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老区建设》有感
很感谢**老区开发促进会赠与的《中国老区建设》这份精神食粮,帮助我们了解全国老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我国近现代史上,老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她孕育着我们的红色信仰,并将其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华夏大地,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石。由于长期饱受战争之苦,及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老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愈渐跟不上步伐。如何建设好、发展好老区已成为摆在当前的严肃问题。
很庆幸自己能有接触并了解《中国老区建设》这本杂志的机会,我想作为年轻的一代,特别是作为深入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阅读这样的杂志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革命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年轻人增强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我们在盛世之下能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从而把所受到的教育不断转化为今天工作中勇往直前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勇于开拓,越走越宽。
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小小感悟。
首先,杂志的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在接触《中国老区建设》的这段时间,它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杂志的内容篇幅有序,内容有序,张弛有度。我觉得《中国老区建设》这份杂志不是简单地回顾老区过去岁月峥嵘,也不是静态写人和事,而将岁月的变迁和先辈们的无私拼搏精神,通过揭开一个个尘封的往事,通过老区建设中一个个里程碑的进步,鲜明地告知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们应该在基层做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耐性和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和国家所给予的良好政策,为民谋福!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新信息越来越多,革命老一辈的奋斗早已成为儿时的记忆。但是当拿到杂志时,翻看着那些故事,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
这份杂志不仅能够让我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思考着未来,更能成为促进自己实现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向牌。
其次作为大学生村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农村的以后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奋斗,而这本杂志给予我们很多外界的讯息,让我们充分了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诸如一些调查研究,会使我们加深思考,从而能够深层次的思考着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中国老区建设》第184期那篇《农村人才出现空心化》,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目前,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优质劳动力的流失,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人口的凋零,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引发了其它一些问题,给社会增添了不**因素,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短板,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以及城乡经济差异和城乡居民享受公共供给服务的差异等等,如何为农村留下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问题。
最后,投身到了大学生村官的行列,可以说是我人生中做出的一个重大选择,踏入完全陌生的农村工作领域,自己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更谈不上工作经验和阅历,工作难度的确很大。作为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履行职责时,思想上不够成熟,社会历练、处事魄力的欠缺,重大村务决策也不能让我们拍板,也不会让我们去承担村级发展重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村内发展就没有责任,不需要承担责任。相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责任”二字,只要我们把村里安排的事做好,把一些服务村民的“小事、琐事、麻烦事”做好,就是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农村的工作是复杂的、矛盾的、琐碎的,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责任有大有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承担一份责任。比如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体会到农村工作是复杂的、矛盾的、琐碎的,这些事情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处理这些事情时必须带有一定的责任心。农村工作是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不能把他们当“外人”,要把他们当成朋友、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去为他们着想,去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能赢得村民的尊敬和信任。大学生村官也是农民致富脱贫的一面旗帜,在历练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发挥自己才干去服务农民,要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帮助农民致富,发展产业带头人。在农村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同时还有更多的东西等待着我继续学习,我的锻炼才刚刚开始。
感谢**老区促进会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说《中国老区建设》这本杂志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给了我工作上的帮助,也充实了我的生活,使我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能够端正心态,扎根农村,脚踏实地的将所学发挥出来,为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