡屠夫、众乡邻,张乡绅又会怎么样?写不少于200字的小片段
2、续写:范进中举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任选一题,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挥你的想象,张扬你的个性,写出你的见解。
课后记:了解人物描写的手法,让学生活学活用,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创新成果)《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文昌市蓬莱中学詹达刚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篇目。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单元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壮志难酬的壮士,忌才多疑的国相,醉心功名的士林小丑,精华难掩的薄命红颜??一个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本文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一叶知秋,窥斑见豹。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以及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在字词句式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小说的教学以速读为主线,同学们也已掌握了最基本的速读方法,所以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将不再对速读的方法进行重点指导,而是重在引导同学们自如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真正的做到读中理解,议中感悟,悟中品味,真正培养同学们学习小说的兴趣和信心,促使小说教学达到高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分析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脉络,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的典型形象,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激趣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用古人“头悬梁,锥刺骨”但却乐得其所,这是为什么?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资料收集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但一直未中举人。考场失意,家庭变故,使他在与官僚士绅交往中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些对他创作《儒林外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请同学复述故事概况。
点评法
四、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再细读课文,分组讨论范进中举前后,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比如说:
(1)中举前后大家对范进的态度怎样?
(2)中举前后范进的地位有怎样的变化?
(3)中举前后范进的家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如何?
典型:范进、胡屠户、邻人。
明确: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深受封建文化毒害。丈人胡屠户态度可用“前倨后恭”四个字来概括。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是漠不关心(中举前,饿了两三天断粮,但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情祝贺(有拿鸡蛋的、也有拿酒、拿米的到他家来)。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但中举后却竭力巴结他、拉拢他,既送钱又赠房。
(一)这种现象,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生活?
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讨好;而对贫穷落魄者则冷漠无情。
(二)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l)从语言描写: (2)从动作描写: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讨论,最后得出结论:(a)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深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
坦然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新贵及特权阶级的人员。(b)他热衷功名 ①坚持参加考试。②有一处细节也可看出,即冷静地去买鸡,可一听见中举却疯了,鲜明的反常行为,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那么胡屠户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胡屠户是一个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 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小人。
(四)、其他人物形象:
(1)张乡绅: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前,对他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但是就在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既送钱又送房,还和范进称兄道弟。这就充分显示了其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特点。
(2)众乡邻: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而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这说明了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不良风气。因此,范进性格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环境有关。
五、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典型环境下人物的言行描写。
2、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3、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4、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
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之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六、布置作业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七、板书设计
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
现世宝
癞蛤蟆
尖嘴猴腮
逢迎自如
势利虚伪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中举前住茅草棚吃小菜饭 母饿眼花 中举后拿鸡送米范老爷搬桌拿凳 文曲星
送肉送钱贤婿老爷
给银赠房
——————————————————————————世态炎凉趋炎附势
第三篇:精选题库人教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人教版《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小说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幅对联反映了什么现象?(封建社会科举可以让人一步登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这样的小说《范进中举》(板书标题、作者)。
二、活动一:绘声绘色讲故事
㈠复述故事
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㈡畅谈感受
通过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可笑、荒唐、啼笑皆非??)
说明:从学生的心灵感受扬帆起航,从学生的阅读体验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点。力图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活动二:入木三分评故事
教师从学生所谈感受中,选择一个可以统挈全文的词,作为下一步深入研读课文的切入点。
㈠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勾画,批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能说,交流一定要充分。本文是自读课文,难度不大,很多东西学生自己都能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就不应再作为教学的内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才能做到“以学为主”。
㈡点拨整合,深化认识
1.体验对比的效果
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围绕着“中举”,小说中人物的表演也是穷形尽相。请分组设计一种形式体现这种变化。
比如可以参照下面的句式说话:
中举前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有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说话时既要先引用原文,做到言之有据,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可以模仿语气朗读或表演前后两个片段;比如可以画漫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由“岳父”到“老爹”——
中举前: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中举后:“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小结:作为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的讽刺手法就是对比。对比是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起到相反相成、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2.感受细节的力量
⑴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指名朗读,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
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好,说出你的理由。
①昏厥:“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生动地写出了范进如在梦幻中的情景,报帖分明在眼前,他一定要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这才确信是真的。“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写出了已经失常变态的范进,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喜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极有讽刺意味。疯跑:“噫”,表明范进惊喜过望。“飞跑”,渲染范进的疯劲儿。跌倒:“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集上:“一直走到集上去了”,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
②想象“好”字的内涵:如果放大范进此时的心理活动,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种种甜酸苦辣,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小结: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揭示了他内心和外形的矛盾。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文字的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却有辛辣讽刺的力量。
③观看视频。你觉得视频中哪个细节表演得最到位?
⑵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要求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表演。讨论:这段对胡屠户的描写,哪个细节最精彩?
揭示了胡屠户语言和动作的矛盾。“攥”“舒”“缩”“揣”四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胡屠户的心理。当时的胡屠户见钱暗喜,却假装客气推让,又害怕弄巧成拙,担心范进当真收回银子,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他在推让过程中极不自然,极不干脆,是“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当从范进口中再次证实银子的确是赏与自己后,他便收起客气,“忙把拳头
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一动作之快,与之前全然不同,活画出口是心非、贪图钱财的小人相。
3.探究主旨的深度
⑴话题一:你觉得范进,是可怜、可悲、还是可笑、可气、可叹?
可怜:范进大半生穷困潦倒,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20多次,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胡屠户盛气凌人地辱骂他,他只是唯唯诺诺;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逆来顺受;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中举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人感到世态的炎凉。
补充:小说描写范进出场,写他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穿着麻布的直裰,头戴破毡帽。这个时候已经是12月上旬了,他却穿着很薄的单衣,所以他冻得乞乞缩缩的,非常猥琐、非常悲凉的图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进入考场以后,因为年纪大了,走路又不小心,磕磕碰碰的,把破衣服又扯破了几块。
可悲:中举前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面对尖刻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堂堂七尺男儿,本有谋生的能力,竟使家人“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对功名疯狂追求到这种程度,真是可悲!
补充:为什么范进从20岁到54岁一直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一考再考?因为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极大的诱惑力,就像龙门一样,“鲤鱼跃龙门”,你跃过了它,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读书人都有一种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历了很多生活的苦难、磨难,才能最后翻身做“人上人”。这是他们为什么能长时间地忍受外在的衣食之苦,也能长时间地忍受心灵上的磨难,内在的、外在的种种的压迫、种种的折磨,都得忍受,忍受的最后结果就是能够跃过这个龙门,成为“人上人”。
可笑: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升,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补充:范进是怎么会中秀才的呢?胡屠户说:“是宗师看见你老,舍与你的”,并非捕风捉影。范进的“宗师”周进和范进有类似的遭遇,所以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到范进就油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情,后来把范进的卷子硬着头皮看了三遍才看懂,别的卷还没看,就给范进填了第一名。后来范进又中了进士,更是忘乎所以。本来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到处卖弄自己的学问,让人家对他仰慕,甚至恬不知耻地说:“苏轼是我朝的普普通通的人,凭什么大家都夸扬他呢?”他连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不知道。
可气: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可见,范进,绝不是个老实人,或者说,本来是个老实人,后来不老实了。
可叹: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
⑵话题二: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这是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说,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四、活动三: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3)假如范进与孔乙己相会在咸亨酒店(先读一读《孔乙己》)
第四篇:胡川语慧微型教学设计之《范进中举》胡川语慧微型教学设计之《范进中举》
**高新区育才学校胡川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探究对比写法的要点并学会对比写法技能。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核心指向:
探究对比写法的要点并学会对比写法技能
导学过程
一读积累:
1、文学常识
2、好词佳句的欣赏
二读理解:
1、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你认为塑造得最成功的人或场面是?小组展示(或朗诵,或表演)。
3、这些人物的共性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个生动的情节和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发现:
1、生动的形象塑造,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示,深刻的环境揭示,鲜明的讽刺艺术,《对比写法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
2、对比写法的要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举例说明(课内外的作品皆可)
四读表达:
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写景状物记人叙事都可以,题目自拟。写完后相互交流。
五读拓展延伸: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的流毒尚在人间,请以《从范进中举说开去》为题,写一篇随感(选做题,供有余力的同学)。
第五篇:范进中举教学案例《范进中举》吴 敬 梓
一、素质教育目标
⒈ 知识教学点
①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②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的性格特点。
③ 体会用语言、动作、神情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⒉ 能力训练点
①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和讽刺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作文章的能力。
⒊ 德育渗透点
从范进的悲剧其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悲剧的高度思考知识分子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⒋ 美育渗透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二、教学设想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xūn】(醺) 蛤蟆【lài】(癞) 阎王【yán】紧攥【zuàn】 带挈【qiè】 腆【tiǎn】 啐【cuì】 嗑【hé】 讳【huì】
兀【wù】 绾【wǎn】 轩敞【chǎng】 瘟【wēn】 桑梓【zǐ】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⒊ 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豁 huō 豁口几 jī 茶几济 jì 经济
huò 豁达jǐ 几个jǐ 济南
⒋ 作者简介: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⒌ 解题:
■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里一种层层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06年。清朝的科举制度简况如下:
第一关:童试(资格考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被录取后称为生员。生员分为三种:刚“入学”的新生称为附生,在学校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名额有限,公家发给粮食),其次称为增生(名额有限)。生员合格毕业后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绩优良的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下面的考试,所以说秀才是“功名”的起点。
第二关: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设为热区:参加康有为“公车上书”的都是各省的举人,当时有1300多人)
第三关: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第四关: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考策问。考中的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电视连续剧《小李飞刀》中的李探花,之所以以“探花”相称,是因为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殿试第三名。
五、课文导入
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汉唐是它的盛世,中华民族以其豪迈的气概、进取的意识、开阔的胸襟,不断开拓不断融合,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但是同时,封建专制也在不断地强化,到了明清时代,封建专制日趋酷烈,尤其对知识分子的钳制更是登峰造极。曾是选拔英才的科举制度,堕落成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自由和创造精神的枷桎。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代都有很多的文章和书籍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范进中举》。
六、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 提问: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
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3.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 提问: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明确: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5. 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抖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6. 提问: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明确:他拉拢范进的目的无外乎四个方面:如果范进能“京报连登黄甲”,青云直上,张乡绅就攀上一个大靠山;考不上进士,当个“大挑知县”或教官,也能算个小靠山;当不成官,仍可结交官府,成为同谋、帮手;通过范进,还能和跟他同样中举的其他人勾结,扩大关系网。
7. 提问:作者安排这场拜访,用意何在?
明确:张乡绅是胡屠户等人心目中的“天鹅”,让“天鹅”拜访范进,这才形象地显示出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癞虾蟆”,一旦中了举,就俨然成了“天鹅”——人本身的价值已经抽空了,代之以“中举”的价值、金钱权势的价值,这就是科举制度形成的价值观。其实,
发疯的不只范进一人,他也不只是疯了那么短的一段时间。人们围绕着“科举”团团转,转得如醉如痴,丧失了人性人格良知,这个社会不是陷入了“疯”状吗?
8.提问: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明确: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9. 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明确: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轻蔑和否定,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10. 提问:自读课文,就下列观点,发表你的看法。“范进中举,大家一片欢喜。而所谓的?大喜?,其实是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
明确:范进中举,并不代表他得到学识上的进步、思想上的发展,而是更进一步地套入封建专制桎枷中,于国于民没有丝毫得益,只是又多了一个封建专制的更卖力更自觉的维护者罢了。
11. 小结: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七、作业布置
⒈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⒉ 预习第20课,要求字词,多音字,形近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八、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吴 敬 梓
一生字生词
二结构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三分析课文
人物刻画
范进发疯四个步骤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刻画人物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性格
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胡屠户典型市侩形象
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四 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讽刺手法
五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范文:《范进中举》读后感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
一《范进中举》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