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000字作文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第二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和“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屌丝逆袭”故事。其中,“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商业奇迹,谨以二b和牛b的岁月,致他们终将牛b的青春。 想法这个东西太奇妙,下一秒可能就再也不会在你的一生中出现了。
今天去看《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公平的来说:很喜欢。首先赞一下中国的导演们。最近看了不少国产电影,第一个感触就是国产电影的质量真的是越来越好。带有商业的性质但是脱离了纯商业的束缚。说是营销到位也好,说是作为中国的主流的80后。so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拍的是80、90年代的剧情让人感同身受也好。但是至少他让我们感悟了,体会了,重燃了,即使是下一秒都不知是什么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只是看到了两个词:坚持和尊重。在坚持中获得尊重,在尊重中坚持。虽然是中国梦,美国梦甚至没有梦。但是为了尊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电影免不了成功,但是我们学会的是坚持不能有电影中的成功但是却可以有你坚持下去的果实,
朋友的情义 !
尤其一点很喜欢电影最后的那一幕加上让80的人一听就掉眼泪的音乐(至少我是这样),重燃了你的激情。我很喜欢赵宝刚说过的一句话:我可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也许我们现在很迷茫,我们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路在哪里,有甚现在营销应用广泛,什么事情都喜欢用上营销二字,将就长远利益总想着目标确定,御剑似的向着目标飞。但那是我想我门也应该知道长远的目标都是由现在的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你以为大学和美国纽整天混是白混的。至少口语很牛逼。你说当时泡美国纽的时候他能知道自己以后靠这个吃饭吗? 我想是不知道。
中国梦要有梦,但是不要为了梦而梦,那真的会成为一个梦!
还喜欢一句话“现在的你是由过去的你造就的”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你,那么你就要忘记过去的你。走好自己当下的每一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预期的来,有些时候甚至是逼出来的,没办法了。回来的时候看到每个路口都是红灯。我在想今天运气不好,但谁又能想过下一个肯定是绿灯。
出电影门前。脑子里有好多好多的想说的,回来打开电脑,敲下字的时候,才发现能打出来的随着键盘的响动是越来越少。
一句话:电影不能看一篇,要看好多好多遍。他能燃起你内心的火。
第三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新梦想”——心·梦想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是否许久不曾关心节日?许久不曾举首仰望天际,关心夕阳的玫瑰色画布,关心星星的或明或昧?听说,北京、上海还一直阴霾,中国人常常找不到一个葵花色的心态来抚慰自己。因为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迷惘困顿的时代。梦想,常常还未起航,就已经降落(版权归公文素材库:WWwww.bsmz.net)。
良辰美景奈何天,多少梦想已付诸笑谈中。
然而此刻,《中国合伙人》成了一剂灵魂的解药。
最初穷困潦倒、文弱胆怯,曾经恋爱无望、签证屡试屡被拒,最后却创办“新梦想”,成为最大的股东。这就是主人公成东青的追梦旅程。据说,他成功的路其实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翻版,到底是一个风雨兼程的历程。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他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退缩和放弃。这鲜活的形象,足以给我们正能量。
中国的毕业生每年都遭受着就业难的问题,面对中国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和社会无比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这些追梦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广漠的天际下一颗颗小小的星辰,多么渺小、卑微。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影片告诉了我们卑微背后的能量和潜力。在时代激流里,孟晓骏虽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签证,然而他的美国梦里只有黯然和落寞,完全没有前途和希冀。而陈东青和王阳连去美国的机会都没有。可是他们不信命,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心。三十年的拼搏浮沉,他们圆梦于“新梦想”。这也证实了一句话:“就算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至少你要做到不被这个世界改变。”从盲目的美国梦,到自己的“新梦想”,这是一段摸索、渐进的过程,在这无数次摸爬滚打中,他们终于做到了,这大抵就是中国人追梦史的缩影。
张晓风曾说:“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纳历史,我就可以义无反顾的拥抱这荒凉的城市。”我想,《中国合伙人》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就是如此。我们都是追梦的人,我们在这个小时代里穿梭,有迷惘,有哀伤。《中国合伙人》恰恰在此刻为我们抚平了心头微起的褶皱,让浮躁的心有所依附。黑人奥巴马都当上美国总统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是这个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射出的一线光明?
不论是《中国合伙人》中的追梦者,还是现实中追梦的人们,跟着心走吧!像成东青一样,就算常常看不清这个虚妄的世界,就算未知的旅途对我们而言依旧是那么迷惘、黯淡,我也想带着一颗热忱的心上路。心在路上,梦想还在路上!
我依旧相信,此刻我们身上扩展着的不甘被束缚的生命张力与激情,是生命中一切的意气昂扬和馥郁芬芳。多年以后还会折射出闪烁的光芒。
也许,追逐的路上必有苦难、辛酸,心和梦想才有所附丽。
第四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上一辈的人,尤其电影里描绘的“成功人士”都很喜欢略带骄傲地向年轻一辈谈论着他们理想主义的八零年代,白衣飘飘、吟诗作赋、散步游行,大家高谈阔论理想和主义,似乎站在宪政、民主、自由的公民社会门口,但最终广场一声枪响,关上了所有欢呼雀跃的大门。因而,出国某种程度上也成为那个时代有识之士必然也无奈的选择。相比之下,电影里面签证处所谓的“我爱我的祖国”简直就像是舞台闹剧。
但是成功人士一般是拒绝敞开谈论他们真正的发迹史的,万事开头难的创业初期,当然也是成功之后甚至是值得炫耀的部分,但其间经历的种种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路径,一般也都是.......省略号带过,然后就淘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以及缔造了现在规模化的**帝国、**大王。核心省略号的部分,不仅电影里不愿透入,连理想主义八零年代的当事人,也基本都是想忽略的。但往往这些遮蔽的东西,实则才是更为“刻骨”的。八九之后所谓的下海成功,蕴含各种交媾路径的可能,关闭政治大门继而让所有人都疯狂转向经济大潮,不少有干劲的人只要愿意闯荡,基本都能获取或大或小的成功(其实也就是挣点大钱或挣点小钱),里面当然会有绝对光明正大路径的可能,但更多的“成功”或许也更赖于同诸多深刻反对过的“恶”的“交合”。这种“自阉式”的成功,在我看来才是那一代“成功”人士最为可怜可悲可恨之根源。但很遗憾,片中的成功仅源于“三傻”某些所谓的技术层优势、非常时刻的勇气以及某种远见卓识的合力,这些东西在理想化的社会模型中
或许可行,但在急速转型的年代里,仅靠这些,它的存在则更像是童话了。背弃最初年轻时的“理想”,投抱那些自己深刻反对过的“恶习”,才能抵达所谓的“成功”。这或许才是那个时代坐标体系中,给予这辈人最为深刻的嘲讽。
片中王阳的痛楚简化为美国妞累赘行李式的失恋,苏梅的离去也仅是因出国而出国,毫无说服力;而孟小峻的美国梦也仅简化为某种家族传统,这些简化都遥遥地背离了那场枪声之后灰头丧气的悲凉氛围。至于程冬青后续的“成功”,除却他临场时的勇气,更应有面对时代强权时的“跪气”,二者合体才能到达这个社会最终弘扬的“成功”。这种成功最终以阉割式的刀法永久地切碎了那一辈人年轻时的呼喊与梦想。
也因而,这一代“阉割式成功”集中爆发到达某个顶点,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当年扒火车、赴广场的那一代人,当他们如今掌控了绝大多数社会资源,站在超乎想象的“成功”巅峰,遥指被他们瓜分贻尽的山河时,居无定所的八零九零们居然还要泪流满面地鼓掌致敬。
姜合
第五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梦想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是我们人生的航标,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终点。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帆风顺到达目的地,但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成功的弯路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电影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梦想的重要性。跪在地上的成冬青被他的老母亲一再告知复习考大学让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了,可他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放弃自己上大学出人头地的机会。当母亲再次说让成冬青安心当农民,种一辈子地时,可他还是没有起来,因为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最后代表传统力量的一方屈从了梦想的执着之力,村民们答应让成冬青重新考试,而他也没有辜负众人期望,进入燕京大学学习,走在了实现梦想,改变命运的道路上。在大学,他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读八百本书,去美国。第一次申请签证他就被拒绝了,这都是可以预见到的,蹩脚的英语发音被认为是学过日语,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缺乏美国人要求的要素,自然是去不了美国的。
经过不断努力,事实只证明了一件事情,他们没能改变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他们。梦想的实现并非易如反掌,但他们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为了生活,成冬青去给被人带家教挣钱,却被人嘲笑侮辱到失去尊严,结果却被学校开除。王阳被美国女人像行李一样的抛弃掉,生活潦倒。孟晓骏,辛苦来到美国,白天在实验室工作喂老鼠,晚上在餐馆当杂工洗盘子,三人都慢慢地迷失在生活
的牢笼中,失去了梦想。成冬青说过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淹死,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才能生存,才能胜利。当三人都处于低谷时,他们都在慢慢学会适应社会,转变自己,正所谓穷则思变,大概就是在他们的境况之下吧。在这一阶段,他们似乎没有了目标,只是为了生存在奔波,事实上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打破原来的桎梏,追求自己所追求的,而且不只是追求成功,追求自己的尊严。
虽然在后来,成冬青只会用麻袋去装钱,三个人产生了分歧,可是最后他们共同的梦想却使他们重新走在一起,一起用流利的英语,美国人的思维去战胜了美国人,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
看过这个电影之后,记得他们说的一句话:如果额头终将刻上邹纹,你只能做到邹纹不要刻在你心上。我们渺小的个人力量无法改变世界对我们的改造,我们只需记住我们的梦想,永不止步的为之而奋斗。
欢迎阅读其他精彩范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