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红旗渠体会
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高仲岗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开拓这条渠,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苦干实干加巧干,耗时十年,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人工天河。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红旗渠,同时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乃至国外人士到这里接受精神滋养和洗礼。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发展征程,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既是在书写个人的历史,也是在为民族的历史添砖加瓦。
我跟随志丹县党政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并详细了解了红旗渠的故事。在红旗渠纪念馆,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听着工作人员讲述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和艰苦历程。在红旗渠青年洞,实地体验当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峭壁上靠一锤一钎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举,现场学习感天动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深情重温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动人史实。实地参观学习后令我倍感震撼,深受教育,并深深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红旗渠,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红旗渠精神,成为地处太行山一隅的林州市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力量之源、立市之本。走进红旗渠畔,每一个红旗渠故事都感人至深,都令人荡气回肠,每一个故事凝聚着奋斗不息的荣光,都洋溢着蓬勃的力量,张扬着民族前进的激情。从红旗渠水利工程到红旗渠风景区,从红旗渠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从红旗渠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光辉史诗,林州的发展历史是永不断流、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中华民族展现出的大无畏的抗争精神、不屈不挠的苦干精神和包容守护的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红旗渠精神则是新时期中华优秀文化发出的新芽,结出的硕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勿忘初心,继往开来,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加强理论学习,为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就是要坚持领导垂范,树立奉献精神。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有困难干在先、创在前,有重任多流汗、多担当,以自身强带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作风;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就是要持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共同奋斗的热情,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务必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作为一名人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营养,在思想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要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志丹赶超发展,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