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自媒体让许多平凡的普通人获得了一夜成名的机会。有人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一夜过去出现了10万+的阅读量;有人录了一段短视频,迅速成品;在流量主导一切的现在,好像很多人都能一夜爆发。这个时代给了多少人机会,就带给多少人焦虑。多少次告诉自己心态很重要,不要随波逐流,要保持常态,但看到朋友圈的某某又买了什么,又去哪里度假,又如何如何了,焦虑的情绪就又被重新唤醒,如此往复。
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如何不被时代抛弃,是解决这种持续焦虑的关键,但是如何不被时代抛弃?这本身就是一个很让人焦虑的问题,不是吗?
最近重温了古典的《跃迁》,书中详尽地介绍了个人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跃迁的底层逻辑和实操方法论,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短期内缺乏积累虽然无法实现个人跃迁,但这个书帮我解决了三个痛点。
痛点1:如何才能更快速成长?——联机学习。
什么是联机学习呢?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个非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助理,对人力资源知识毫不了解,我要如何在短期内上手呢?如果在过去,我可以买几本人力资源的书籍,可以报个学习班或者是网课,这些手段有效吗?即便我学完了课,考完了证,就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吗?
还有一种方法,上社群,通过qq群等找到人力资源业内人士,遇到问题请教他们,这样你获得的是他们几年的积累,这比自己从零开始学起要快速有效得多!甚至,可以组建个线下交流群,去咖啡馆喝杯咖啡,共同讨论行业动态,工作情况,当然啦,作为人力资源小白的我肯定一开始是根本上他们的思路的,但是可以在一次次旁听中了解到最新资讯,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储备。当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水平,就参与讨论,邀请大家抛出各自问题,再共同讨论,实现联机学习。简言之,就是出现问题,不要自己憋着,自己默默学,而是要把你的问题拿出来,和厉害的人交流,最终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想,这样的方式会帮很多人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能让你迅速了解一个领域,实现快速成长。
痛点2:学习的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寻找知识的源头+解决自身相关的问题。
哎呀,说到这个真是满纸辛酸泪啊。我是个典型的双子座,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现在这个时候啊,热点频出,我真是恨不得都学过来,什么逻辑工作法,0秒思考,GTD,番茄工作法,思维导图,别告诉我你会做Excel的,没有不追的学习上的热点……结果呢,什么都知道一点,确什么也没有收获。
在《跃迁》这本书里呢,就给出了作者的答案。首先,要寻找知识的源头!现在各类书籍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你一定要分辨哪些是知识的源头——论文以及业界大神出的有深度的书籍是最佳选择。不要轻易购买水分巨大的畅销书,浪费了金钱时间也消耗了自己的注意力。
并且,关注度要锁定在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上,要学也学这些能够实际提升工作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的东西。这就又提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为什么学了十好几年英语还是学不明白?”因为在国内,除非是外企,或者专业性强的工作,真的用不上!所以,我告诫自己,不要去追热点,千万不要以为学总比不学强,那些看似有用的知识其实只是在消耗你的注意力而已。
问题3:互联网时代,如何才能形成个人品牌——实操方法论:“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发出去”。
为什么要打造个人品牌呢?因为趋势需要。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铁饭碗了,今天干得好好的公司,也许明天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就破产倒闭了;已经签订的注资合同,却因为对方没有融到资而解除。变化才是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不断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创造个人品牌。这样,无论你供职的企业怎样变化,你都能始终找准自己的定位,甚至吸引别人找到你!
那具体怎样打造个人品牌呢?我在本书中学到的,就是这句话“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发出去”。打造个人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本来就在积累自己能力的时候,不妨将自己的知识模块化,并让别人知道。“你本来就在学习,不妨三言两语将今天学到的发在朋友圈”,这样慢慢地才会有人知道,哦,这个人最近在干什么,他能干什么。张辉老师也说过,要利用好朋友圈,朋友圈是个绝佳的展示自己的媒介。
古典在书的最后介绍了本书的使用方式:
第一遍,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第二遍,回到对你有用的章节再读一遍,并尝试实践所讲方法。
第三遍,尝试转述给别人。
第四遍,时常翻看。
现在,我已经尝试把对我启发最大的部分转述给你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并且,对于这本书我也会时常翻看,相信每次阅读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启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