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决战》观后感
看完《时代大决战》,震撼大方县喀斯特地质地貌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生活困难。201*年,大方县仍有贫困乡镇24个、贫困村175个,贫困人口18万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年11月28日,“201*年福布斯500强企业”恒大集团承担起了结对帮扶大方县的重任。在全国政协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省、市的全力帮助下,恒大集团与大方县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经过3年多来的不懈拼搏和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更加精准,脱贫效果更加明显。
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一,大力实施“13555”产业脱贫工程,2万余人跳出“贫困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挥贫困地区及主体自身“造血”能力是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恒大集团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实施100个养殖基地、30个中草药种植基地、50个蔬菜种植基地、5个经果林种植基地和5个食用菌栽培基地的“13555”产业脱贫工程。大方县政府负责产业基地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恒大集团负责蔬菜大棚、牛圈等建设,合作社负责种菜、养牛等工作。1个贫困村成立1个农业合作社,在1户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根据土壤、气候等特征,按照“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畜则畜”的原则,从生态种养殖业入手,着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大力实施优质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工程和大牲畜、生猪养殖工程。
第二,大力实施“产业扶智”工程,“苦工”变“技工”。201*年,大方县负责组织贫困户到培训地进行培训,恒大集团共投入500万元,举办计算机基础培训、天麻种植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病虫防御技能培训、物业管理培训、酒店管理培训、厨师培训等培训55期,培训20800人次。“苦工”变“技工”,9500人在基地从事施肥、剪枝、防疫等技术工作,6200人在省内物业、酒店就业。一是基地封闭式培训。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贫困人口,集中到食用菌栽培基地、苹果种植基地、养牛基地,建立“运营·技术·推销·管理”全体系、“理论·实训·实习·就业”全流程培养模式,采取“半军事化”方式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二是讲堂教学式培训。对没有文化的青壮年贫困人口,集中到乡镇的讲堂或县城的酒店、宾馆,采取请专家、管理人员到讲堂、酒店、宾馆进行教学式管理常识培训,重点讲解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知识。三是田间地头培训。对没有知识文化的老年贫困人口,集中到蔬菜种植基地、天麻种植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采取二转手、手牵手、传帮带等方式进行种植培训,推动产学融合,做到学习就是务工,老师就是老板,强化农作物种植实践能力训练。
第三,大力实施产业“育苗”工程,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强基固本”。实施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百年大计”。围绕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等方面,采取政府+企业+学校+贫困户的方式,实施产业“育苗”工程。是政府进行产业教育规划,恒大全方位补足产业教育资源缺口。201*年,大方县根据贫困学生人数,对全县产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规划。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投资新建小学3所、幼儿园5所、完全中学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1所,为今后孩子们拓展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恒大集团扶贫负责人强调:“留守孩子、困境孩子、孤儿的教育是产业扶贫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绝不丢下每一个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二是设立产业教育奖励基金。设立3000万元的产业教育奖励基金,每年评选300名优秀学生和200名优秀教师,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201*年,首批教育奖励基金150万元已向教师和学生发放。三是寻求智力帮扶提升师资素质。201*年,恒大集团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约,清华大学在大方县实施教育医疗合作扶贫,将重点为大方县学校、医院提供远程教学、师资培训、干部培训等全方位支持。目前,已培训34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四,大力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工程,打造“种植型+养殖型+服务型”三型扶贫产业。采取政府+企业+幸福新村+居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恒大集团将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贫困户搬迁到小城镇,建成10宜居、宜商的幸福新村,安置了500户贫困户2000贫困人口。大方县政府在恒大集团建设的10个幸福新村成立了居委会和产业合作社,并制定大方县易地搬迁贫困户种植型、养殖型、服务型“三型”产业扶持方案,将蔬菜种植、养牛、物业管理、酒店、厨师等作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产业。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种植型”产业。恒大集团与大方县政府在移民安置点就近流转土地,建成20个蔬菜种植基地,1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配套两个占地面积240平方的蔬菜大棚,贫困户将蔬菜大棚入股合格社,贫困户与合作社共经营蔬菜大棚。同时,在基地内建立“微田园”农耕场所,满足45岁以上短时间内难以转型的搬迁群众的农耕习惯,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业可就。二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养殖型”产业。制定贫困户饲养优质肉牛脱贫致富方案,在“智慧产业扶贫平台”上建立“牛超市”,把优质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牛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产业。采取幸福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成106个养牛基地,1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配套3头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牛,每头牛繁殖成活一头犊牛,恒大集团奖励2000元。引进中禾恒瑞集团建立肉牛饲养、收购、加式、销售产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服务型”产业。采取混合所有制形成,由恒大集团、大方县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公司,唤醒移民安置点门面、房产等政府性资产。201*年,建成学校10所、商场7个、医疗卫生点5个,吸纳易地搬迁贫困人口129人从事商业零售、学校食堂管理和到医疗卫生点服务。同时,用扶贫资金入股物业公司、酒店等服务业,吸纳易地搬迁贫困人口7597人到恒大物业、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就业脱贫。
从这些扶贫的效果来看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创新举措,“精准”驱动出“实效”。扶贫,并非简单的捐钱捐物,而在于找到贫困地区的“贫根”,点穴治病,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扶贫开发的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念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准字经”。恒大集团与大方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结对帮扶、精准培训、精准发展产业、精准易地搬迁,并通过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精准管理体系。产业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失,应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精准管理体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促进扶贫模式既精又准,贫困户脱贫既精又准。
启示二:盯住短板,“扶智造血”强筋骨。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产业支撑乏力、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扶智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产业扶贫需要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智慧”,才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基地封闭式培训、讲堂教学式培训、田间地头培训,贫困户眼界拓宽、技能增强、收入提高。扶贫先扶智,产业扶贫就是要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输转劳动力、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
启示三:换“穷貌”,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精准扶贫,选准产业是关键。为了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恒大集团在大方县的每个贫困村配置了蔬菜种植小区、养殖小区,持续壮大种养殖等富民产业。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方县民营企业家主动到贫困村担任“荣誉村主任”,依托恒大集团产业基地,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蜂、种植冬荪、猕猴桃、魔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增收产业,贫困户收入大幅度提高。产业扶贫,就是要选准产业,采取民营企业家担任“荣誉村主任”、“百企帮百村”、“千凤还巢”等帮扶形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启示四:啃“硬骨头”,易地搬迁“拨穷根”。我省贫困户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三个片带。这些地方山高坡陡、环境恶劣,严酷的自然条件,让居住在这里的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无力摆脱贫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按照老套路搞扶贫,点多面广,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是天文数字。脱贫攻坚,不是“砸钱”就管用,更需动脑筋。201*年,恒大集团构建政府+企业+幸福新村+居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贫困户居住地的乡镇就近流转土地修建幸福新村,将零散的贫困户搬到了一起。贫困户通过土地、蔬菜大棚入股合作社,发展种植型、养殖型、服务型“三型”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是要让农民变股民,让搬迁的贫困户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依托当地自然优势,精准发展产业,贫困户在相关产业就业,并按股份在合作社分红。让贫困群众不搬出大山,照样可以“搬”走贫困。
启示五:激发潜能,“政府企业社会”齐唱聚合力。好的模式能够让精准扶贫“弯道取直”,提高效率。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搭建了“政府+企业+社会”的产业精准扶贫平台,大方县政府建立产业扶贫机制,恒大集团实施“13555”产业扶贫工程,水西阳光公司、贵州乌蒙腾菌公司等社会力量借助恒大集团产业基地,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这种“政府+企业+社会”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扶贫资源“难以融合”、产业选择“拍脑袋”、项目资金“撒胡椒面”等突出问题。产业扶贫就是要把政府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统筹起来,注重帮扶力量的合理搭配,尽力做到产业与贫困村资源相匹配,实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企业需妥善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帮扶职能优势,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政府需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投身扶贫攻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