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课主持人心得体会
研课主持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由
第五次研课终于结束了,可是我的心里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因为这一次主持研课,我作为主持人,反而是收获最大的,最多的。感觉最强烈的是,它暴露了我的种种不足,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文本解读能力差,课堂应对不足,做事没有敬事而信等。
回顾从接受任务到真正参与主持,我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用xx老师的话说,就是换个角度学习,收获更多。
跟着网师学习研课,是在12年网师上学期,那时,我很贪婪,研课过关后,我就去攻其他网师课程了而不是选择继续参与研课。直到去年201*年新学年开始,我才用有效教学框架来备课。开始备课很艰难,每节课都要花四五个小时,后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一学期,用框架备了两册课文。
但是,我可从来没想过作为主持人来参与网师的研课啊,我清楚我的水平,这一点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去年冬天,青风老师找到我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过,面对讲师的信任,最终答应了下来,也许我心里也想尝试换个角度来学习吧。
接下来,根据青风老师的要求,我要主持的可能是低段童话教学,于是我跑到小学去借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看有哪些课文属于童话。我第一次体会到讲师们的一个辛苦--原来选定一篇要研讨的课文是这么难啊。
其实,我对课本的胡乱翻翻,与后面的经历相比,一点也不能称之为难呢。
这学期开学初,青风老师确定了主持研课的顺序,我是主持第三次,后来由于第五次研课主持人蓝玫那里有些情况,改为主持第五次。第五次是要研中段写人的记叙文。于是又借课本翻,在老百晓在线上点来点去。选定了一个,被讲师们否定,又选定一个,又被否定……后来,终于确定了《军神》,写出了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我设计了框架,制作了课件,又跑到附近小学上了一次。以为这次是尘埃落定了。
可是,谁知好事如此多磨呢,把课文放到备课室里,魏老师反对用这篇课文,说这篇课文假得很明显,小醉老师等也说这是红色文本,否定掉!终于选定了《西门豹》。这时候,发现自己鉴别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丰富的阅读积淀。
好吧,重新开始,解读,确定教学目标,确定研课目标……这时候,我心里竟然有些懈怠了,不及准备《军神》时那样投入。好在有青风老师和魏老师的给力支持和协助,终于顺利完成了资料包的制作。我自己也设计了一个针对原文的框架,在自己班里上了一节。
在《建议》的第四次研讨中,魏老师和干老师对交集点的辨析,对《西门豹》交集点的讨论,也为第五次研课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前天晚上顺利写出了主持稿,昨天上午因去县城参加一次考试没有时间修改,昨天下午才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后,我心里既轻松又紧张,既兴奋又忐忑。
昨天晚上,正式主持研课。刚好逢上学校开考务会,请假。急匆匆吃过晚饭,锻炼身体,6点40分,坐在电脑前,等待上课了。
开始了,先公布作业,然后重温研课目标,接着围绕研课目标进行讨论。
由于青风老师和干老师给力助阵,课堂讨论得很是热烈。先感谢一下。特别是干老师,他的身体正不舒服呢!我的主持稿内容很多,先把交集点的一些东东抛出后,接下来该抛出两份预习作业来讨论了,青风老师提醒我让我请学员们讨论一下《西门豹》里有哪些交集点,我这才意识到,课堂成了理论课堂了。讨论了一会儿,学员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我却一心想着下一步做什么,很少回应学员的发言(这就是主持人的失职啊,用佐藤学的话说,就是没接住学员投来的“球”)。过了一会儿,把两份预习作业拿出来讨论,之后刚把干老师的设计拿出来,干老师拿出了他修改后的,这时候,顶顶佩服干老师!大家围绕干老师的设计讨论开来,我呢,也忘了自己的主持人身份,陶醉在干老师设计的问题之中!当然也就顾不上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了,心里想着反正有干老师和青风老师呢。
上次研课,干老师就提出三年级开始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文本细读。什么叫文本细读啊?看干老师的设计就知道了。西门豹的形象,我也只是读出常规的解读。用原文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和学生讨论了原文的最后一段。西门豹与子产、宓不齐的区别在哪里?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宓不齐治理地方,是民不能欺、民不忍欺。我们只是讨论到西门豹是威慑百姓,没有把西门豹与法家联系起来。经过干老师的分析,我和学员们才认识到:原来他们三个做法的区别就是法家与儒家的区别啊。课文中也有这样一句:“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这不就是威慑所致么?如果在这里能够引发交集点,那么就会真正把握好了西门豹的形象。
讨论进行到八点多,我觉得再把两份框架拿出来讨论已经没有必要了,青风老师也是这个意思。于是果断地改变了计划。开始讨论研课目标二: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先是出示了怀特海的关于三阶段的原文,接下来出示一份框架,结合框架作者的反思来讨论对三阶段的理解。这个板块最有价值的地方还是干老师给出的一个建议:预习中的问题要细,这个细是指能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真是很精辟的提示啊,我赶紧复制了下来,青风老师也同时提醒我记下来,嘿嘿,我们想到一块儿了!
关于三阶段的运用,我出示的问题自己都觉得不好,因为找不到学员们的交集点,所以感觉匆匆而过的样子。好在不是本次研课的最重点的部分。
研课进行到九点十分,来不及小结了,匆匆宣布下课。
在研课进行中,我总是忘了我的主持人身份,参与讨论不多。作为一名学员,我也是极少参与讨论的,一方面因为思维比较慢,一方面因为习惯了聆听,还有就是晚上要陪孩子,很多时候都只是课后看记录呢。就是昨晚我坐在电脑前主持的时候,孩子们也总在一旁叫:“妈妈,你看”“妈妈,你看”,呵呵,也是一种干扰了。所以看到学员们课后献花献咖啡的,我感到很惭愧啊。
研课结束了,干老师青风老师还在与学员们讨论着,我先当了逃兵,匆匆传了几份附简评的作业给学员后,就去陪孩子们了。孩子们睡下后,回到电脑前,看到青风老师给我的肯定,更觉得惭愧了,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好,没有做到敬事而信,这不是网师的品质。
今天上课看到理想课堂群里干老师的话,才开始反思我们确定的这次研课目标。干老师说,昨晚的课,似乎有意想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的确是这样的,在研课中,这样妥不妥?我认为是合适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交集点,是教育理论概念,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我们的学科教学,不就是要用理论来指导对文本的处理、对文本的细读么?魏老师说,之所以许多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就是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从交集点出发,不从真实的问题出发。
其实交集点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新课教学,还可以指导复习课的教学,明确学生的问题模糊处,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才算是完成复习的任务啊。
所以,感觉身为主持人,是参与研课中收获最多的。与收获相比,前期的折磨,又算得了什么呢?只不过是要交的一点“学费”罢了,也早就像风一样飘散啦。
所以,现在,最想说的就是:感谢研课!
当然更要感谢给我无比信任和帮助的讲师们!
对青风老师,我经常有愧疚的感觉,因为麻烦他太多啦,不知道他有没有比自己主持研课还要麻烦的感觉?呵呵。
这学期,因为学生要参加中考,我们提前学完了课本,一直在复习,我就没有运用框架来备课,现在来看,如果用交集点来指导备课,用框架来设计,当然是完全合适的,会使复习的效果更好呢。
公文素材库范文网[chazidian.com]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用框架来备课的,我也希望能把理想课堂构筑到我们学校的每一所教室(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想法,因为接受县教研室的安排,可能要搞什么高效课堂了,但我总觉得,无论是杜郎口模式还是永威教学模式,就像干老师分析的那样--无力发展教师专业,想要寻找一条教师可以置身于学习之外的便宜教学模式。
在研课中成长,这是研课结束后涌上心头的第一句话,是我这次主持研课的最深切体会!暗暗下了决心:以后我会以更大的热情在研课中学习,向研课更深处漫溯!
第二篇:研分会的心得体会
做好唱功求成功扩大影响促发展——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举办“新闻稿写作培训”讲座
12月7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分会举办了“新闻稿写作培训”讲座,会议由院研分会文宣部部长李佩冠主持,由远翠萍老师主讲。参加此次讲座的有胡海波院长,杨燕老师,王平老师以及全体研分会的全体成员。此次讲座在院620室举行。
远翠萍老师首先说明了新闻稿写作的要求,用四个字来归纳:快、真、精、特,简明精要地提出了新闻稿的要求,随后她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新闻稿的构成,包括标题的选择,导语的类型、新闻主体的撰写,以及结束语的写作。之后,远老师从她自身从事多年的新闻写作经验,为我们说明了如何撰写一份高层次、高质量的新闻稿。
学以致用,参与评价。接下来,在胡海波院长的提议下,远老师和到场的学员一道,共同来讨论和点评新闻稿件,同学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充分使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最后,胡院长以精炼、幽默的话语总结了此次讲座,道出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对研分会的成员的几点要求。
此次讲座到场的人员不但有学院的老师,还有我们研分会的全体同学,体现了学院对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据悉,全体研分会的成员将继续深入学习新闻写作知识,用实践的方式来深化此次讲座的所讲内容。
第三篇:小数乘法评研课听课心得
小数乘法评研课听课心得
龙凤四小孙策
这节课于老师讲的很完整,从中我学到了很多:
这节课于老师从几大部分入手,先让学生复习知识点,自己总结,然后举例子使学生回忆相关内容,最后用大量的习题来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整个教学思路清晰连贯。
于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让学生一听就精神振奋,语言精练,不重复,这是需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的。
于老师设置的前置性作业,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教学重难点突出,方便学生的回忆和记录。
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本来学生不愿意上,但是于老师用知识问答和习题抢答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这节本来枯燥乏味的课生动起来。
整节课思路清晰明确,重难点突出,对于重难点的习题也设置的有层次梯度,逐级加难,使学生有梯度的思考。
第四篇:“四个有效”研训活动心得体会
“四个有效”研训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本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四个有效”,指的是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评价、有效作业。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四个有效”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有效备课”是“四个有效”的前提,就是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什么”指教学的内容,而教学内容不能等同于教材内容,这是参加本次研训活动我获得的最大认识。因为“教材内容”往往必须经过适当删削、裁剪之后才能变为“教学内容”,否则,教学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如我们看的一节名师王xx的录像课《与象共舞》,就打破阅读理解的常规,把阅读教学明确地指向写作,如果教师贪多求全,企图把众多内容“最大化”地教给学生,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就是这样的,也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自己不再探究。因此,“有效备课”要做到六个方面的“清清楚楚”: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教得怎样,既备课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充分保证对教材内容全盘兼顾的前提下适度彰显自身的个性,以便“集中火力”地解决某一问题,做到因“课”制宜。总而言之,细读文本,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教学”首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堂预习、问题预设、教学设计、学生听讲等方面,做扎实、做到位,才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问题的预设,我认为应做到: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有效评价”应遵循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的原则,开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智,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改变那种单一、模式化的语言或形式。
“有效作业设计”,就是要减负增效,对于语文课来说,听说读写思多方面涉及,形式要多样,如朗读、阅读、背诵、书写、听、讲、谈、表演、观察、记录等等,改变以往单一的、大量的、充分的抄写形式。
第五篇:基于问题研究的结构化观研课活动学习心得
基于问题研究的结构化观研课活动
心得体会
活动议程:
1. 主持人致辞(1---3分钟)
2. 导学教师陈述(5分钟)
陈述内容包括(理念,思路,设计,策略,效果,问题)
3.对话与咨询(5分钟)
4.小组讨论形成意见(优势和问题)(15分钟)
5. 小组展示(15分钟)
关于智慧导学策略优化的问题
1. 课堂掌声不易长。
(长掌不超过10秒,中掌不超过6秒,短掌不超过3秒)
2. 桌子与黑板呈垂直状态。
3. 情景创设走向师生创设,走向多元化。
4. 学生展写要简捷而多元。
5. 学生课堂用语和展讲语言要说“人话”(像平时跟人交流一样)。
6. 小组讨论走向结构化。
(有人主持,有人负责,为敢想敢讲做立体准备)
7. 展示走向多元化。
雷晓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