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1:55:42 | 移动端: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被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在精心的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花都会同时绽放,而有时一些花的孕育过程是比较长的,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耐心地等待,而这种等待犹如渔人手执鱼竿,镇定自若,等待鱼篓充盈、满载而归;也犹如果农在林间穿梭,剪枝施肥,等待满园飘香,果实累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事业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要给予每一朵花关爱的同时耐心的等待每一朵花成熟、开放。

在培育等待每一朵花开放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我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我的老师的临别赠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所在,在你成为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一定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体会到幸福与温情”。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也时时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警醒着自己的工作。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断地在努力实践着。

一、帮助学生改掉不写作业的坏习惯,挽救一朵枯萎的花。

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或社会的一些因素,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我班的一个男孩,性格比较内向,作业不做也不交,偶尔看到他写的字,也分辨不出到底写的是什么。当我问他为什么不交作业时,同学们却抢着替他回答了:“老师,你不用管他,他从来都不交作业。”听到这些话,我真从心里替他难过:孩子,难道你真的麻木到这种程度了吗?不交作业,成了你的权利了吗?课后,我不停地想: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通过与他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他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都顾不上他,时间长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对学习更是不放在心上。为了让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上队伍,我首先从他的作业抓起,让同学们来监督他的作业上交情况:如果连续三次表现好,就在他的作业本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如果一节课举三次手,就加一分。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鼓励下,他的表现越来越好。记得一次,我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他站起来很流利的读完了,我们都很惊讶,心里更是高兴,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掌为他祝贺。他的脸红红的,但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喜悦与兴奋。

二、成为“问题学生”的朋友,扶植一朵朵变形的花。

“好学生”总会被赏识,“坏学生”则常被抱怨,而抱怨常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人之初,性本善”,而事实上,孩子生来并无好坏之分,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可爱之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认识。

自称为“四大金刚”的这四个孩子在我们班里特别有名,每节课都要违反纪律,让老师们特别头疼。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棘手,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采用说服教育这一“软”手段,不起作用;严厉批评,照样无济于事。我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找到他们的“要害”,才能“战胜”他们。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他们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无论干什么事,总是四个人抱成一团,即使挨训,还有作伴的。于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瓦解敌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与他们分别立下了“君子协议”:

甲方:(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按时上交作业。

乙方:(老师)每节课至少两次叫起学生回答问题,并随时提醒。

然后,我们都在上面很正式地签上了名。

一开始,他们还是经常有小动作,有时上课也走神,但只要我走到他们的身边轻声地说“君子协议”这四个字后,他们就马上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了。现在这几个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而且他们的“集团”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瓦解”了。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抚慰一朵朵伤心的花。

作为教师,不同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关爱,特别是一些家庭特殊或性格特别的孩子,教师更应该给他们更多地关爱,将自己特别的爱给这些特殊的孩子,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去关爱。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更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可以说在班级里,她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而且有时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关注这个孩子,希望她能够融入这个班集体。有时,课间我主动找她聊天,逐渐增加她对我的信任感。时间长了,她有时也会主动跟在我的身后,甚至对我有一种依赖,但是,这个孩子仍然还是沉默寡言。再后来,有一天,她突然问我:“老师,我是我妈妈的亲生孩子吗?”当时我一愣,她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细心的呵护着她幼小的心灵。因为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着特殊的身份,她是她父母领养的孩子,我想这或许就是她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原因吧。现在孩子的思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我必须首先从调整她的心态入手,引导她走出这一思想的低谷。“谁说你不是妈妈的亲生孩子呢?你想想,如果你不是妈妈的亲孩子,妈妈会每天都来接你吗?会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做你爱吃的饭菜吗?”在引导孩子的同时,我又加强了和她父母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关注这个孩子,帮助她尽快地走出迷茫,摆脱困惑,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后来,在我和她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这个孩子的脸上我们又看到了久违的微笑。

四、做一个说话算数的教师,引导学生成为一朵朵守信的花。

我国自古就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古训,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都能具有自觉遵守诺言的品格。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地去教育引导学生,即使再调皮的学生也能被我们感化。不妨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班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学东西非常快,但就是不愿意学习,上课也很少能够集中精力,而且每次他犯了错误,都会说以后一定改正,但每次过不了多久,就又“涛声依旧”了。可这个孩子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比他学习好,他心里又非常的不服气。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我在这个学期末,故意跟他打赌:如果这次考试成绩比较优秀的话,我就发给他一张亮点卡。于是孩子开始拼命的学习,终于以班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向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学生回校那天,因为当时的事情太多,竟然忘记给他发亮点卡了。回家后,我突然想起来。于是,我就骑上电动车把亮点卡给他送到了家。当时,不仅孩子的家长很感动,这个孩子也很激动:老师亲自来给我送亮点卡了!并且我告诉孩子,老师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希望以后你也能够做一个说一不二、遵守诺言的好孩子。看到孩子自信的点了点头,我也满意的笑了。

教育需要爱心,学生渴望关爱,“教惟以爱,学惟以笃”,我们要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个学生,细心的呵护每一个学生。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是懂感情的,一份真心实意地爱,一份难得的信任,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关心爱护,怎会无动于衷呢?相信:只要教师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一定能够看到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天!

第二篇: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皖芜湖市无为县白茆中心校:潘海洋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第三篇: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城关三小李军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城关三小李军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进步,必须有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肯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差,这是应该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为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态的泥坑,不能自拔。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重视、不尊重;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其实,转变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进步显著,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

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城关三小李军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请你继续关注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于讲到“罚”,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量罚得当,杜绝“以惩代教”。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此外,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内容,还应包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和评价其他所有合作者等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第四篇: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一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一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一个人要进步,必须有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肯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成绩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单:成绩差,这是应该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为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态的泥坑,不能自拔。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重视、不尊重;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其实,转变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进步显著,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仔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发泄行为,还有无意犯错。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一方面,不要求全责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信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气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二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

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三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

阐释。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

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垄断”;

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于讲到“罚”,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量罚得当,杜绝“以惩代教”。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

第五篇: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被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在精心的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花都会同时绽放,而有时一些花的孕育过程是比较长的,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耐心地等待,而这种等待犹如渔人手执鱼竿,镇定自若,等待鱼篓充盈、满载而归;也犹如果农在林间穿梭,剪枝施肥,等待满园飘香,果实累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事业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要给予每一朵花关爱的同时耐心的等待每一朵花成熟、开放。在培育等待每一朵花开放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我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我的老师的临别赠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所在,在你成为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一定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体会到幸福与温情”。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也时时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警醒着自己的工作。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断地在努力实践着。一、帮助学生改掉不写作业的坏习惯,挽救一朵枯萎的花。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或社会的一些因素,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我班的一个男孩,性格比较内向,作业不做也不交,偶尔看到他写的字,也分辨不出到底写的是什么。当我问他为什么不交作业时,同学们却抢着替他回答了:“老师,你不用管他,他从来都不交作业。”听到这些话,我真从心里替他难过:孩子,难道你真的麻木到这种程度了吗?不交作业,成了你的权利了吗?课后,我不停地想: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通过与他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他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都顾不上他,时间长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对学习更是不放在心上。为了让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上队伍,我首先从他的作业抓起,让同学们来监督他的作业上交情况:如果连续三次表现好,就在他的作业本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如果一节课举三次手,就加一分。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鼓励下,他的表现越来越好。记得一次,我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他站起来很流利的读完了,我们都很惊讶,心里更是高兴,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掌为他祝贺。他的脸红红的,但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喜悦与兴奋。二、成为“问题学生”的朋友,扶植一朵朵变形的花。“好学生”总会被赏识,“坏学生”则常被抱怨,而抱怨常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人之初,性本善”,而事实上,孩子生来并无好坏之分,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可爱之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认识。自称为“四大金刚”的这四个孩子在我们班里特别有名,每节课都要违反纪律,让老师们特别头疼。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棘手,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采用说服教育这一“软”手段,不起作用;严厉批评,照样无济于事。我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找到他们的“要害”,才能“战胜”他们。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他们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无论干什么事,总是四个人抱成一团,即使挨训,还有作伴的。于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瓦解敌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与他们分别立下了“君子协议”: 甲方:(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按时上交作业。乙方:(老师)每节课至少两次叫起学生回答问题,并随时提醒。然后,我们都在上面很正式地签上了名。一开始,他们还是经常有小动作,有时上课也走神,但只要我走到他们的身边轻声地说“君子协议”这四个字后,他们就马上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了。现在这几个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而且他们的“集团”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瓦解”了。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抚慰一朵朵伤心的花。作为教师,不同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关爱,特别是一些家庭特殊或性格特别的孩子,教师更应该给他们更多地关爱,将自己特别的爱给这些特殊的孩子,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去关爱。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更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可以说在班级里,她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而且有时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关注这个孩子,希望她能够融入这个班集体。有时,课间我主动找她聊天,逐渐增加她对我的信任感。时间长了,她有时也会主动跟在我的身后,甚至对我有一种依赖,但是,这个孩子仍然还是沉默寡言。再后来,有一天,她突然问我:“老师,我是我妈妈的亲生孩子吗?”当时我一愣,她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细心的呵护着她幼小的心灵。因为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着特殊的身份,她是她父母领养的孩子,我想这或许就是她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原因吧。现在孩子的思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我必须首先从调整她的心态入手,引导她走出这一思想的低谷。“谁说你不是妈妈的亲生孩子呢?你想想,如果你不是妈妈的亲孩子,妈妈会每天都来接你吗?会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做你爱吃的饭菜吗?”在引导孩子的同时,我又加强了和她父母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关注这个孩子,帮助她尽快地走出迷茫,摆脱困惑,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后来,在我和她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这个孩子的脸上我们又看到了久违的微笑。四、做一个说话算数的教师,引导学生成为一朵朵守信的花。我国自古就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古训,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都能具有自觉遵守诺言的品格。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地去教育引导学生,即使再调皮的学生也能被我们感化。不妨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班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学东西非常快,但就是不愿意学习,上课也很少能够集中精力,而且每次他犯了错误,都会说以后一定改正,但每次过不了多久,就又“涛声依旧”了。可这个孩子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比他学习好,他心里又非常的不服气。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我在这个学期末,故意跟他打赌:如果这次考试成绩比较优秀的话,我就发给他一张亮点卡。于是孩子开始拼命的学习,终于以班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向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学生回校那天,因为当时的事情太多,竟然忘记给他发亮点卡了。回家后,我突然想起来。于是,我就骑上电动车把亮点卡给他送到了家。当时,不仅孩子的家长很感动,这个孩子也很激动:老师亲自来给我送亮点卡了!并且我告诉孩子,老师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希望以后你也能够做一个说一不二、遵守诺言的好孩子。看到孩子自信的点了点头,我也满意的笑了。教育需要爱心,学生渴望关爱,“教惟以爱,学惟以笃”,我们要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每一个学生,细心的呵护每一个学生。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是懂感情的,一份真心实意地爱,一份难得的信任,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关心爱护,怎会无动于衷呢?相信:只要教师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一定能够看到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天。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公文素材库范文网()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57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