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索科洛夫《会计的发展史》读后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学科名著阅读报告
课程名称:学科名著阅读
名著名称:《会计发展史》
任课教师:蔡志忠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10级财务管理
201* 年 1月10日
读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感悟
——漫谈中国的会计发展史
第一部分
1985年的寒冬,索科洛夫完成了《会计发展史》,这是他一生中对全世界来说最重要著作。该书包括前言、经济核算与复式会计的产生、核算成为科学、改革前俄国核算的产生与发展、俄国的会计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等九个部分。在前言中索科洛夫指出,科学有其内在的发展原因和外在的发展条件,会计是与其发展的环境紧密相连的,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正因如此,索科洛夫在这本书中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以会计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会计观念、技术和方法的演进过程以及有关会计学派的特点,特别是通过总结不同学者对会计科学发展贡献的理论概括与观点介绍,注重从史学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会计科学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体现出该书与其他西方类似著作所缺乏的一个基本特征。该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思想的影响,或许本国的史料更为翔实,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
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到20世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实践
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前苏联是当时的“老大哥”,所以作者在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前苏联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同步发展。
第二部分
读完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在他的讲述的最后一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会计史,不过很遗憾没有把中国的会计史讲述在内,可能是因为中国当时经济落后和中苏冷战而没有引起关注。不过通过学习后,我参阅大量的资料,借以简述对中国古今的会计发展史的一些看法。在《会计发展史》中把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的生产,生产的行为同时也是生产的消费行为。生产的消费,除了自然资源耗费外,都可归结为劳动的耗费。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总是力求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为了达到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力求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耗费与成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借以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我国,“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据我国历史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
家和地方的“百物财用”。《周礼.天官》中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当时,就设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和管理王室的钱粮赋税,并设有官厅会计部门,主管官员称为“司会”,“司会”在总揽国家政大权的天宫大宰的领导下,组织年度的总合核算.“司会”下面又设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薄的“司书。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四柱清册”将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的记录,通过“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以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以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簿记记账法提高到较为科学的层次。
可以看出,在四柱中,每一柱都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各柱相互衔接,形成整体,不但彼此具有相互核对的作用,而且可以总括表现某一特定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是我国会计史上的一大成就,为我国通行多年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出现空前的繁荣,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是到了明末,出现了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龙门账” 核算方法。“龙门账”是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所谓“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全部资产(包括债权);“该”指全部负债(包括业主投资)。“进”、“缴” 、“存” 、“该”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下面会计方程式表示:
进-缴=存-该 或 进+该=存+缴
年终结算,按照上式,从两方面计算盈亏:进-缴=盈亏;存-该=盈亏。两式计算结束相符,称为“合龙门”。“四柱清册”只能应用不计盈亏的政府(官厅)会计,而“龙门账”则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的需要。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工作者又创造了“四脚账”,这种账主要应用在民间商业界。
“四脚账”对企业发生的日常经济事项无论现金出纳、商业购销、内外往来等,均在账簿上记录两笔账,即要登记某一账项的来龙和去脉。可见我国会计工作者早在明末清初就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作出过极为重大的贡献。在封建社会,由于我国历来实行闭关自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力逐渐落后。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会计发展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前苏联会计模式,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制度和方法的变更,我国会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1985年出台了第一部《会计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从促进改革开放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3年和1999年根据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分别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新《会计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管理松弛、违规操作、会计造假、监督不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财务管理日趋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适应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于1992年制定和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突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自主经营要求的科学的会计体系,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我国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核算准则。从此,我国会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经验表明,任何社会要发展经济,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规模越大,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要求说越高,会计也就越重要。会计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注:资料来源《会计发展史》 索科洛夫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年)
成绩:
评语:
任课教师:(签名)
第二篇:会计古代发展史
会计古代发展史
张航
(班级:11财策本1,学号:11110605001)
摘要:本文主要让大家了解会计从史前到清代经过几千万年,会计的发展过程的艰辛与进步。主要问题是什么是会计、会计名称溯源和会计从史前到清朝的演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自己所上的专业课——会计的历史,让同学们从源头了解这门学科,让大家从内心喜欢甚至爱上会计学。
关键词:会计,名称溯源,古代,发展史
一、 什么是会计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 会计名称溯源
会计的名称的溯源有很多种说法,就中国会计的名称的溯源版本也有很多,下面我挑选了一个我认为正确的说法讲一下。
【2】会计命名于西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已经出现“会”和“计”这些形状的字体,而且其含义已基本定型。“会”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时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汇总之意。“计”字左为“言”,又为“十”。古时直言曰“言”,难言曰“语”,故“计”字包含务必要求准确,不虚假乱造之意。“十”字,由代表东西的“一”和南北的“|”组成;古时,以所在的部落为中心,人们沿着东西南北的方向分别外出狩猎,归时将猎物一起放于中央,汇合加重,进行计算。根据西周的具体情况,“会计”在此时的含义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岁总合算。 会计的得名,说明了此时的会计已经从国家职能的附属部分,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事实上,西周时确立的一些会计习惯深远的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如“入”和“出”作为记账的符号地位此时得到了确认,以后一直沿用了下来。
三、 会计在古代的发展史 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历史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我从《中国会计史稿》上找到了一个版本比较像正史的一个版本,如下:
【3】(一)、史前时期的会计
在距今10万年到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发现了最早的会计痕迹。在许多骨片上发现了刻画的痕迹,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峙峪人进行计量、记录的遗迹。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会计的方式变的丰富起来,有绘图记事和刻画记事两种方式。绘图记事的方法是将狩猎的成果以壁画的形式画出来,比如打了一头鹿,就画一头鹿;打了两只兔子就画两只兔子。这些图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刻画记事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记录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会计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现是:“黄钟黍”计量单位的出现、结绳记事法的运用和“书契记数”的创造。
黄钟本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后来黄帝用以作为长度、轻重、容量的度量。黄钟的长度规定为中等大小的黍粒90颗的长度,以一粒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寸、尺、丈之间均是十进制。这些计量单位尽管实质长度略有变化,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通过黄钟黍,还确定了合、升、斗、斛等体积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出现,使得会计得以从实物统计向数量方面发展。 书契记数所谓书契,“书,庶也,记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契,刻也,刻识其数也”。书契记数实际上是数码和实物计量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讨论上述各种会计概念时,会计的内容并不是以文字记述的。商周之后,会计才开始用文字来计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产生于文字之前,由此可见会计的历史之深远。
【3】(二)、夏商周时期
夏朝时,已经确立了贡赋征收制度,因此推测此时会出现管理财政收入的会计现象。夏设“百官”,其中有监督奴隶耕作的官员“啬夫”,也许担任这个官职的官员就是最早的会计。商朝对会计的一大贡献是数的创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从一到十都已经成型。商代的甲骨上,有记录出猎收获的内容,而且对事情的记录比较完整,有时间、地点、种类和数量,用“卯”和“埋”表示支出,用“毕”和“获”表示收入,是会计的雏形。从发掘的甲骨文书契中,出现“册”字的象形文字次数达二十余次,有记录财政收支方面的内容,可见这些书契是我国“账簿”的萌芽状态。
西周时期的会计发展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会计已经从一种从属的地位独立出来,会计籍书、会计科目、记账符号、会计报告都已出现,只不过形式比较简单,有待后世发展。西周的官制中专设了“司会”一职,主管朝廷的财政收支。此时,用于记录会计内容的书册越来越多,开始与其它书册分开存放,并且把它专门成为“籍书”(这就是簿书的来源)。同时,西周也规定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称为“岁入”,总共有九项,称为“九赋”。国家的财政支出被称为“岁出”,也有九项,即“九式”。“九赋”,加上各诸侯王国所献的贡品“九贡”,共计十八个收入项目,九个支出项目,就是今天会计科目的原始形态。西周时期的会计报告分“岁会”、“月要”、“日成”三种形式。日成汇总十日的情况,是一种旬报;月要是记录一个月的情况,相对于现在的月报;岁会对应于今天的年报。
【3】(三)、春秋战国及秦
这一时期对财计理论和财计法规方面贡献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理财名人很多,孔子提出“政在节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节俭的目的在于抚民求安,反对过度奢侈,又批评晏婴用小猪祭祖宗,一件破棉袄穿三十年而不换,有损君子风度。墨子从俭节用的观点也很突出,主张“节俭则昌,淫逸则亡”。这一时期的法典《法经》,在用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行为方面做了第一次尝试,其中的<杂法>中有一条规定:“负债违契不偿,一疋以上,违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对违反契约的惩罚严重,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单式记账法在秦朝时趋于成熟,这时的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有:①单入单出,单笔出入之间并无对应关系。②按经济事件的发生日期流水记录,秦时规定不记日期禁止入账。③各本籍书之间也无对应关系,无法相互稽核。秦朝还颁布了《秦律》和《财章》,对经济活动使用法律管理,而且这时的法律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规定更细,内涵更为明了。如有规定:“府中公金、钱,私挪用之,与盗同法”。这时已经对公职人员挪用公款、贪污有了明确的规定。
【3】(四)、 两汉
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必然对会计有更高的要求。编户制度、上计制度和盈利理论就是这时候出现的,为中式会计之后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编户制度,是按户主、家庭成员、姓名、年龄及家产写在简牍上,编制成册籍,也称“户籍”。国家的税赋征收、徭役征发,均按户籍进行分派征收,主要有田赋、算赋(人口税)、更赋(替换服役的赋税)和户赋(按户征收)。编户制度是唐代计帐、明代黄册的蓝本。
所谓上计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报告---上计薄。年终各郡国携上计簿进京,报告一年来的财政收支情况和人户变动情况。有御史大夫负责审理,最后由皇帝亲自受计,评论功过以定赏罚。 汉代安定的政治形势、经济的大发展,为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司马迁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木柴和谷物是单位价值小,重量大的商品,从贩卖的费用和盈利角度考虑都不适合长途贩运,而且因单位体积重量的不同,又有百里与千里之别。
到了东汉,已经可以分别出“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结存”四个项目。这是中式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后代的四柱结算法与此密切相关。
【3】(五)、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这一时期,几乎是年复一年的战火,导致整个经济的发展缓慢,会计的发展也因此减慢了发展速度。不过这一阶段,会计在特定几个方面仍然取得了进步,如:户籍计帐制度的创建和使用以及书写工具由
竹简、木牍向纸张转变。户籍计帐之法开始于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制定,包括计帐和户籍之法。这两者的结合为充实国财、资助军需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北周的计帐户籍之法,不仅为后来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时期的户籍计帐的源头。
【3】(六)、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封建经济的繁荣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的中式会计也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
唐代继续实行前代的计帐户籍制度,所谓计帐,就是根据户籍资料和国家规定的收入项目,归类计算,是一种具有预算性质的会计账目,是检查和落实财政和赋役项目情况的基础措施。
唐代会计的另一个突破就是《长行旨条》的颁布,这是我国财政史上最早的财政预算制度,同时也是中式会计史上最早的全国统一会计科目。《长行旨条》的颁布是针对当时财政预算科目繁多,名目混乱的情况,统一规定了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县以及军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项目。
著名的“四柱结算法”也在唐代中后期得以确立。这里的“四柱”指:“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余)。“四柱结算法”是在“三柱结算法”(入、出、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三柱的好处在于,划清了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额的界限,克服了三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国计簿》是我国第一部财计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财政经济状况,由史官李吉普所写。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区划分类的户籍统计资料,说明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财政收入方面的一个预算;第二部分是按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划分的财政收入状况,与第一部分的预算形成对比,显示问题的所在。
到了宋代,经济发展更为繁荣,中式会计在此时,无论是机构设置、账簿的组织,还是结算方式的改进,都比前朝有所改进。
宋朝在中央设“三司”,管理国家的财政大权。神宗熙宁七年,设立三司会计司,总考天下财赋入出,总理会计核算事务。全国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上报,有会计司统一进行勾考。会计司是我国政府机构首次以会计命名,也是会计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第一次尝试。
宋代的会计账簿的设置已有“草帐”、流水日记账、总账之分。草帐是一种按时间登记各类经济事项的底本;流水日记账,则是分类按时间登记各类财务收支情况的账簿,反映某一方面的经济业务;总账是在各流水日记账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归类汇总的账簿。
【3】(七)、元明时期
元明两朝,中式会计基本上沿用唐宋的会计方法,不过此时民间逐渐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范围扩大。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册”的编报制度,很类似于唐朝的计帐户籍制度,不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高于后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帐”的出现,这是会计理论的一大突破。
龙门帐创于明末清初,由山西人傅山发明。龙门账的账簿分为草流、流水簿、总清簿。草流起原始凭证的作用,流水簿起会计分录的作用,总清簿起总账作用。流水簿的账页分上下两方(收方、付方),因此每记录一笔业务都要同时在上下两方记录,而且金额相等,这事实上是一种复式记账法。总清账的账页也分上“收”下“付”,上方包括“进类”和“该类”会计科目,下方包括“存类”和“缴类”。它的登记方法是:本期收入过到进类科目中,是支出的过到缴类科目中;是资产、债权的过到存类科目中;是资本、负债的过到该类科目中。由于流水簿的来去相等,所以分类过入总清账中的来去也必然相等。期末时,在总清账中,用公式“进-缴=存-该”验证账面有无问题。如果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称为合龙门,否则龙门不合。龙门帐的原理在于:任何四个数拍成方阵,如果其中一行的两个数之和等于另一行的两个数之和,那么这四个数的对角差相等。
【3】(八)、 清朝 清朝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同时封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最高峰,中式会计也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其表现就是四脚账的出现。
四、 总结
会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在做这份报告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会计的发展是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经济得到大发展的时候,譬如秦统一后的中国、唐宋时期,会计发展的就快,而在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整个会计的发展就趋于停滞。不仅在发展速度上,在发展阶段上,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历史在进入元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开始出现,商品经济逐渐有可观的发展,而且出现了龙门账、四脚账这些复杂的会计形式才得以出现。这些都可以看出,会计在中国的发展的非常的崎岖,但是他经过从史前到清朝,经过了这么年,会计依然在茁壮成长,我相信会计的未来一定会继续发挥出令人期待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宝珍;初级会计学;中国市场出版社;201*
[2]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上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accounting ancien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zhang hang
(class:11财策本1,student id:11110605001)
abstract: this paper enable us to knowww.bsmz.netmon sense)!这是我的唯一方法。”
贡布里希在编写这书时,无法印刷在插图里的作品就不选用。这对作者有多挑战我是不知道,但对读者而言,所有拗口的名字,神秘的术语,瞬间几乎都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于是当书中出现类似”雷诺兹的肖像画和委拉斯凯兹的直接布局相比就不那么自然,精心设计的味道要浓的多“这种话时,我们这类初学艺术的人就再不用向以往一样翻白眼了,而是只要按照指示翻两张书页,对比下两张插图,然后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咂咂嘴,表示,恩,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而就实用方面,我觉得在评判艺术作品时,一方面固然要直面我们的内心,询问这件作品是否真实的打动了自己,(而不是某种附庸风雅的潜意识)。另一方面,对历史上的大师们曾经做到过的,想要做到的,没有做到的,也得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因为毕竟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就是,当年越是伟大的创举就越是容易被后世无限的模仿,也就越是容易被我们习惯和以至于认为平淡无奇以至于熟视无睹。这真是对大师们最大的侮辱了。
经史论课的老师推荐,下到了《艺术发展史》的电子版。刚停下,看完了这本书。是一本能静下来欣赏的艺术。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艺术生,其实艺术真的没有那么神秘,或是像外人的评价一样,我们很普通,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艺术不是什么神秘行动的产物,而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而制作的东西。艺术创作的本身并不像它被挡上玻璃、镶入相框、挂到墙上那样遥不可及。其实艺术的本身是生活。
几章节看下来,觉得这本书是应该细细品味的书,像一个人去欣赏另一个人一样,反复对比,用图画,用语言,或是一些自身所带的理解力去感受。需要全方位的体验。
我觉得它更重要的是在叫我们怎么去看待事物。尽管我们很喜欢某些强烈内在感情的表现,然而我们必须要首先理解他的绘画手法,才能真正的理解他的感情。
正如有一些人比较喜欢言辞简短,手势不多,留有余意让人猜测的人一样,可是既然在“原始”的时期艺术家不像现在这样精于表现人们的面目和姿态,然而看到他们依然那样努力表现自己想传达的感情,往往更加动人心弦。
生活也是如此,不论别人看来怎样,自己要努力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那就一定很生动,很感人。
在这里我无意花时间列举和讨论本书的某些重要观点,我更想表示感谢,这样的书对每一个有幸读到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恩赐,一份良缘。它只提供有限的知识,却能引发你无限的思考,无论何时,随手翻阅至何处,进进出出,总会有新的体会与收获。我想,这种毫不做作的谦逊品质与学术态度才是最令我感动和难忘的。它比了解艺术的故事本身更加让人受益终生。
最后,我选取一些体现出贡布里希爵士高贵品格与儒雅风度的语句,作为结束。衷心感谢作者与译者和所有出版人员的所作出的贡献。
“一个人会有多少事实、总结和观点分明来自他人却不自知啊!”
“??我要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一知半解和摆行家架子的危险,因为它很有诱惑力,我们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而像本书这样的著作又能使它的危害变本加厉。我想帮助读者打开眼界,不想帮助读者解放唇舌。妙趣横生地谈论艺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评论家使用的词语已经泛滥无归,毫无精确性了。但是,用崭新的眼光去看一幅画,大胆地到画中去寻幽探胜却是远为困难而又远为有益的工作??”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摈弃陋习和偏见。”
“??我真心地努力避开此类魔障,坚持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即使书中的讲法听起来像是随便一谈的外行也在所不惜。尽管如此,我并没有回避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我希望读者切勿误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