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0:55:26 | 移动端:《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第一篇:《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电影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霍兰先生的大半生教师生涯,一个原本想要成为作曲家的音乐人如何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

教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苦行僧,应该剥去所有被刻意美化过得标签和意义,回归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实、脆弱的灵魂对另一个真是脆弱灵魂的触碰。无需他牺牲家庭、牺牲自我,教育应该在双方都能够真实自由地做自己的过程中完成。在我看来,老师,与这世上许许多多平凡琐碎的工作并无不同,无需赋予其太多高贵的意义。电影中霍兰的教师身份在不断地强化,而最初的音乐人、作曲家的身份却在弱化,我只是想,霍兰如果只是一个老师,他会吸引这么多的学生为他而来吗?一个老师,首先是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是吸引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吧。

电影结尾处那一场盛大的演奏会,与我们现实中的反差很大,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谢幕时,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沉默坚定的背影。他们没有这样隆重的谢幕,而事实上也并不需要这样的落幕。寂寞是哲人世界的常态,也是知识人的本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世界是属于权势精英的。而真正的“英雄”,从来无需这种梦想,他们只想进一步,再进一步,不求生命是否有那种极致的壮丽,只知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第二篇: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

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

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这两个学生在我们看来特们毫无乐感可言,红发女孩学了三年乐器,还吹走调,从贺伦耐心细致地教红衣女孩学吹音阶,在他的启发下红发女孩终于成功,贺伦从中体会到从来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们师生的交响乐队的演出让贺伦找到了爱好与职业的和谐点。

路易华斯是贺伦遭遇的乐感困难生,他连节奏都打不准,反复练习,没有进步,贺伦几乎要放弃时,却被足球教练提醒,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想法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教他打击节奏,手舞足蹈,可爱的近乎一个孩子。

此时的贺伦是幸福的,快乐的,但却因为忽视家庭,忽视了聋哑的儿子高赞,引发了父子冲突。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高赞的先天失聪而变得不和谐起来,他给学生述说贝多芬后天失聪时,眼眶满含热泪,因为儿子先天失聪,竟不会听见音乐。一个父亲的真心溢于言表。由于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教学、谱曲、交响乐队,他根本没有时间兼顾儿子,甚至连手语都没有学会,无法与儿子进行交流,需要妻子在一旁翻译。父子一次次爆发不和谐的争吵。在贺伦得知自己崇拜的音乐家约翰遭枪杀时,心情极度糟糕的他与儿子矛盾激化到顶点,他被高赞指责关心学生胜过儿子,还被儿子骂“混蛋”,可悲的是自己却不知道“混蛋”的手语。此时作为父亲,贺伦是失败的。他愧疚是自己没有尽心教育儿子,误以为儿子不懂音乐,什么都不知道。贺伦从此想方设法使音乐接近聋哑人。我们在最后的专场演唱会上看到贺伦为儿子演唱的手语歌曲,感受到父子情深。爱要说,更要做。

要做到家庭与教育的和谐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常常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忽视家庭子女,甚至是在子女面前很少有耐心细致的教育,如何使家庭与事业和谐统一,怎样把握合适的度,值得我们思索。

这是贺伦职业的黄金期。教给学生知识,引领学生未来的方向在摩根身上体现出来。摩根是位有音乐天赋的女生,贺伦培养摩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当然摩根也给了贺伦创作的灵感。他鼓励摩根追求自己喜爱的理想。此时的贺伦教学经验丰富,音乐,本人深得学生喜爱,被老校长认为是本校中最喜爱的教师。

时光飞逝,转瞬间贺伦老师已白发苍苍,当听说学校因资金问题要停艺术课时,他首先与校长据理力争,进而与董事会激烈抗争,因为他衷爱音乐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音乐对塑造人的一生中的深远影响。抗争毫无结果时,他提出了辞职,其实他也到退休的年龄了。但此时的裁课无疑是对贺伦最大的打击,教了一辈子学,为人师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是可有可无的么?人生的信仰大厦就好象在那一刹那间被击垮,处在无奈,极度失落与迷茫中。他坐在教师里环视,钢琴,指挥台,乐队座椅,似乎在回忆这一生的教育生涯,收拾好东西,忍不住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教室,那一眼有多少的依依不舍呀!此时儿子高赞却戏剧性地成了一名聋哑音乐教师,自承父志。我想暗含着社会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教育,更是对贺伦人生价值的肯定。

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good bay mr hollan”欢送音乐会了,这是个隆重的仪式。(退休就得有个隆重而简洁的仪式,一方面可以让退休教师获得认可,也可给青年教师做出榜样,值得推行)。偌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州的各层人物,连州长也出席了,都是蒙受贺伦老师教育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队,我们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生命的乐章!”州长感人肺腑的话语激动人心,在热烈的掌声中,贺伦走向了指挥台,奏响生命的乐章,激昂的乐曲在展厅回荡,感动在心底荡漾……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与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优秀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后者,像贺伦、马修、雷夫和众多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的榜样教师。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创造自己教室的奇迹,不放弃任何学生,让学生遭遇你而感到幸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憧憬中,学习中,我要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第三篇:生命因你而动听 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

---观后感

生命因你而动听,生命因为音乐而更加绚烂,生命也因为遇见一位好老师而与众不同。

秋日的上午,尽管些许凄冷,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却让我的心里洋溢着温情与感动。父子亲情,师生之情,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日益麻木的心灵。而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却在这短短的瞬间,被如阳光般温暖的影所洗涤殆尽,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回味,无尽的反思。

一、师生篇

影片演绎的是贺伦老师大半辈子的生活,而这也是千千万万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尽管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或许有很多人也像贺伦老师一样,当初也许是被生活所迫,亦或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而进入教师行业,将其作为一个过渡的跳板。但是我坚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一定会让每一位教师无私的付出自己的所有。回想起自己担任英教1101班副班主任的时候,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我希望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好。对于他们,我毫无保留,我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他们军训,我陪同着,只是希望在他们劳累无助的时候,至少还有我的陪伴。他们迷茫,我开导着,只是希望他们能尽快找到自己

奋斗的方向,好好利用这大学四年的时光。而我的同学们会不解,会质疑,问我为什么要为了他们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或许他们以后根本不会记得还有我这么位学姐副班主任的存在。可是我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当我申请成为他们副班主任的那一刻起,我就笃定要倾尽所有,让他们少走弯路,少些迷茫,把我的遗憾与庆幸统统告诉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过得更好。

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的班主任,他们为了我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陪着我们上早自习,陪着我们上晚自习。当时我也会不解,会疑惑。难道老师没有自己的家庭?难道老师不累吗?老师为什么要如此付出?学生走了一届,还会再来一届,走马观花似的换着,哪会有那么多的感情?不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因为没事做,而是因为其他的事情都没有他们的学生来的重要。学生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学生过得不好,他们会比谁都难过。一旦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师的敬仰,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教师只是一份普通的养家糊口的职业,老师们就不会再觉得站在讲台上只是拥有了俯视一切的优势,而是会感到肩上的责任,会感到来自良心的驱使,让每一位教师倾尽所有,善待每一位学生。或许有些老师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会觉得大部分人生都在虚度。每天在小小的生活圈里奔波,见者同样的面孔,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既没有发迹,也没有成名。但是他们错

了,环顾每一位老师的周围,许多人都是因为受到了他的教育而都成了更好的人,而那些人都的勋功章里都有老师的一半,那些人的成功是老师最大的荣誉。

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是必备的条件,但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长所说的一句话:“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似乎与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些类似。一开始的时候贺伦老师因为生活而无奈的当起了音乐教师,他的课堂死板,无趣。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可是学生对那些离他们自己生活很远的说教根本没有兴趣,所以这样的学习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老师所教,只是一个表面的灌输。而学生头脑中真正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让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与加工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所学变成所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一重要的步骤会不断的改善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所以,当贺伦老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后,他做了积极的改变,打破沉闷的音乐欣赏与知识问答,给学生讲摇滚乐,联系流行歌曲向年轻人说明流行和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在街头游行的时候带领军乐队大弹

摇滚乐。贺伦先生教会人们用心去领悟音乐,用心去聆听音乐。当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本站推荐:www.bsmz.netr. holland’s opus 中文译名:《霍兰先生的乐章 》、《霍兰德先生的乐章》、《春风化雨1996 》、《 生命因你而动听》,看完电影之后还是觉得《生命因你而动听》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影片讲述了一位音乐老师的生活经历,梦想成为伟大音乐家的贺兰先生由于生活所迫到一所中学里担任音乐老师,面对一群演奏得乱七八糟、对音乐课毫无兴趣的学生,贺兰先生十分苦恼并认为老师的职业并不适合他,但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于是贺兰先生每天放学的时候总是最早到停车场。为了使自己的工作继续,贺兰先生改变了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呢个对音乐的兴趣。帮助自卑的吹黑管的女生提高了吹奏水平,而且树立了自信心;使完全不懂音乐的棒球队的学生成为乐队的一员儿顺利毕业;使自以为是的学生走重新审视自己……贺兰先生如春风化雨般改变着他的学生们,他的学生们也在改变着贺兰先生,贺兰先生慢慢的把做老师的痛苦变成了享受。最后,学校决定撤销音乐课程、解雇音乐老师,贺兰先生不用再做老师时,他不仅没有因此而觉得解脱反而是充满了失落与不舍。学生们为贺兰先生举办了送别仪式,他们又重新聚在一起演奏起《美国交响曲》……

这部影片深深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仅是贺兰先生对学生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影片对于老师的真实定位:老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老师。作为一个正常人,贺兰先生也有七情六欲,有梦想,有追求,有

痛苦,有烦恼等等。面对跟自己心仪的姑娘一起去巴黎实现自己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的诱惑,贺兰先生选择了回到妻子儿子身边负起自己的责任;面对儿子与自己的隔阂、误解,贺兰先生在儿子学校的音乐会上对着失聪的儿子深情地唱出了《beautiful boy》;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贺兰先生不得不中断自己的音乐梦想到中学任教……贺兰先生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为教师,贺兰先生也不是一开始就热爱他的教师这一职业,他也有过挣扎但是他的真诚改变他的学生们,他的学生们也改变了他。正像他的学生最后所说的他作为老师的成功比他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的实现更伟大。贺兰先生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也给予学生们勇气、自信,这些东西才是无价的,让学生们受用终生。身为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教师的我们来说,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先做好一个人再做好一个老师,贺兰先生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j小编推荐其他文章:

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

音乐鉴赏作业生命因你而动听

观《生命因你而动听》有感

影评_生命因你而动听:《放牛班的春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命因你而动听》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156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