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请走下讲台》读后感
《老师请走下讲台》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让课堂有着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温暖的,是和煦的,却又必须能够提供生长的能量,能给予生长拔节、蜕变茁壮必要的滋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课堂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堂语言?在运用课堂语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避免“一言堂”和“独角戏”
在课堂上切忌搞“一言堂”和“独角戏”,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或云里雾里或思想走神。这样的课堂是最没有效果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师生平等,实现双向交流。双向交流不是简单地你问我答,最终结果还是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另类”声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平等参与课堂交流。教师要换一换口吻,多用尊重性语言,
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要杜绝侮辱之声,要摒弃蔑视之声,要多用商讨之声,在特殊事件上应更显尊重。
二、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
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寻找切入点呢?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在引起学生共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闪光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沟通中教师应时刻保持倾听状态,要洗耳恭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流露真情,以求达成共识,在倾听的时候要摒弃说教,通过心灵沟通解决敏感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代替说教。
三、营造气氛,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说话要营造快乐的气氛,要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着名特级教师桂贤娣就拥有这样的语言魅力,她说她能保证学生上她的课每5分钟就能笑一次。反观自己的课堂,学生可能一节课都没有露出笑脸。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基本功的修炼,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要学会使用快乐亲切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激励性语言、委婉的提醒性语言、礼貌用语等,以此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教师还要及时察言观色,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把学生的疑惑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应有一双捕捉细节的慧眼,读懂学生的表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因此要精心巧妙设问,加强提问语的修炼。重视课堂提问语的运用,提问要有力度,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导向性、强化性、调控性。提问要提到点子上,层层深入,渐次设疑,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注重设计发散性问题,创设情境。
第二篇:老师,请您走下讲台
老师,请您走下讲台
参加一些教研、培训活动,在听课中发现,总有一些老师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一直站在讲台前组织教学,即便是离开讲台,也是在黑板前来回走了几趟,自始至终没有走到学生中间去。尽管这些老师的课上的非常精彩,学生也听得比较认真,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还不错,但我总感觉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什么??
引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应站在学生后面。”这句话也许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倒是一致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如果你教师站在讲台上,以一对众,与学生相隔,又怎能亲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呢?
我们偶尔也有机会聆听一些著名的特级教师上课,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一(来源公文素材库:Wwww.bsmz.net)起参与课堂活动的,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老师融入了学生群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亲近的威严之师了,而真正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成了学生的朋友了。
所以,在高谈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这样,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的益处:
一、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如果老师一直站在讲台前上课,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高高在上,这样势必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即使知道了答案或者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反过来,如果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与他们做个亲切的眼神交流,朝他们微微一笑,摸摸孩子的头,抚抚孩子的肩,学生会觉得你非常亲切,就像一位大朋友一样,这样就会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身体疲劳也会得到有效缓解。课堂环境愈宽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愈充分。当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就会促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状态。所以,老师融入学生中间,师生便可开展平等的对话和互动,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了。
二、减少课堂上学生的违纪现象。
如果老师一直站在讲台前,可能会给一些调皮的学生随意说话、做小动作的机会,有的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经常不专心,可能他就是发现你老师站在讲台前管不了他,所以屡教不改。然而当你走下讲台之后,你也许会意外地发现,那些平日里爱违纪的学生们开始有所收敛,不敢再那么放肆了,而且,也渐渐地加入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的队伍中去了。所以,为了促进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专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我们老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三、帮助学困生找到原因。
在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平时沉默寡言,似乎总是漠然地对待着学习,正是这样的性格决定着他们在学习上的遮遮掩掩,最终导致学习上的越来越差。而我们老师在讲台前忙着讲课的时候,也往往会忽略这样的学生,但如果我们老师走下讲台,经常地走向这些学生,也许,你会找到他们学困的原因,然后耐心地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这些学困生或许就会获得新生,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倡导我们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那么,就请我们的老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缩短与学生的间距,增加面对面的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新课程,呼唤着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教师,请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吧!
第三篇:走下讲台
轻轻地、轻轻地、走下讲台
双洞子中心小学宁飞龙
在你范读课文时
轻轻地、轻轻地
走下讲台
接近你的那些小孩
那样亲切、那样温情
他们的心和你的紧贴在一起
在那些孩子读书时
你轻轻地、轻轻地
走下讲台
慢慢地、慢慢地在他们中间徘徊
彼此的心境是澄明清澈
此时无语亦关切
在孩子们写作业时
你轻轻地、轻轻地
走下讲台
静静地静静地来到他们身边
帮他抬抬脑袋、正正坐姿;
移移尺子、点点错字;
拾起地下的钢笔也许是橡皮
心中流淌的是亲情,是关爱
小小教室天蓝草绿
常常走下讲台
轻轻地、轻轻地
走进花的海洋
徜徉爱的国度
花香醉人——
醉了我们的灵魂
鱼水情深
解放军是水
那老百姓就是鱼
有水那鱼才得以生存
有了水那鱼才可以游来游去
老百姓是水
那解放军就是鱼
水是鱼的生命之源
水让鱼儿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那个人是谁
城东小学宁飞龙
没有枪没有炮
冒着枪林弹雨
手拿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国难当头,义无反顾的那个人是谁
穿草鞋,吃草根
红薯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棉花就雪抗战七天七夜
忍饥挨饿,无怨无悔的那个人是谁
为保存战斗的力量而纵身跳崖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而投江
为守秘密受刑一个月
将生死置之度外,慷慨就义的那个人是谁
南京路上抛过头颅洒过热血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越战越勇 度过大江乘胜追击
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为中华崛起的那个人是谁
三九严寒跳入冰窟
大火烧身纹丝不动
负伤前行身堵机枪口
身死他乡,大爱无疆的那个人是谁
不怕余震掀起残砖碎瓦
为救同胞彻夜不眠
敢搏巨浪勇斗冰雪
不顾生死抗灾抢险的那个人是谁
民族兴亡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是谁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那个人又是谁 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那个人又是谁 扶危救难有求必应的那个人又是谁
那个人就是人民的脊梁
那个人就是社会的精英
那个人就是民族的灵魂
那个人就是最可爱的人——军人
第四篇:教师要走下讲台
教师要走下讲台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丁维升201*年11月15日 16:23浏览:1评论:0
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充满诗意般的语言,激情挥洒的举止,多愁善感的情怀以及翩翩潇洒的风度,都将在这里尽情演绎,并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启迪。因此,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在课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方位,并根据不同方位演绎自己的角色,让教师的智慧之光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当我们弯下腰来和学生说话时,学生也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把我们当成朋友。有些教师的身边常常聚拢着一群学生。学生有什么高兴、苦恼的事,也愿意向他们诉说。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教师架子,学生愿意把他们当作朋友,愿意向他们敞开胸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一、走下讲台,减少违纪现象
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往往眼睛望着前方,手玩东西心想别处。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口型,走近那些表情漠然,嘴唇张合没有规律的学生,指出他们这种装腔作势的神态,并用眼睛盯住他几分钟,让他们“开小差”的心马上收回来,并使他们了解老师犀利的观察力,不敢再糊弄老师。
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写,对台下一些爱耍小聪明的学生,给了一定的说话搞小动作看课外书的机会。当我们走下讲台时,就会发现那些平日违纪学生的小动作有所收敛,也渐渐加入到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的队伍中来了。老师讲课时走下讲台,可以走到小声说话的同学前给他一个暗示;可以走到做小动作的同学前拍一下他的肩膀;可以到看课外书的同学旁边合上他的课外书。这里,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让人难堪的责备,但学生会马上心领神会,聚精会神,并且他会永远记着你,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重,领会到了你对他的爱,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走下讲台,便于具体指导
教师走下讲台,才会发现学生是否在认真做笔记,是否在专心学习。我们可以帮助那些书本还未打开的同学迅速翻开课本,可以为那些不知讲到哪里的学生指点内容,可以为那些学习方法不对的同学提供指导。教学即教师教并且学生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事情。教师走下讲台,可以特别关注学困生,问他们内容是否听得明白,字迹是否看得清楚,速度是否跟得上。
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勤于辅导,多与那些做作业经常或容易出差错的学生沟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默默地站在他的背后,仔细观察他如何动笔,怎样完成做题的每一个步骤。发现错误时,及时暗示一下,让他知道此处有错误,重新进行思考。当他们字迹潦草,心不在焉时,教师要站在他的前面,有意引起他的注意,迫使他们仔细认真地读书写字。
三、走下讲台,便于提高积极性
教师走下讲台,可以给积极发言的同学一个大拇指,可以给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一个赞许的微笑,还可以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一个期待的眼神,可以给默默不语的学生一个提示。如果是胆小的同学,教师最好站在他的后面,以免看着老师更加胆怯,让他在“目中无人”的感觉中大胆说话。对这样的学生不要吝啬表扬,要在他回答完问题之后,及时传递老师对他进步的惊喜,对他所做出努力的赞叹!使他们感受被赏识的滋味。
教师走下讲台,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用目光传递感情,用神态表达爱心,多给学生送去亲切的关爱,用微笑的目光来鼓励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让教室的每一条走道,都成为增进师生友谊的纽带。
四、走下讲台,便于互动交流
随着开放互动与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分组讨论、学生讲课、课堂辩论等许多新鲜的教学方式纷纷涌现。师生之间从形式上来说更趋平等,缩短了生生、师生的人际距离,增加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走下讲台时,要把心带下来,用心与学生交流,用心与学生合作,用心与学生一起探究语言文字。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心倾听,不时点头、微笑、赞许,乃至伸出手来与学生击掌,这种情真意切的交流,亲切和蔼的教态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尊敬感和信赖感。
第五篇:走下心中的讲台
走下心中的讲台
——有感于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者只有走下心中的讲台,不以为师者自居,才能更多地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教师要用人格魅力的熏陶,激起学生的尊敬,而且能融化学生心灵的冰,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信赖你。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尊重与信任,用宽容、理解。
关键词:情感教育尊重与信任宽容与理解。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是说教育者只有走下心中的讲台,不以为师者自居,才能更多地了解、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颇有感触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与否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沟通情感、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即人格魅力的熏陶,二是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 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自身的素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类。首先是外在的魅力。教师的容貌、衣着、仪表、风度、语言等往往构成认知中的“第一印象”,形成师生交往中的“首印效应”。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人格引导,即内在的魅力。它包括两层意义:其一是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
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话很有道理。老师的公正、真诚、热情、开朗、宽容、友善、幽默等个性品质是吸引学生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刻苦练好内功,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所授的专门知识,又要有丰富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人格的伟大,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尊敬,而且能融化学生心灵的冰,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打心眼里佩服你信赖你。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有高尚人格,知识广博的优秀教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加以模仿。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受真正的威信。
二、 走进学生心灵
1. 尊重与信任
美国著名的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源头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还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能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学生最不愿意与看不起他的人打交道。孩子的心灵是纯洁
无瑕的。作为班主任或教育工作者,应走下心灵的讲台,与学生平等交谈。一方面该指出的要真诚、耐心地指出,决不能歧视,挖苦,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会、运动会。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我正好在外地培训。我把这项任务教给了我班一位全校出名的‘黑帮老大’王某去一手操办。尽管他安排周密,也说得信心百倍,可我总是有点不放心。可是我们班取得了第三的好成绩。王某也获得了100米短跑冠军。在班级的庆功会上,他,一个身高1.75米的堂堂男子,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流泪了。他说:“从小学到现在我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人。今天的功劳不属于我,应属于尊重我,信任我的人。谢谢你!老师。”以这件事为契机,我在班级里开展了系列教育,班级的凝聚力大增,这位同学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这件事一直使我难以忘却,对我后来的工作触动很大。有名人说过,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先要尊重别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班主任开展工作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他们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和正常的生活习惯。尊重会缩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会逐渐消除与班主任相处的恐惧感,乐于亲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同伴和朋友。这样班主任开展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2、 宽容、理解
宽容是谅解别人的过失、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初中生在
年龄、认知、见解、学识、实践能力方面尚为完全成熟,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容人之过实在是情理当中的事。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去,留心他们的言行举止,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代学生有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就必须放下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势,善于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期望和价值来考虑问题,而不能主观下结论,不能用主观意志去打造他们,否则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不配合你的工作。有一次全校篮球比赛刚结束,有学生来报告说:“学生杨某被校长叫去了,他故意打破了学校的消防设施窗。”事后我找来那位同学,只见他十分委屈的样子,侧脸朝我,手里还流着血。我先把他的手包扎好,然后问他:“你过去做事从来没有这样冲动过,肯定有委屈的事瞒着老师吧!”被我这么一说,他先一楞,然后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给班级丢脸了,我跟校长说过我愿意以加倍的罚款来挽回给班级的扣分,可校长不同意。”我说:“我首先代表班级谢谢你对班级的这份‘孝心’,但是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他终于道出了这件事是因裁判老师评分不公引起。当我再次肯定他的成绩并指出他做法不对时,他内疚地说:“谢谢你的理解,老师。我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在赏识、理解基础上的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只有跟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换,学生才会吐露心底的秘密,才能使学生进行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才可以用自己的良药去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表示关切,理解,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
良好效应——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师生间的情感贴近。教师对学生的过失抱一颗宽容之心,就是给了学生一个机会,下回从这里重新开始。宽容表面上是“退一步”,而目的在于进“两步”。
当然宽容不是放弃不管,也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的“忍”字,而是洞察教育对象,掌握教育主动,寻找最佳教育时机的一种积极措施。它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艺术。尤其对问题学生,我们应多投入一点爱,多加一份注意,多给一些理解,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回他们快乐的影子。
总之,爱心是尊重和信任的源泉,宽容和理解是爱心的体现。只要我们走下心中的讲台,以爱动心,才能弹奏出和谐教育的乐章。
参考文献
1.王琪 《生命是教育之本》
2.俞宏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