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精选多篇)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52:25 | 移动端: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画面的以无数飞舞的蜻蜓开始,出现了地震的前兆。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强为了怕元妮受伤,拉过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结果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元妮抉择一双儿女的生死(一块石板同时压着了方达和方登,敲一头必伤另一头),结果元妮选择了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压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亲,以至于她从死人堆里爬出后,跟着领养自己的养父母离开了唐山。元妮与差点被奶奶带走的方达相依为命。方登、方达,长大,上学,结婚,生子。最后在汶川地震的灾区相遇,方登终于在32年后,见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几年的母亲,在看到母亲用三十几年来赎罪,方登终于原谅了母亲,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画面很多,几度让我落泪。

乡亲问元妮救谁的画面

方登和方达同时压在了石板下时,乡亲问元妮救谁,元妮一直强调的是“两个都救啊”。在乡亲的最后追问下,以至于快要离开时,元妮才说“救弟弟”,并不是她不爱方登,或许她只是想为她的男人,把生命给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后一柱香火。她从下决定的那一刻,也就决定今生为女儿赎罪,在救出方登方达时,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达,而是“已死去”的女儿,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谅。

方达从车上下来与母亲拥抱的画面

丈夫、女儿的逝去,让元妮元气大伤,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在方达的奶奶和姑姑前来寻要时,她开始的拒绝是舍不得孩子,最后的放手也是爱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儿子的分离,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载着儿子的汽车离开时,她甚至都有些绝望了。就如同方达的姑姑所说“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还好,方达奶奶最后的放手,让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与母亲相见的画面

当方达在门外对母亲说:”妈,姐回来了。”我以为不论是母亲还是方登都会一开门便相拥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导演的编排。当我再次观看此片时,才知导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复杂,想见却不敢见,几十年的相隔,母亲早以为与女儿阴阳两隔;女儿因为母亲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亲几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间消灭殆尽?母亲为女儿准备几十年前没能给女儿的西红柿,原来她一直都记得。母亲跪下求女儿谅解,那一刻,她终于有机会亲自求得女儿的原谅。母亲对女儿的爱,用一辈子的悔恨来表达。

人物分析:

母亲(元妮):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在丈夫,女儿逝去后,独自抚养独臂的儿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请求,儿子的邀请,爱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绝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辈子来感谢,用一辈子来偿还,用一辈子来赎罪,感谢婆婆的帮助,偿还欠丈夫给自己的命,赎欠女儿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这个世界,谁没有过孤单,谁没有过寂寞,谁没有过困苦,但是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爱女儿,一开始她是两个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现实不允许她那样,她要为方家保住命脉,为丈夫续一柱香火,补偿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样决定。尽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儿会埋怨自己。所以,从她下决定的那一刻,她就决定一生清苦,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方登:一个倔强而任性的女儿

“救弟弟”,这一句话,在她心里深深地扎了根,随时都会在耳边响起,以至于她总是做噩梦,特别是听到有关唐山,有关地震的时候。

“救弟弟”,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她选择沉默,被养父母领养时,她也是默默无闻,因为她想离开,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养母不止一次的误会时,她选择逃避,她知道养母自私的爱。报考杭州医学院,在两个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让养母再怀疑,( )不想让养父母在为她争吵。在怀杨志的孩子后,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选择人流,但是她没有。她是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视生命,所以她选择离开那个不想为她负责的男人。

在几年单独抚养孩子时,她虽一个人有过困苦,有过挫折,但是她仍一个人扛了过来。直到快要结婚时,才回到养父的身边。她像她的亲身母亲和养母一样的坚强和倔强。

在看到四川地震时,她回忆起那个几乎纠缠她一生的噩梦,她要去解开心中的包袱。在灾区,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亲,为了不让其他人受伤,忍痛锯断了女儿的腿。在女儿送去医院时,母亲哭喊着去寻找女儿的腿。她想起当年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她终于知道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这种残忍的爱,虽然会伤了女儿的心,但是母亲会一直陪伴在女儿的身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女儿。

或许是冥冥注定,在灾区,方登遇到了自己的亲弟弟。在与母亲相见后,她看到了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西红柿;在家里,她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墓地,她看到母亲每年给自己买的新课本......几十年未见,她与母亲,未有一丝的生疏。她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决定,她看到也听到母亲三十几年的付出,用尽三十几年来偿还欠她的债。她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不该如此折磨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是她的亲弟弟,她为自己的亲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电影名字时,我以为导演会用几个有代表的家庭来描述地震的惨烈及影响程度。后来,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我才觉得用一家来代万家的表达方式,用点来概面的缩影的叙事形式,跟能表现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响。一家尚且如此,那万家,万万家不也是如此吗?

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说这部片子很感人,让我们小学生也要体会一下灾区孩子们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带了几包纸巾,怕触景伤情。

到了电影院,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开演。地震预兆前,蜻蜓满天飞,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连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边。接着,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了,半夜,地面摇摇晃晃,路旁的电线柱子一个接一个横倒在路上。不一会儿,那些楼房的墙面出现了裂痕,真可怕。楼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妈妈,小男孩还在睡觉,她的妈妈在楼下眼睁睁地看着楼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时,全场的观众泪流满面,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震后,孩子的妈妈慌忙地挖废墟,两只手沾满了鲜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压在水泥板下,她用那无力的小手拿起石头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压断了,不能动弹。解放军叔叔听到废墟里有声音,赶紧挖废墟,孩子的妈妈也拼命地挖,一块水泥板同时压着两个小朋友,解放军叔叔说,两个只能救一个。孩子的妈妈泪流满面,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弟弟。女孩听到妈妈说的话,眼角里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我也被感动地泪流满面。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从废墟里站了起来,去找妈妈,可惜没找到,被解放军叔叔领到救助站去了。

最后她长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地可贵,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震动人心的影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洗礼,却能感受到汶川大地震的伤痛。印象里也只有妈妈当年给我讲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带着记忆,怀着一颗坚强的心来到了多媒体教室观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年的情形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唐山一个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诉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那一声声歇斯底里的呐喊,无不刺痛着我们每一颗心灵。夫妻之间的爱,生与死的相守;母子之间的爱如涓涓溪流、源远流长。就在妻子在丈夫身边不知所措那一刹那,突然听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亲像看到了希望那样跑去救孩子,当救援队发问“想好了没呀,到底救哪个”时,那就像一只可恶的恶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亲的肉,母亲在无奈之下选择了弟弟。也就是这一刻,女儿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误以为被母亲放弃,不敢认真去爱,不敢相信爱,殊不知,她们的内心其实是最饱满、最真实的、生命可断,情却难了。追寻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因为生命,不应该在回忆里感叹,应该真诚触碰情感,彼此珍爱,认真的生活!而母亲也因此为女儿歉疚一辈子。当若干年后再一次救援地震灾区时,他们奇迹般

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画面,仿佛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儿理解了母亲的心痛,最终还是原谅了母亲。

每一个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涌起情感的波澜,无不感到心灵的悸动,从唐山到汶川地震,无论是影片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都让我们感动于华夏子孙的大爱无私。“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地震只是一个载体,它引领着我们追忆过去,呼唤情感的回归。惊天动地,生死离别,告诉我们,地震是苦难的。但是,它又在岁月流逝之时,唤醒我们迷离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种幸福,爱,无可匹敌!

环峰三小六(3)班 汪祈燕

201*年5月12日

第四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3篇

《唐山大地震》:一部对得起我们所受苦难的电影

在成都与媒体的见面会上,面对年轻女娱记提出的拍这部电影是否会给灾区观众带来二次伤害的问题时,冯小刚怒了。一些人把这种怒,看成是一种制造话题的营销策略,而另有一些人,则将这种怒,看成是一种被误读之后的绝望。结合此前他关于舆论圈的“婊子论”以及越来越显现出的归隐之心,让人感觉出他内心深处不被理解的大悲凉。

尽管冯小刚一直很排斥太庞大庄严的高帽子,曾说“说谁大师那是骂人呢”,但人们仍愿意将“悲喜巨匠”这顶帽子牢牢扣在他头上。他此前的所有电影,都把人间的大喜大悲演绎到了极致,这是一种看透人间百态之后对人世的接近于神的领悟,如大悲咒一般,欢快的节奏之中深藏的,是深入骨髓令人心碎的悲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电影,可以让人笑着流泪,也能让人流着泪笑。试问在国内电影导演中,有多少人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有评论家曾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泪光中的微笑”,冯小刚的作品,已接近甚至超越了这种境界。回望他从影以来的所有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有“人”味,是人拍给人看的,这也使他的每一部电影,充满了人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感觉亲切而温暖。

如果仅止于此的话,冯小刚的意义和价值,还显得太简单。作为中国电影界不多的一个在商业电影和艺术价值上都能取得成就的大导演,商业诉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元素,而如何把商业诉求和艺术价值这两者拿捏得到位,就不只是个手艺问题了。他的一些同仁,要么是赚了钞票丢了脸,要么是得到了艺术却逼疯了投资人。(www.bsmz.net 公文素材库在一种“绝对”的情境之下的必然性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原初性”在于它不是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的,而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的情感。

无可争议,这部电影的真正的主角是女儿方登,正是她的死而复生才引发了这个故事的叙述的动机,方登的内心的隐痛,对生母的疏离正是这个电影对于“二十三秒,三十二年”的说法的最好的诠释。正是方达的内心世界的隐痛和记忆深处难以名状的对于那个最为惊心动魄的“决定性”的时刻的追问构成了这部电影情节的支柱。方登的命运中最为惨痛的就是母亲当年的绝望的选择中的痛苦。正是方达对于母亲选择的痛苦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伤痛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对于人类的基本的血缘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冲击。这给方达的生活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困扰,使得她在生活的几乎所有阶段都和自己周围的生活格格不入。“二(请您支持www.bsmz.net)十三秒”给她留下的痛苦是绝对的,但这需要三十二年来加以平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有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重复。历史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有了一个惊人相似的重复。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历史正好在三十二年的过程之中经历了两次这样的惊人相似的大自然的力量的显示。而方登的隐痛也正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见证了一个母亲的让人震撼的选择之后才得到了真正的平复,她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在绝望中的选择的痛苦,她才能将心比心,体验到母亲的痛苦之后,她才可能和母亲得以和解,才使得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已逝的父亲的坟前得到团圆。这个故事本身才得以完成。历史通过重复获得了新的意义,极限性的表达在重复中得到了升华。人类的感情的高度才得以彰显。历史在一个轮回中有了新的展开。无论对于母亲、方达和方登,这些平常人的生活被灾难改变,而同时他们也超越了灾难而获得了新的人性的可能。我们在这部电影所具有的感伤的内部,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自信心,一种对于人性超越一切灾难的自信心,一种

对于人类本身的可能性的自信心。人是无可争议的脆弱的,但他又无可争议地坚强。他可以穿越三十二年的时光,让理解和超越变成真正的美好的时刻,而当这些展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时候,才显示了人类的生存的力量。

在这里,历史的重复被冯小刚所发现并展开,他看到了三十二年的两场大地震的自然性之中所意外具有的某种重复的巨大的意义。在这种重复中,个人的生命史也就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的一个部分。在这段历史之中,中国正是从一种封闭的“特殊性”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普遍性”,中国的今天已经变成了世界中的重要的一个“构成”而并非以一种“特殊”。我们才有机会更深地理解唐山大地震所构成的创伤的记忆,我们也才有机会从一个新的高度感受唐山人的痛苦,这使得历史在重复中其实有了新的一个获得认知的机会。由此冯小刚今天所呈现的一切格外中国的时候,所具有的那种“超历史”和“超文化”的意义才那么的让我们感到触动。这里的“超历史”和“超文化”的人性的“极限性”才又如此深入地回归于历史本身,但这历史和文化已经不是我们原来所理解的了。民族的哀痛和创伤已经转化为一种人类的哀痛和创伤。冯小刚在今天通过方登的命运真正地穿越了历史,发现了那个创伤的意义。这是一个阐释者的力量,他有机会站在历史的新的平台之上,提供了新的见证。正因为如此,二十三秒和三十二年找到一个自身的阐释者,这部《唐山大地震》正是给唐山,给汶川,给中国和世界的以一部“极限性”的关于人类“原初”情感的电影。它在感动中国观众的同时也让他们再度思考自己的命运。

电影《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

由冯小刚导演,徐帆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从7月22日开始,在武汉各大影院上映。今天上午去光谷中影国际影城,看了这场震撼心灵的感人大片。

看完影片,我已哭成肿眼泡。

从大地震发生开始,我的泪水就随着徐帆精湛的表演泪流满面。太真实,太逼真,太悲壮,太感人!随着剧情的展开,那种真实,那种感人的情绪,就再没离开电影中一幕幕,一场场。

一个母亲在取舍一对双胞胎儿女生命的时候,不得不狠下心来说,“要弟弟”的那一瞬间,母亲就开始活在心碎成渣的剧痛中。

双胞胎姐姐被人收养后,想永远躲开自己的亲人,她越走越远,最终去了国外。因为,母亲那句“要弟弟”的话时刻轰鸣着,在她耳边廻响着。她不是不记得,而是忘不了!

终于,弟弟和姐姐在汶川大地震救援队中相遇了,姐姐同意跟弟弟一起回到了唐山。

母亲给女儿跪下,女儿也跪在老母亲面前。

母亲跪求女儿的宽恕,又撕心裂肺地责怪女儿为什么要让自己担心这么多年... ...

女儿从活人冢中,看到了母亲无时无刻都在爱着自己的那颗伤痛的心。女儿泪流满面,恳求母亲的原谅... ...

母亲这辈子,懂得了一个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什么是没了... ...

女儿也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 ...

亲情无限,血浓于水,这就是人间真情!

什么叫血脉相联,什么是生生死死也割不断。这就是没了亲人的痛,会永永远远... ...

我被电影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感动,我为电影中的人物,也为自己热泪不止... ...

我认为,这是冯小刚导演从影以来,拍得最感人的一部影片,也是他们夫唱妻随的一部绝佳影片。

感谢冯小刚导演!感谢徐帆精湛的演技!感谢孙道明,感谢张静初,感谢李晨、王子文、张子枫、张家骏、陆毅,以及所有的演员!

感谢《唐山大地震》剧组,感谢你们!

第五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寒假里,我终于写完老师所布置的寒假作业后,所以我兴致勃勃地就去电影院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就是:《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这一部电影,主要向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慈爱的母亲有两个孩子,分别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大家子人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地震了,这位母亲在灾难面前,只能选择一个孩子,于是,她毅然的选择了儿子。让天真的女儿误以为,母亲重男轻女,不疼爱自己。救援队员发现了女儿,并把她送到了医院,女儿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最终被医生妙手回春的技术救活了。唐山大地震有二十三秒,女儿埋怨了母亲三十二年。后来女儿结了婚,自己当了母亲后,才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母亲并不是不疼爱自己,只是没有太过明显的表现出来而已。

通过在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一部感人的电影,我感触颇深。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对自己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爱也都是无私的,不管她们在哪里干什么,都在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吃得饱吗?穿得暖吗?也不管在做什么,也都是因为对孩子有好处的,绝对不会被理解为害孩子的意思。因为有一句说得好:“虎毒不食子”。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才会做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以后绝对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他们每天为了养家户口在外工作已经够辛苦的了。以后我要做一个懂事、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好女儿。”

城阳第二实验中学初一:吕泽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