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政治成果、理论贡献和历史方位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政治报告,我们讲政治,是要看十九大报告有哪些政治成果,需要我们每个党员,每个检察干部都要把握的。
大会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都是大会议程,是重要成果。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充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因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是当之无愧的领路人和掌舵者,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一个重要成果。
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十九大几个重要方面内容。
第一,关于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九大的主题由使命、旗帜、目标三个关键词构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离京,就是到上海和浙江嘉兴,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一大开启的,我们走的再远和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实际上是告诫全党,不能忘记党一路的奋斗、奉献和牺牲。入党誓词12句话,80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总书记通过这样一个举动,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有海外学者这样评价,他说,“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执政方式,都通过政党来执政,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以说,这个学者的评价比较中肯。
第二个,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这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通过修改《党章》将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议和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深刻领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报告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作的,所以在报告中,只是提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加名字,修改《党章》明确写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个郑重决定。?所以,大家注意,就是你要引用十九大报告的原文,加双引号,不能加总书记的名字。如果你不是引用十九大的原文,就要加名字。?因为作为指导思想,我们党一贯是以名字来命名的。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我们的传统。所以,这个要搞清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了继承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突出了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晶,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催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说,伟大的实践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反过来,可以说,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不会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的实践,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这里,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干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谈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大家注意到,十九大报告有一部分是讲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在这个部分,报告用了一句话,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我们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国家国际影响力,都大大增强。这是我们的成就。
为什么说极不平凡,是说我们的成就是在特殊的国际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一个是国际上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我国是出口型经济,如果国际上经济复苏乏力,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第二个是国际局部冲突对抗性增强,大家知道,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给中国出了很多难题。第三个逆全球化趋势上扬,特朗普上台提出了美国优先,现在全球化遇到一股逆流,这些因素,都对中国发展带来影响。
从国内来看,中国从十八大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发展方式的变化,发展理念的变化,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为了缓解生态,我们关闭了很多产能、钢铁、煤炭,我们关闭了很多企业,这些都是关系经济总量的一些重要来源的关停、坚决关停,因为影响环境,这是一个经济发展方略的变化。第二个是关于改革,大家都知道,这五年的改革力度,有人讲,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世所罕见。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总书记亲自审定的360个,一年365天,平均一天一个改革文件。有人叫改革施工的高峰期,仅司法改革文件上深改领导小组的就有近40个,确实是改革力度大。改革就是淌深水区,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好啃的肉都已经吃没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就是要啃硬骨头,所以讲,各方面难度很大。第三个就是反腐败斗争,大家都知道,十九大报告有一段话,5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这一届就查了这么多人,最高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和这些贪官也没有个人恩怨,但是你腐败了,我不查,人民不答应,历史会算账。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是以身许党许国,总书记的话发自内心的。十九大后,反腐不止,不到一个月,查办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副主任委员孟伟、中宣部副部长鲁炜、辽宁省副省长刘强三虎。28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央军委政治部原主任张阳自缢身亡。为什么他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历史的罪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抓反腐败,抓党风,中央八项规定要抓党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取得的成就。
三是体现了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没有伟大的时代,不可能产生伟大的理论。所以说,为什么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面我还要专门讲新时代,所以在这里和大家点点题。
第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阐述了“八个明确”,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核心观点,讲了八个重大的观点,这“八个明确”,都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总体性的重大论述。同时报告又梳理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大家讲,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简单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二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是新思想,一个是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指导思想层面,我们用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话。在行动纲领层面,用基本方略,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所以,“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展开。十四个基本方略包括“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内政外交国防等很多内容,这里我就不再念报告的原文。
基本方略有一个基本体系和逻辑关系,它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牵头,以全面从严治党收尾,十四条基本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最后一条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中间还有四条是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所以,十四条基本方面,第一突出了党性,第二突出了人民性。美国华尔街网站的一篇报道评论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似乎涵盖了中国继续发展面对的所有决策和涉及的所有挑战。外电的评论有些还是比较中肯的。大家想想,这“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确实是中国继续发展的所有决策,在这里都有,所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思路、大智慧、大战略。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基本方略有一个常用的词组,是关于依法治国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次十九大,将基本方略赋予了特定的涵义,不再仅限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个词今后将成为专有名词,这个大家要注意。因为基本方略是一个思想张力和理论概括力非常强的一个理论概念,可以涵盖党的战略、策略、行动纲领层面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简称“五个基本”。可能上过党校的同志,知道“五个基本”。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在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我们产生了党的基本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所以说基本纲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
党的十六大,提出基本经验,共10条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突出8项基本要求。
五次党的代表大会,形成了“五个基本”。
大家也知道,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有些内容可能就不合时宜了。比如说,基本纲领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我们到现在已经是“五位一体”了,还有社会、生态,因为我们的实践发展了,再用基本纲领来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然不合适了。再如,十六大总结了10条基本经验,但是我们现在又有新的理论创新了,新的发展理念,讲“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理念,原来没有,但这也是我们重要的经验。所以说,今后,我们就用基本方略来概括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将这三者整合了、升华了。就是讲基本纲领3条、基本经验10、基本要求8条,整合为14个坚持。今后,只提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再提“五个基本”而是“三个基本”。而依法治国不能再叫基本方略,而应该叫基本方式,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近中央又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先前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两本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但毕竟是提纲挈领的重大观点,要领会研读其丰富内涵,就要看着两本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共99篇,中央最近专门发通知,要求将这两本书作为权威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广泛赞誉,2014年之今,发行了620多万册,发行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50万册,印刷21个语种,24个版本,影响很大,这也是改革开发以后,中国领导人在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西方的一些前政要,一些政客、学者,都给予高度评价。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案头书,放在办公桌上,遇到问题怎么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找答案。美国哈佛大学做的一个调研,全球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排第一位。美国电视台有一个探索频道,在党的十九大前,即10月14日、15日、16日,联播三天关于习近平的专题片,名字叫《习近平中国时代》。探索频道是美国的主流电视台,有2亿多受众,涵盖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联播三天,且都是正面的,第一集《人民情怀》、第二集《大国治理》、第三集《合作共赢》,美国的主流媒体能够连续三天播放中国领袖谈治国理政的理念,历史上第一次。美国是一个讲政治正确的国家,最讲政治的是美国人、美国政客,他们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其水火不相容,多少年都是在诋毁中国,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广泛的国际影响,使他们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理论源点,十九大报告所有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新时代展开的,习近平的思想也是用新时代来贯穿的。所以说,新时代是十九大最重要的政治判断。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有这样几个根据。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这需要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相一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到了什么阶段,主观认识到了才能做出调整。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就不能进入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在党的理论、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十九大我们宣布的时候形成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十九大以前,我们叫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实际上,这“三新”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正式给他命名。实际上在十九大之前这一理论成果已经形成了,通过十九大来确认这一理论成果。同样的道理,新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想一想,也不是说从十九大,总书记作报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天我们进入新时代。也不是十八大选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当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说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党的十八大这五年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过程,而不能说是哪一天。
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新时代的定位,需要有社会的物质运动过程来支撑。就是讲,进入一个新时代,要讲主观、客观相一致,重要的是要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物质运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大家都知道了。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1956年党的八大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二大又将主要矛盾进行了提炼,意思差不多,但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高考考过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八大以后新提炼的,不是八大的原话。我们党对党的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这次代表大会上,我们作为重大的政治判断,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也是我们支撑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为什么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因为原来的关于主要矛盾的概括已经不合时宜了,不符合实际了,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从改革开放算起,已经近40年,准确地讲是39年,明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总量占第二位,世界上有500多种工业产品,我们中国有220多种世界产量第一,农产品世界第一,再说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合时宜了,都产能过剩了,要关停并转,不是落后的生产问题。所以,这一条不合适宜了。第二讲人民的需求,物质文化需求也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总书记在报告讲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物质、文化这两个方面,包括对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都提出要求。所以,需求也发生变化。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要重新概括。重新概括,既要考虑以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连续性,又要有合创新性,符合实际,所以我们仍然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社会需求来看,怎样定位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用美好生活的需要,因为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概念,能够概括人民群众对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而且美好生活,现在大家已经约定俗成了,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讲话中讲出来的,总书记讲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现在用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社会需求的表述。第二,怎样表述社会发展这句话,最后表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里要注意,原来用的是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大家更容易理解为社会经济问题,因为生产角度发生在经济领域,这次表述用的是发展不是生产,发展是经济社会的问题,包括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大家一定要掌握。再一个,用不平衡不充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我们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说,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影响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说平衡很重要。为什么要搞乡村战略,总书记讲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抛弃一个农民兄弟,因为我们现在的贫困人口更多的来自农村,所以我们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讲不平衡放在前面,防止大家要发展速度,肯能会走偏。这既有政治考量,也有问题导向。
第四,党的十九大到党二十大这五年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就是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和新时代就有了紧密的关系,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九大对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一个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不能将新时代和现代化等同。说新时代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从广义上来讲,没错。但是我们也讲,十九大以前就已经进入新时代了,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以后,开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那两个15年,是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也是现代化的基础,但是十九大对于新时代是这样定位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这是两个阶段。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新时代包括交汇期。这个大家要注意,不要认为仅指后面的30年。
第五,是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进入新时代有一个大的国际背景,原来给大家提到过了,在这里就不在重复讲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年,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决了中国人民挨打的问题。历史上我们一直被人欺负,八国联军、日本等一直欺负我们,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了持久和平。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富起来,解决中国人民挨饿的问题,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累计已经使7亿多人脱贫。改革开放以前,我们13亿人口有一半人口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到现在要强起来,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硬实力要强,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经济实力,我们要强,另一方面讲软实力也要强,我们讲硬实力不强,一打就败,但是软实力不强,不打自败。前苏联的核武库,美国也不敢动,俄罗斯出兵,美国只敢抗议,为什么?就是因为军事实力在那呢。但是,前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原因就是软实力不行。所以,我们这里讲强起来,不仅仅是指硬实力,包括软实力。我们强起来就是要解决挨骂的问题。毛泽东时代,我们解决挨打的问题。邓小平时代,我们解决挨饿问题。现在就是要解决挨骂问题。什么叫挨骂,中国历史上,包括现在是被西方打入另侧的。因为和他们不是一回事儿,历史上,咱们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瞧不起你。现在因为你是共产主义国家,我给大家举个例子,2013年美国教育下面的一个教育中心的网站,每天给小学生的一个网站发一个学习格言,每天更新一条。3月26日,发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他人诲人不倦。这句话,我们当年都学过,这句话有问题吗?大家都想想,没有政治色彩,纯粹讲学习的。但是就这么一条格言,引起美国社会轩然大波。说美国教育部下面的网站引用的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格言,美国政客公然讲这是中国的红色渗透。美国的一个参议员讲,这必须说明原因。美国教育部的发言人马上表态,欠妥,更新。因没有合适格言,写今日无格言,就像报纸开天窗似的。因为不合适,后来有换个林肯格言。大家想一想,一句关于学习的格言,至于吗?我们中国的学者,包括我们的法官、检察官引用华盛顿的名言,美国国父杰斐逊的格言,德沃金的格言“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咱们也都用过,也没有像他们那样认为是颜色革命。所以真讲政治正确,美国比中国还讲政治正确。
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XX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句话写的也是寓意深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巨变,社会主义阵营垮台了,就剩中国带越南、朝鲜、古巴、老挝四个小兄弟搞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社会主义这杆旗,中国还能举多久,弥漫着中国崩溃论。总是预言,预言一次次破灭。再来一次次预言,日裔的一个美国学者甚至写出了《历史终结论》,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不行了。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杆旗,我们举到现在,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而且西方还感到奇怪,中国这杆旗不仅没倒,越举越坚定。大家看,十八大以来,坚定党的领导喊的最响的就是习近平同志。他讲过一句话,都不敢讲党的领导,包括国企都不敢讲党的领导,因为需要对外合作,怕将党的领导,人家不与之合作。麻痹了敌人,迷失了自己。你是党员你都忘了,你的党员意识你都忘了。所以我们十九大报告提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毛泽东当年讲的话,十九大加了这样一句话,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社会主义,使我们社会主义旗帜举得更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五个阶段,这个大家都知道,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产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以前空想社会主义都是学者的理想,没有成为科学。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使社会主义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包括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组成一个庞大阵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从阵营走向解体。到了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由毁谤走向赞誉。现在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肯定的声音在逐渐强起来。到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四个自信”。因为国际社会都在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长期执政?而且西方每年到中国国民中进行国民调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都在80%以上,这在西方不可能。因为西方是多党轮流执政,因为钟摆效应。政党轮替带来政策的变化,没有一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小平同志上个世纪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现在还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党的优势。第二个研究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行?创造的伟大奇迹,第一个奇迹就是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时间最长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二个奇迹是我国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叫社会稳定的奇迹。中国没有政党轮替,没有社会动荡,而且社会治安形势这么好。外国朋友来中国,大家看到的很多的小视频片,讲中国是如何安全。大家想,我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命案发生率和瑞士、日本这世界公认的国家相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杀人、重伤、放火、抢劫、强奸等8类严重暴力犯罪,下降43%。我们的破案率在上升,现在公安机关命案的破案率接近百分之百。而且,我们多发性侵财类犯罪破案率在40%以上。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较之20年前没有升上,侵财类案件大幅上扬,这对人民群众安全感来说是得到增强的。美国的白宫大总管约翰.凯利10月30日,十九大闭幕以后,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说,“虽然美国人有自己的政治体制偏好,但美国不论断外国政务,但是中国的政府体系看起来适用于服务中国人民”。美国的政客很少评论中国的制度,所以他这么一说,美国的政客开始攻击他,评论其发表的言论不合适。可以说,我们在制度文明上打了一个翻身仗。这也说明,社会主义从低潮,这杆旗,我们又举起来了。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句话有很多含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想走向现代化,但走向现代化的路在哪儿,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迷茫。根据美国等西方学者和政客的经典模式,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财产私有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俄罗斯解体后,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发现不行。乌克兰试后,现在战乱,经济一塌糊涂。原来乌克兰在苏联是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军工、武器很厉害的。包括所有的颜色革命的国家,按照西方模式都搞乱了。其实学者都没认真研究过,英国走向现代化也不是靠这三条。英国是靠海外殖民地掠夺原始积累走向现代化,不是说先搞民主、搞市场,是靠掠夺全世界。美国是靠掠夺原驻民族、扩张国土,当年美国起草《独立宣言》的国父,都是大奴隶主,哪是民主啊,没有主体制度,所以说,美国、英国这些国家设定资本主义现代化都得向其靠拢,所以就输出颜色革命,输出他们的价值观。那么,现在中国走出我们自己的一条路,我们给世界提出了样板,这是我们十九大的一个最大的政治自信,我们讲文化自信,原来讲韬光养晦,绝不出头。现在不出头不行啊,发展中国家都在找你啊,中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们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30%的动力。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的动力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三大经济体加起来都不如中国提供的动力大。这次十九大,来采访的记者达3000多个,境外记者1800多位,60%以上是境外记者,采访国内会议,境外记者来了60%。来了130多个国家的记者,塞尔维亚一个记者的采访,以前采访中国的事我们都不派记者,我们都转发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一次我们要派自己的记者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故事,用我们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的发展。
所以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斗争,大家都知道,是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四个以前都提过,这次作为一个逻辑体系将其摆出来,而且,总书记在报告中专门讲到伟大斗争,因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前中央文件多次讲过,但伟大斗争的历史特色是什么,一直没有专门阐述,伟大斗争最早是毛泽东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讲的,这不是新提的,是当年毛泽东讲的,所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继承性,很多思想往前追,有些思想,毛泽东当年提过,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其赋予了新的涵义。当年毛泽东这么讲,“从现在起,50年内外,到100年内外,是世界上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通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势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了这句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具有很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八大报告时胡锦涛总书记作的,但是报告起草组的组长是习近平同志,这句话是习近平同志建议加进去的。那么伟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十九大报告,我个人他用“五个更加自觉”点明了伟大斗争的特点,这“五个更加自觉”是从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安全、防范各种风险等五个方面,揭示了伟大斗争的重点,也揭示了伟大斗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特点性。所以我们现在讲要统揽“四个伟大”,“四个伟大”是我们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总路线、总遵循。伟大梦想,报告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个大家都知道,从2020年到2035年,分两个15年,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家注意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比邓小平到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为什么提前15年,一个是为了统一全党思想,要为之努力奋斗。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家就容易坐等其成了。2030年以前,我们就能稳定的超过美国,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有学者估计,快点的话,2025年差不多。所以我们保守估计到2030年,我们到203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了,我们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显得有些不合适宜了。这样大家就没有奋斗动力了,所以我们要鼓励全党,努力奋斗。第二个,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发展要远远超出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的发展预期。他们没有设想到我们中国发展的会这么快、效益这么好,超出他们的预期了。所以说,这个是我们的一个考虑。第三,经过我们的测算,目前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我们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所以我们有预期、也有信心,203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所以大家看,这两个经济战略安排,没提经济指标,这是一个变化,以前都提经济翻几番,这回没提。为什么没提,就是考虑到我们要全面的发展、均衡的发展,是要有质量、有效率的发展。有经济指标就怕干部跑偏,唯GDP,唯经济总量,追求数量,怕经济效益不好。到2020年以后,“四个全面”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能不能提了,只是到时候变化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关于党的十九大的法治论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个政治报告,但通篇贯穿着法治精神。如果大家研究这个报告,你会发现,报告用党的词组是最多的,达340次。第二多的是发展,263次。第三多的就是法治,用“法治”这两个字是53+1,53次用治理的“治”,有1次用制度的“制”,等于54次。依法、宪法、法律等纯粹的法律用语,57次。用权力、权利,一个是公权力,一个是私权利,与之相关的词组,70多次。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义,所以,我们讲涉及法治的术语达180多次,占第三位。所以我们说,报告通篇体现了法治精神。我们研究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不能限于这些相关文字。比如说,保护产权,是不是法治?肯定是法治。保护知识产权,等等。
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这样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强调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首先意味着党要加强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所以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无所不包,所以党要统一领导。第三,目前依法治国的任务依然繁重,需要党的领导。解决依法治国关键是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解决关键少数问题。领导们带头,不能搞特权,不能把法律都是管老百姓的,不管自己。
第二个观点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党中央一致强调的,包括我们司法改革一直强调的。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个特征:第一政治特征,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制度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理论特征,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大家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法治的论述系统深刻。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中对法治的阐述最全面的、最系统、最深刻的。
第三个观点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四个观点是,强调法治中国建设的布局。概括为“5+1”格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规治党,在加上以德治国。我们讲的法治中国是包括以德治国的,总书记也讲到,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中国的特色。
第五个观点是,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六大领域中,都有法治论述。
政治建设就不用说了,人民要当家作主,党要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监督,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大全面普法力度。
在经济领域,就是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对产权的保护,对平等主体的保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文化领域,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进规则意识。
在社会领域,要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包括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里最重要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大家看这句话有没有毛病?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讲理论逻辑,更要讲政治逻辑、讲实践逻辑。如果讲理论逻辑,这三个概念是不能并列的,人身权和人格权是什么关系,咱们在座各位学习法律的,是包容关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包容关系从理论逻辑上讲,不能将二者并列摆,不是起草报告时没有注意到,而是在实践中,我们中国社会突出的问题是人身权的保护不容置疑,但是百姓不知道人格权包括在人身权范围内,中国老百姓最终重视的是对生命、健康、自由权利的维护,刑法更多用人身权,民法更多用人格权,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要是写人格权,没有人身权,就会被误解,怎么对自由、生命不尊重,但要写人身权,但社会上最大的问题是对人格权的不尊重和蔑视,我们讲,为什么城管执法总是引起舆情炒作,就是我们执法的为温度问题,对弱者的态度的问题,这是文明。所以些这两个权利并列,是给出这样一个信号,是在保障人身权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这是有意为之,这是进步。
第六个观点是,强调厉行法治。这是总书记的话语,原来毛泽东强调的是厉行节约。我们现在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我们现在在世界上也是最多法律之一的国家,法律几百部了,关键是严格执法。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防止“破窗效应”,有法律不执行,一个楼打碎一块窗户,没人管,第二块、第三块,再过三天,一看玻璃全碎,都觉得没事儿,听个响,这种成为娱乐方式了,所以这是不行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依法治国理念问题,有认识问题,更有实践问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战略性思考,勾勒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方略和新蓝图。全市检察机关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观点新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鹤岗作出积极努力。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本文关键词:宣讲,九大,精神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