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桃姐观后感600字(精选多篇)

桃姐观后感600字(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48:24 | 移动端:桃姐观后感6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桃姐观后感

从探望老人来看子女、社会、如何关爱老年人

09级编导二班刘广慧201*1110059

在《桃姐》这部电影中,处处散播者平凡而又真实的情感,不是爱情,却又比爱来的自然,不似亲情,又比血更浓。但是,影片不光向我们展示着人间爱,更用一些细微的镜头,向我们揭示了,在当今这个把名利看得比亲情,感情看得要重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怕的让人难以接受,但却又存在着的这样的一个事实。两种极端的比较,让这部影片洋溢着爱的同时,又让我们时刻反省自己,如何改对待老年人。我们是否应该只一味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快乐,而不再去静下心来去感恩生命,如果这个社会穷的只剩下了钱的时候,我们还会快乐吗,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在电影 42 ''1'161'27''这几个时刻,讲述了一个女人三次来到老人院里看望自己母亲。

影片里第一次女人来看望老人,是因为交费,自己的交了,而大哥的没有交,女人很生气,也是由于老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对于儿子感情始终比女儿要亲,影片当中,导演给了老人一个主观镜头,当她看到罗杰又来看望桃姐时,眼中充满了羡慕,她希望自己亲手养大的儿子可以来看看她,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来过。镜头里的老人,以一个特写出现,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她此刻的心理。第二次,女人来到医院里是即将过春节的时候,院里的老人会被带回家过新年,她想带母亲回家过年,老人迟迟不肯走,等着说过要带她回家的儿子,女人苦口婆心的说,老人不为所动,儿子迟迟不来,电话不肯接,无奈之下跟女儿走了。第三次是老人带着遗憾去世了,一直都没看见过儿子的身影,女儿在收拾老人的行李时哭了,哭得很伤心,她很爱自己的母亲,但却很生气母亲一直一来疼爱的是自己儿子,可是不管怎样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自己的母亲。

人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看到影片里的老人,我们试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是根本就不想养,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只为老来孤独无依吗?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也能反哺,为什么这么通俗的道理,在人这个社会里就行不通了呢?我们拍拍胸口问自己,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老了,我们所期待的是什么,是不是膝下可以有儿女作伴,有子孙逗乐?但在我们这个一直追求物质社会的国度里,似乎只为了追逐好的生活,却忘了本真,忘了我们泱泱大国一直追逐的:孝为先,没有了本,也就没有了根,试想,没有了根,我们终究还能支撑多久!

我们不仅希望儿女可以疼爱自己的父母,更希望我们的社会也可以关爱我们的老年人,《桃姐》这部电影里,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关爱”

在电影1'41"时,来了这么一群人,俗称社会某个机构看望老人,带着一群宠物狗给老人逗乐,还有小明星给老人唱歌,更有领导给老人发中秋月饼,但是呢,最重要的是有摄像机录像,为的是第二天可以上电视,或者报纸头条,以提高知名度。影片中有一处特别引人注目,明星在摄像机前满脸灿烂的唱完歌后,一转头变成一张不屑和厌恶的脸,此时导演给了她一个近景的镜头,整个画面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她的前后对比,甚是明显,充分表明了来看望老人并不是出自本心,而似乎是一种被安排的任务,又或者说是只为出现在大众面前,假惺惺的伪装出一副关爱老人的样子。尤其是在他们前脚发完月饼,后脚就把月饼收起来了,问的时候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道具。这句话真的能引起人的公愤,借助

老年人展示某机构关爱弱势群体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收回送出的礼品,仗着老年人没有力量去斥责这种可耻的行为,一再的装腔作势。从小小的表情,举止,我们就看出了人类虚假的情感是经不住时间的洗礼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付出的爱是永远都不会真正的开心的。

虽然我们的社会一直在鼓励关爱老年人,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而虚情假意的去探望老人呢,打着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的旗号,只不过为名利一场,金钱和权力充斥着整个社会,去关爱别人已经成了一份奢望,更何况是一些身体都已吃不消的老人呢!影片中已经非常明确的揭露了社会上这样丑陋的事情,导演也是想借此影片去批判我们当今的社会,纸醉金迷,浮夸了事,如果没有了爱,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了国,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这点我们都做不到的话,我们生活在这样社会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篇: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感之

人生何处不荒冢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

班级:物流管理1001班

姓名:路咏超

学号

201*年,影片《桃姐》先后在国际国内各大颁奖典礼上斩获多项重要奖项,可谓风光无限。孰知,这部如今口碑盛传的佳作却在当初影片开拍之前由于苦苦找不到投资而无法开机。因为,投资人们都深谙此道:许鞍华的电影不会赚钱。确实如此,201*年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在内地票房为500万元,而该片的投资却高达4000万元;201*年投资仅有100万港元的文艺小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在香港更是以不足十万元的票房成绩回报给投资人。许鞍华的电影似乎成了“票房毒药”。

其实,形成这种高口碑,低票房的尴尬局面与导演许鞍华所一直追求的电影创作风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许鞍华一直执着于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立足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关照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运,悲欢离合。很显然,这种追求现实主义创作的文艺气息与如今商业气息浓厚的华语电影界是格格不入的。

而本片《桃姐》依然延续了导演一贯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将镜头聚焦到了香港本土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主仆身上,轻描淡写的表现两人之间那份细腻真挚的情感世界。影片中处处散发出的对于人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为如今电影市场上充斥着金钱血腥暴力等内容的商业大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久违的人情味。

桃姐钟春桃(叶德娴)是少爷(刘德华)家的佣人,小时父母在日祸(二战日军横行,且称"日祸")中罹难,身世凄苦。十几岁到老爷家,服侍老太太、老爷和太太、少爷共历三代,已逾60年,且终生未嫁。期间,桃姐充分显示出传统中国女人的勤恳和朴实,悉心服侍主家,主家的衣食起居,事无巨细,通通操办;其品德性情,也样样使人称心。

影片未着力于旧事追忆,只稍微正面侧面交代了一下。虽非怀旧,但却时时体现出往事的影子。影片也无大的波澜起伏,依据的是桃姐中风住院、入老人院、再得肺气肿病危的时间脉络。期间细节处理很好,导演擅长表现琐碎之事,有无趣,有幽默,有冷漠,有温情,平淡中透露着生活真味。

影片开头是桃姐给出差回来的少爷下厨。少爷刘德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习以为常,始终未多看桃姐一眼,也无多少言语交流。直到某一天,桃姐因为劳碌和老迈中风去了医院,故事才进入正题。

本来少爷的生活中桃姐好像一直在那里,而现在这种变化,使少爷初次思考

起这桃姐这样一个女人来。一个人在你生命中默默照顾你,而你却习以为常地依赖,某一天这人突然离开,你是否茫然无措,是否惘然若失?少爷并不是无情的人,相反很会体贴人,只是他和桃姐的关系太久远了,形成了一种平衡,所以桃姐在时,他不需要对桃姐太多关心,而当桃姐需要关怀时,他就不假思索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份责任。然而角色转换,未学会关心人的人,怎样照顾好一贯关心你的人呢?当桃姐不想给少爷添麻烦说想去老人院的时候,少年居然以为桃姐很想到那里去,就遂了桃姐的意。我们自思一下,生活中,父母长辈有时候会说些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怕给子女晚辈添麻烦。可惜这种感情,不是每个人都懂的。少爷虽不知其里,尚能抽空陪伴服侍桃姐到最后。而世间一味索取、得寸进尺、不思回报的无情之辈,却是多如江鲫。

虽说香港的老人院设施完备服务正规,但也不见得能让老人颐养天年(大陆就更不消说了,多的是盘剥老人)。有子女赡养的话,谁愿意去老人院呢。一个连假牙都能戴错、处处贪恋小便宜的地方,逢年过节又无亲人陪伴,还得忍受电台学校等组织虚伪的献爱心活动的骚扰,如此终老,想来无味。可见老无所依,于人是很大的悲哀。少爷养尊处优,不懂老人院生活的苦处。但少爷却知道,桃姐,这个老迈的佣人,在病倒后需要他的关心照顾。这出自责任,更多的是人的品性。老人院里,有多少老人不是被自己子女抛弃的?老人院还算好的,又有多少老人被遗弃在空巢里,自生自灭?这个国家,老人不靠子女,还能靠谁?以此看来,桃姐是幸运的。

在少爷的尽心照顾下,桃姐病情稍好,然而后来又不幸得了肺气肿。在桃姐临终前的这段时间内,二人的交流似乎有种天生的默契,能时常互开玩笑,俨然一对母子。少爷重新认识了多年尽心照顾他的老女佣人,更发现了自我。原来照顾帮助别人真的能让自己感觉良好,原来自己也可以温情若此。

桃姐虽然朴实,但也爱美,少爷投资的电影开映展,要带她参加,她欣然答应。回去拿出口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细细的整理了一番。展会上端坐大方,是个体面的女人。展后少爷问她电影如何,她拼命说好,满是对少爷的嘉许,少爷却不知她视力不好,只逗她"你不是后来在睡觉吗?"二人相对莞尔。有多少人在老的时候,自暴自弃,生活邋遢不修边幅,反而以老者自居,气压晚辈?老人和晚辈应各存尊严,才能和睦相处。

秦沛饰演一位老人院的活宝,每好开玩笑,逗其他老人,他的座右铭是人就

应该开心享受,不必愁眉至死。这样一个潇洒人物,却非常好色,有点钱便去找洗头妹消遣。钱不够,就借桃姐的,桃姐每每慷慨解囊,也不问用处。他拿去嫖妓,某次被少爷撞见。后来又当少爷面向桃姐涎皮赖脸地借钱,少爷当场训斥点破,桃姐却说"给他吧,也玩不了多久了"。可见桃姐对于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多能宽容、怜悯可怜之人。人之垂老,且让他风流去吧,此生还有几番寒暑?后来桃姐去世,追悼会上秦沛捧花前来,也算心存感激,尊重短暂相识的朋友。而有多少人在索取不成之后,翻脸无情?又有多少人在索取成功后,不思回报?至于以怨报德之人,更何其多也。由此看来,秦沛虽好色,品性却是温厚。

再后来秦沛又去找老人院里的其他人借钱时,已没人那么慷慨了,当他问一位戴眼镜的老头时,老头不看他,而是自顾自地吟起了李义山的《无题》(相见实难别亦难)。这时秦沛怔住了,内心惘然,倒不是因为嫖资没了,而是其他。皆知这首《无题》里的春蚕丝尽而死、蜡炬泪干成灰,这里配上桃姐的一生平淡无奇的经历,加上老头忘我地吟诵,更是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春蚕和蜡炬,皆普通之物,然拼将一生付出亦无悔也。由此引发泪点,让人唏嘘感慨无垠。其实在我心中我很难把《桃姐》当做一部普通的电影来看,因为其中的某些东西带给我的触动是很难用一般电影兔死狐悲式的移情效应来相提并论的,比起影片带给我的伤感和欢乐,我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出于对那个每个人必经的离死亡最近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恐惧,尽管在感情方面很节制,《桃姐》还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白描方式展现了这一生存状态。即使是有儿女的环伺,但老人内心的孤寂依旧如洪荒一般笼罩着自己灰暗的人生。影片中的桃姐会本能地拒绝来自他人的关照,即使是与自己情同母子的roger,其实这与很多父母的心态是一样的,既留恋着天伦之乐,又不甘成为儿女的负担,死亡的恐惧埋藏在内心独自面对??每个人的归宿都是一处荒冢,而没有一处荒冢中的灵魂不是孤独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走向归宿的途中彼此搀扶而已。.

《桃姐》是我看过的艺术性和公益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值得每个人去品味,它能让你在心灵上贴近自己正在老去的父母,并且告诉你一个绝对简单而重要的普世人生观,那就是,善待亲人,趁活着

第三篇:《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有感

之前一直看到《桃姐》得奖的很多消息和新闻,如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48届台湾电影节金马奖最佳导演以及代表香港地区出战201*年“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角逐最佳外语片奖 等等。所以一直都想观看下这部影片,昨天刚好有机会,同长者服务的同事们一起来观看这部经典佳作。

开篇影片的英语翻译显示“a simple life”,简单道明了影片小故事情节蕴含深刻道理。影片看完后桃姐和罗杰的主仆情谊让人感动,特别是桃姐在罗杰家60年,伺候了几代人,她最大的愿望是临终前看见梁家第五代小宝宝的出生更是让是佩服不已,她把罗杰一家照顾的无微不至,连最后自己中风不能再履行职责挑选下一个接班人时标准堪比选儿媳妇,让现今的佣人觉得她无比挑剔,可见她对罗杰的感情已胜如儿子。

桃姐中风后搬入老人院,老人院的场景让我无比感触和揪心,无法自理的老人被排成一排,护工坐着可以滑动的椅子给每位老人一人喂一口饭,这样来回着,完全不管他们够不够吃或者能不能及时消化,老人院的设配更是差的没法说,并且有禁止携带宠物的规定,让那些平时与猫狗为伴的老人顿时失去了说话、聊天的对象,变成了郁郁寡欢的行尸走肉。特别是那位摇着老人院大门,嘴里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乡下”的老人更是让人觉得心痛,此刻观影者都在说所以居家养老对于老人而言是如此的重要,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有自

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精神方面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快乐颐养天年。

作为一名老年服务工作者,这次在影片里看到的场面是我完全没有想象到的,之前也在成都市第一福利院和长沙望城县敬老院实习过,那些老人给我的感受很不错,他们居住环境人性化,大家在一起更是热热闹闹,精神生活丰富,老人心态很良好,并且在蓝湾工作以后上门拜访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他们还是很乐意去养老院,有专人管吃喝,同年纪的老人在一起聊天、玩乐,并且也省得儿女们麻烦,所以我一直觉得养老院还是不错的,至少大多数老人是接受的。看了影片以后我才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局限和狭隘,仅凭那一点点,那很少的一部分群体就覆盖了我对其他更多群体,更多真实情况的探究,更多真相的了解,那一刻我才知道,真正的长者服务是任重而道远! 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很是让人感触,一则是描写桃姐在第一次中风前于屋中与猫作伴的段落。摄影机以“窥视”般的视角,隔着梁家的防盗门远距拍摄,明确交代了人物此时封闭的内心和桃姐孤独的处境。她一生未嫁,身边没有子女,罗杰外出时那种内心的孤独更为强烈。另一则是桃姐在老人院第一次罗杰来看她的场景。罗杰跟她拉家常,其他的院友趴在窗户上问桃姐:“这是你儿子啊?”罗杰说不是,其他的院友马上说“我就说嘛,他们俩长的一点都不像”伴着交头接耳,桃姐突然就很失望,随后罗杰说“我是她干儿子”,院友们说“桃姐你真有福气啊,干儿子都经常来看你!” 桃姐此刻脸上笑开了花。想想其实桃姐也是希望有儿女们来孝顺的,她不想别人以异样的眼光

看待她,那些趴在窗户上的老人更是希望有儿女们经常在身边陪着,儿女子孙就是他们的盼头,一家在一起其乐融融更是晚年的幸福。

同时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除夕夜,维多利亚港照例烟花璀璨、灯火通明;然而当所有港人聚集在维港两岸举起相机手机记录美景时;镜头却对准了空旷的老人院周边:在看不到烟火的角落,是现代社会“老无所依”的冰冷现实,这部分群体更是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关注的。

本片少有温情,围绕在桃姐晚年的更多是“年轻歌手不耐烦”、“慰问团虚情假意”的图景。那段颇为动人的“梁家邀请桃姐参加婴儿庆生”更多是与之前“老人病故”形成“死亡与新生”的对照。桃姐与梁家的关系早在那番“拜年的越洋电话”中有了明确交代:一面是梁家众人“走形式”般问候桃姐:多人对单人;一面是桃姐“我这也热闹”应答时搭配老人院的一组空镜:热闹与冷清。可以说,梁家的问候和关心始终停留在“念旧情”的层面上,甚至梁母给桃姐的钱、燕窝、围巾都不及坚叔葬礼上的那一个鞠躬来得真挚,“鞠躬”不仅是一个“偷吃不了几回”的老顽童对几百块的感谢,更透着老年人之间相濡以沫的一份情。即便如此,许鞍华对这份情的表达也始终收敛着,只是在片尾借老校长之口低声颂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没有眩目的特效和音响效果,没有艳丽的服装和背景,正如电源的英文名字一样“a simple life”,简单的剧情,简单的场景、服

装、音乐,更多的是泛起了年轻人对父母的歉意,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201*-4-27

第四篇:桃姐观后感

看《桃姐》有感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但是,假如人与人之间(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Wwww.bsmz.net)有一种温暖的情谊陪伴他们,那么衰老过程的害怕和痛苦必定会降低。

看完《桃姐》这部电影后,我浅薄地感受到老年人面对疾病,面容老去,亲人不在身边照顾时的无助和孤单。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宁愿委屈自己去住陌生的老人院,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

影片中的桃姐虽然患有中风,但是她却一直在自己照顾多年的少爷面前表现的很独立,每件事都尽量做好,表现了不仅仅是桃姐自立自强的尊严,而且反映的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骄傲——年老不代表不中用。虽然他们年老了,生理机能衰弱,动作思维变得迟钝,但他们依旧是可以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依旧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少爷(刘德华饰演)是个很懂得感恩回报的人,尽管刚开始他不懂得照顾病人——不会给中风的桃姐喂饭,只是干坐着慰问和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到了后面他慢慢地学会了怎样用火炉,煲汤给桃姐喝,学会了放慢脚步等桃姐颤抖的脚步,并且经常抽空陪桃姐逛街,喝茶,陪她聊天说笑。

反观现实,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值得表扬的,子女本应该孝顺的照顾父母颐养天年。但是现实中,能做到像刘德华这种体贴程度的子女少之又少,更何况他们只是雇佣关系。大多数子女会嫌弃年老的爸妈,借着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原因,把他们抛弃在养老院里就撒手不管,很少去真正的关心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出现在爸妈面前,常

常是为了“金钱”,为了获得房产继承权。而父母要的只是单纯的见上孩子一面,很难去理解父母在孩子面前这种伟大的无我精神,也许等我到了为母的时候才能委屈自己。现在的我很想对父母们说:“一直娇惯孩子而盲目委屈自己是不可取的,始终保持着无我精神会害了自己和孩子。不要指望这样做他们能在你年老时照顾自己!”

同时,给自己和年轻人提个醒,切勿重蹈“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也不要等父母百年归老时才大办特办那些子虚乌有的祭祀,以为这样做能让地府的父母过得舒心。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把钱和心思用在日常生活里照顾父母身体上,陪他们散散心聊聊天。因为,生命脆弱,命运难测。可能明天就少了一个笑话你小时候出丑的亲人。 尽管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提高了人类的生命长度,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时如何改善老年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孤单凄凉的处境和自身无力感等精神状态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心里专业同学共同努力和思考!

第五篇:桃姐观后感

影视《桃姐》观后感

电影《桃姐》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故事。桃姐为少爷罗杰的家族工作了45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年逾古稀突患中风,罗杰忙于工作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只好把她送去老人院,一段平凡感人的情感徐徐展开。

影片的主题,正如影片中老人院的墙上写的那样: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老,意味着思考记忆能力退化,意味着行动能力下降,意味着失去可以作为正常的社会人的能力。当这一切不可避免的向一个人袭去,他除了接受或为此改变,别无他法:要么积极改变以活出暮年的生命魅力;要么消极等待,等待岁月一点一点的磨去生命的意志。

故事男主人公在为桃姐寻找老人院时没有选择第一家,因为那里的老人除了无助和麻木地等待着死亡之外,没有一点体现生命活力的表现,而且,他们本身就已经放弃了生命意志和追求更好的人生意义的想法。而且,作为老人院的领导和护士,那些人也只是把“挣老人的钱”和把“喂养老人直至其死亡”当成一种程序化的工作,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并没有半点感情的投入。

在第二家老人院,我们看到,老人院的院长和护士都还在和那些老人交流,在吃饭、运动和起居生活照料当中,都还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生命意志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需要照料的晒老躯壳”。而那些老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光景,没有了和孩子、亲人过琐碎生活的机会,

在相对封闭的一个院落里,和一群年纪相当的老人,慢慢无聊琐碎的事情,但这些无聊碎碎的事情却是对他们自己生命还存在着的印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养老”“生活”氛围,男主人公才为桃姐选择了这家老人院,因为男主人公真心地不希望桃姐的晚年在孤寂无助中度过。

说起男主人公与桃姐的关系,不是母子,胜过母子。这种孝心行为与影片中一些人的行为比起来是很大的讽刺,这种讽刺也刺激我们思考:我们将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而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又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况。

这部影片所想要教育启发的对象,除了我们,还有老人。而它想要教给我们的就是: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桃姐观后感600字(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