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 读后感
曲折的中国
———读《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后有感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历史来讲,无疑是最重要的一课。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悲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所以只要是中国人,谁都知道这场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马谧挺的这本《微历史: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地叙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同时也涉及了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处于静止状态。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地大物博,18世纪末的清王朝封建帝王制度也日渐完美,成为了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农业大帝国,是高高在上的,那时的英国也已经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大帝国,国势蒸蒸日上。那时起,英国开始与中国进行往来,中国一直封闭的大门也逐渐被打开了。中英沟通的增加,鸦片的流入,道光帝动怒,“苟利国家生死以”最后派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然而,禁烟的道路也是曲折的,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虎门销烟运动却加紧发动了英国侵华战争,1840年的6月,鸦片战争就这样正式爆发了。
谁都知道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拥有军事高科技的英国侵略者,从一开始就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中国拥有一位不世将才,也无法用手中的长矛去打败英军的军舰。毫无悬念的,我们输了,清政府向英国亲侵略军低下了头。
鸦片战争当中所有大臣,将士,平民,奋斗的不奋斗的都有,流血了的,坐以待毙的都有,也无法赶走侵略者,和谈的使者们也无法去挽回国家的尊严,我是中国人,但我也不得不承认,那时的中国人是软弱的。虽然说,现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并不比那个时代奋斗,也不比那时代的人刚强,但我们现在这个总体上还是蒸蒸日上的,至少没有太多侵略者欺负。 当然,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不利。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签定了我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由此割让了宝贵的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同时,中国封建经济也逐渐解体,社会性质也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败了,这是人人都不希望的,割地,罚款等等都给每个中国人脸上戴了顶黑帽子,蒙受着失败的屈辱。不过鸦片战争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了鸦片战争,也就没有洋务运动,就没有百日维新,就没有走向共和。鸦片战争恰恰是一次历史的起点,它带给中国人的,是一次千年难逢的机会。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面向世界的大门,中有走出去,才能引进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也引起了大多数学者的思考,认识到光读书,读死书是不行的,传统的不一定好,也要虚心学习外来知识,提高个人能力。
战败了,才能看到自己的缺陷,战败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没有这场失败的战争,所有人还会沉浸在天朝的臆想中无法自拔,只有战败了,才会想方设法去重新开始,才会追
求卓越,走向成功。
历史是绵绵无尽的长城。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布满着屈辱,在早已结束了弱国无外交地,不过,有着历史的教育,在香港,澳门回归的今天,我们千万别忘了“落后就挨打”!
经历了鸦片战争的中国,不是过得同样精彩吗!
第二篇:《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学校的历史课都白上了。
它所带给我思维上的震动远比它所叙述的史实要大得多,事实上正如清一校长所讲的,我从这本书上得到的确确实实更大的是思维的方式的触动,看完这2本书,让我觉得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更加清晰,思维更为广阔。两本书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滉然间,就像自己平白活过了几百年,现仍以青年的身体活在世上一样。当然,正常而言再过不了几十年,我也只是历史长河下的一粒无关紧要的细沙,相比那些被载入史册的人,不管是忠是奸,一样是曾经有过鲜活的生命的人,突然间觉得我对自己的生命显得那么糊里糊涂。或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历史的发展是由每一种偶然、天时、地利和不同人物的交错所产生的,每一个今天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的事件,对未来却有可能是最初的导火线。
但仍有一个事实是延续存在的,这也是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最想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个人的存在又需延及上一代,下一代,周围人的价值。而观自己,且不说我自己本身的智慧的拙襟,我在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就算我所学只是一点皮毛,如果是有所价值的,至少对于自己身边的亲人、友人应是一种建树和付出。那便是个人存在的价值。
这本书里,作者把书里的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包括他祖上几代、人物性格特征、事件发展因果都写得清清楚楚,读者从中能够思考人物行为的原由,不像现代学校课本上更多注重的只是汉奸或英雄的洗脑宣传。作者虽然也说谁是奸谁是雄,但我觉得他更多的是希望这本书能顺利出版,可笑的是当我想到这的时候,竟觉得中国现在的体制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体制,实际上并无真正根本的改变。至少,我从当前中国社会的大多数民众的成长历程看,中国社会仍然程现旧社会的风气。科技是发展了,军力是强大了,但人民呢?人民仍然是国家统治下最卑微最弱,仍然是最无民主的群体,甚至是为这个国家的一切实际买单的群体。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
说说我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道光皇帝。作为皇帝,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节俭,书中有一句话说他的衣服都有补钉了,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中国的皇帝会穿有补钉的衣服,就连我自己都没做到,何况是个在那个时代像神一样被膜拜的皇帝。君王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要胸怀广阔“能容天下”,这点上道光在我看来还是做得不错的,相比之下他的儿子咸丰显得小鸡肚肠。他们的错就错在没在发展国家的军事能力,在他的紫禁城里有那么多宝贵的东西,他却从来都不知道。上天从来不是不给机会的,只是你没有去发觉。
琦善。我觉得这个人挺可怜的。听说他是个大汉奸,可我从书上怎么都看不出他是个汉奸。倒觉得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如果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禁烟而起,那么这场战争原本是不需要发生的,琦善差一点就和谈了而且不会签那些个条约,就不会有往后的事。然而,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十万八千里外的皇帝没见过英国人的军靓,如果看见了我想皇帝的决定不会是这样,如果看见了,他会不会第一时间先稳下英国人,然后重点花在引入外国人的先进军备?但是,永远没有如果。
林则徐。我想很多人在看到他虎门硝烟时,肯定觉得大快人心吧!但我想的不是这样,我想的是他屡次谎报军情,造成皇帝决策失误。我想到的是,一个不诚实的人,特别是在国家大事都能撒谎的人,一个看起来正气凌然的人,他的内心该是有多么狡猾和扭曲啊?综观全书,除了他强硬作派的禁烟最后迫使英国人退回海上面临饿死外,我没有看出他对国家做出了什么实际的贡献,反而觉得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老头,相比之下,英国的律义显得可爱多了。
伊里布。伊里布和琦善很相似,都是在被英军的大炮吓到了后又理性思考的人。但是由于从小到大活在封建体制下,受的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洗礼,他对英国人的行为无法理解。我想每个人其实潜意识里对生命的自由都是向往的,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下这是不可能的。连自由恋爱都是件伤风败俗的事。所以,当英国人要求放还人质就退出定海时(虽这是上级的命令),虽然他们几乎是不相信的,几个人质有那么重要么?因为浅意识里的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加上形式所迫,他交出了人质,在张喜的漫骂声中,双方就这样完成了交易。这里不得不说“诚实守信”这四个字的重要意义。
裕谦。无疑是个最要脸面的人。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无法接受事实最后选择自尽。应该说,对于战争而言,这样意志坚定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可惜的是国家的军力太差了。除此之外,他太狂妄了,以为意志坚定就能战败敌军,却对身边的人对军防的付出嗤之以鼻,不知道他死的时候有没有一丝后悔?
耆英。鸦片战争里要说个卖国贼非他莫属了。根据书上描述,如果不是他没事找事的补那后面的条约,也不至于点醒老外怎么光明正大的侵犯中国的主权。书上虽用封建总体社会的思维方式说明了他行为的原因,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封建社会思维,而是他性格中的懦弱无能占主要原因。他被外国人的大炮吓破胆了加上性格上的胆小怕事又没有担当,所有的行为和决策都提示着外国人:我怕你了,你不要欺负我就行,你的事情我也不想管。这样的人,在朝为官,特别是又担任这么重要的事务,是国家的灾难!上天是明白的,所以他晚年死前,也活得很痛苦。
第三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举例:
(1).正面描写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一、欣赏并了解动作描写的神奇魅力,明确动作描写对于人物描写的意义。二、通过堂练强化一个 原则和标准:动作描写务必表现人物的个性身份和精神气质。
二、品动作
片断欣赏:
1、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2、唐僧一再推辞,猪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 口。
3、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三打白骨精》
小结: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动作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动作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动作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动作是人物描写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要写活人物,必须先写活人物的动作!
三、用动作
1.国庆小作文: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试以“第一次做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不写开头和结尾。只描述做这件事的经过。200字以内。2、重点是动作描写,描写尽量具体,生动。动词要富有变化。最好能体现人物个性身份。
2.习作欣赏:
冲完凉后开始洗衣服,衣服就那么按两下就晾。——初一(5)班 卢臻霖 《第一次住宿》
我这么大了,也是第一次洗衣服,只好用手用力的推啊推。因为妈妈之前说如果不会洗就用脚在盆子里踩。我踩了几下,又偷偷瞄了一下人家怎么洗……——初一(6)班 苏嘉浩 《第一次在侨中过夜》
我使出浑身解数,搓起袖子来,两只手合并夹在衣服袖子间,搓,搓,搓,把衣服搓的香喷喷。
——初一(6)班 苏智韵 《第一次洗衣服》
3.思考:男生和女生洗衣服有何差别?熟手和生手有什么差别?
4.小结:细腻的动作描写能展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性别,身份等。四、写动作
原文: 晚上,我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又开始做作业了。妈妈说:“明天再做吧!”我说:“今天做完它,明天就可以出去玩了”。我揉了揉手,又继续做了。——5班 吴泳瑶《第一次开夜车》
1.品味思考: 揉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作者通过这个字眼要表现或强调什么?
2. 扩写:《深夜赶作业》
1、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人物,如深夜做作业的辛苦或烦恼或坚强等。第一人称最好,第三人称也行。
2、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心理。如执着型暴躁型懒惰型等
3、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动词不得少于五个,请用红笔把它们圈出来。
4、可以适当写写配角家长的态度反应。突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心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任选一个。注意配角的“戏份”不要太多。
具体描写人物动作之反思
1.本次课的素材有的来自小学教材,有的来自学生习作,学生感觉很亲切!
2.本次课紧紧围绕动作主题,品动作,用动作,写动作,结构清晰。
3.扩写的组织不是很好。应该分组练习。比如一组写一个积极勤奋的人赶夜车,二组写一个聪明但懒惰的学生赶作业,三组写一个暴躁的学生等等。这样评讲更有代表性!
4.学生容易在配角上花很多笔墨,或者在叙事上比较啰嗦。其实直接描写人物赶作业时系列动作就行。可见学生审题有偏差。
5.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不够,所以大量的动作设计不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因此要加强阅读,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人物外貌描写:描写“肌肉、皮肤”的好句
那女子颈部的肌肤如同软滑透明的凝乳,隐隐显出皮下细细的青青的筋脉。这少女的皮肤雪白雪白的,在阳光下闪着白瓷般迷人的光泽。
他的皮肤既黑又皱,活像一张粗糙的皮革。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陈老师的脸膛黑红黑红的,有点像印度人的肤色。
他长得又高又瘦,黑黑的脸膛泛着亮光,像个黑瓷人
他白中透红的清秀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
小伙子的上身只搭着一件背心,肌肉如拳头般一鼓一鼓的,在阳光下油亮油亮的。
他身上隆起的肌肉,硬硬实实,像一块块坚固的石头。
别看小亮的腿长得细,可肌肉发达,跑起来特别有劲。
他的刺满蓝花的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使人感到一股充沛的生命力量。
海滩上不断有人在向他人展示自己健壮的身材,发达的肌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筋肉突出隆起,像骨一般坚硬。转自小精
(2).侧面描写
训练目标:
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训练重点:培养侧面描写的基本能力。
训练时数:三
导写过程:
一、赏析导入:
《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合作探究(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动
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两者可反用)等。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小结: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时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三、口头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
4、《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他们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从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5、《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四、思考训练:
1、如果写某节课吸引人,可以怎么写?
2、表现天气很冷,怎么用侧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
“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六、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要求:①、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③、不少于300字。④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
第四篇:鸦片战争实录的读后感
鸦片战争实录的读后感
鸦片战争,历史上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也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鸦片战争实录》是作者陈舜臣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本站向您推荐WWwww.bsmz.net)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
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
帝国当年,不缺少任何经济上的经验,在武力上,虽然前期严重不足,后期也是蒸蒸日上。但就是没再在国际局面中扬眉吐气过。我觉得鸦片战争的失败还是情有可原的。就好像让一个英文母语的小孩和中国小孩比赛用英语写作文。全无规则优势从何而来胜利。另一方面,广州等港口城市,若干年来靠海贸易吃饭,反而是中央来的大臣要杜绝这一生财之路,所以当时的抵抗,说很得民心我也有点不大相信。日后多场侵略战争,其实广州方面无论官民都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你要来,我让路。给你借道北上。鸦片战争的时候,那些英人的补给哪里来的。所以说,当时的人,也没有祖国概念,这些概念是读多几本书的官吏和读书人的。连边防的武夫们也大多收着走私者的好处。所以林则徐所指挥的,更多是他一个人的 战争,他的战争至少对沿海的这些居民无益。
家天下的人,天下未必以你为家。这也是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宿命根源。林则徐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只是被离职发配而已,若干年后皇帝要重新启用他去镇压太平天国,他却识相的死在途中,这样,他避免了曾国藩所谓历史反革命的下场。他 的朋友龚自珍,。据说人和他的字一样丑,但却花边新闻不少,这一年仓皇离京,据说睡了某皇族的爱亲。但也终结难逃报复,神秘的暴死。又若干年后,他 的儿子龚半伦引着洋兵去烧圆明园。据冒鹤亭《孽海花闲话》载,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礼部大堂议和时,龚半伦也赫然在座,席间对大清的谈判代表恭亲王奕訢,百般刁难。恭亲王气愤不过,质问他道:龚橙你世受国恩,为何为虎作伥?!谁知龚半伦并不尴尬,反而厉声说:我父亲不得入翰林,我穷到靠外国人糊口,朝廷于我龚氏,何恩之有?!我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
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可是有多少人想过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也许我们到现在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确这场战争是失败的是可耻的,可是如果没有这战争我们中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
第五篇:鸦片战争读后感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鸦片战争》这个故事后,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你们一定知道鸦片是一种麻醉毒品,一旦吸上瘾,很难戒除,就会使人体力衰竭,成为人群中的废物,但你们知道鸦片是怎么来的吗?是因为英国的洋纱质量较好,但在中国很少有人买,而中国的丝绸,茶叶,英国人却很喜欢,英国人很不甘心,于是就把鸦片偷偷地运过来,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别的国家也如法炮制,我想到现在的钓鱼岛事件,有资料记载:“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已明确为中国领土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岛屿,划归日本管辖。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将被日军占领的钓鱼岛等地归还中国。”这充分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任何人也别想瓜分掠夺,绝不会让一寸中国领土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当今的中国和人民,今非昔比,我们中国人民,不要战争,反对战争,但不怕战争,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血战到底,一定使侵略者碎尸万段!
希望所有的青少年们都能远离垃圾食品,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学习林则徐那英勇无比的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部分好句:
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的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因为我们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判别是非的能力差,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接受毒品的侵袭,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禁毒的知识,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树立防毒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要盲目追求享受,赶时髦,寻求刺激。平时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一个思想健康,奋发向上的人。
尤其是读到“外国列强视中国为软弱的羔羊,任意宰割,无视中国的主权,肆意践踏,对中国这块嘴边的肥肉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