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住村感悟

住村感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05:26 | 移动端:住村感悟

俯下身 接地气 动真情

我叫***,是市发改委住***乡中***村的一名住村干部。今年3月,***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我和委里的4名同事一起到中***村开展为期一年的住村工作。住村近3个月来,我从初到农村的新鲜、好奇,到如今适应这里的生活,感觉每天都有新精彩、每天都有新收获。

住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条崭新的路,是我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后第一次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第一次深入实际。这也是一条艰辛的路,需要内靠群众,外靠各级,将各种力量形成合力,希望能够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感受一:土路少了 柏油路多了

  六年前,我还是这里学校的一名教师,那时,从***市到***乡的柏油马路很少,几乎都是从阿西尔乡那条路绕道过来,到各村多是石子路,村里基本都是石子路。晴天尘土漫天飞、雨天泥泞路难行的状况一直是困扰群众出行的一个难题。

  现在的***乡,不仅路面变宽阔了,村里也铺上了柏油路,每天都有十几辆线路车往返***和***乡之间,村民每日都可乘坐线路车出行,很方便。特别是夏季,来这里北山游玩的人很多,***乡又是必经之路,路上的车辆更多了,交通更方便了。村民郭来宝老人说:“新农村建设政策就是好,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眼看着村前这条路由土路变成石子路、柏油路。现在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出门就可以搭上车,也可以穿着干净衣服进城了”。

  感受二:畜力车少了 私家车多了

  多年前,这里的农民生产技能和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摩托车是绝大多数人出行的交通工具。每到周二赶集期间,村民们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骑着摩托车来赶集,有时几十辆摩托车行使在乡村道路上首尾相接,声音吵杂,扬起一溜尘土。附近停满了各种样子的摩托车,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排气管味。

  近几年麦子、打瓜的价格好,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很高,农牧民的收入提高很快。农牧民出行依靠“四条腿一辆车”的时代已成了历史。据中***村党支部书记任建华介绍,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家中不但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购置了摩托车、大型农机具、小汽车等,现在村民几乎家家都有电动车,种地都采用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农民骑着摩托车、电动车到地里干活已不是新鲜事,私家小汽车也正在不断地出现在农民的田间地头。

  感受三:不文明现象少了 文明新风多了

  在我的记忆中,多年前的农村是落后封闭的。农村群众活动组织开展的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基层基础设施不健全,一些村民在农闲季节围在一堆打牌赌博、吹牛闲聊。年轻人无所事事就醉酒闹事,打架斗殴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村干部的办公条件简陋,村民的闲暇娱乐无处可去。

如今,借助新农村东风,一座座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村文化室盖起来了。住村三个月时间,我就参与了村委会举办的两次大型活动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和达斡尔西迁节文化活动。村民表演的节目全部是自编自导,节目内容丰富。我欣喜地看到,每天傍晚时分,都有许多年轻人在村文化室的院子里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村民告诉我们:“在农闲季节,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酒、赌博、打架的现象没有了加上乡、村党组织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活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现在年轻人主动到文化室娱乐、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总之,一定要与群众广泛接触,不光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头脑“辨”;不光用嘴巴“讲”,更要用行动“做”。要把心思用在村里,把好事做在村里,把真情留在村里,不能只是转一转、看一看、聊一聊,干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住村感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