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汪志强
“你知道民主吗?”摄影的工作人员这样问那些被采访的孩子。只见他们对着镜头羞涩的笑,然后天真的说:“民主,民主是什么?没有听说过。”这个问题不要说学生,恐怕连拍摄人员自己也不能解释清楚。
《请投我一票》记录的是一所小学班长的民主选举活动,相信大多数人看到后的第一反应后通常会联想到现实中的民主选举。其实抛开其中可能隐含的复杂政治意义不谈,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将会看到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毕竟这是一场发生在教育领域的活动。
当片中的班主任在一开始宣布这一富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后,却并没有得到太多学生的响应。即使班主任接下来进一步对此作了基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解释,但毕竟学生在没有参与或接触过有关或类似的民主活动时,是无法单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所谓“民主”的。同时,班主任只是提出了选举的方式,而对于选举中具体的措施和规则却没有进一步限定。这就好比是一场比赛,只规定了比赛的方式,却没有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规则。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手段层出,从攻击对手到贿赂选民,可谓各显神通。
由于家长和学生民主理念与精神的淡薄,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缺失,而使得这一看似是班级民主教育的活动流于形式。其中教师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有意或无意的缺失,造就了一次在我看来不仅是失败而且更有点残忍的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通过攻击别人的弱点来提升自己的威望,更是尝到了贿赂他人所带来的好处。这一切仿佛就是现实世界中残酷社会竞争的缩影。与其说这是一场教育活动,我更愿意相信这不过是由教育领域外的人所主持的一场教育实验,而主持者完全不顾实验可能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后果。他们的实验是在空有民主形式而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的环境下,观察一群同样缺乏民主精神的民众会怎样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
这一对学生缺乏显着教育意义的活动,却让其他教育工作者从中发现了许多的教育研究意义。其中不仅涉及到家庭教育问题,还有家长和学校的沟通问题,以及学校教育中的民主管理问题。如果教育者旨在通过这场活动让学生理解民主的意义,我认为这无疑是徒劳的。先不说这次活动并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民主参与的正确形式,要求一群小学生来理解民主这一看似简单实则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错综复杂的概念,无疑有些强人所难。
我不是反对在小学阶段进行民主教育,而是不认可这种将民主概念直接抛给学生的教育方式。我们说民主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因为教育还肩负着未参与民主生活而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而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掌握民主的理念和精神,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创造一种易于学生理解的简单的班级民主生活方式。它主要体现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不仅是班长的选举,任何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决定都可以在班会中通学生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自身的开展过程中践行民主,才是实现民主教育的正确途径。
第二篇:《请投我一票》观(来自好范 文网Wwww.bsmz.net)后感
班级:09会计2班姓名:刘硕侠学号:201*24013238
也谈选举与教育
——观纪录片《请投我一票》有感
最近在通识课上观看了陈为军拍摄的短片《请投我一票》,记录的是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次班长选举。看片子时的我一直在笑,真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耍这么多手腕,是可喜还是可悲?才8岁的孩子,仅仅是选一个班长,选举过程竟然出现了造谣、谩骂、起哄以及一些差不多等于是贿选或买票的行为。真不可思议,这就是体现着民主的选举吗?当罗雷和晓菲互相挤眉弄眼,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你!你!你!你!你!”的时候,我才又看到了这些孩子的顽皮与可爱。如果说孩子们是单纯的,难道是“民主”的制度在为恶?难道是“民主”的制度使得一些本来天真的孩子变得不可忍受?我们平常采用的民主选举方式公平合理吗?让学生过早地参与这种竞争方式是不是太残酷?
当然小朋友们肯定无法完全了解班长要做的事,以及它背后的深刻内涵。他们知道的是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投票仅仅只是投票,全部停留在表面,听听就过,没有留在意识层面里,更没有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倘若,他们知道选了罗雷之后还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挨打,如果他们知道选了别人班里会有不一样的风气,或许会比以前过得更好,那么他们还会被一次轻轨、一张漂亮卡片所收买吗?
最后的结局很有意思。跟开头是有呼应的。让人感觉选举就像是一个形式,中间所发生的那些风风雨雨,到最后都会消失不见,一切都如平常一样。
再谈谈这次小选举中间的一些问题。很明显,这次选举跟真正意义上的选举差距甚远。不公正的候选人提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有人说这证明了中国不适合搞民主选举,毕竟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还在那,哪有那么容易就改变?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现今现象的缩影,因为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不公平选举,像是在走形式,有钱有权就是一切。也有人说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民主选举在进步。
各种选举手段都在出现,虽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化不规范为规范,但至少人们开始注重民主选举了,并且积极投身于其中。
本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竞争者背后的“谋士”们,罗雷的获胜与罗雷爸爸的“指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指使罗雷向同学“行贿”(送礼物和免费坐轻轨旅游),最后的辩论环节,罗雷爸的指点也是画龙点睛。单说“行贿”一事,罗雷的爸爸利用职务之便开后门儿,把人民群众的公共资源(城市轻轨)免费开放给儿子同学,为儿子拉票,一切过程都那么理所当然。这样的爸爸,教育出来的儿子将来如果从政,不腐败都难,将来为商,不官商勾结都难。而班上的同学们,潜意识里也已经埋下了“受贿”有理的思想。还有,得知儿子在班级打同学,罗雷爸非但没有批评教育,反而给儿子灌输打同学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得不使人感到震惊。
家庭是人格加工的工厂,父母就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孩子,终究还是幼稚的,用轻轨卡片这种方式抑或能使班长、学习委员这样的职务能够被轻易地收买,但实际上,这些错误的诱导都为单纯的孩子埋下了经济行贿和权利行贿的社会不良道德的种子,日后这些孩子成长起来,需要的不再是班长这样的小职务,那么他们的潜意识会引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后果不堪设想。本片中父母的教唆,能给孩子们留下印象的,只有拉帮结派,互相攻讦,贿选等等的斗争手段。选民们自己的需求意识的培养,被完全忽略了。
民主选举的路还有很久很久要走,但至少有了开端,就相信终有一天能够走到完善的尽头。加油吧孩子们,加油吧中国教育!
第三篇: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姓名:许居春学号:201*213525
第一次看的时候,很有感触,惊叹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决心;还有些许的担忧,这就是我们的孩童教育吗,家长就是这样教育现在的孩子吗…….
之后有看了一遍,想想这不电影,或是纪录片的主体是什么,它想让我们知道些什么,或是它想让我们思考些什么,它又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对于我们的教育,他的看法是什么,我们的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对于我们的家长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他们的责任是什么等等,随便一想感觉问题很多但似乎都仅仅是问题,而没有提出什么建议。也许这就是纪录片,他只是再现真实社会的情景,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电影的背景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对于这部纪录片他们这样描述:
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一个班级,尝试班长竞选,3个候选人表演、辩论、拉票,由学生投票。竞选中,有互相挑毛病的辩论,有舆论造势,也有诋毁,还有“贿选”。这场儿童世界的模拟选举,被武汉电视台的制片人陈为军拍摄成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在过去的一年中,这部成本不到5万元的作品成为诸多电影节的亮点。它入围了201*年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名单。《华盛顿邮报》称其为“关于一群8岁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部纪录片确实引发很多人的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能够入围奥斯卡,国内很定也是不同凡响!
成成是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的学生。别看成成只有10岁,却有个远大的理想——当选国家主席。据说这番话是在201*年春节的年夜饭上,成成对母亲的同事陈为军说起的。然后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然后就问了还几个同学同样的问题,“你地梦想是做什么?”很多人都想做官。这让陈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然后就有了这次投票选班长的实验活动,有了这部纪录片。对于成成他竞选班长的理由很简单,“让他站着就得站着,让他坐着就得坐着,很过瘾”。 这或许与现任班长罗雷的行为有关。这个留小辫子的男生,同样是候选人之一。他似乎拥有诸多权力。做操时,他站在前面领队;午休时,他罚说话的同学站墙角;午餐时,他监督小朋友吃饭。有时候,他甚至直接动手打“不听话”的孩子。“我必须严,不严绝对不听。”对此他解释道。 成成看在眼里。他对父亲说:“我就想当班长。”尽管他们不知道“民主”是什么但是他们却已经有了对于权力的欲望!
而这些都是以引子,关键的部分当然是拉选票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其实家长式主角。先看看罗雷,“让他们自己想投谁就投谁”,他这样回应他父母的“好心之举”, 最初拒绝了父母的帮助。他甚至不打算“引导舆论”,而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想投谁就投谁”。罗雷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自负的不现实。当他在台上吹起长笛时,坐在倒数第二排的成成向班主任炫耀,自己的母亲传授了对付罗雷的绝招。 这些“绝招”被看过这部纪录片的网民总结为拉帮结派、互相诋毁、制造假象……镜头里的成成,像个老练的政客:他先是自己大声起哄,接着由竞选助手造势。当然,换来这些支持并不容易——他为此许诺了些官职,诸如副班长、学习委员之类。 如成成所料,在“罗雷罗雷,最爱打人!罗雷罗雷,威胁别人!”的叫嚷声中,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一脸黯然地走下台去。前一天,这个小胖墩对另一个候选人晓菲使用了同样的招数。那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在一片反对声中,她还没有开始表演就哭了起来。 这样的一幕幕,开始我觉得这个成成非常不简单,老练的政客这个词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起哄像是耍赖,有时演讲时那种神情,质问的口气,动作,其气势俨然像领导人,没有成为班长却已经具备班长的那种领导气质,诸如在全场喧哗时,一句“安静”,全场就非常的“配合”;还有“体察民情”式周到的准备甚至让我们觉得他那幕让两位同学向许晓菲道歉有点做作,有点小人之为。
在罗雷首战失利后,他当警察的父亲邀请全班同学乘坐轻轨。整个过程中,夫妇俩还提
供了矿泉水、大巴接送和导游等服务。这种举动被不少观众斥为“赤裸裸的贿选”。但它无疑是有效的。在陈为军当天进行的“民意调查”中,罗雷的支持率马上就超过了原本呼声很高的成成。这个其实也比较让人理解,罗雷父亲是警察,也就官员,在官场的一套套也用到了这里,而且效果非常好!
中间辩论很是激烈,找出各自的缺点,而这方面,成成绝对是赢家,一条的缺点在他的解说下,诱导下,都可以是致命的,可以吧任何一个人说的体无完肤。其实那种气势就已经赢了。从他的演讲天赋来说,从他的领导气质来说,他绝对是个非常有能力的能够胜任班长一职的人。
可是结局很戏剧性的变化,罗雷他父母又找了一个贿选的理由,星期天就是中秋节了,提前祝福,并没人一份小礼品,最终在“好漂亮”的笑声中,罗雷高票通过。许晓菲那种看着贺卡不自主的投了罗雷一票,当她下次遇到类似的选举时,她会不会首先就想到这些手段呢。就像老师说的,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经历了很多,他们学到了很多。他们学到了,老老实实的准备和出众的演讲天赋都比不上几个小手段的效果。
据说故事的结局,连陈也始料未及。投票前一天的晚上,陈为军在成成家蹲点拍摄。已经夜里1点了,这个小男生还在准备就职演说。当时他穿条小短裤,站在客厅,不停地咳嗽,还嚷嚷着来杯板蓝根。最终的结局却是罗雷获胜。
在北京的一次观片会上,十多个家长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主题是究竟该把孩子培养成“狼”还是“羊”。他们中大部分是媒体人士,其中一位还是某所幼儿园的出资人。 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很是担忧,因为无法确定是把世界描绘成鲜花还是毒草,一头太过理想化,一头又有些功利。另一位父亲则困惑于究竟是选择生命出发的教育,还是权力出发的教育。 采访中,陈为军起初对纪录片中家长的行为不予置评。后来,他说了一句:“就算家长有些不对的地方,那也是很无奈的选择。”他坚信,没有人敢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赌博。“你没有孩子吧?”他问记者,“那就无法跟你说清楚。” 据说在《请投我一票》的后期制作期间,陈为军的女儿报名参加了湖北电视台举办的小记者评选活动。身为电视人,陈为军起初并不打算进行干预。可在评选当天,陈为军还是震惊了。其他孩子的亲友团亮出巨幅彩喷照片,搬来古筝古琴,“声势浩大得很”。相比之下,女儿这边只有作业本大小的标语,显得寒碜又小气。最终孩子第一关就被刷了下来。陈为军事后说:“很对不起女儿,也很怕她受打击。”孩子们为什么从小就有了当官的心愿,对于权力的欲望,陈的那几句回答也许事最好的回答。也许大部分家长是那样,不敢再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赌博,虽然用功利的手段用在这个年龄段很伤人,但是这就是现实,这是生活。也父母们给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方法教给你了,用不用是你的选择,一切又我们自己去决定。
第四篇:《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姓名:刘璐学号:201*212110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师范)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请投我一票》是中国武汉电视台制作人陈为军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201*年中国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班上同学将从老师们选出的三名候选人中选出下一任班长。这三位候选人分别是:许晓菲,一名乖顺、不善言辞而不具威胁力的女学生;成成,一个天性活泼、有着演讲天赋的挑战者;罗雷,以暴力管理班级的现任班长。
看片子的时候,同学们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笑声。为了让孩子成功赢得竞选,三名小候选人的家长们纷纷出谋划策;而候选人为了争夺选票,也使出了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拉票手段,欺骗、中伤、贿赂等等,以更为稚嫩而直接的形式,展现在荧幕前。
虽然影片中笑点很多,但是笑过之后,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孩子们的世界不应该是单纯的吗?怎么会充满了像成人世界中一样的黑暗的阴险的手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权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班长就有权力,让他站着他就得站着,让他坐下他就得坐下。以后我要当大官。”这话让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回忆当初,我们小的时候总幻想着以后可以当科学家、艺术家、老师??但是现在的孩子呢?他们的脑袋里都是想要当公务员、大官之类的。权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可否认的,在如今社会上,有了权力就近似于有了很多权利。但是,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追求权力,不能只想着如何最大化地使用自己的权利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应该也想着如何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便利做出贡献。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权力成为大部分人的追求,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后退到什么地步。
说是民主选举,但是真的是民主吗?这发生在这群小学生中的民主已经是成
人世界中选举黑暗的缩影了。为了一个小小的班长的职位,八九岁的孩子学会了贿赂选民,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家长们也是如此地看重孩子们的成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孩子们达到目的。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贿选这种行为是犯法的,诽谤别人也是犯法的。现在由于年龄小,没有人会把这些行为当成一回事,但是孩子如果把这些措施用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是会被人举报,然后走向被审判席的。孩子的这个年纪,正是有些懂事又不太懂事的阶段,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家长的这种引导必将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
人生中,我们会经历很多挑战,我们可能会成功,同样的,也可能会失败。我们要教给孩子的绝对不应该是投机取巧、依赖别人,而应该是让他们学会凡事要靠自己、多动脑,懂得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取得长远的成功的道理。
第五篇:纪录片欣赏——请投我一票影评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论文
《请投我一票》影评 所在学院专业
年级姓名学号
201*年5月21日
《请投我一票》影评
《请投我一票》记录了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一次班长民主选举。班上同学将
从老师们选出的三名候选人中投票选出下一任班长。这三位候选人分别是:许晓菲,一名乖顺、不善言辞而不具威胁力的女学生;成成,一个天性活泼、颇具煽动力和领导潜质的挑战者;罗雷,以暴力管理班级的现任班长。其竞选活动包括:才艺表演、相互辩论和公开演讲。
这群戴着红领巾的小三学生,并不了解民主和投票等名词,对于班长的职位
诠释仅为:“班长就有权力,让他站着、他就得站着,让他坐下、他就得坐下。”不过,真竞选起来,全套运作可不输政坛选举:候选人们为了争夺同学选票,不仅卖力准备,而且使出了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拉票手段;而家长们为了让自家孩子成功赢得竞选,也纷纷出谋划策、斗智斗勇,只是其中的幕后操作以更为稚嫩而直接的形式,展现在了荧幕前。
无疑,这是对我们民主现状的一种真实反映,并且还是在许多条件可控的情
况之下。但是在这里我想要探讨的不是政治,而是教育。当教育者面临类似的问题,他该如何处理?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究竟应以纯洁高尚还是功利实用为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竞争社会之中,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接
受并遵循怎样的观念和法则?影片中的一段情节典型地反映了当前这种困境:选举初期,现任班长罗雷自恃在任优势,拒绝父母亲的协助,甚至不打算有
任何“亲民举措”,而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想投谁就投谁”。但很快他发现自负并不现实,因为他的对手一直在暗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成成像个老练的政客,先是在班上大声起哄道“罗雷罗雷,最爱打人!罗雷罗雷,威胁别人!”再授意竞选助手帮腔造势、形成舆论,而且私下许以副班长、学习委员等未来“官职”承诺,以换取支持。自然,对自己的明显缺点不能做出有力辩护的罗雷支持率显著下跌,甚至使他一度萌生退意。
当罗雷首战失利后,其担任警察的父亲提出邀请全班同学乘坐轻轨,并且特
别强调是请客。在整个过程中,夫妇俩还提供了矿泉水、大巴接送和导游等免费服务。罗雷这回接受了家长的建议,在旅途中乘机唱歌表现自己,并在同学们玩得开心之际,为自己拉票。这种举动被不少观众斥为“赤裸裸的贿选”,但它无疑是有效的。在陈为军当天进行的“民意调查”中,罗雷的支持率立即回升,并且超过了前些天呼声很高的成成。
简洁明了,或许放在成人的世界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
总是令我们百味杂陈而又啼笑皆非。感慨良多,是因为我们多少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那可笑而无奈的影子;哭笑不得,只缘向他们输送这种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恰恰是处在现实世界的自己。
深入一点思考,我们应该先问问,为什么最初罗雷不愿让家长插手自己的竞
选?既然能担任两年多的班长,相信他应该一定是个聪明、能干、学习能力较好并深得老师喜爱的学生,也必定可以对“我的班长我做主”的意图有一定的理解。从书本、老师和家长处获得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能够认识到,说服大家支持自己的应该是个人实力和平时表现,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力量。作为孩子,他最初的自信何尝不是来自单纯的自尊与骄傲!大概他两年的领袖角色也使他以为自己能够以足够的底气迎接挑战;他两年来受到的称赞与表扬更是他不屑屈尊示好的资本
和原因吧。
然而事实总是与当然的想法有些小小的出入。受到成成的鼓动,小朋友们对罗雷的意见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想必罗雷的心里也一定泛起了一阵涟漪,他再镇定也还只是个八岁大的孩子。该怎么办?片中扮演教导者角色的显然是孩子们的父母。放弃清高、行动救势是他们所给出的答案。画面上,孩子在接受智囊团的计策时还是显得有一点犹豫。不知道这能不能解读为一种心有不甘,或者是已经隐约意识到这种做法已然违背了他所学到的公平理念?然而,事实证明这次旅行是愉快而有益的,坐了轻轨的孩子们纷纷倒戈。再度备受关注和支持的愉悦感觉迅速抹去了罗雷心中那团小小的疑云,此后他没有再坚持自主也不再拒绝“帮助”。
一旦孩子们从一件现实的事情中学到了这些通往成功的“技巧”,不论从前的教育曾给予了他们多少崇高、美好、值得尊崇的信念,都将不再管用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事实是残酷的,它会反复证明故事中的高尚只能是故事,理想中的道德只能是理想。因此,在德育中往往会出现“5+2=0”的情况,即:虽然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五天的正面教育,在周末的两天中却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消解殆尽。学校灌输在实际生活经验中被轻易否定,品德高尚对获取社会推崇的成就也毫无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怎么能期望教育是富有成效的呢?
学校教育和社会遭遇的巨大反差对我们的理念和制度是一种拷问,对实施德育的人更是一种考验:是帮助孩子们以美德为信仰和目标长大,然后被美德阻挠和磕碰得头破血流?还是抛弃这些无用的教条,给与他们在无情竞争中能真正派上用场的利器?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既能“成才”也能“成人”。他们都将面临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德育,究竟该理想一点还是现实一点?
这种困惑的背后是学与用的矛盾,是认知与实践的矛盾,最终是人类美好德行与整个势利社会的矛盾。资源的稀缺似乎造就了这么一个铁的定律:谁恪守诚信的原则、谁遵循公正的规定,谁就必将会被淘汰。诚然,市场的竞争性要求人们最大地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情景,但这并不能够成为牺牲道德换取胜利的借口。或许当今的社会在利益的冲击下已经有些异化,但是我们决不能让未来也变得以此为自然。我想,作为德育工作者,面对这个两难的处境,“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如果我们难以理直气壮地告诉教育对象,一个全德之人绝不可能穷困潦倒而只会无往不胜、无比尊荣;至少我们可以警示和预告,一个不按照基本规则行事的人最终一定会失去全部他梦寐以求的财富与荣耀。也许面对生活,受到同样制约的教育者也无权宣扬纯粹的德性或是功利,但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确到什么是规则允许的范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寻一条中庸之道,是只有规则可以承担的使命。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立下又一个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牌坊,才能以此为基础,守住德育艰难而宝贵的底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