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造就了一个悲惨的人物──茶花女。虽然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她的命运却如此催人泪下。对这个饱受创伤,最后在一个冷漠中死去的可怜姑娘,作者同样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则她不会为爱放弃一切. 而在她的四周,没有人对她付出真情,没有人是因为为了她而爱她。普律当丝,若不是为了得到酬金,她会对玛格丽特到奴颜婢膝的地步;那些情人 ,若不是为了得到她,他们会供养她吗;那些买卖人,若不是为了在她身上大赚一笔,会在她身上搞投机吗……不会,不会,不会……一直到她名行将就木之时,她们才露出原形。一张张可怕的脸,而对她,他们不再需要那张虚伪的面具,只因为她再也没有利用的价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后,那些人便急于拍卖她的物品。她就像一堆没有用的垃圾,被遗忘,被抛弃,被压在尘芥堆的底层,无声无息。
或许她生命里最闪光的一点是阿尔芒,他们彼此都付出了的感情,都为对方做出了牺牲。但是他们这段爱情,却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得不到任何人的答应,得不到这个社会的许可。玛格丽特是妓女,虽然她放弃了一切,但是仍无法改变现实,在那里没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说相信,一个妓女
会从良,她永远活在妓女的阴影里。最终还是为了阿尔芒,同时也为了他的妹妹,又沦落了 .
阿尔芒虽有软弱的一面,但是他冲动,易怒,妒忌心又如此之强。他并不理解玛格丽特,他如此偏激地认为自己受骗了,不断地进行报复,他的心中越是布满恨,越是显得玛格丽特的痛,她的悲。但是玛格丽特并不后悔所有的选择,她深信当他知道真相,她会在他的眼中显得格外崇高,然而却发生在她死后的事情。玛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同样也是阿尔芒给予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苦。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第二篇: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
她虽然沦落风尘,过着放纵的生活,却依旧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她虽然寄人篱下,做着上流贵族的情妇,却始终拥有自己独立高尚的品格;她虽然渴望爱情,但面临选择,她又甘愿自我牺牲成全爱人。她——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寻欢作乐的烟花女子,一个身患肺病落入沉疴的多情女子。她愿意为爱救赎自己的灵魂,也为了自己的真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当时的巴黎,风尘女子从来都不属于自己,她们艳冠群芳时可以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名利、财富一应俱全,等她们人老珠黄时,她们又都成了那些升起、落下从未受人注意的星辰,曾经依偎左右的情人甚至不会为她们的死流下一滴同情的眼泪。她们在纵情声色中挥霍自己的青春、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是她们的宿命,也是她们无法改变的结局。
玛格丽特也是其中的一颗星辰,也在无尽的悲哀中消失在生命的天际,但不同的是,她曾在黑暗的夜空划出一弯美丽的光环。她也没有逃出命运的枷锁,在穷奢极欲中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看戏的男欢女爱中,以致年纪轻轻便患上无法医治的肺病。但她热情纵欲的生活却无法掩盖她纯洁高傲的神态,她喜爱茶花,她也像茶花一样纯洁美丽,她喜欢捉弄第一次见到的人,这是她对每天同她们厮混的人那里受到侮辱的一种报复。她堕落红尘,但她的心灵却从来没有落入世俗的深渊。
他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于是每天纵情声色、追求享受,与其说是自暴自弃,不如说是忘却现实的需要,摆脱病痛的挣扎。她本想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了却此生,直到她遇到那个值得她厮守,值得她改变的阿芒·杜瓦。他爱她,从第一眼见到她就爱上了她,他不管她的身份,只为得到她的爱。他可以为她的病痛而流泪,他可以每天默默询问她的病情却从来不留下自己的名字,他是唯一一个怜悯她的人。她也终于接受他的爱,这也是她第一次心甘情愿为男人付出自己的真爱,坦露自己的心灵,因为她知道,他爱她纯粹是为了她,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但别的男人从来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才爱她的。 他们俩开始了一种幸福的生活。为了他,她甘愿牺牲自己奢华的
生活,愈合自己创伤的心灵和他一起同甘共苦;为了他,她可以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和披肩,为的是不让阿芒为她去借债,虽然她处境艰难,但只要有他的陪伴,她就享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幸福。他也没有辜负她的爱,为了她,他也可以负债累累在所不惜。然而快乐的生活是短暂的,阿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她的美梦,他绝不会同意让一个妓女毁了儿子的前途,坏了家庭的声誉。
“除了情人以外,还有家庭;除了爱情以外,还有责任;热情的年华过去之后,在接着而来的年月里,男人要受到尊敬??”在阿芒父亲的“深情”劝导下,她为了他的前程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她又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巴黎,又回到了那个放荡的不愿救赎的自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为了让他得到更多的幸福,她可以放弃自己的幸福,此时,她是如此的可敬,如此的神圣。
悲剧并没有结束,不到生离死别的抉择,命运是不愿意停下自己残酷的手段。他以为她背叛了自己,以为她爱慕虚荣变了心,于是他疯狂地报复,一心一意只想折磨这个可怜的女人。当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变得是如此的卑劣,为的是无法忘记那段最美好的记忆。他找她的朋友做自己的情妇,他用诽谤的匿名信继续对她的侮辱,他甚至想过要把她杀死,为的是不让她再属于别人,这可怜的报复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爱之愈深,恨之愈痛。
然而她是在也受不了打击的,她在他的报复中痛苦地挣扎。债台高筑的生活,虚弱痛苦的身体,失去情人的悲凉,情人误解的失意,这一切将柔弱无依的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在冰凉的病榻上,是爱情的回忆和再看到他在她身边的渺茫希望支撑着她活下去的信念,然而她终究没有再见到他,她死在了心灵的沙漠里,她不愿闭上等待见他最后一面的双眼,但命运却把冰清玉洁的可怜人送入了无情死亡的坟墓。
他回来了,但却已经晚了。因为无法弥补,她的死只会让他更加内疚,更加思念,更加痛苦。为了证实她已经不在人世,为了打消他悲痛欲绝的思念之情,他要为她迁坟,为的是见她最后一面。深挚的爱情变成了永远的悲剧,留下的只有活着的人的无尽的哀伤,还有那坟墓上布满的白茶花。
第三篇:《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法国著名小说《茶花女》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小仲马的顶峰作品,该作品是根据小仲马自身的真实故事撰写而成。
《茶花女》讲述了巴黎一位很独特很受宠的妓女的故事,在当时社会,妓女徘徊于上流社会人群之间,却经营着最卑微,不具社会地位的职业。玛格丽特也以其出众的美丽与气质赢得了当时社会绅士的喜爱。一次偶然机会,男主角阿尔芒与玛格丽特一见钟情,并久久不能忘怀。在朋友的介绍下,阿尔芒终于找到机会与梦中情人玛格丽特认识,然而玛格丽特以她特有的招待人的方式取笑了阿尔芒,自尊心极强的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的包厢。两年后阿尔芒仍然不能忘记玛格丽特。两年后的一天,他们得以认识,阿尔芒以其真实的爱打动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为自己找到了真的爱自己的人而喜悦,很快他们坠入爱河。不久,他们就在乡村享受他们二人世界的美好。但这美丽可爱的光景并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找上了门。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前途与其女儿的幸福生活,不顾这对情人的反对,不管他们爱得多深多真,背着阿尔芒,连哄带骗地使玛格丽特离开了他儿子。又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对这可怜的妓女因爱生恨,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着她的离去。当一切明晰,这痴情青年意识到茶花女仍深爱着他时,一切已结束。烟雾散去之后,只留下阿尔芒深深的悔恨与愧疚。 作为一个既有深厚文化素质又有丰富生活积累的小说家,小仲马创作《茶花女》不是因为自己一时的感性认识而写的,在他的生活中,他遇到了茶花女——玛格丽特这件事,让他又清楚地了解了她和阿尔芒纯洁的爱情故事,虽然玛格丽特只是一个妓女,但只有真正贞洁的女人才谈得上真正纯洁的爱情,小仲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触动他写这篇小说的根本。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中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就是作者自己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既然茶花女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又与自己的命运发生了联系,经历了深切的感受,这些都很自然地激发了他欲罢不能、一种油然而生的创作小说《茶花女》的冲动,而这不仅仅是冲动,小仲马有着一颗饱满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心,他把身心投入在了生活的土壤中,从中吸取养料,于是对生活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正是有着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才使小仲马创作了《茶花女》这部经典的小说。小仲马有很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所以他才能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在小说中用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一部作品的艺术精神往往更为人称道。《茶花女》不仅主观地反映出作者对玛格丽特的同情及她和阿尔芒纯洁、无私的爱情之外,它更加要揭露的是资产阶级贵族老爷的荒淫、无耻与残暴、凶狠,这就是小仲马创作它的目的所在。
作为19世纪伟大的巨著,其影响深远至今必有其社会原因,一方面,小说的本身文学色彩,文学价值存在很多值得研究考察的,然而任何不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小说是不会流传千古的。《茶花女》是作者小仲马用以讽刺当时社会现实,表达自己懊悔之心的巨著。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妓女的崇高面,虽然他们从事低贱的职业,却有着颗执着于爱情的炽热之心,为爱情献身的勇气。而现实世界,很多名门闺秀,虽有闭月羞花之容,高尚的社会地位却不一定有这样的勇气。社会地位差距的存在促使了人们心中产生的蒂梗,从一定意义上,也是造成作者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为作者所憎恨。作者借此书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时,也在告诫当时和未来的人们,净化人们心灵,给资本主义发展大环境下的社会增添了一丝纯净的血液。这如此书最后的结篇之词所说的那样,作者写此书并不在于宣扬淫乱邪恶,而是为受苦的人祈求,希望人们能够同情这些正在受苦的人们。其社会意义大多在此体现。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之父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准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妓女,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玛格丽特她美丽、她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着爱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玛格丽特无疑是热情的,因为她一直在追求这人世间的真爱。当她认识了阿尔芒时,她决定为了他而改变自己的一切。她为他付出,、为他流泪,甚至与公爵伯爵断了来往,失去了还债的钱及几十万法郎的年开销;她为他卖了那豪华的马车与做工精美的开司米披肩,当了那些另人垂涎三尺爱不释手的首饰,这是因为她不想让阿尔芒背负沉重的开销负担,这难道还不够证明吗?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并非是玩弄或手段,而是一种真切的感情。
玛格丽特更是善良的,当她得知她与阿尔芒不能在一起、她追求爱情的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放弃,她选择了离开。她牺牲了自我,用自己的离去换来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及阿尔芒可能成功的未来,但同时,她失去了真爱与她最后的快乐。在我们之中,有多少人会选择这样做?这样牺牲自我去成全他人,这样宁愿折磨自己只为还更多人幸福,这样果断坚决尽管心如刀割?有多少人能这么做?
如今我不禁想赞叹玛格丽特戈蒂埃。可能她仍有放荡的一面,可能她这样牺牲并不值得,但我们又怎能否认她?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样不另我们心折?“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该是放荡下贱的标志,反而可能还留有圣洁光辉,因为茶花女她有一颗纯洁高尚宽容的心、一颗善良的心。
第四篇:《茶花女》读后感
《茶花女》
是时候写一写关于《茶花女》的感想了。
作为《文学回忆录》来到我手里前的替代读本,我从学校那小的可怜的图书室借到了这本还算得上是新书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茶花女》。法国小仲马著,译者是王振孙。
这本书的序文是必须要看的,至少对于我这种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来说是这样的。序文讲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茶花女”,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是一个很少被人们知道的名字,玛格丽特的原型,她是一个从法国乡下来到巴黎求生的女子,一个凭借姿色赢得众人追捧的女子,一个追求奢华生活,荒淫无度,寄人篱下的风尘女子,她,也是一个有着一定文学修养的女子。她的生活中从不缺乏男人,巴黎的贵族、富豪争相为她“慷慨解囊”,这堆积起她死后才为人所知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奢华生活。这就是现实中真正的“茶花女”。
书中的“茶花女”是一个由阿尔芒的回忆堆积起来的人物,这个“茶花女”不再是一个风尘女子的形象,她所带给读者的是一个美丽可爱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问世于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末端,《茶花女》被认为是世界名著。可是,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除了那出现n多次,言语尊敬得让人发毛的“您”字,完全是中国小学生流水账式的“文学作品”。没有伏笔,没有任何可以勾起读者兴趣的情节,所以我觉得,《茶花女》是一本很烂的“名著”。无非是多情的小仲马为了纪念自己曾经爱过的一个风尘女子所写的一些矫情的文字,总给我一种“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感觉。
既然这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那只有谈谈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了,除了这个,从文学角度看,真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地方。
书中玛格丽特的处境和现在的中国官府社会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只不过,在中国,玛格丽特这类人被叫做“小三儿”、“情妇”。而且,玛格丽特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驾驭的,这是值得现今中国的小三儿们学习的,钱买来的都是可以失去的,玛格丽特虽然被人包养,却可以以强者的姿态站在那些达官贵人面前,现在的中国小三儿哪个可以?因此,这是值得中国女人学习的第一点,或许可以说是人穷志不穷吧。要活出气质,强大的气场才是吸引人的根本,靠外表,靠装饰永远不能长久。
第二,玛格丽特虽然是一个风尘女子,家中却放满了各个时代的名著,看来她是理解了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风尘女子尚且知道多读书,所以,你懂得。
第三,玛格丽特同阿尔芒父亲的斗争说明她是一个懂得放弃,识时务的“俊杰”。现在中国社会的年轻人,总觉得梦想可以打败一切,这多么可笑,不是说我不赞同梦想,只是我觉得,有时候,年轻人该睁开眼睛看看现实的世界,现实,你改不了。至于识时务的玛格丽特,特别适用于中国社会的婆媳斗争,说的不是放弃自己的爱人,而是在长辈面前懂得忍让,和配偶的父母闹僵有什么好处呢?图一时嘴上痛快,(请关注www.bsmz.net)失去的是你可能永远都弥补不回来的。
谨以此献给可爱的小仲马写出的一本“狗血”、“坑爹”的名著。
个人见解!而已!
第五篇:《茶花女》读后感
读完《茶花女》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他们相爱,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这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码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同样也是阿尔芒给予的.面临死前要永远的诀别是最痛苦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但结果无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股同情这种人的情怀。今晚上,当我正在为阿尔芒气愤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因为她是妓女。我立刻反驳他,我决定这并不是原因,如果他们是真心相爱的。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