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风之谷》有感
观《风之谷》有感
《风之谷》这是一部童话神奇般的电影,是一部关于人类的空气和土地净化的一部电影,娜乌茜卡就是电影里的主人公,她是最开始发现虫王的一个女孩子。
娜乌茜卡是一个和一些人不一样,别人遇到这些虫子,不就是杀害,而娜乌茜卡的做法和他们不一样,她用自己的静心笛来保护这些虫子,她从小到大就和王虫一起,为什么虫子的森林会有毒气,就是因为人们杀害虫子,时间长了,虫子身上就会长出一种棉毒球,到一定的时间,就会破开,毒气就这样蔓延了这个虫子的森林,娜乌茜卡开始拯救世界的大冒险。
有一个国家和王虫决一死战,利用了娜乌茜卡小时候一起玩的小王虫,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国家,要把王虫掉到风之谷去,把所有的大王虫都吸引到风之谷,聪明的娜乌茜卡为了拯救风之谷,给机枪射中了腿,小王虫从篮子里掉下来是,向死亡的湖走去,可爱的娜乌茜卡不顾自己的伤,一脚深进了盐湖里,一大群的王虫冲了过来,娜乌茜卡被活活的撞死了。
到现在,娜乌茜卡被所有王虫拯救了,娜乌茜卡就这样像仙女一样在金色的草原上走来走去。
第二篇:风之谷有感1
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风之谷》有感
课上看了宫崎骏的《风之谷》,虽然之前也有看过,但是再看一遍,感触还是那么多。很多人看了风之谷,都为老人那种高瞻远瞩的环保意识所打动。确实,84年的作品能有这么新颖独到的理论,在今天看也确实展现了老人独具智慧的一面。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我体会更多的是爱与和平,那种蕴藏于每一幅图画中的对于自然对于和平的热爱。
感触最深的是小娜乌西卡藏了一只小王虫那一段,现在想来,依旧历历在目。那一段,“成熟”世界向她伸长了双手,小娜乌西卡慌张的说没什么没什么。她是藏了一只小王虫而且它还钻了出来,小娜乌西卡慌张的抱起它,转过身,藏它与怀中,说不要出来。可是没用,他们还是一把拎走王虫,任她声嘶力竭。她哭着说,它并没有做错什么,别杀它,却没有人去理会。在“成熟”的世界里,他们知道王虫只会带来伤害,他们说人和虫是不能共存的,是因为曾经受到伤害了吧。这就是他们说的爱比恨更深刻吧,伤害所带来的恨似乎会更深一些,它会逐渐的泯灭我们那些原本饱满的爱。然而小娜乌西卡却不是,她只是觉得她没有做错,她可以和虫儿活在一起,她有一颗炽热的心,这颗心让她对这一切都有着大爱。就像电影的开头,伊羽先生带给她一只小松鼠,伊羽先生说,它受到了惊吓。娜乌西卡关心的看着松鼠说,不怕,
不怕。即使最后被它咬上一口,她也还是关心的看着小松鼠,告诉它不怕不怕。那一刻,她深深地打动了我。她质朴的心灵,温暖了她接触的一切事物。而在现今我们生活的社会里,面具却越来越多,也好像是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不再是坦诚相待,凡事留一手好像才是生存法则。有人说过,我们的纯真似乎永远停留在了校园里,我们“被复杂”了。我们盲目地接受那些背叛与伤害,用苦痛给心灵带上桎梏,我们与时俱进,我们逐渐“成熟”,我们失去了那种曾经的炽热的爱。电影里有一个老人说,你看我的手,再过半年,它就像石头一样僵硬,但是小姐(娜乌西卡)还会喜欢这手的。她说我很勤劳手很好看。他说的时候一脸宁静,很幸福。
风之谷被占领的时候,娜乌西卡去了她的小屋,在那间屋子里,栽满了那些所谓的“有毒”植物。伊羽先生进去的时候还很诧异,他说不是不祥的植物吗,为什么没有放出有毒气体。娜乌西卡告诉他是土壤和水有毒,所以植物才会放出毒气,现在水和土壤都好了,它们不会再有什么不祥了。她告诉伊羽先生,可是水坝马上就要关闭了,再过不久它们就会枯死。她说心中满是恨,不知如何是好。她哭着投进伊羽先生的怀抱。那一刻,她为那些在平常人眼里恶俗的事物惋惜,她为它们感到不公。而我们?中国有一个老故事《农夫与蛇》,讲的是,冬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的毒蛇,农夫心存怜悯,将毒蛇放入怀中,给她温暖,谁知毒蛇醒来以后却咬死了农夫。还有东郭先生救了狼却险些被吃掉,
还有更多。而这些作品就一直在教育我们:对待邪恶的势力不能存在仁慈(或者只是我的偏见)。然而同是对待可能致命的伤害时,娜乌西卡表现得比我们都从容,都淡定,有的人说她傻,我却认为这是一种大爱。就如同佛教所讲的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那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一种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的平常心。
当被流沙冲进地底时,娜乌西卡贴着那棵大树聆听,她听到那些水声,那一声滴答,同时也给了我宁静,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也返璞归真了,那是一种人性的回归。融于大自然,也许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吧,娜乌西卡做到了,她是真正的大自然中的智者。
电影里有几处是娜乌西卡被王虫的触角(王虫伸出来的黄色的细细长长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姑且叫做触角吧)所包围的场景,那是我认为整个电影中最美的画面,一个是在湖面上,她为了向王虫表明自己不是坏人,任由王虫的触角包围,她内心祥和宁静,在触角的包围下,她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麦田。也许只有真正大爱的人才能在危险面前表现的从容不迫。另一处在影片的结尾,那一片由触角所组成的金色的平原,娜乌西卡站在上面,满脸平静,奶奶说:身穿青衣,为民献身。她就是那个在她家墙上的传说,一生未有任何恶行,为平民所贡献。这两段那种感人的画面再加上电影中那小女孩的“啦~啦啦~~~啦~啦啦?”吟唱,在至美的享受同时更多的是感动,那一刻,为娜乌西卡,为爱,为和平。
肯尼迪曾经说过,人有生死,国有兴亡,但是意志长存。这也许就是最后娜乌西卡冲到王虫前面内心的写照吧。以前听过一个佛教的故事,讲的是为什么观音菩萨没有被封佛,其实有一次观音菩萨已经有机会升级成为佛,但是在去的途中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树上,一个老虎在下面要吃老妇人。但是由于成佛的时辰是有规定的,去晚了,就无法成佛。观音菩萨虽然心存怜悯,想救这个老妇人。但是时间不允许。可是后来,观音领悟到了,就放弃成佛的机会来搭救这个老妇人,失去了时机,从此就再无机会成佛,但是观音菩萨并没有后悔。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是真的,但就其佛学意义,它传达出佛教菩萨那种不计得失慈悲为怀的大爱时,想来即使是误传也不为过。
真正有胸襟的人从来都是兼济天下,娜乌西卡给了我们感动,让我们惊醒。也许在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里娜乌西卡这种对任何事都心存怜悯不计得失的处世态度显得不切实际,但就是她,为我们这些在尘世里漂泊的俗人带来一些心灵上的宁静,我知道自己做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至少在心里我会长存一份悸动和那对于人和事不懈的爱和追求。
第三篇:风之谷
空气里的愤怒
——《风之谷》的启示
一场大战毁灭了人类文明,千年后,“腐海”森林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森林里的各种巨型动植物产生的瘴气成为人类生存的威胁。其中最令人恐惧的是王虫,它们所到之处均化为废墟,带来的有毒孢子落地生根腐蚀土地,人们一直视王虫为摧毁城市的恶魔。在腐海森林的一隅,有个以海风抵挡瘴气的小国“风之谷”,主人公娜乌西卡便是“风之谷”族长的女儿。娜乌西卡深刻的明白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相信赖才是解决腐海森林的根本方法,若是摧毁了腐海森林,更会加重环境的负担,人类便将万劫不复。
成千上万的王虫在野心勃勃的多鲁美吉亚王国公主的攻击引诱下,怒不可遏的冲向“风之谷”,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娜乌西卡孤身挡在王虫面前,希望以此救赎自己的族人,最终她的聪慧、机智、勇敢感动了王虫,熄灭了它们的怒火,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虽然这是大师宫崎骏虚构的故事,但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对现实社会依然意义重大。影片里的世界构造虽然不同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属于《魔戒》里魔幻传奇的世界),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对自然无止境的掠夺、人类战争、各种利益矛盾恰好影射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发人深省。更值得人们反思的是被人类视为公敌的王虫,他们恶臭熏天,体内吸附有大量的有毒瘴气,可它们却在死后化为细沙,滋润地底的土地,起到净化世界的作用。
而今,我们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工业文明发展的代价正日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前不久环保部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公众健康。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令我们仿佛置身于“腐海森林”,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焚烧垃圾制造的“瘴气”冲击着我们脆弱的呼吸系统。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空阴霾笼罩,路面尘土飞扬,河流里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空气中充满着愤怒的叫嚣,电影里当想要征服世界的恶势力多鲁美吉亚王国召唤起世界上最邪恶的力量——“巨神兵”,那就是在“七日之火”将世界付之一炬的最终兵器,全身如同火山岩浆般通红,双眼反射的“红外线”威力惊人,它正如人类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成果,但在自然面前它是软弱的,最终不敌王虫的强势攻击而化为一滩烂泥,彷如工业文明的衰落。
若想消除空气中的怒火,我想这需要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需要人们坚(公文素材库:WWwww.bsmz.net)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就是文明长盛不衰的秘诀,是自然给予我们最朴实的启示。你若是破坏大自然,等着吧,山洪、暴雨、地震、泥石流倾倒而来,你若是爱惜她,阳光、雨露、鸟叫、虫鸣给你的身心以最美的享受。摧毁自然便是毁灭人类自己,请相信自然的力量,她将回报我们更多的财富!
第四篇: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己聪明才智及爱国情怀感动教授。
观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使我心潮澎湃情思横溢,热爱祖国情怀油然而发、观看后受到感染、熏陶爱国,爱我祖国的种子播入我心田。
其中一位教授的话使我震撼: “你是来自台湾中国的,还是来自北京中国的?”
而学生愤怒却不失冷静的说道: “教授先生,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可见这位教授是多么的刁钻、古怪啊!学生回答的明显有些偏激!及时这些个问题已经被解决,可是未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从此可见,以前中国被欺凌的历史存在西方国家深深的脑海里!为什么詹天佑在国外功臣名就之际,却选择在国内艰难局面回归祖国?为什么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之物,却奔向祖国?为什么钱学森夫妇在经过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回归祖国怀抱的坚强意志?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举一个例子说吧!一个中国人去印度旅游,印度人看见中国人第一反应认为他是日本人,第二反应是韩国人,第三反应才是中国人。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当时一个中国刚一解放,无地位,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来保护我们的国家。也许你会说我们还小没有能力去保护中国,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好好学习为国家争光。
看完话剧后我总结出了一句话: “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第五篇:观《我们》有感
观<<三位大学谈学业与择业>>有感
在老师的导引下,我们观看了《我们》这一节目,在《我们》这个开放的平台,每个参与者都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发言都有道理,全面地回答了关于大学学业以及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有理想也有现实;有较为浪漫的文科情怀,也有重视实际的工科思维;有年轻一代的激情,也有中年一代的稳健。
下面切入正题,三个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在对待择业与就业上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他们的对话中,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三个学生之间观念的不同,而且令我这个完全接受中国式教育的学生最为震惊的还是:自小就接受外国教育的喻莉雅和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张东生,他们在谈及自己的专业前程以及未来的时候是那么的自信和意气风发。而另一位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王伟然,在表达自己对前途的看法时,却是那么的含蓄和犹豫,以致主持人问他他的梦想时,他每次回答的都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而非梦想!他是这三位学生中学历最高的,可也是对前途抱着一种说不清的心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接受德国基础教育的女生,直白地说,她并不漂亮,但非常自信,因为她对待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一种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不能让赚钱多或长得漂亮作为男人女人们成功的唯一标准。正如那个女生所说,当你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以后,是否还保有心中的梦想?我想这个梦想,不仅仅是房子和轿车,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或者是一种驱动力。就像一个班级如果只按学习成绩进行排名,那么有成就感的永远只是排在前面的几个同学,而大部分的同学过得比较郁闷,做着也许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但如果在所有人的意识里增加一些评价标准,比如社交能力,创造力,心理素质,领导力等这样社会上所适用的能力,那么大部分同学都可能会找到自我认同感,不仅心情会更加愉快,而且都会有更强的自信心和驱动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谈谈那位来自香港的同学, 我也和张东生一样,曾经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于是高中过得很迷茫。可是,我也做了像张东生的那般潇洒,读了两年之后,再把自己从主攻文化课上转移到了做一名艺术生。但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见解,这对我们这些刚刚经历完9年应试教育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其实对那位清华学子也不能完全否认,虽然他在表达自己对前途的看法时,却是那么的含蓄和犹豫,这一方面体现了内地教育的死板,但另一方面,我们该与这位似乎比较沉闷的清华博士一样,用严密的工科思维去做实际工作,独立思考,努力去做。而这一步也许更加艰难。
我已经是一名步入大学的学生了,也清楚就业和择业这一条路离我不远了。
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上,就正如那些人所说的:你的学业并不一定决定你的择业,但是在你择业之前你一定会把你的学业摆在第一位。我们谁都不是神仙,对于自己的前途谁也不能未卜先知,学业之路该怎么走,择业之路又该怎么走,这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也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左右的!对于学业与择业的路在何方,只能靠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探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