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的认识》。我准备从课标,教材及学情简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课标
先从课标说起,长方体的认识是 “空间与图形”的一个内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编排了这一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一个过渡,是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三、学情简介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结合以上的分析,本节课我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做了如下定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感知和分析,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迅速准确地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动手实践、合作研究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3、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建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接下来继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依据新课程倡导的“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组织比赛活动,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2、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3、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理解和巩固长方体的特征。
在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对教学过程有如下的构想: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乐学,于是上课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比一比,看谁最能干”的比赛活动。一是多媒体出示9个图形(教材37页课堂活动第1题,里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谁最先把长方体的图形找出来。二是说出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谁说得最多。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教学例1,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合作探究:你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长方体而其他的图形不是呢?长方体有没有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征呢?它有哪些特征?我们一起来探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发一个长方体纸盒,形成起合作学习的氛围。
第一步,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这些面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数的数,比的比,记的记,在这“繁忙”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然后进一步讨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必须是长方形吗?有没有特殊的情况?提醒学生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步,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告诉学生这叫做长方体的棱。然后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和长度相等?可以分成几组?通过数条数,量长度,分组,让学生亲身感觉到长方体棱的特征,印象深刻,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第三步,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告诉学生这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讨论,数长方体顶点的个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按照注意事项数出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这样,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然后请后进生汇报数的结果,帮助后进生克服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步,组内交流:利用例1的试一试,交流归纳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并熟记长方体的特征。这一步非常重要,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学例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将例2作为自学提纲,教师巡视,对后进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里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自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什么叫长方体的长宽高,在检查学习情况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还要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根据不同的摆放情况,分别说出它的长宽高,既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又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以上环节,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深化新知,拓展应用
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内化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课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九第2题,以巩固和总结基础知识。
2、综合实践活动。找你最愿意合作的伙伴,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并量出长宽高的长度,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也为后面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这个活动综合性比较强,后进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达到深化新知,拓展思维的目的。
(五)自我反思
在完成了上述两个层次的练习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初步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提高他们的识记效果,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棱——……………………………………
顶点——……………………………………
这样的设计既简明扼要又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本课的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构建让学生发展的课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增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