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初步尝试“指导——自学”教改的体会
泉州培元中学 陈蓓璞
本学期,我校在高二年(4)、(6)两个理科班,进行“指导——自学”的教改试验,这两个班上学期期末参加市统考平均成绩分别是65.8和65.3(满分100分),最高95分,最低26分。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两班各有35人是高师预备班的同学(将来高考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有18人是普高班的同学。相对来说预备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学习比较勤奋,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但应变能力较差,不够灵活。而普高班的学生正好相反。如何让他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暑假的理论培训,我觉得只有进行教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半个学期来的教改试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上课积极发言,踊跃提问,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还能对单元学习内容作小结。用自己的语言,分别采用列表、画图、逐条罗列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把单元的知识形成网络。本学期所学《直线》、《不等式》两章,学生均作小结,并且能对教改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次比一次好。
通过调查,两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均支持教改。大家认为教改使他们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开拓了视野。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有梯度,先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自己学,自己自学弄不懂的大家讨论解决,或教师讲解。改变了传统教法的最大弊端,那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学。老师从易到难拼命教,学生拼命学。学生围着老师转,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有复制例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现在学生觉得有了奔头,也相信自己能学好。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指导——自学”教改试验的几点尝试阐述如下:
一、实施教改的前提
“指导——自学”教改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很多教师对教改有疑虑,主要是怕学生没能很好地自习。开始我也很担心,现在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向学生介绍我省实施教改的一些好经验,取得的好成绩,以及“指导——自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让学生认识到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预习,才能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只有自己先弄懂课本,并且做必要的练习,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使学生能在思想上重视预习。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⒈根据学生的建议,在新的一章开始时,安排一、两节课对整章的要点、重点、知识网络、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等进行指导,并用表格的形式打印提纲发给每个学生。每条要求在课本的什么地方都有明确的说明。学生每课预习时应先看看课本的这些要求,并把预习时的学习心得加注在上面。⒉每课后有一个具体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包括预习问题及尝试作业两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后能回答预习问题,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并把疑难问题写在后面,以便上课提出来。⒊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得快的同学在还没有发预习提纲前,要能独立研读教材,自行解决课本问题,并鼓励他们多看些参考书,自主学习。对于学得慢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能了解课本内容,初步掌握公式,或运用定理解决课本练习题及习题。并把疑难问题都记在书上。这样学生预习各有所得,不会感到学习压力太大。同时,学生有一定的提前量后,就不一定天天预习数学,不会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又能有效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
再者,要有评价预习效果的手段。⒈课前3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及课本(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书上)。课后老师收取一定数量(每班约10本)课前预习本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⒉老师备课时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查学生课前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程度,消除“假如”。⒊安排某些比较宽松的课进行5—10分钟小测,小测的内容可以是课本的例、习题或稍微改造的题目,以检查预习效果。⒋每一单元后在学生小组上评议单元小结的同时,也评议每个同学的预习作业,并且评分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较好。第2单元完成后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评议每位同学的预习作业。通过统计有80%左右的同学超前一周或一周以上。另外20%的同学也提前1节或几节完成课前作业,基本达到预习要求。
二、挖掘教材,集思广益,形成知识网络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除先安排小测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预习程度不同。因此,应力求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老师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如:斜率公式 的教学,学生课前预习后,已经懂得如何代公式求直线的斜率。但这个公式非常重要,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不行的。、,因此要提出:⒈公式的结构:左边是斜率,右边是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商,这个差是有序的。⒉公式的适用范围:因为分母 ,所以 ,即
、 点所确定的直线不与 轴垂直。⒊公式的应用:已知两点可求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⒋公式的变用:因为 ,所以 ,因此可通过这个公式求直线的倾斜角。但是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倾斜角的范围是0≤ 。当 时, 。二是当 时,此公式不能用。公式还可变形为 ,因此已知斜率为 的直线上的两点 、 的距离又可表示为
。
同时指出 就是下节课要讲的直线的点斜式,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以上诸问题可由学生自行分析,或老师提问,同学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
通过对教材的剖析,集思广益。从学生预习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结构。使多数同学受益。
三、堂练习是扎实基本功的关键
学生的课前练习都认真做了,但并非人人都做好了,肯定会出现不少缺陷。有的是步骤不完整,解题不规范,也有的是表达不清楚,还有因课本例题比较抽象,一时还没能弄明白,做错作业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必要时调板讲评。练习题可选用书上的原题或变形题,也可另外设计。但难度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能做出来。并尽可能出一点毛病,使学生能在讲评联系的同时,把课前的作业存在问题一并更正,加深对错题的印象。
如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许多同学只知道把求证式拿来变形,得出肯定成立的不等式,而忽视了分析步骤的可行性和可逆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要将例题:“求证 ”改为“求证 ”让学生做练习,必然有的学生会推出“ ”,然后带领同学找原因。
四、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只须点拨,而无须再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因而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老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前后两桌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有时可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问题,或解答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课,课本上只有一个例题:解不等式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不少不等式的解法,结果在小组讨论后,同学提出了许多改造例题的好题。如:⒈把底数改为
,变为底数含未知数的不等式;⒉把底数写成 ,变为底数含参数的不等式;⒊把左边一拆为二,变为: 。还可以转化为既有指数又有对数的不等式,或既有对数又有分式的不等式,既有对数又有无理的不等式等。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些钻研课外参考书时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先由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带领大家逐一讨论解决,总结解题思路。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又能得到共识。有时学生在预习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课堂上一点即通。同时所提问题大多对学生都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能力。
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只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对教学、教改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大多数同学的意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即多数同学认为怎样教对他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好处,我们就怎样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真正吃透教材、学生这两头,采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今后,将本着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线,遵循教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结构,总结教改的经验教训,将教改试验进行下去。
(陈蓓璞,男,34岁,数学教研组副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第二篇:高中物理“目标自学指导教学”的尝试高中物理“目标自学指导教学”的尝试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自学法在物理课堂中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物理自学能力主要涵盖自主阅读、观察、思考及实验等。本文主要对目标自学在物理教学中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目标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所谓自学能力,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及技能的一种能力。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自学能力主要包含独立阅读、观察、思考及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主观引导,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学生在情感、知识、态度的发展中,逐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本文主要针对目标自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指导作用进行论述。
1.明确自学的目标
由于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多种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时候,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心理水平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使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培养目标意识及专业水平,发挥其引导作用,在繁杂的教学内容中,选择可以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内容,将这些知识点作为载体,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一般选择条理性清晰的内容。实际教学中,主要选择阅读仪器、教材的说明书、科学家事迹等作为训练的内容。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实际教学中,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规律的适用范围、实验故障、试验误差、生活中的体验、知识整理等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第三,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较远物理实验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布置自学任务
教师在布置自学任务前,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由实验入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的问题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想方设法使学生在认识到要通过学习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然后,针对简单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自学,如果问题较难,可以将问题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后,再让学生开始自学。
3.指导自学
由于自学的内容都是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或者是自学内容难易程度的制约,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提纲,在提纲的引导作用下,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学法指导,指导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所列的提纲中,主要包含资料的查阅方法、阅读方法、思考方法、现象的观察方法以及实验的方法等,提纲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利用提纲,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在课堂中长期采用此方法,学生就能养成稳定的自学习惯。乌鲁木齐刻章
对于学生而言,在收到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并且得到学法指导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自学活动。学生在进行阅读、思考或者是查阅资料、动手实验时,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防止学生正在思考的时候,被教师打断,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观察和监督,对学生自学活动的进展及时进行了解,帮助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并且要做好记录,为后面的讲解收集资料。
4.课堂讨论与评价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以后,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还要随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达成共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时候,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来源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关键知识以及学生理解偏差的内容,再者是学习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使课堂的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等到自学活动完成以后,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及方法,必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对自学的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一般包括自学过程评价及应用测试评价两个部分。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方面、方法的运用方面及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应用测试评价主要通过试题进行考核、登记测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充分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步。通过及时有效的客观评价,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后,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将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发现,自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及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三篇:作文入门的初步尝试作文入门的初步尝试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头,首当其冲,是重头戏。而怎样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样一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的想象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
首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是很熟悉亲切的,但是,要做到却得一个教师花费很多的心思和精力。我们的许多老师,当把这句话烂记于心的时候,却和行动背道而驰。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动笔作文的学生,如果没有鼓励和支持,是不会有很大的兴趣的。因为他写出来的句子,很多和老师的要求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那么,这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的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虽然用的是那么不恰当。一个富于童趣的句子,一个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的生字,这都微小,但是却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接着,你得运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他们走向写作的道路。学生想写了,但是以前的训练都是小段小段的训练,进入三年级,应该逐步进行篇章的训练。虽然,文章需要精彩段落,但是很多时候也更要完整的结构。通过借鉴和尝试,我总结了三种入门的方法。首先是范文入门。在一篇习作的开始,老师找一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较丰富
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有丰富的想象,比如比喻拟人的运用,句子长短的搭配,结构较为清晰。然后进行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是雷同的,但是是比较完整的,也应该是通畅的。但是,这个方法一定得注意的是在类似的指导过后,一定要去发现学生自己创造的东西并且将其夸大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同样教法的习作中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第二是童话引路。童话是小孩子的快乐天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也一定喜欢童话。所以,编织童话,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无边无际的想象世界里遨游。但是我认为,刚刚开始,应该给予一定的素材,具体的指导,可以先给他们一条线索,因为孩子的思维不会这样流畅通顺,但是也不能过于束缚,教师得适当把握好这样一个尺度。三是随文练习。这是一种工夫很重的方法。但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每上完一篇课文,教师便可以进行类似的文型练习。一个单元过后,学生就可以有三到四篇的练习机会,也许会比较雷同,但是这样的话学生也应该掌握了基本方法。如果真的有恒心进行长期这样的训练,效果应该不错!
写完以后,作文的修改是很必须的。依我个人来看,传统的作文批阅方法我是觉得有较多的弊端。我是这样来完成这个步骤的。主要是利用面批和课堂上一起批阅。面批我每篇文章针对的对象不同,争取每篇有十个以上的同学能够面批,在这个时候,我着重发现优点,以表扬为主。使学生的优点得到发扬扩大,这样才会产生有个性的文章。课堂批阅,我会用比较典型的题材,句子的不通顺、罗嗦,段落
之间的不连贯,这样的文章选取一篇,然后抄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先让他们自己找毛病,然后全班一起商量、讨论,改正,我认为这对作文和阅读都有很大的好处。当然,同时我还会选一篇或两篇优秀习作,让孩子找出优点,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一起总结,学习,鼓励。每篇习作,我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然后其他同学的作文,我不会很努力地进行句子疏通,尽量保留他们的特点。以改正错别字为主要内容,然后写上热情洋溢的批语。这样的方法,我感觉收效还不错。
当然,学生作文的前提是需要素材,这就包括平常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词语的积累,课外书的阅读,这都要老师大量的心思,需要一个语文老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四篇: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初步尝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初步尝试
学习型家庭就是家庭成员人人都热爱学习,共同经营家庭文化、创造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家庭共同学习的习惯,通过家人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回馈,与家人共同分享、彼此互动而实现成长。我们全家积极响应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建设的号召,对学习型家庭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 家长要提高对自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型家庭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现在孩子获取知识由过去比较单一的课堂途径转变为电视、学校、网络等多种途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大学毕业的家长辅导不了小学生家庭作业的例子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向那种由上而下的权威式教育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现代家长一方面要加紧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孩子请教,能者为师。创造一个亲子间共同学习和探索、平等双向沟通的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型家庭要求家长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硬件方面,我们把一间光照充足又相对安静的房间,作为孩子独立的学习室兼卧室,房间有专用书桌、书架;安装了宽带,抽出适当时间家长陪同孩子上网浏览查找学习资料,为方便下载和打印学习资料,我们还购置了打印机。在软环境方面我
们努力营造出安静健康的家庭环境,以身作责,积极诱导,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从不在家抽烟、打牌、酗酒,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也不看电视。
三、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为此,我们将各种书刊摆放在家庭的每个房间,方便随时阅读。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社会,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每次订购书刊我们都是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的态度,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热情。当我们发现孩子对动物题材读物和ufo题材的读物产生兴趣时,主动参与,给与关注。找机会鼓励孩子讲书中的精彩内容,讲他的感想,参与讨论读后感,使孩子兴趣保持持久、稳定。我们还经常一起阅读,每当在报刊书籍中发现有价值的文章,都会拿来共同分享,有针对性内容的,都要求孩子用笔记下来。
以上是我们对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一些初步尝试,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和提升的过程。希望通过创建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七(19)班戚茂阳家庭
第五篇: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尝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改中的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百花争艳,但一些教师仍感叹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目的也是最大值地获取书面信息,培养学生对史实材料的分析、理解、概括、表达等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本文就“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复习中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尝试教学理论历史教学应用教学效果教学创新
尝试教学理论萌芽于1980年开始的尝试教学法实验。尝试教学理论是“尝试成功说”,它系统地提出了学生达到成功的七个条件,从实践上解决了学生达到尝试成功的操作化问题。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是要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试一试,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然后尝试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主体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所在。
近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就进行了这种尝试性教学活动,活动中尽可能地运用尝试教学的新理念,教师不要先讲现成的结论,主张
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这一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中我通常就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置出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究。比如:在高三历史基础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可以出示思考题: 请回忆:①辛亥革命结束后有过哪两次复辟帝制的行为?结果如何?②辛(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bsmz.net)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几次革命斗争?结果如何?③根据以上两问,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通过问题设置情景,引入本课时讲授主题: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那经济情况又如何呢?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回忆与思考。 请思考: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与原因(历史背景)如何?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情况如何?③列举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在发展,为什么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结果如何?⑤概述并分析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影响。 这样通过出示尝试练习题目,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认定,并进行尝试学习,导学指导。 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让学生尝试仔细认真地发掘考点知
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材料的习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等略)。把教材内容尽可能转化为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基础复习与探究。 关于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供同学们阅读与观赏(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略)。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等处理能力。 通过设疑可以教会学生会思考,把学生摆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使学生感到是他们发现了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从而享受到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动机。 通过设疑,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情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通过提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也需要一个教学性的反思。通过设定难度较高,立意较新的模拟题,以培养学生历史审题,立意,作答的能力。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问题,对前后知识形成关联。如:概述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分析中国民资工业的历史地位。在此,还可设置中国近代(1912-1919)出现
几种社会经济形态?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设置尝试练习,进行目标教学,注重精讲,以寻求突破。出示图表,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别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最后通过补充练习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形成。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学习的新理念,有力地冲击了注入式教学的旧观念,这种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思维发展的空间。这种尝试教学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具体表现为四前四后: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其教学的模式一般分为七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有一个基本模式。当然,也反对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可以多种变式,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多年来,我从事着尝试历史教学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它给我的历史教学带来良好的效应。具体表现有以下优越性的一面:①有
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我所教的高考平均分逐年攀升。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力,减少课外作业负担。④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不可能是灵丹妙药,十全十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而起作用,在实施中也发现其局限性的一面: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且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力,低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使用,高中生运作的效果较好些。因此,并不是每堂课都用,要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尝试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一论断已被大家所接受。任何创造发明都必须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我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因而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思考空间宽阔。同时也是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历史尝试教学同各种教学法是有机的结合的,表现在尝试教学的理论是开放的,兼容的,具有巨大的理论回旋余地,能够接纳诸多教学法与之结合交融。在教学实践中已产生了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愉快尝
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尝试教与自主学习法,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法,尝试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法等。我们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邱学华专著:《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
2. 邱学华专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
3. 上网查询“邱学华尝试教育专线”,
4.陕西西安市201*上半年《教师报》出版的有关资料。
猜你喜欢:小学作文指导的几点尝试
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关于“自学-自教”尝试的教学随笔
教改学习心得体会
教研教改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