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精选多篇)

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02:40 | 移动端: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精选多篇)
第一篇: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机构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其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通过剖析案件成因,从源头上防范银行案件的发生,是各级银行机构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代价》警示教育案例的学习,结合自己在银行多年工作的体会,在案件的防范对策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一)端正经营理念,促进银行业务稳健、快速发展。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早已明确了的经营指导思想。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抛弃只求规模、不讲质量、不惜成本抓存款的短期行为,始终把握正确的经营理念。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和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权责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构筑内部稽核、委派会计主管、业务检查、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多层次的风险抵御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和落实各级分支行经营管理责任,推行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尤其对案件频发的机构负责人要实行引咎辞职制度。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银行机构要把每一位员工都当作主人和价值创造者,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薪酬、晋升等激励办法,为员工搭建稳定的、通畅的发展空间。弘扬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提升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同时,经常对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员工排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将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培育合规文化。不断强化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做到人人主动合规,事事处处合规,逐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警示教育对防范案件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警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员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对照案例校正人生坐标,增强自律意识。在教育中陈述反面典型的犯罪过程,则应尽可能避免提及犯罪技巧和躲避检查伎俩,以免被居心叵测之人仿效借鉴。同时,要多挖掘犯罪根源,少展现个性细节。尽管犯罪形形色色,种类多样,但走上违法道路,都有其共性所在。应该从纷繁的犯罪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来教育人,在提及违纪犯罪实例时要对内容和具体细节把关。通过对违纪犯罪现象的理性分析,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堕落,并非偶然,都有一个不知不觉从小变大的渐进过程,都因循从小恶到大恶,最终走向身败名裂的轨迹,如果不拘小恶,忽微常积,明天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就是你自己,从而让员工真正得到警示。

第二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经济效益不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

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维

系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安全。信贷风险形成主要有外部经济环境(政策体制和外部信用

环境不健全)、客户、银行三方面的因素。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更可将其认为来自银行

外部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国有银行的商业

化全面改革以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将以制度性信贷风险为

主向市场性信贷风险为主过渡,反映了计划性金融体制向市场性金融体制的转变。本文对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的逐步确立,虽然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改革尚未触及根本,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仍居高不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

期积累的不良债权是制度缺陷和改革不彻底导致的,是政府、企业、银行三重行为扭曲并耦

合在一起的必然结果。我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已高的法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体制,实施风险转移制

度,从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入手,真正化解信贷风险。

1.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具体讲应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

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

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一般说来,银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

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2)统一信贷资产分类方

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尽早制定细则予以实施,使

我国的信贷资金分类真实反映其质量状况。(3)统一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人行应结合不同时

期的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哪些产业已经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方式建议,以供商业银行选择。此外,根据国家宏观要求,对一些产业

的贷款方式可以作硬性规定,以期通过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商

业银行正是通过在真实信息下正确选择贷款方式,调整自身信贷结构,消化不良资产,优化

资产质量,提高经营层次。

2.建立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一是硬化信贷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通过考核资本充足

率、存贷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贷款质量、资产利润率等量化指标制约商业银行的资产

规模、结构和风险度。二是强化信贷原则和贷款决策程序,建立贷款评估决策机制。银行

要定期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作为贷款的

审查与批准的标准,严格掌握企业借款。三是坚持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坚

持依法管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法律知识培

训,学习各种有关信贷、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条例,提高法律意识,从传统的按习惯操

作业务向依法管贷转变。其次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内容办事,对各种贷款

申请、借据、合同担保书、抵押书等凡涉及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条款要一丝不苟,坚持

执行。既要依法规范自己的业务活动,也要依法规范客户的各种行为。四是全面实行审贷

分离和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信贷审批权限的分级审批制,实行贷款签批责任人制和岗位权

责制约。银行今后应逐步建立以“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度量”为核心,以企业净资

产或抵押为授信依据,充分运用量化指标预测和评估贷款风险,按风险度高低划分审批权

限,实施部门、岗位和程序三项制约约信贷风险管理分法,从而实现从“贷款审批权限下

的数量管理”到“贷款风险界定贷款审批权的质量管理”的转变。五是建立贷后稽核制度

和信贷岗位离任审计制及岗位调换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严防违规行为和工作疏忽

现象发生。

3.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一是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

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根据上述贷款风险衡量新标准,力争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

银行的风险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建

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

信息反馈工作。银行要采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

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及早

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三是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依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市场

进入情况等确立企业风险等级,除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可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外(应严格条件、

逐步减少),其它均采取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四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

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质)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

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

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更多请你搜索www.bsmz.net)调查谁负

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4.建立风险转化与保障机制,合理处理信贷风险。第一,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可采取更换贷款方式的方法将

风险转移给借款人或担保人;另一方面可由银行和借款企业及其担保企业分别向保险公司

办理资金和财产保险,对贷款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投保情况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

现风险转移。此外还可以采取根据贷款性质将风险转移给地方政府的方法。即根据贷款合

同条款规定,几由地方政府承诺的项目,当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要负责

组织还款。第二,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首先,对企业原有的债务可采取债务重组的方

式,明确原有银行债务的数额、承继人、偿还期以及偿还方式,制定具体的偿还计划。其

次,银行可根据逾期贷款率、呆账贷款率等指标,在税后利润中计提一定的资金作为贷款

风险准备金,当风险发生以后以弥补损失。最后,督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

资金,专户储存,建立贷款风险基金。第三,采取份额分散、对象分散、期限分散、行业

分散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份额分散,即对贷款额度巨大的资金项目。采取银团贷

款的方式。使国有商业银行只承担有限份额。对象分散,即对某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该

行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要实行贷款最高限额管理制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期限分散,

将贷款按一定比例分散到几种期限不等的贷款中,通过长、中、短期贷款的互相搭配、协

调运用,分散由时间因素而发生的风险。行业风险,指银行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

适时地将贷款分散在不同行业,避免因个别行业的大起大落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一是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

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

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方

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

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

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

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

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

前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二是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

险并非对银行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银行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银行

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强调的是

要加强激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

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信贷源头降低风险。

二、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

1.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贷款增量。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

色变,实行一刀切。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

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

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要想方

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

低经营风险。

2.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几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

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

部门不予立项,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2)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

制度。凡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应扣除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银行。所谓补偿性余

额,即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

计算的最低存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

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降低风险,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

损失。

3.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的资格证明书。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

透明度,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学性,优化贷款结构。目前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是扩大发证对象,将目前单一的贷款证形式加以丰富;二是制

定统一简化的领证手续,延长贷款证使用年限;三是尽快实现贷款证管理的电子化。

三、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增强政府为银行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少因政府行政干

预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宣传,统

一认识,理顺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银行资

金也是用来支持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银行应加强宣传,

做好对地方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

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银行负担,为银行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当然,银行在资金宽裕,不违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地方予以信贷倾斜,扶植一些地方优势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煦晖,《当代经济杂志》,201*年第4期 2、刘成宁,《福建金融杂志》,201*年第9期 3、谢赞春,《内江科技杂志》,201*年第2期 4、姚木健,《南方金融报》,201*年12期 5、李研娜,《商场现代化杂志》,201*年20期

第三篇: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

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机构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其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通过剖析案件成因,从源头上防范银行案件

的发生,是各级银行机构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代价》警示教育案例的学习,结合自己在银行多年工作的体会,在案件的防范对策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端正经营理念,促进银行业务稳健、快速发展。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早已明确了的经营指导思想。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抛弃只求规模、不讲质量、不惜成本抓存款的短期行为,始终把握正确的经营理念。

(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和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权责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构筑内部稽核、委派会计主管、业务检查、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多层次的风险抵御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和落实各级分支行经营管理责任,推行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尤其对案件频发的机构负责人要实行引咎辞职制度。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银行机构要把每一位员工都当作主人和价值创造者,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薪酬、晋升等激励办法,为员工搭建稳定的、通畅的发展空间。弘扬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提升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同时,经常对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员工排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将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培育合规文化。不断强化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做到人人主动合规,事事处处合规,逐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警示教育对防范案件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警示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员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对照案例校正人生坐标,增强自律意识。在教育中陈述反面典型的犯罪过程,则应尽可能避免提及犯罪技巧和躲避检查伎俩,以免被居心叵测之人仿效借鉴。同时,要多挖掘犯罪根源,少展现个性细节。尽管犯罪形形色色,种类多样,但走上违法道路,都有其共性所在。应该从纷繁的犯罪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来教育人,在提及违纪犯罪实例时要对内容和具体细节把关。通过对违纪犯罪现象的理性分析,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堕落,并非偶然,都有一个不知不觉从小变大的渐进过程,都因循从小恶到大恶,最终走向身败名裂的轨迹,如果不拘小恶,忽微常积,明天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就是你自己,从而让员工真正得到警示。

第四篇:《过渡期结束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思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

1. 《过渡期结束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思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王绍茂《学术探索》201*年10月

2. 《保持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的和谐性研究》……郭佳《现代商贸工业》201* 年11 月第19 卷第11 期

3. 《构建我国功能性金融监管框架的探讨》……尹洪霞《济南金融》第11期

4. 《金融监管:委托- 代理的伦理问题》……杨时革,张建怡《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 年3 月第13 卷第1 期

5. 《美国金融创新与双重金融管理》……严维石《国际金融》

6. 《美国金融监管结构的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赵静梅《国际金融研究》201*年12月

7. 《浅论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张莉《特区经济》201*年7月 8. 《日本金融监管的变化对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启示》……盛晓慧 9. 《试论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舒海棠《生产力研究》201*年第19期

10. 《试论我国银行体系风险及金融监管问题》……吴丹《新西部》201*年第22期

第五篇:银行案件风险警示教育

银行案件警示教育

近年来,银行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资金挪用、贪污受贿、非法集资、违规代客等风险问题层出不群,作案手法更是花样百出,涉案人员以及涉案金额更是胜过以往,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己私欲,不仅给银行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法律严厉的制裁。

法律是无情的,并不会因为你无知犯罪而免于处罚,那一篇篇惊人的挪用、盗用和贪污巨款等案例,轻信和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沉重的代价是强烈的警示。发生案件不但会给银行造成重大资金风险和损失,还会严重损害银行的形象;发生案件,不但要严惩银行内部的涉案人员,还要追究相关经办岗位,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人员的责任;发生案件,还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家庭亲情造成伤害。无论案件对银行造成的损失,还是对员工造成的伤害,都令人为之惋惜。

相对而言,银行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完善、有效的,操作性也很强,但是,有效的制度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说到底,案件防范最主要的是控制员工的道德风险,员工如果无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会使制度的严肃性丧失殆尽,作案就会变得畅通无阻,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多一点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就不可能让风险产生。在日常经营中,片面追求业务发展,而疏于管理,其结果必然导致业务管理混乱和风险监控不力,最终引发风险产生 。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构筑内部稽核、委派会计主管、业务检查、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多层次的风险抵御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和落实各级分支行经营管理责任,推行问责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这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作为制度的执行者,我们每一位银行员工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控制私欲,明辩是非,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金钱的诱惑,不把工作外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精益求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合规经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的堕落,并非偶然,都有一个不知不觉从小变大的渐进过程,都因循从小恶到大恶,最终走向身败名裂的轨迹,如果不拘小恶,忽微常积,明天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本网推荐更多范文: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07-5-14)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有商业银行警示教育心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