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唐太宗读后感

唐太宗读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09:40 | 移动端:唐太宗读后感

第一篇:《唐太宗传》读后感

唐太宗李世民蔡向东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1*

简介:本书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分为十三章,包括:青少年时代、征讨各地、太宗即位、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民族关系、天下大治、太宗晚景等。

唐太宗李世民传黄中业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

简介:本书详细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立章建制、偃武修文、修订唐律、任贤纳谏、统一边疆的故事。

唐太宗传宋乃秋主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简介:本书内容包括:“出世篇”、“立业篇”、“兴业篇”、“为君篇”、“政思篇”等。

唐太宗传冯国超(1965.10~)主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

简介:本书分“贵族出身志在天下”、“东征西战一统宇内”、“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等栏目,以生动的叙述和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唐太宗的一生以及创建的丰功伟绩。

唐太宗传林美荷编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

简介:本书以生动的叙述和翔实的史料,并配以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唐太宗文治武功达到了古代君王望尘莫及的境界,创建了丰功伟绩。

唐太宗传赵克尧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201*重印)

简介: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唐太宗随李渊发动“晋阳起兵”到创立“贞观之治”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他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和思想作风及宫闱生活等,都作了叙述;探讨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阶级关系。

李世民传王复之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201*简介:本书介绍了李世民的一生,包括出自贵胄/初露锋芒;起兵晋阳/志在天下;继往开来/建章立志;太子风波/一代英主等内容。唐太宗传袁英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6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之为为“贞观之治”。因此有人说他是唐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另外其书法也备受好评。

我选取了赵克尧与袁英光先生的两部《唐太宗传》,比较而言,袁英光先生的传记较为简略,重点在于唐太宗即位前如何辅佐其父夺取天下以及即位后抗击东突厥、治国政策;而赵克尧先生则详细的描述

了李世民的少年时代、夺取地位、开国政策、宫闱生活以及晚年喜好等等。另外赵克尧先生传记最大的特色就是每章后几乎都有历史原因、政策意义之类的分析。(如果哪位同学也对李世民感兴趣的话,以上两本值得一读,尤其是赵克尧先生的写得比较和学生口味) 其实后人对唐太宗的评论总体都是正面的,即治世明君。但关于宣武门之变却有不少争议,有人评价他大逆弑兄后逼父退位,有人为其辩护无奈为之?两部传记都提到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争,并非野史传闻李建成迫害李世民,然而袁英光先生传记中却有秦王密报建成与元吉淫乱尹德妃与张婕妤一段,虽未评论,却明显贬低李建成一派。在赵克尧先生的传记中描述是李建成因留守京城而与后宫相熟,故勾结后宫对付李世民,而李世民亦营结私党欲谋取帝位,更加客观。

其实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些是经过加工改造的,特别是关于帝王的部分,我们不能尽信流传下来的史书。首先,历来史书所载之建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庆幸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没有所托匪人。然而透过历史的重重黑幕,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据长安,唐军声威大振,顿时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使得蜀地的势力不得不下决心依附于唐,使西秦霸王薛举被切断在西北成为孤军,又令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的西方成为了死路,

更使当时蠢蠢欲动的突厥不得不顾及强大的唐军加上坚城长安的效果。),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唐后,理由后具),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大多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说上一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

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史载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谓石破天惊的一笔。因为直接跟皇帝老爹说我哥我弟给您戴了项绿油油的帽子(而且居然能让史官知道),未免也太过滑稽,任李渊脾气再好,大概也不会窝囊到让此事不了了之罢。这条史载记录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创的吧,便保守估计,也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含糊道“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李建成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窝里斗的料。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后为李渊所杀),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殊为可疑——试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会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测,“废立”之说,十有八九有如“高祖斩白蛇”“刘备靠大树”一类的“事后诸葛亮”编造出来的。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预言了,名字尚无,便有“年二十,可济世安民”。武德四年,攻打洛

阳的李世民带房玄龄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的预言还是很有客观依据的:“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风范,无忘寤寐”。大概他便是从此才坚定了夺位建成的决心罢。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于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中,李世民于情于理都处在主动出击的位置,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宫中、朝中多数高官甚至父亲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形势便要求李世民不断示弱退让,保存实力,营造环境,以求一击必杀。

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正是他手下主管删略《国史》,编《高祖实录》、《太宗实录》的房玄龄等人(其实房玄龄也只是署名的主编而已,动笔者不详,盖有许敬宗、李延寿、李淳风等)。当然李建成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过,面对日益增加的秦王势力,李建成无疑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他的对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将佐,企图孤立李世民,再一举消灭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筹,他将计就计,让手下假装离开长安再偷偷潜回天策府,示敌以弱,出敌不意。之后他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收买了许多东宫势力下的要人,其中两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东宫官王

[目至](字库无),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一两天,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谋害秦王”,结果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召集部下策划政

变;第二则是更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玄武门总领常何,正是由于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够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李元吉。而这个常何的动向,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早在洛阳之战时便追随李世民,虽曾从李建成征讨河北,但入长安却是奉李世民之令。李建成为什么会信任他呢?窃以为,常何很可能是李世民的反间。我国历史书上幽默地写道,玄武门之变实质并非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政变,而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宣武门之变的事实,不能因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而将其彻底美化,当然也不能因为弑兄这件事实将其彻底批判。

另外两部传记都提到李世民“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以及“推行科举、广纳贤才”以及其与臣子之间的口舌之争。尤其是与魏征这个李建成的前家臣,李世民不仅没有因为其辅佐过李建成而疏远他,反而加以重用,而且数次被气到“誓杀此田夫”回头却采纳魏征建议,让人不觉莞尔,这皇帝太好玩了!从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明君,一位初具民主意识的君王!而且李世民在位期间推崇儒学,统一经学,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释家是一律压制,而对于道家,赵克尧先生说的是推崇,而袁英光先生却是来了一句“外崇内抑”。李世民推崇道教一方面是提高李家地位,而另一方面是为了抑制佛教,从长孙皇后病后一句“道、释异端之教。从汝言,吾不如速死!”可见一斑。这与赵克尧先生的“崇道尊祖”以及唐太宗“晚

嗜丹药”有所出入,而且他提到唐太宗是服药暴亡,而袁英光先生却未置一词。在赵克尧先生的传记中还提到唐太宗的各种兴趣,如“喜好弓马”“属诗赋文”,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的书法那是相当不错(据赵先生说)。

从两篇传记比较而言,都比较公正的述写了唐太宗的一生,从青年到即位后至死,袁英光先生更多的着重于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而赵克尧先生的手笔则更为细致,不仅客观的描述了宣武门之变,还加上的自己的评论及分析(还是比较合理的)以及其爱好特长,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君王形象,让这位千古一帝更接近生活。简而言之,李世民的确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不论其政治头脑还是人格魅力!

第二篇:我看唐太宗

我看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继其父高祖李渊的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还可以给他冠以其它美称,例如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或是诗人。

要认识一个完整的唐太宗李世民,必须从李世民的早年谈起。年轻时候的李世民已经显示出了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率军作战,运筹帷幄。在太原起兵那年才十八岁,到虎牢会战,任唐军统帅,败窦建德,降王世充,也只有二十四岁。绝不比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有丝毫逊色。在唐朝建立之后,哥哥建成被封为太子,经常在长安,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事,而李世民经常领兵出征,不断平定割据势力,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为唐王朝扩邦建土,为唐朝立有很大功劳,威望甚高。如此看来,兄弟俩各有所长,都为国家建功立业,各谋其职,相安无事。然而人的本性决非如此简单,何况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胸怀大略,见识深远的人,他们在皇位继承之事上出现了矛盾。按传统的宗法制,太子李建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然而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跟父亲起义打仗建立唐朝本身也不是常规的建国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是说不上什么传统或者常规,要想成就一翻事业,拘泥于常规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所以自然起了与哥哥争夺皇位之心,加上他手下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强大军队和一群深谋远虑的谋士,就更加加强了他争夺皇位的信心。因此就有了兄弟俩之间的反复斗争,直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夺取皇位。在上述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李世民? 李世民心生夺位杀兄之心应当如何看待?这影响到后人对他的评价了吗?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李

世民的行为可否视为正当或者应当予以理解?从人性上评判他是否脱离了人性的轨道呢?

我想,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详细考察唐朝建立到玄武门之变这一时段的历史细节,我们不能只知道李世民有军事才能且对国家功劳显著就说他夺位是正确的,也不能仅仅通过玄武门之变说他杀兄夺位是多么的可耻。我们不能就历史结果来判定历史过程中的是非。历史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其间的主观与客观也是复杂多变的,促成一个结果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我们也许可以假设抽去一个原因,来推测结果,例如假设李建成是个各个方面都很好的太子,有绝对的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然而是李世民的妒忌与野心将这样一位原本可以成为名君的人-----他的兄长杀害了。从此来看李世民,来看后来是历史。但这样的假设是不合理的, 至少是没有意义的。历史是不能重演的,它就这样发生了,我们只能承认它的现实,站在历史事件之后来看它。所以,在我们不完全了解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行事作风,受教育情况和之后的发展情况的条件下,是不能绝对说谁是谁非的。绝对肯定和否定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据李世民杀害太子这一事件说李世民生性毒辣,也可以据太子宴请秦王这一事件说李建成生性不比李世民善良。在我看来,不足以从结果简单的判定李世民的行为是正当还是不正当,也不能说李世民有人性的缺失。历史呈现的远不只这一点,大可以从更多其它方面去分析历史人物。

在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太宗后,他的行为足可以说明他确实是个伟大的君王。他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选官任

贤,大度纳谏, 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与邻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 重视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等。说这是他总结隋亡的必然做法,没有问题,我们不能把唐太宗各方面的措施看作是他对人们的“施恩”,也不能作为“仁政”来看待,因为在巨大农民革命威力震慑下,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封建统治政权重新稳固下来。期间封建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然而从历史横的角度来比较,唐太宗显然是一代名君。

机遇在每个大乱过后的时代都毫无例外的存在,绝非历史单独钟情于唐太宗,然而唐太宗为什么能取得大治的成就,而其他具有相同机遇的君主却未取得?这不能不归于个人因素。唐太宗有着天下大治的深切愿望,为了这个愿望,他屏斥奢侈,甘于淡泊,放弃物质享受;为了这个愿望,他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放弃精神享受。放弃物质享受固然可贵,然而放弃精神享受更为难得,为何唐太宗能成为独步千古的君主,关键的关键,在于他敢于放弃作为君主本可以享受的人间最高级的精神享受。这当然也表现出唐太宗非同一般的见识,他不看中世俗的享受,勇于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有人把大治归于太宗的个人禀赋和爱好,这有部分的道理,但是英雄崇拜过了头,夸大了英雄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人把大治归于唐太宗接受隋朝灭亡的教训,这有更大的道理,然而把事情过于抽象化了。历史的上演总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不承认时代的客观性,或不承认人物的个人因素都不能全面分析看待历史。我把唐太宗置于历史环境之下,更多的从他个人方面来分析,希望能从中看到更多他个人的因素。

唐太宗根据自己的军事实践经验,在战争问题上抱有“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中国虽安,忘战则人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贞观政要·议政伐篇》)的态度。他认为兵甲“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贞观政要·议政伐篇》)。在当时有这样的军事见识是可贵的,就像铁托所言,“要像一百年不打仗那样去建设;要像明天就打仗那样时刻准备着。”不得不承认唐太宗的军事政治见识是非凡卓越的。

唐太宗的纳谏做的很不容易,做的很痛苦,几度不想再做下去,他扬言要杀了谏诤不断的“田舍翁”魏徵,斥责刚正不阿的王珪等事例便是反映,但在群臣帮助与自我反省下,他还是保持了纳谏的气度,开明的姿态,接受群臣的制约。果断用魏徵, 王珪等人更是非凡气度的体现。这显然比我国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位君王胜出一筹。这也是唐太宗个人魅力的体现。

他在为君之道方面也有着难得的见解。“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尤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篇》),“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毙,其君亦亡”(《贞观政要·辩兴亡篇》)。能有如此见识,感受隋亡,吸取教训是一方面原因,然而也决不能忽视唐太宗个人的悟性与见地。

当然,唐太宗的种种思想和行为功绩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依依列举说明,但这些足以肯定他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明君的历史地位。诚然,人无完人,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间也犯过种种错误,原因当然也包括他自身的局限和历史环境的制约两方面。但这不妨碍我们从总的整体上肯定他。单依他个人来看,他可以做的更好而他没有做,但从历史

上对比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千古难得的名君!

第三篇:读后感

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一本书我可以为它牺牲所有时间,每晚熬到午夜,在爸妈的催促声中,卧室的灯被我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熄灭。整日钻在书里,把眼睛使坏了,但我仍乐此不疲。

记忆最深刻的,当然是《西游记》。回到家里看电视,走在路上看书,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了生活的烦恼,消逝了学习的重担,仿佛,我不再是那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而是和悟空一起降妖除魔的行者。

当师徒们克服那一个个艰难险阻,破败那一次次的妖魔来袭,我会为他们拍手叫好;当悟空受到委屈,我也会憎恨唐僧的无情和八戒的无能。但是,到了紧要关头,当唐僧遇到危险,八戒来求救,悟空还是毅然出山相救。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看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不以为是,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所有事。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做事不信教条有独特看法。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做事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

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漫漫西天路上,他们不愿气馁,总是有千难万险,他们不愿屈服,仿佛对高坐在西天的如来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也对世人昭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西游记》它带给我的不再仅仅是对神话的幻想,它更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在我看来,已不再单纯的是困难的化身,而更有一种祸国殃民无恶不作的“地头蛇”的气势来,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黑暗势力。他们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干这干那,依靠妖力,无视仁义廉耻。在现实中,他们正是不为人民干事,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神”。他们和佛神没有太大差别,同样是法力无边,长生不老。“法力”这个虚有名词,不正是那无边的一手遮天的权利么?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本加厉用在人民身上,更是对神明之身的一种亵渎,一种玷污。这是他们已不再是“神”,而是神中的渣滓,神中的蛀虫。孙悟空,正是这些蛀虫的克星。他对付这些“虫”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在人间。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却无一刻更改。

从东土到西天遥遥十万八千里,光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

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这是他不再是没规没距的“猴孙”,而化身成正义凛然的侠者。

最终,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而真正的,是到达目标的顶峰。“取经”,修成正果,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这个群体做出了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类的目标。

后来,渐渐长大,《西游记》已经在书柜里尘封好几年了,阅历的加深,已不单单局限于一部《西游记》了。在这时,我开始看《三国演义》。这使得追捧,已没有那么疯狂,变得深沉,而又单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历史风云,在作者笔下写的

丰富多彩。每当我翻开它,我便似乎随着曹、孙、刘三人到了那尔虞我诈,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

这本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明显更喜欢刘备,把他树立成一个“仁君”,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但对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形象便由此诞生。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二百多个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仁民爱物的刘备,还有阴险狡诈的曹操。曹操,小说刻画成一个残暴奸诈的奸雄,所有贬义词都往他身上堆。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曹操他虽有时喜欢杀人,但多数时候,他不是这样。他曾在董卓祸乱京都时,不肯受其封官拉拢,历经危险回到故乡,“散家财,合义兵”,发动了一场讨卓战争。这在当时是震动天下的大义之举。后来曹操在天下大乱中独能反弱为强,力克群雄,统一北方,从早年讨伐董卓的行为中即可看出一斑。曹操聪明、智慧超出常人,懂得治国方法,又会广罗人才,量才任用,最终统一北方,独揽朝政。不得不佩服盖世豪情的他。

诸葛亮一个被神话的的人物,人称卧龙先生,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

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但在后主事情处理上,似乎有欠缺。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种麦以避祸。如果诸葛亮不是什么事都替刘禅做了,多历练历练,会有蜀降魏么?

那个三国时代已经过去,新的“三国”又在人生的新起点开始,我们现在是自己的“君王”,自己的“国家"要“昌盛”,就看自己,积蓄力量,三年后,逐鹿中原!

《水浒传》前些天刚刚看完,至今记忆犹新。《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在那个时代,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人们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只能走向梁山泊。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可以为了“义”,抛头颅洒

热血。《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英雄奸雄之间差别是什么?或许,英雄还没奸雄实力大,但是,英雄有“义”。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会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什么是用一生去唾弃的。一个奸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良心已被金钱所抹杀,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没有好看的外表,却又细腻的内心,这才是英雄!

没有了春花秋月,没有了烽火连天,《水浒传》成了一部悲剧,

一部反映社会黑暗的悲剧,但悲伤之间,又有豪迈的侠义。

看书,我心灵的需求得到满足,我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读书,使我快乐,使我成长,一部好书,造就一个美好的心灵。

第四篇:读后感

读《暑假奇遇》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记忆犹新的书——《暑假奇遇》。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一本。它主要讲的是城里男孩马小跳放暑假时,去他乡下奶奶家玩。他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快乐。在那里,有着一头有理想的猪,黑旋风;有着一只爱管闲事的大黄狗;有着一只会说人话的鹩哥;有着一只看门的老白鹅;有着一只痴情的大黑猫;还有一个和马小跳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小非洲。就这样,一段有趣的暑假奇遇就开始了!

当我读到《宝贝孙子和宝贝罐子》那一章是,我觉得马小跳的奶奶真是太有趣了!她一直以为自己做汤好喝是因为那个“传家宝罐子”,其实是他自己的手艺好,本来那个汤就好喝,根本不是什么罐子做的,真是太好玩了。而在她的宝贝孙子和宝贝罐子之间,她还是有点“执迷不悟”,说两个都要。结果,罐子还是碎了。这时,她才知道真相。我想,要是我们家有这样有趣的故事就好了。

寒假中我读了《寻找大熊猫》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在藏龙山熊猫自然保护区中,马小跳、唐飞、叶郎博士和美国小女孩温迪如何一起找回一直走散的大熊猫“憨憨”的精彩故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就是杨红樱阿姨描写的很多内容就像真实的一样,我经常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在书中还看到有关“竹子开花”的内容。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保护自然环境,否则大熊猫就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大熊猫将濒临灭绝。我还决定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大熊猫保护组织,让大熊猫生活得更好!

读《跳跳电视台》有感

《淘气包马小跳》这类书吸引着广大的中国孩子,我也是其中之一。马小跳的童年是快乐的,我也是读了《跳跳电视台》所感受到的。

书中的马小跳和他的三个铁哥们以及漂亮的女孩夏林果和笨女孩安琪儿,组成了一个“跳跳电视台”。他们拍摄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有《小白虎何时回到虎妈妈身边》,《别让大猩猩再抽烟》,《跟杜真子学做饭》,《带轮子的书包》等。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白虎何时回到虎妈妈身边》。是讲马小跳他们成立的“跳跳电视台”第一个拍摄地点“野生动物园”。他们在车上向外看,看到了一只白底黑纹的母老虎,下车以后又看到一个黑衣女人用一只小 1

白虎做生意。马小跳断定那只小白虎就是那只母老虎的宝宝,就叫唐飞把这个情景拍下来,为了掩护唐飞,马小跳他们就和黑衣女人聊了起来,一不小心说错话了,黑衣女人有所察觉,就对他们说:“快走,快走,别打扰我做生意。”这时唐飞也拍好了,马小跳示意,全部走。然后他们就将这个dv拿到电视台去播了。

我看了这个故事,心想,老虎在我心中是威猛的。而这个故事老虎就是是一只可怜的小猫,成为了黑衣女人生财的工具。我希望小白虎能早日回到虎妈妈的身边。《皮皮鲁送你100条命》 的作者是 郑渊洁,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等人物带我们走进了有趣的童话王国,这本书是以儿童口吻讲了100个安全意识问题,让我们在遇到各种危险情况时如何冷静处理,防患于未然,送给孩子们100条生命。奥斯特洛夫司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所以,00后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学习这100条安全意识,也就等于送给自己100条命。 书中“警惕隐形墙”告诉我们:在面对全透明,没有任何标志的玻璃墙时,要多加小心。这样的墙很危险,会导致玻璃渣割破动脉死亡的可能性。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家里的玻璃门都要贴上使人注意的标志和图案,警惕隐形墙,小心它变成尖刀伤害你。

书中“烫你没商量”告诉我们喝水或吃饭时,要先试试食物和饮料的温度,否则会使嘴、咽喉或食道烫伤;洗澡时,记住要调好水温后才可以洗澡;有时大人们使用的电熨斗熨衣服,看似不烫,实际上它可是外柔内刚,轻轻碰一下,你的手就会变成“熊掌”,一定要注意哟!!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安全问题,如在201*年8月7日,在芜湖滨江公园18岁的小伙子在江里游泳时不幸溺亡,江边有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他不顾自己生命安全,只图一时之快,却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像这样的溺水事件暑假里发生了许多,所以,游泳一定要选择正规场所,未成年儿童要在家长的监护下才可以游泳,时刻注意看公共场所的警示牌,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看了这本书,让我懂得许多安全保护知识,我现在是我家的“小小安全员”,父母酒后驾车,我都及时阻止;每次出门时,我总不忘提醒父母关水,关煤气,拔插座;告诉哥哥夏天少吃冷饮,里面有大量的防腐剂,香精等,营养价值很低;提醒自己不能憋尿,会伤害身体等等。

生命是一朵花,稍不小心瞬间凋落,生命非常脆弱,我们要掌握很多安全知识,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

星期二,我在家里阅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

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小蟋蟀的故事,它叫柴斯特,来自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因为贪吃跳进了篮子而被人带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认识了老鼠塔克与猫儿亨利,用音乐回报了主人玛利欧和好朋友。因在众人面前用翅膀拉了一曲《小夜曲》而大出风头,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可九月的到来却让它思念起家乡。在塔克与亨利的帮助下,柴斯特终于回到了康涅狄格州。

是啊!一个人不论有多出名,离开家乡有多远,家还是你的家,还有一朵花儿为你开放! 小学作文:《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那本书,让我感到了动物的心灵是如此的可爱,那本书,又让我懂得了不少的它

就是乔治塞尔登写得《时代广场的蟋蟀》。

但是,有一件事,你们却不知道,那只蟋蟀,它竟然能唱出莫扎特写的《小夜曲》和《重返苏莲托》(重返苏莲托不是莫扎特写的),真是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奇迹,那只蟋蟀的能力,其他的蟋蟀是做不到的。那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力呢?让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首先,蟋蟀认识了两个可靠的朋友,是亨利猫和塔克老鼠,猫总是在漆黑的夜晚里和老鼠去打开收音机,然后,蟋蟀就跟着学,不过一会儿,那只蟋蟀就学会了好多优美的曲子。还有更惊人的事情呢,不管是什么曲子,就算是超难的曲子,那只蟋蟀只听一遍就学会了(而

且那只蟋蟀还开过演唱会呢!)。

虽然我对音乐不怎么了解,但是那只蟋蟀带到了差不多和莫扎特的那种程度,真是不可想象。但是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什么那么引人注目,那还是乔治塞尔登最了解读者的心灵。不愧是有名的作家啊!我也要向那位作家学习,今后要群览博书,增长大量的丰富的课外知识,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也要出书。因为,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文学都在无声无息的照亮你,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长

大了我也当一个大名鼎鼎的文学家。

啊!我爱《时代广场的蟋蟀》!我爱每一本书!

第五篇:读后感

读《从容一生》有感

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多阶段的,少年时代是纯真无邪的,青春岁月是激情如火的,中年时期是厚重沉稳的,人生暮年是从容淡定的。可已过不惑之年的俞老师,应该已从躁动中宁静下来了,他的《从容一生》中已浮现出了一种做看云起云舒,我自心静如水的超然。想必这正是送给躁动激昂的85后新员工的最好的启示。

整本书都传达着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诗意的生活》、《走在路上》和《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

在《诗意的生活》中,俞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解脱自己,寻找片刻的宁静,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不是为了摆脱一切俗务去浪迹天涯,而是一种能力,身处俗务不被此所累,总能在不经意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轻轻闭上眼睛,也许正听见风从耳边吹过,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风中浅吟低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如果说生活中的俞老师是感性的,诗意的的生活着,那工作中的他却是坚韧的,勇往直前的。在第二章行踪中,他介绍了这几年梦想之旅的行进路程和自己收获的感动。梦想之旅从201*年至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五年了,不管何时,只要走在路上就把坚定的信念和对梦想的执着传递给每个学生。五年来上百个城市,上千场讲座,上万名学员,都将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这种激情和渴望将一直传递下去,只因为两个字:梦想!“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顿,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在《诗意的生活》中,俞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解脱自己,寻找片刻的宁静,诗意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寻找的,不是为了摆脱一切俗务去浪迹天涯,而是一种能力,身处俗务不被此所累,总能在不经意间看一看天空,想一想远方,轻轻闭上眼睛,也许正听见风从耳边吹过,所有的植物都在微风中浅吟低唱。

其次,看到《走在路上》这篇文章时,我又深深地感触到了,俞老师有情感洋溢地写他小时候村庄的生活。从出生到18岁,一直都是踩着同一块土地;经历三年的高考,跨进北大的门槛;北大当了六年的老师,生活安逸,娶妻生子,创办了新东方;13年之后,新东方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创办至今已成为每年拥有150万学子的国内最大的培训机构。从北大学生到北大教师再到中国最大培训机构老板,这一切都是俞老师的成就,而他却仍然走在路上。走在路上,是一种境界,是谦虚的,是上进的,是有梦想的。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学生们走在了求知的路上,老师们走在了教研的路上。正像俞老师所说的那样,这就是人生,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生命走得如此不同。而《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这篇文章给我在工作刚起步的路上还是启发不小的。现在的毕业生一来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迷失自己,定不准自己的职业方向;二来在大学里自由惯了,刚入职场,面临诸多的不适应,就沉不住气跳槽;三来性格过于张扬,表现力强,却领略不到悄悄干的魅力。

“悄悄干”这三个字也让我豁然开朗,因为自己刚到新东方那会儿,学校正处于旺季,各位老师都为上课忙得精疲力竭,所以我就被晾在了一边,经常迷茫,不知该干些什么。但是这种心态是错误的,我很快端正了过来,我应该悄悄地准备课程,悄悄地帮着同事做些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这样无论是对企业的利益还是团队的合作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以后“悄悄干”就成了我的工作方针,因为我们毕竟是成人,应该有自觉意识了,而且这些悄悄干的活总有一天是会派上用场的。总之,很高兴加入新东方这个大家庭,在新东方的几年里,我们都应该好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沉住

气,悄悄干。

看了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的心态很平静,以前老是很浮躁的做事,很迷茫地面对未来,不太确定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样的生活,过什么样的人生,看了这本书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了,也进一步地确定了未来几年的目标,慢慢地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都没选错方向,只是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而已。古今很多的伟人都是在一个行业里坚持了很久的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比尔盖茨发明微软系统,马云创造阿里巴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李彦宏百度上市,就连我们分公司的陈总之前都是在戴尔工作了九年,我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让我坚定自己事业的信心,让我选择继续呆在梦寐以求的新东方里。可能,短时间内,我还不能有所成就,可是至少我在成长,在积累经验,在扩展人脉。人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相信,有了以后更多的积淀,我的人生将会更加富足和辉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唐太宗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7830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