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1:07:02 | 移动端: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新课改几点体会

新课改几点体会

一小学翟海峰

通过近一年来的课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认识教育对象,钻研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 设计教育程序,提供教育情境;(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把具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把教材、教法、教育环境、教育因素作为自己的认识客体,又要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状况、主体性的发展程度纳入自己的视野,全程监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纳入自己的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在教育中,合作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4、在教育中,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篇: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小学罗敏;金丽娜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04-0003-01

当前,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地组织专题讲座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平时的听课,笔者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并未真正融入这股洪流之中,他们重形式,轻实质,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重教轻学的老路子。综合以上正反两方面的情况,笔者认为,新课改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彻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先决条件

观念主导行动。教师必须吃透新课改的实质,充分认识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和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尤其要获得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今后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解除学生的各种顾虑和束缚,明确告诉学生自己教改的思路、做法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地发展自己,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就教师的作用而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非削弱了,而是对我们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在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方面下功夫,在彻底放弃“一言堂”做法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创造机会。重点做到“三要”: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纲的设计,既要注重知识点问题的提炼,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之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二要全面把握和调控课堂局势,科学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有效性。三要搞好“精讲”环节,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精讲点拨,解除学生疑惑,拓展知识空间,强化知识网络化建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课改系列工程的重中之重

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口头号召,而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训练措施。一是要有方法上的指导。比如预习哪些内容,如何预习,达到什么目的等。二是要跟上检查督促。比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互查,上课伊始时的抽查等。

(二)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组织学生“依纲自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默读课本,整体把握当堂所学内容的全貌,独立解决“导学提纲”上的问题,发现疑难点,以备小组交流时进行讨论。这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强调学生的独立自学、静心默读、目标明确、注重发现,最忌讳的是心不在焉、随意交流、目标不明、效率过低。

(三)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两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自学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并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化学反应,拓展知识空间,促进能力提高。其操作步骤是:先进行小组交流,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每个同学的自学成果,交流不同的见解,最终达成共识,并提出共同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组间合作,由各小组代表提问质疑,其他小组代表依次抢答释疑,并最终发现共性的疑难问题,以备教师精讲点拨。

(四)自觉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见解习惯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不愿参与小组讨论、不愿发表个人见解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习惯于“一言堂”,霸占了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平时又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在心理上、意识上存在着障碍,不习惯参与课堂发言,以致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习惯,一是教师必须放弃“一言堂”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二是要坚持不懈地鼓励和训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赢得自信、享受快乐。

(五)善于及时归纳总结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结束之后,让学生完整系统地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关于这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口头归纳,也可以训练学生绘制“知识树”,不管哪种形式,关键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自主达标互评习惯的培养。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培养学生像对待考试一样严肃认真、快速高效地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并通过小组间的互批互评以达到自主达标、合作达标、矫正补偿的目的。

(七)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巩固和整理,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再重现、再深入、再加工的重要环节,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很有帮助。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习惯,关键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后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其自觉性。其次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课外时间如何分配、各门学科如何安排、复习内容和方法如何确定等都要通过平日的针对性指导,使学生驾轻就熟地掌握运用。

第三篇: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为手段、是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我认为,如果教师只把眼光放在教材这一点上,新课程的实施就有可能成为换汤不换药的教学过程,成为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活动。从这一点来看,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应当是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的首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变化,不会有课堂的变化,不会有学生的变化,也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变化,就更不会有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反过来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者淘汰,新课程不需要歪嘴的和尚来念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尽早尽快地完成职能转变。教师转变得越早,转变得越快,教学之路也就拓得越宽。

下面,我就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从备课方面来谈一谈教师应发生的转变。

在备课中应完成二个方面发转变:

一、变“散兵作战”为“集团进攻”

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是“散兵式”的教学,形式上是单师对群生,内容上是一堂课里讲一段教材。教师只须当好教材的“疱丁”,按部就班,依次分解,点滴内容马虎不得。不必去管教材的总体目标、也不必去管教材的单元框架,只要多讲点、多读点、多背点,小眼网密密捞,成绩就会上去,任务也就完成。

而新课程讲究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主体。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师的管理和开口发言的机会缩减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面对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十种富有个性的思维,一个教师有点穷于应对了。

而我们的方法是采取“集团进攻”的策略,即走以教师群体面对学生群体的教学之路。 我们市的具体做法是:在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市教研员李春满老师就给各区、各校布置了承担不同单元的教学设计的编写的任务,然后在全市的教师大会中进行交流。而我校的几位化学教师受李老师的启发,更加注重集体备课,集中我们几个人的智慧,共同交流,共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法。在上课前,我们几位教师分别拿出讲课的思路和方法,横向比较,相互借鉴,设计好探究知识点的关键性问题。有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完全一致,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关键是在课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中的心得,反思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假设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原定的方法不适用,我们再采用其他教师的方法进行尝试。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以改善。 教无定法,重在实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备课时,如何正确使用好教材呢?

二、变 “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不仅反映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把关注点放在“完成”了哪些既定的教学内容上,为达到这种目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所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如何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对教学内容几乎没有选择权。

“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种教学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新教材可以视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岗位上,风风雨雨地一路走来,和老教材相依相伴了三十余载,咋一接触新课程,还真的有些不适应,去年我第一次接触了新课程,一个学年下来,总觉得有很多教学的细节不够完善,假期闲暇之际,再次捧起新课程解读,心里多了一份喜悦,一种收获的喜悦!

新课程所引导的新的理念正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新教材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它以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以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向学生的生活开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外,还鼓励学生学习观察,体验生活。例如:学习《静夜思》一课后,引导孩子观察夜空;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投身植树活动;学习《看电视》一课后,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用语文,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向其他学科开放,充分体现学科间的沟通。教材安排了引导学生(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bsmz.net)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的内容。例如: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乐的节日》;画自己喜欢的季节,画自己家乡;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提供大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凭借,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成为乐于学习语文、乐于运用语文、乐于合作、勇于创造的成功的学习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觉得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我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谈吐之间才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才能富有新意、出神入化,教学生命才会长久。

班主任学习体会

时间过得很快,回顾过去,随着时光的飞逝,自己踏上讲台已经整整七年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里,虽然对班主任的工作看过、听过、想过、做过也尝试着自己有着新的理解??可从未像这次培训这样,如此详尽、透彻的解析班主任这神圣而又复杂的职业。现将我本次学习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职责、原则及特点。

以往在工作中只局限于备课、上课和管理班级等具体工作,从未定位过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培训后,发现自己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竟也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不但要把知识一丝不苟的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但要做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而且还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中,我自认为做的还可以,但在有些细节上还是缺乏经验。而且这次学习中,我还详细的了解了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这二十七个方面我会牢记在心,做到的继续发扬,做的更好。做不到的或没做好的,会按此标准来随时衡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名学生都很喜欢的班主任。

当然,新世纪需要的是新型的班主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有几句话值得我品味和学习:只有差别,没有差生;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而培训所总结的“四多”,也彻底改善了我在工作中的情绪: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新型班主任还应做到:把管理权还给学生,也就是班级管理的创新;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比如家长会的创新;此外,还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当然,与学生之间,需要变换角色,给学生机会,成为班级的主人。比如在班级中开展“纪律日、卫生日、开心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管理还要做到“管放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这就要做到创设环境、创设创造性的实践空间。

在班主任的自身要求上,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还要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进行操行评语的填写上要做到评语富有赏识性、创新性。

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技能和技巧。

在班级管理中,不想让学生被不良思想控制,就一定要让优秀品质、正确价值观占据学生的幼小心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学游泳必须先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三、班主任如何指导学生建立健康心理。

也就是告诉我们小学教师要学会当学生的心理保健医。首要一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让学生自发的去发展心理,变为自觉的发展心理,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成功,那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其次,学些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困惑、共情即换位思考,也就是要认识小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弄清小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当然,还要通过观察、谈话、调查、分析学会小学生心理异常简单的心理诊断,这样就得初步掌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技术。同时也应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比如,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也要在工作中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在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维护上要做到学会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学会情绪调控、避免职业倦怠的影响;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四、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切实提高依法执教能力。

其实,法律时刻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但要依据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还要时刻学习丰富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武装和保护我和我的学生。

在工作中做到: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做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学者;少批评指责,多关爱帮助,做一个生命过程中的善者;少走马观花,多真抓实干,做一个教育生涯中的行者。教育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惟有发展,才有职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育的真谛是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要以自身的优秀来辐射带动一支优秀团队。

五、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总结归纳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要用爱来感化生命——以博爱预约生命的明天。其次,要用心去做——做“美丽”教师,育“阳光”学生。最后,倾其所有,付出一切——让爱与知识薪火相传。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体会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体会

新课改下的课程理念由四个方面:一、提高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二、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

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学习评价,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三、倡导探究式教学。倡导探索性学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脑和动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有利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因此生物学的知识涉及到

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体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保护等等无一不与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联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一贯所遵循的教学原则,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脱节,表现出滞后性、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成就。由于教师观念陈旧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对发生在身边的很多常见的、鲜活的生物学现象也很难联系和解释到位。学生所学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新课标提出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观念,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强化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新进展,并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坚信,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会给整个教学带来一个新的面貌观,让老师心情舒畅的备课、教学。让学生自由愉快的掌握新知识,自信的面对高考。快乐的体验生物课在生活中的用途。

第五篇: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郑重

实践新课改教学两三年来,几多感慨、迷惑、困难!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转变师生角色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1)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三、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四、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要求建立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观察和评价。从静态的、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例如: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注重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书面考试、口头表达、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程度。完善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与其他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习上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的充满兴趣。

五、转变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来临本身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

( 1)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具有发音、作图等功能,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函数的教学,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描绘函数图像,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2)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3)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

(4)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我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变革,新课改已走进了课堂,正在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强烈影响着我们过去熟悉的教育环境,改变着过去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改革的今天,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究竟如何实施新课程?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高中 数学课程实践中的个人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新课改强烈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师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对话者

2、师生都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

(一)师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对话者

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增强两种意识:

1、民主意识:

过去,传道式讲授法,对学生的贬斥性评价,制定的所谓“标准答案”等,都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堵塞了其活跃的思辨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 “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形成师生双边的心智交流,让学生在民主的“师生场”中愉悦地探求知识。例如:“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一位教师是采取下面耐人寻味的做法:

2、人本意识:新课改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作为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二)师生都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过去的数学课程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师只是消极、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内容的拓展等都很有限。但是,在今天的新课改思想指导下,、师生的创新精神将能在新课程的成长中得到充分展示,且升华为师生共同学习课程,共建课程。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老师的赞扬和激励

过去的数学教学评价,顺应追求升学率的需要,一味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单调的成绩竞赛中,以成绩论英雄;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成绩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向课程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激励。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下列三个实践原则:

二、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谈谈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三)营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

(四)提倡合作学习

(五)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条优化过程,提高效率的新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248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