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那边》观后感
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坚持
高一(18)班吕飞燕
同一片蓝天下,同一抹阳光挥洒,却有着不同的风景;同样的生活,却又有着不一样的选择。有人愿意苟且的活着,有人却一直在为理想而苦苦坚持着。她,许小萌,一个城里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毅然踏上了这条到农村支教的道路;为了山里的那些孩子,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破罗”,一个可爱至极的山里人,他纯朴,善良,为了村里那十八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数十年如一日如慈父般地照顾着他们,哪怕是在生命完结的那一秒,他依然如此??
在那贫穷落后的土地上,江可可、许小萌以及“破罗”这三人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为了孩子的未来,她想要上课,想要让孩子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破罗却一直阻挠。但她很执拗,坚持要上课。在她的坚持下,破罗无奈只好答应。其实,并非破罗不愿让位,而是担心许小萌离开后孩子们伤心,也怕她将这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这贫穷的大山里。破罗的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可终究没能拗过许小萌的坚持。是她的坚持让孩子们感受了学习的乐趣,是她的坚持让孩子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是她的坚持让孩子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山里的生活十分艰苦。没有美味佳肴,只有粗茶淡饭;没有空调风扇,只有林间野风;没有网络通讯,只有山头广播。这一切,对于初出城门的他们,无疑是糟糕透顶,是很具有挑战的磨难。
于是江可可选择逃离,选择了结束为了爱情而挣扎在简陋乡间的游戏,回到天边的宏城。 还清晰地记得大雨倾盆的火车站上许小萌那绝望的眼神!它让我是那样的纠心!当苦心经营的爱情因为江可可的吃不了苦而走进了坟墓,她是那样的绝望和无助??因此,我恨江可可的负心薄情!被许小萌那追逐理想的执著坚持而深深地折服??
看着电影最后定格的那个画面,那是张全家福,尽管少了“破罗”那张和蔼可亲如慈父般的笑脸,但这张全家福也足够幸福!而这幸福的缔造者已和大家阴
阳两隔??破罗选择了永远的留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是破罗的坚持让孩子们等来了带给他们希望的天使——许小萌。
从她决定放弃城里的工作而选择去继承“破罗”的衣钵的那一刻起,经过三个月农村生活洗礼的她不再那么好强。也许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她不再像曾经那样轻浮而变得谨慎起来;也或许是她认识到“破罗”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她对罗老师的看法也从当初的轻蔑转化成对他的崇敬!
一辈子守候在那贫穷落后的土地上,这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啊?并不是每一次的热情都能用一生来承诺,并非每一次的冲动都能用一生来做赌注,可是,她做到了,在天的那边,她用她的一生来证明她的坚持。
从城市的喧嚣到农村的宁静,一切的条件都是那么的恶劣,也只有许小萌那种心中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能经受住这样艰苦的考验,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选择了坚持。
在这个以工作业绩论成败的社会里,许小萌确实没什么工作业绩可谈,但她那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似火的热情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树立了榜样。因为,一切的业绩都只会建立在她那种态度——坚持!而在面对世间的各种磨难,我们大多选择抱怨,选择愤青,但是我们应该像她那样勇敢地面对,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
我没有影片中那两个老师那样崇高的境界,但是他们那在追逐理想所体现出来的执著坚持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那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
第二篇:《山那边》观后感
《山那边》观后感
很少会去看有关教育方面的电影,突然兴致勃发的想去看看有关教育的电影,百度了一下发现《山那边》这部电影还不错,于是就去看了,在这部电影里我想我们应该感悟些什么的,对于以后的就业,倘若选择当一个老师的话,就应该好好想想影片中所带给我们的东西。
许小萌,一个城里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毅然踏上了这条到农村支教的道路;为了山里的那些孩子,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爱情放弃了工作?
“破罗”,一个可爱至极的山里人,他纯朴,善良;为了村里那十八个孩子,他数十年如一日如慈父般地照顾着,哪怕是在生命完结的那一秒,他依然如此?
在那贫穷落后的土地上,江可可、许小萌以及“破罗”这三人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还清晰地记得大雨倾盆的火车站上许小萌那绝望的眼神!它让我是那样的纠心!当苦心经营的爱情因为江可可的吃不了苦而走进了坟墓;她是那样的绝望和无助?因此,我恨江可可的负心薄情!被许小萌那追逐理想的执著而深深地折服?
如若非要比较“破罗”和许小萌这两人带给我的感动的不同之处;那就是:
“破罗”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只有家才会有的温暖;而许小萌给予孩子们的则是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当家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出现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其乐融融的画面!
看着电影最后定格的那个画面,那是张全家福;尽管少了“破罗”那张和蔼可亲如慈父般的笑脸,但这张全家福也足够幸福!而这幸福的缔造者已和大家阴阳两隔?
从她决定放弃城里的工作而选择去继承“破罗”的衣钵的那一刻起,经过三个月农村生活洗礼的她不再那么好强;也许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她不再像曾经那样轻浮而变得谨慎起来?也或许是她认识到“破罗”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她对罗老师的看法也从当初的轻蔑转化成对他的崇敬!
一辈子守候在那贫穷落后的土地上,这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从城市的宣嚣到农村的宁静,一切的条件都是那么的恶劣,也只有许小萌那种心中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能经受住这样艰苦的考验
在这个以工作业绩论成败的社会里,许小萌确实没什么工作业绩可谈,但她那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似火的热情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塑立了榜样;因为,一切的业绩都只会建立在她那种态度上!而在面对世间的不公时,我们大多选择抱怨,选择愤清,但是我们应该像她那样勇敢地面对,直面强权?
我没有影片中那两个老师那样崇高的境界,但是他们那在追逐理想所体现出来的执著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那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
第三篇: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教案
王家新
一、课题: 《在山的那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理解字词,理解内容。
2、能力目标:①诗歌朗诵、感悟、运用能力。
②品味重点词语的重大含义与哲理,学会词语的
简洁表达。
3、情感目标: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所蕴涵的意味和情感;体会
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领会全诗所述的深刻的人生
哲理。
四、教学方法:反复诵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cia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导入课文,解决字词,朗读,理清思路。
二、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基本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识,山和海的含义及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朗读,共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1、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梦想,还记得你们儿时的梦想吗?想象一下你在为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要经历些什么?(ppt幻灯,向学生提问童年时的梦想),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哪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吧!
2、板书课题、作者,简要介绍作者:
王家新。(ppt作者照片)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长年从事教学工作。代表作品有《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3、老师范读,学生标记出生字词,理解意思,读和写(ppt)痴想:<chī xiǎng> 呆呆的想。我在电脑前痴想。对外界充满幻想。隐秘:<yǐn mì>隐蔽,不外露。他的愿望总是很隐秘。
铁青:<tiě qīng> 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
脸色。她生气了,铁青着脸说,她的事不用我管。
凝成:<níng chéng> 凝聚而成。他说:“我们的信心一定能凝成,
牢固的堤坝!”
诱惑:<y?u hu?> 吸引、招引。他终于经受不住美食诱惑走了出去。喧腾:<xuān téng> 喧闹沸腾。大海在远方喧腾。
一瞬间:<yí shùn jiān> 一眨眼之间。一瞬间,他想起了什么。
4、朗读:(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ppt)
(2)齐读课文
4、整体感知,师生互动,理清思路:
师: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生????????
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②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5、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艰难险阻人生信念
困难理想
山海
6、课堂小结:本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奔向理想的征途是漫长
的,但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赏析课文,拓展延伸,总结练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为梦想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共同研究。
五、教学过程:1.研读与赏析(结合ppt)
①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
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②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
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色的山,
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③“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
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④“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无意中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
想,所以说是飘来的。而且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说
是飘来的。
⑤“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
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
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
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
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
而有活力。
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
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
现使人兴奋、惊喜。
⑦小时侯和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能说出
它们的区别吗?
小时侯,“我”对于“山”的理解是单纯的。它是我实际生活
的世界,“我”幻想着翻过一座山,脱离眼前的世界就能看到
“海”,我把实现理想看得很简单。“一座座山”使我大失所望。
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丰富的,“一座座山”比喻重重困难,
想要逾越这些困难就要有心理准备,要有继续奋斗的勇气和信心,
要不懈追求,要在不懈追求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⑧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什
么是“信念凝成的海”?
“信念凝成的海”是指某种人生理想。
2、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3、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练习是①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②抄写生字注音、词语3遍。
六、板书设计:
大山——大海
困难理想信念
征途漫长 → 百折不挠 → 实现理想
七、教学后记:
第四篇: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观《转山》有感
初201*级7班 黎韵扬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那一小撮人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放着的平淡日子不好好的去生活,整天满世界的奔跑。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是疯狂的人。有的人会好奇的去问这些疯狂的人,为什么?他们可能会说“因为山在那里!”也可能会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去做了!”这些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听烂了。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每个字都印在心里。在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要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然后你被时间带走,而那个誓言永远被禁锢在最最年轻的一个夏天;你步入社会,说好了要给自己一个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远离喧闹压抑的都市和紊乱的生活,然后你发现,你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也没有勇气去停下来。时间就这样在走,你只能遥望心里的那座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去哪里!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大多数,是除去那一小撮疯狂的人之后的大多数,他们可能会说那些人太疯狂,可能会告诫那些人前路太险恶。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深处的那座山,在每个袭夜而来的孤独中发出的次次召唤。 有(更多请关注:WWwww.bsmz.net)没有一本书让你鼓足了勇气背上了行囊,有没有一部电影让你放弃一切理由转身上路。是卡鲁亚克的《在路上》,是《练习曲》里的单车少年,是《摩托日记》里对世界的思考,是《荒岛生存》中理想主义的自由流浪,还是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这样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我们岌岌可危的信仰和永远的在路上的电影。终于,这样一部影片还是登场了,根据谢旺霖所写的《转山》改编的电影,让你终于感受到了可以出走的理由,让你懂得了究竟什么样的感觉才叫活着,让你领悟到山的那边是梦想。那些疯狂的人在用行动来告诉你生命可以达到的厚度和高度。
影片很简单,只有一条线索: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张书豪,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1*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到达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拉萨。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片中有一句台词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说,当年我们去就好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心中有着无数的梦想,却被众多俗事束缚着,以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却不知其实在一天天地虚耗光阴,无形之中离自己的梦想已渐行渐远,直到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还好,张书豪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影片开始时他是一个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内心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随着他的渐行渐远,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果敢,虽然他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片中有两次在他筋疲力尽时遇到了汽车,旁人愿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绝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谢谢,我可以。眉宇间的刚毅,让他充分展示了一个阳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转变。他的努力和坚决,终于让他完成了这项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作为回报,他见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给人一年好运”的梅里雪山,来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片中的景色雄伟壮丽,在金字塔状的雪峰间,环绕着如梦似幻的白云,和天空纯净到几乎没有杂质的蓝色互相辉映, “雪山冰激凌”美得摄人心魄,这是人们梦中的天堂。有些人总在出发,有些人总在路上,有些人总在没有尽头的旅程中。出发吧,明天就出发。
去山的那边,去找生命的意义。“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我的家在小兴安岭脚下,抬眼就是那重重叠叠的群山。童年的时候也有过探求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的好奇心,总缠着自称博学的爸爸问,但总得不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上初一的时候学到一篇《在山的那边》课文,尤其这句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读得余香满口,觉得找到了最正确的答案,加之越来越多的课业捆绑了双脚,越来越多的楼房阻隔了视野,很难再见到那诱发联想的山峦,也就把这个问题和童年的很多疑惑一起忘掉了。
转眼上了初三,中考近在咫尺,考全班第一→考全校第一→考全县第一成为我的耳朵里重复次数最多的语言,也成为我的世界中所有亲朋最大的期待,成为了我15年的短暂人生中第一座真正的高山。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疑惑又悄悄地溜回了我的脑海。我很严肃地和爸爸探讨这个问题,爸爸笑了。他说:那当然是高考、考研,仍然是一座座山,永远没有海的出现。按照这个说法即使获得诺贝尔奖也见不到海,我有一丝绝望的感觉。
我曾经试图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它就像梦魇一样让我打不起精神,我那原本快乐的时光也变得郁闷了。郁闷是我与生俱来的敌人,我要用自己的力量打败它。于是我想到了真实的山,拿起地图,开始了心灵的旅程。从我家出发,昆仑山那边是荒凉的沙漠,洛基山那边是肥沃的农田,安第斯山那边是广袤的雨林,乞力马扎罗山那边是无际的草原。我发现越过所有的山,那边几乎都不是海,也几乎都不是山,笼罩在心里的阴霾出现了一缕光亮。
我确信的答案是错误的?过去那么多的人用生命去越过一座座高山又去追寻什么?博学的爸爸开阔了我的思路。诸葛亮六出祁山为的是白帝托孤,哥萨克翻过乌拉尔山为的是开疆扩土,拿破仑跨过阿尔卑斯山为的是一统欧洲,殖民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为的是掠夺财富,玻利瓦尔冲过安第斯山为的是人民解放,红军爬过雪山是为的是民族自强,所有过山的人都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那就是他们心中的海,不论那海水是清澈还是混浊。
人类的智慧让真实的山臣服,在天路上的火车里、在神六的机舱内,它是那么渺小,让人再也感受不到过山的沉重。真实的山慢慢淡去,概念的山愈发清晰。这山因为那边的海不同而有时似蜀道难以逾越、有时似轻烟挥之即去,有时似敌人必须去彻底征服、有时似神明必须顶礼膜拜。这山对于不同角色的人可能是范伟手里的包子、魏敏芝班里的学生,可能是奥运百年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可能是制裁陈良宇贪腐的依据、打击陈水扁台独的渊源。由实到虚的山使我体味到豁然开朗带来的愉悦。心里的那一座座山都是世人一筐筐堆起来的,不仅有你通向海的障碍,而且还有你心灵家园的守护神。我真的理解了悬梁刺股、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更理解了不食周粟、不欺暗室、不相为谋。我知道我已经征服了许多高山,否则我就不会有冲破阴霾的力量。我也知道有许多山不能僭越,否则我就会成为世人眼中的另类。我想,爬过一座山就有一片海。我的海将永远是蔚蓝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