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观后感
之所以不写影评是因为这部电影不能评,只能悟。如果在影评中探讨剧情,用20个字就可以剧透完毕;如果用影评去探讨特效,商业化,音乐,拍摄手法等卖点和看点,可以用零来评价,因为以上元素一切皆无;如果用影评去剖析那段历史性带有特殊背景的时期,也无从下手,连影片都不能展开来表现,不能深刻的挖掘,否则也不会通过审核。因为影片中人物的遭遇和悲剧的发生,归根到底是由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而造就的,文革带给那些经历过的人有太多的苦和痛,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是通过电影和之前了解的历史,真正能够领悟到那时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张艺谋导演能够直面那段历史时期,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说起张艺谋,除了曾经那些经典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这部电影总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旋律简单但意义深远,曲调悠扬而记忆犹新。巩俐和陈道明的表演很到位,对人物角色的把握准确,刻画鲜明,观众的确被他们的表演打动了,对于两位演员在本部电影中的表现我可以打满分。这也是我看完电影最大最深刻的感受,史册型演员的搭配模式太强悍了,在当下商业电影横行的时代,这样一部文艺电影,艺术电影还是能更多的去唤起观众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和反省,那些有过共鸣的人自然就会被感动。对于观影我有几点提示:
1、本片适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老年观众观看,至于中青年观众想在观影中达到终极满足体验的条件,必须是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观众时刻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为那个年代中的男女主角,同时能够理解张艺谋导演的用心和意图才能有好的效果。
2、本片没有商业广告植入,甚至没有映前广告(可能是我看点映的缘故),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太多的对话,没有复杂的剧情,不是3d片,给人以苍凉、苦闷、悲伤的感觉,有可能造成观后心里不舒服。
3、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仅仅表现了一部分内容,而且剧情的开展相对缓慢,节奏也比较慢,对于追求快节奏电影的朋友可以忽略。
4、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导演的诚意,一部没有商业化的电影如何来吸引观众呢?电影发人深思,挖掘人性,对人性的刻画,对主角心理的刻画相当到位。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片,感人至深的爱情片,能让我感动到哭的电影不多,但是看《归来》,我哭了。
5、演员表演到位,100分。对于喜欢巩俐,陈道明老师表演的观众可以大饱眼福,虽然有刘佩琦、闫妮、陈小艺、张嘉泽、郭涛、丁嘉丽众多前辈们的客串表演,但都是戏份很少。
总之今天是母亲节,陪父母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和家人都十分满足,我父母对这部电影有很高的评价,在此祝愿各位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第二篇:归来观后感电影归来观后感
前天白天打球反被球打,觉得是好兆头,晚上要出去买彩票,彩票没买到,却看了一场电影,张艺谋的《归来》。之前并不知道电影情节,只听说看此片要从头哭到尾,于是买瓶水进影城以防眼泪不够用,直到结尾的字幕出现,眼泪也只是在眼眶内打转转,最终一滴也没有掉下来。
故事说的是文革的事,父母唯一的女儿和父母划清界限,告发了逃跑回来的父亲,重新使父亲锒铛入狱,母亲因此得了精神病,以至于父亲平反归来,妻子依然生活在即充满恐怖又充满希望和等待的阴影里,无论丈夫想尽各种办法,都不能唤醒失忆的妻子,妻子已经完全不认识归来的丈夫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叙述是极其压抑的,压抑的我都不愿意立即写观后感,前后画面的色彩是全程阴暗的,阴暗的我在观看的过程中要自言自语几句证明我还活着,讲故事的节奏又是非常缓慢的,缓慢的担心性急的年轻人不能忍受而早早退场,事实上是有少数年轻人没有看完,提前退场了,大多数年轻的观众(现在去电影院的恐怕清一色年轻观众)和我一样抱着出现奇迹的希望,看到了最后。
电影的情节就是如此简单,简单的能用一条微信甚至一条微博就能说清楚,然而据说张艺谋却花了6400万,动用了巩俐陈道明这样的巨星苦心出演,光看后面的制作团队字幕名单就滚动了好几分钟,可谓庞大。庞大是值得的,有必要的。
文革过去了三十多年,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没有归来,还要让张大导演费老劲去期盼。文革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扭曲人性,从内心和表面都服从扭力的,活了下来,从内心和表面抗拒扭力的自杀或他杀了,活着的愚昧的活者,死了的潇洒的解脱,唯独表面服从内心抗拒的,如电影中的母亲,服从和抗拒的冲突在在她身上激烈的发生,激烈的程度让生命不能承受,于是她就疯了。
丈夫的各种爱的呼唤,企图唤回妻子的回忆,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些许感动,出了电影院我就不相信啦,满眼是现实世界的浑浊,爱与责任顽强的固守在小说和剧本中,不肯洒向人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某些该归来的东西没有归来,反而随着一代人的谢幕,比如我的父辈,越走越远了,三十年来走上前台的一代人,比如我的儿子,对文革的事无动于衷,更关心的是未来的工作机会,仿佛那一段扭曲的历史是虚构的,是电脑游戏,并没有真实存在过发生过。看到电影的最后一幕,粗重的铁门阻挡住了的举着牌子的夫妻二人,他们等待的将永远不会归来,终于有了流泪的冲动,然而没有留下来,因为我又认为为他们夫妻实际上是幸福的,毕竟终于可以厮守在一起,都说有希望的人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至于张大导演竭力煽情呐喊的归来,恐怕要和电影男主角的努力一样,徒劳无用了,这一点我是绝望的,不抱希望的,我流哪门子的眼泪!
第三篇: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电影归来观后感
北京近几天气温高达40度左右,异常的闷热,心情好压抑!不知是不是高温的原因?还是身体里哪根精神搭错了,我的心情很不好,真的好想哭。终于有拍“右派”家庭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电影《归来》了,张艺谋也真会选择放映季节。我平时很少去看电影,因为《归来》电影剧情与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知道看这部的电影无疑是给自己伤口上撒盐,然而,我好想为母亲、为父亲、为自己撕心裂肺哭一场!
我早早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见旁边一位白发老者是由家人陪着座着轮椅来的,想来他也是有故事的人。我们来这里是看什么?回顾什么?能得到什么慰籍?说不清楚,我想可能只是找感觉,想通过电影,看看那场反右运动年仅30岁的父亲,被迫害致死的心声,感受母亲守寡一生等待丈夫归来的痛苦。还异想通过电影,身体产生一种幻觉领悟父母的心声与关爱吧!
《归来》影片主要描写右派丈夫陆焉识,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潜逃归家,妻子冯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想到女儿的前途,最终没能与一门之隔的丈夫相见。一颗在女儿和丈夫之间来回游离的心在流血!在备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决定:到车站去赴丈夫的约见,却遭女儿为想担任舞蹈主角而出卖。十几岁的丹丹,父亲三岁离开他,从小就接受父亲是右派是敌人这样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亲的形象坍塌变形。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冯婉喻却已认不出自己的丈夫。陆焉识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车站去接他。
电影放映期间,我能听到有人在哭泣,散场后有人的眼睛是红红的,我想也许正是电影作品艺术魅力所在。看这样一部与我家庭会遭遇相似的电影,我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之中,原以为我会哭的一塌糊涂。但看了《归来》之后,我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归来》好,但在那样扭曲的年代,我们一家人没有散失人性的理智,这让我很欣慰!
在我看来《归来》三口之家,家庭成员伦理背叛,每个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来自他本身的自私。父亲背负罪名潜逃回家,想念亲人却不想会连累自己最爱的人;母亲怕受牵连,拒丈夫门外不见,不想丈夫内心的煎熬;女儿为了担任舞蹈主角,出卖人性本真的伦理。张艺谋的电影《归来》,演绎了人生的生离死别,血泪痛苦,百感丛生,五味杂陈。在那样的年代里人性的泯灭,尤其是政治与人性、亲情、爱情、友情的扭曲,有时到了极端尖锐、势不两立的地步,让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心灵深处烙下了无以抚平的巨大伤痛。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值得我们思考!
我也是四岁时,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劳改。父亲走之前给母亲写了一万多字的绝笔信,为了爱护亲人怕家人受到牵连,父亲写信要求母亲与他划清界线,这篇《立在心里的墓碑》是我09年写的,当今天再次看到父亲写给母亲这封信的结尾时,我仍然会满眼泪水感动的心痛!父亲到北大荒二年以后饿死了,母亲没有看到父亲的尸骨,她一生未嫁人幻想着丈夫有一天能归来。母亲带着右派老婆坏名声,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母亲精神就要崩溃时,想到我和弟弟还小,她没有自杀,忍辱负重独自抚养二个孩子。工作组和学校做我们工作让揭发母亲,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压力。母亲关押期间弟弟12岁我14岁,那年我们盼望着母亲回家,为了让母亲恢复身体。我和弟弟每天捉“土鳖”捡“知了”壳卖钱(药材),为了省钱弟弟每天去菜站捡菜叶。
1969年上山下乡时,我们这一届正赶上是全锅端。记得去北大荒前,我做了一件今生伤害母亲最深的事。因为父亲死在了北大荒,母亲坚持要我留在北京不走上山下乡的路,不给我户口本。我很不能理解母亲的心情,每天与母亲大吵大闹。想到同学家庭成分好的都报名了,我如果不走一定会牵连到母亲受难。命运的安排,总是叫人无奈。母亲送走了丈夫去北大荒,10年后又送女儿去北大荒。有人说:一件错误的事,不能重复二次。北大荒我们家二代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71年也是到北大荒二年后,我得了重病差一点死了,把母亲吓坏了。想想政治运动专制主义桎梏下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多少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到后来落得妻离子散、家迫人亡的悲惨结局!
电影《归来》虽然妻子失意了,但最终他们一家人团聚了。我的父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生没能在一起,死后也不能在天堂相见。201*年和201*年我曾二次回北大荒寻找父亲的骨灰,想把父母安葬在一起,遗憾的是我找不到父亲的骨灰,它成为我终生的遗憾!我看过许多右派写的书,在中国随便那个右派家庭故事拿出来,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一部悲欢离合的电影。
开始写博客,我是因为母亲的离世。想到我们这代人正在衰老,那些历史正在慢慢被遗忘。今天六十岁以上年龄的人,大都对“文革”都着深刻的印象,且这种印象让他们感到异常的苦涩。我们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见证者”,很多人也是“受害者”。它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浩劫,这种灾难给人的心灵造成很深的“创伤”!我终生没有享受过父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切还能归来吗?
第四篇:《归来》观后感笔记归来观后感
如果问,对近一两年哪部电影印象最深?我的答案既不是中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的着名电影导演的作品,也不是好莱坞鸿篇巨制的史诗类电影。相反,一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打着哲理灵修片旗号,影评褒贬不一的电影——《等风来》,就是在那么一个冬夜温暖了被各种情绪困扰、被加班折磨的极度疲惫的我。所以说,看一部电影,如果仅仅谈感受,那这感受跟自己最近的心情、境遇、期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感是临时的,主观的。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太多主观的判断出现,在观看《归来》的前、中、后,给自己设定了四个步骤。一是看电影前,先从一篇微信里了解原着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看电影,三是继续梳理故事情节,四是看严歌苓的原着《陆犯焉识》。在完成了以上四个步骤后,好了,可以开始谈谈对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故事只节选了严歌苓原着的最后十分之一,让故事从文革中的老右派陆焉识逃回家看妻子开始,然后主要讲述文革后,陆焉识和妻子冯婉喻的“精神疗伤”。
从开场不久逃狱成功后在家门口的敲门戏开始,影片就陷入煽情复煽情的狂热中。逃狱成功的陆焉识在家门外低沉小心的敲门,敲门声渐大,包含着试探与不放弃,冯婉喻在屋内用含在眼眶的泪水、反复的踱步表达内心的纠结。还有那场小高潮,为了唤起冯婉喻对他们过往生活的记忆,陆焉识在家里弹琴装扮成刚从农场归来的丈夫。买菜回家的冯婉喻听着琴声,眼泪夺眶而出,而背对着她的陆焉识早已是泪流满面,陆焉识转身,四目相对,感情之堤顿时溃决,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果说弹琴相认的桥段是激烈的煽情,那温柔的煽情就体现在每月五号的接人。冯婉喻已经认不得站在自己面前的丈夫,执拗的坚持按照信中约定的五号到车站接陆焉识,每月如此。而陆焉识,从一开始的试图改变妻子的认知,到尾随保护,再到默默的陪伴。失忆的当事人守着记忆,没有失忆的人们却像忘了历史一样。
豆瓣的影评有说“陪伴是最好的爱”,也有说“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归去来兮,唯有不复蹉跎,爱存留,唯咏叹。”以上我都赞同。可还想说,很奇怪,在面对张导一拨又一拨的煽情,我竟然没有缴械投降,可以冷静的面对一个又一个男女主人公泪流满面的画面。演员们都很赞,陈道明就是陆焉识,出场的装扮虽邋遢,但骨子里有着知识分子的清俊从容。巩俐演技很好,但她不是原着中的婉喻。张慧雯也很好,她也不是原着里的丹钰,甚至名字和年龄设定都不一样了。
在读完原着《陆犯焉识》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冷静的答案。原着用十分之九的笔墨在描写那个曾经不羁、狂妄的陆焉识,以及在他牢狱生活开始没多久才终于回味、解读、破译了妻子让他心动的眼神,还有在改造农场里那些如何被当年的政治环境扭曲的人性。陆焉识对妻子的爱是在西北农场里刺骨如刀子一般的寒风中雕刻出来的,对孩子和家庭的眷顾是可以用一块白金欧米茄表贿赂指导员外加一场人狼大战也要看一眼有女儿画面的科教片,哪怕只有五分钟。这些的铺垫和情感的转变,电影里,都没有!《归来》更像是张导巧妙的套着陆焉识讲了一个他的故事,抽空历史,撑起爱的大旗,扔掉冲突的大包袱,又紧密拥抱煽情术。我只能说,看小说能泪流满面,但电影不能。
第五篇:影评:《金刚归来》观后感影评:《金刚归来》观后感
在今天上午的小记者活动,举行看电影,叫:(本文 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ingkey的憨厚可爱和机智,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女主角阿米莉娅,她的聪明才智让我敬佩不已:和我一般大的她还发明出了史上独一无二的钻孔机。而且在她被法利博士骗了后还察觉到了:在她最后一次和“爸爸”通电话时,她就发现平时知道自己喜欢吃糊面包的老爸还说出:“没有人喜欢吃糊面包”这句话,顿时觉得有点不对头,从而发现了真相,原来这个“爸爸”是法利博士……
看完这部电影,我认为最深刻的一幕是:发生雪崩时,minkey带着阿米莉娅乘着降落伞安全降落在地面。这样的景象使我联想到了自身:如果我是minkey,我会即使拿出降落伞吗?恐怕早就吓得个半死了。minkey这种遇事毫不惊慌,从容镇定,随机应变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麦克尔和minkey能达到那样大的默契,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么?最后,影片中得那些高科技产品也告诉了我们:在不久的将来,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同样的东西问世!
胡韵婕于201*.3.20日18:50分写
load小编推荐其他精彩内容:归来观后感笔记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笔记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