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婆的刀削面
外婆的刀削面
差不多七八岁的时候,我被母亲送到了外婆家。
我至今仍不知道母亲为何要将我送到那里去,大约是我太过顽劣的缘故吧。我记得,当时的我很不情愿到外婆家去,曾用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方法来抵制。但最终,我还是被母亲拖去了那里。虽然我为此忿忿不平了三天之久,然而,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应该感谢母亲的决定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外婆那里还没有通公路,我和母亲这一路便好一阵走。待到怀揣糕酒、手携娇儿的母亲走了个七折七回,人困脚乏之际,却看见满头白发满面红光的外公,一路小跑着接了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儿时的我很怕外公。怕他满脸的络腮胡子和刀锋一样刚劲的皱纹,更怕他长着胡萝卜般粗细手指的大手,却惟独不怕他抱我。母亲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外公就抱过我。那时是夏天,他似乎怕我热,便直着小臂抱我,托着我,满村子地绕,逢人便讲:“这是我外孙。”
外公的出现,使我规矩了很多。得以喘息的母亲便和外公说笑着走进村里去。七拐八折地走了好一阵,柳槐相遮映的外婆家便出现在眼前。
花白头发,笑眯眯的外婆早已等在门口。她嗯啊地应着母亲的问候,伸手挡开母亲双手捧过的糕饼,蹲下身拉我到她怀里去,硬硬的手指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俺家亮亮又长高哩。”我却嘟着嘴,老大的不高兴,我不喜欢这里,我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
一家人笑语欢声地往屋里去,除了被母亲踢了一脚的我。
屁股的疼痛,使我抽着鼻子,满脸的痛苦状,外婆悄悄地塞一块糖给我,然而不管用,我含着糖,嘴里呜呜地响。
午饭的时候,外婆端上一盆饽饽来。
饽饽的样子,很像是我们所说的馒头。或者它就是馒头,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外婆蒸的饽饽,实在好吃得出奇,刚出锅的时候,带着微微的黄,不似城里食品店的馒头,白得扎人的眼,叫人一见便失了胃口。抓一个饽饽在手里,软软的烫一烫手,整个人都暖了起来,连心都软软烫烫的。就着腾腾的热气,尽着性地咬一大口,嫩嫩的香便流满了嘴,滚滚地淌到胃里去。软软甜甜的滋味,留在舌齿之间,叫人难以忘怀。
然而,我最难忘的,却是外婆精心调制的刀削面。
第一次吃到外婆的刀削面是在母亲走后不久。自小生活在母亲身旁的我,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忽然感到莫大的委屈。嘴一张,外婆的糖块箭拔弩张地飞了出去。还未等外公外婆反应过来,我已哇哇地痛哭起来。
外公古铜色的脸上立时渗出了汗珠,他喂我糖,给我买花花绿绿的贴纸,甚至用肩膀驮着我去看大牛家娶媳妇。我却丝毫不理会急得团团转的外公,自顾自地,张着大嘴嚎啕痛哭。外婆一声不响地看着我,她悄悄走去了厨房,在那里叮叮当当地忙了起来。当我哭到荡气回肠之时,外婆也颠着小脚送出一碗面来。
一阵异香使我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哭泣。
“吃吧,孩子。”她挑着面往我嘴里喂。
迟迟疑疑地,我咬了一小口。这的确是一小口,小小的嘴,轻轻地咬,但就是这一小口,却足以令我破涕为笑,我吮着舌头,响响地嚼着面,双眼再也离不开那碗和筷子。从此,每当我哭闹的时候,外婆总要做面给我吃。
我至今也无法知道外婆是如何将一碗普通的面做到如此好吃的。听外公说,外婆年轻时便长于做面,尤其是刀削面,更是出名的好吃。我曾亲眼见过外婆做面,那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来的。首先,你必须有一身的力气,否则,单是做面条的面你便揉不来。揉得小了,面软,刚一出锅便粘在一起,缩成一坨面糊,吃不出任何味来。外婆揉面的时候,总是用着全身的气力,使劲地压下去,又用力地揪上来??直到那面硬到当当响,外婆才去揭开那口特大号的铁锅。
削面更是一个细致活儿,完全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外婆把笨拙的菜刀灵巧地上下挥舞,飞动的刀片仿佛翻飞的蝶翅,刀刀都险险地擦过手指,却永远不会削上去,闪着寒光的刀口吞吐着粉白的玉片,飞花溅玉地落入滚开的水中,晶莹的水花落到锅沿上,啦啦叫着滚回锅里去。
面虽要精揉细削,精华却全在汤中。外婆所用的汤料,不过是紫菜海米和葱姜蒜白之类,最多加一个鸡蛋,这一锅的鲜味儿就齐全。滚滚地煮一会儿,热热地捞上来,再浇一大勺油花儿四散的面汤,画龙点睛般地点几滴香油,无上的美味热气腾腾地横空出世了。
抱着外婆家特大号儿的海碗,一路倒着手到屋里去,趁热呼啦啦地吞一气,那滋味儿,玉帝都坐不稳。
举着那碗面,吧唧着嘴去逗邻家的狗子,是我那时最爱做的事了。
做得多了,死没出息的狗子就哭起来,这时候,慈爱的外婆便叫狗子进来,要我分一半给他吃。我若高兴,便挑几根给他,若是心里烦,我就把碗抱在怀里,死也不松手。笑眯眯的外婆也只好另做一碗来。
现在想起来,在外婆家的那几年,大约是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外婆却日渐苍老起来。她挺直的腰杆弯了下去,矫健的步伐也开始蹒跚,无法再时常做面给我吃了。我也渐渐懂事,不再缠着她要面吃。我不想看到她满头大汗地做面的样子,真的不想。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母亲要我回城去考高中。我不愿离开外婆,便处处躲着母亲。母亲无奈,只得叫外婆来劝我,外婆却一声不响,她佝偻着腰,一步一挪地去了厨房。
中午的时候,母亲喊我吃饭,我没有吱声,外公来叫,同样没有回答。直到外婆来了,我才磨蹭着走出门去。但我被惊呆了,我被桌子上满满的一锅面惊呆了。我回头看着外婆,外婆眼红红的。她捞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细心地调上香油和醋,颤巍巍地递给我。我无语,我知道外婆的意思,我只是低着头,大口地扒着面。饭后,母亲又小心翼翼地说要带我回去,我什么也没说。
回城的那一天,外婆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到村口。她死死地拉着我的手,丝毫不肯放松,外婆的手还是硬硬的,掌心却有些凉,不似以前的温暖。
班车来了,外婆猛地推开我的手,背过脸去。
我的泪早已蓄满眼眶,但我咬住了嘴唇,拼命地忍着。
车门打开了,我低着头冲上去,木然地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自己的鞋尖。
车里空空的,像极了我的心。车子动了,飞滚的车轮将外婆远远地抛在后面。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感觉,急急地扭过头去。外婆的身影小小的,她挥着手,在脸上抹着什么。我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它自眼眶奔涌而出。
十几年过去了,外婆送我回城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去年春节,我去看外婆。得到消息的外婆早早便坐在村口的青石上等我,旁边站着我的小表弟,外婆的眼早已花了,她已看不清过往的行人。
看到我走出车门,小表弟拍着手叫外婆:“姥姥,姥姥!表哥来了!”外婆颤颤地站起来,她拉住我的手,硬硬的手指去够我的头。
“俺家亮亮又长高了哩。”她咧开了空空的嘴。
外婆不知道,我已有很多年不长个儿了。她够不着我的头,只是因为她的腰越来越弯了。我的心酸酸的。
到了家中,外婆放下拐杖就去做饭,谁也挡不住。不用说,她一定是去做刀削面了。幸好小姨已经把面做好,外婆只不过把面下到锅里,坐等面熟罢了。
好一会儿,被小表弟扶着的外婆才把面端到了屋里。“吃吧,孩子。”她把面递给我。
我吃了一口,愣住了,面是苦的。
外婆笑眯眯地说:“听说你要来,俺一早儿就叫你姨做好了面。知道你口重,俺就多放了点盐。”外婆的手抖抖地指着柜子上的一个玻璃瓶。
我顺着外婆的手指望去,那哪里是什么盐,分明是满满的一瓶碱。
外婆真的老了!
我似乎应该说些什么,但我觉得我更应该保持沉默。
津津有味地,我把那面吃完。
第二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亲情感恩故事_外婆的刀削面
差不多七八岁的时候,我被母亲送到了外婆家。
我至今仍不知道母亲为何要将我送到那里去,大约是我太过顽劣的缘故吧。我记得,当时的我很不情愿到外婆家去,曾用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方法来抵制。但最终,我还是被母亲拖去了那里。虽然我为此忿忿不平了三天之久,然而,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应该感谢母亲的决定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外婆那里还没有通公路,我和母亲这一路便好一阵走。待到怀揣糕酒、手携娇儿的母亲走了个七折七回,人困脚乏之际,看见满头白发满面红光的外公,一路小跑着接了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儿时的我很怕外公,怕他满脸的络腮胡子和刀锋一样刚劲的皱纹,更怕他胡萝卜般粗细手指的大手,惟独不怕他抱我。母亲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外公就抱过我。那时是夏天,他似乎怕我热,便直着小臂抱我,托着我,满村子地绕,逢人便讲:“这是我外孙。”
外公的出现,使我规矩了很多。得以喘息的母亲便和外公说笑着走进村里去。七拐八折地走了好一阵,柳槐相遮映的外婆家便出现在眼前。
花白头发,笑眯眯的外婆早已等在门口。她嗯啊地应着母亲的问候,伸手挡开母亲双手捧过的糕饼,蹲下身拉我到她怀里去,硬硬的手指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俺家亮亮又长高哩。”我却嘟着嘴,老大的不高兴,我不喜欢这里,我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
一家人笑语欢声地往屋里去,除了被母亲踢了一脚的我。
屁股的疼痛,使我抽着鼻子,满脸的痛苦状,外婆悄悄地塞一块糖给我,然而不管用,我含着糖,嘴里呜呜地响。
午饭的时候,外婆端上一盆饽饽来。
饽饽的样子,很像是我们所说的馒头。或者它就是馒头,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外婆蒸的饽饽,实在好吃得出奇,刚出锅的时候,带着微微的黄,不似城里食品店的馒头,白得扎人的眼,叫人一见便失了胃口。抓一个饽饽在手里,软软的烫一烫手,整个人都暖了起来,连心都软软烫烫的。就着腾腾的热气,尽着性地咬一大口,嫩嫩的香便流满了嘴,滚滚地淌到胃里去。软软甜甜的滋味,留在舌齿之间,叫人难以忘怀。
然而,我最难忘的,却是外婆精心调制的刀削面。
第一次吃到外婆的刀削面是在母亲走后不久。自小生活在母亲身旁的我,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忽然感到莫大的委屈。嘴一张,外婆的糖块箭拔弩张地飞了出去。还未等外公外婆反应过来,我已哇哇地痛哭起来。
外公古铜色的脸上立时渗出了汗珠,他喂我糖,给我买花花绿绿的贴纸,甚至用肩膀驮着我去看大牛家娶媳妇。我却丝毫不理会急得团团转的外公,自顾自地,张着大嘴嚎啕痛哭。
外婆一声不响地看着我,她悄悄走去了厨房,在那里叮叮当当地忙了起来。当我哭到荡气回肠之时,外婆也颠着小脚送出一碗面来。
一阵异香使我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哭泣。
“吃吧,孩子。”她挑着面往我嘴里喂。
迟迟疑疑地,我咬了一小口。这的确是一小口,小小的嘴,轻轻地咬,但就是这一小口,却足以令我破涕为笑,我吮着舌头,响响地嚼着面,双眼再也离不开那碗和筷子。
从此,每当我哭闹的时候,外婆总要做面给我吃。
我至今也无法知道外婆是如何将一碗普通的面做到如此好吃的。听外公说,外婆年轻时便长于做面,尤其是刀削面,更是出名的好吃。我曾亲眼见过外婆做面,那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来的。首先,你必须有一身的力气,否则,单是做面条的面你便揉不来。揉得小了,面软,刚一出锅便粘在一起,缩成一坨面糊,吃不出任何味来。外婆揉面的时候,总是用着全身的气力,使劲地压下去,又用力地揪上来??直到那面硬到当当响,外婆才去揭开那口特大号的铁锅。
削面更是一个细致活儿,完全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外婆把笨拙的菜刀灵巧地上下挥舞,飞动的刀片仿佛翻飞的蝶翅,刀刀都险险地擦过手指,却永远不会削上去,闪着寒光的刀口吞吐着粉白的玉片,飞花溅玉地落入滚开的水中,晶莹的水花落到锅沿上。外婆所用的汤料,不过是紫菜海米和葱姜蒜白之类,最多加一个鸡蛋,这一锅的鲜味儿就齐全。滚滚地煮一会儿,热热地捞上来,再浇一大勺油花儿四散的面汤,画龙点睛般地点几滴香油,无上的美味热气腾腾地横空出世了。
抱着外婆家特大号儿的海碗,一路倒着手到屋里去,趁热呼啦啦地吞一气,那滋味儿,玉帝都坐不稳。
举着那碗面,吧唧着嘴去逗邻家的狗子,是我那时最爱做的事了。
做得多了,死没出息的狗子就哭起来,这时候,慈爱的外婆便叫狗子进来,要我分一半给他吃。我若高兴,便挑几根给他,若是心里烦,我就把碗抱在怀里,死也不松手。笑眯眯的外婆也只好另做一碗来。
现在想起来,在外婆家的那几年,大约是我这几十年的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外婆却日渐苍老起来。她挺直的腰杆弯了下去,矫健的步伐也开始蹒跚,无法再时常做面给我吃了。我也渐渐懂事,不再缠着她要面吃。我不想看到她满头大汗地做面的样子,真的不想。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母亲要我回城去考高中。我不愿离开外婆,便处处躲着母亲。母亲无奈,只得叫外婆来劝我,外婆却一声不响,她佝偻着腰,一步一挪地去了厨房。
中午的时候,母亲喊我吃饭,我没有吱声,外公来叫,同样没有回答。直到外婆来了,我才磨蹭着走出门去。但我被惊呆了,我被桌子上满满的一锅面惊呆了。我回头看着外婆,外婆眼红红的。她捞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细心地调上香油和醋,颤巍巍地递给我。
我无语,我知道外婆的意思,我只是低着头,大口地吃着面。饭后,母亲又小心翼翼地说要带我回去,我什么也没说。
回城的那一天,外婆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到村门。她死死地拉着我的手,丝毫不肯放松,外婆的手还是硬硬的,掌心却有些凉,不似以前的温暖。
班车来了,外婆猛地推开我的手,背过脸去。
我的泪早已蓄满眼眶,但我咬住了嘴唇,拼命地忍着。
车门打开了,我低着头冲上去,木然地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着自己的鞋尖。
车里空空的,像极了我的心。车子动了,飞滚的车轮将外婆远远地抛在后面。我再也无法忍受这感觉,急急地扭过头去。外婆的身影小小的,她挥着手,在脸上抹着什么。我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它自眼眶奔涌而出。
十几年过去了,外婆送我回城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去年春节,我去看外婆。得到消息的外婆早早便坐在村口的青石上等我,旁边站着我的小表弟,外婆的眼早已花了,她已看不清过往的行人。
看到我走出车门,小表弟拍着手叫外婆:“姥姥,姥姥!表哥来了!”外婆颤颤地站起来,她拉住我的手,硬硬的手指去够我的头。
“俺家亮亮又长高了哩。”她咧开了空空的嘴。
外婆不知道,我已有很多年不长个儿了。她够不着我的头,只是因为她的腰越来越弯了。
我的心酸酸的。
到了家中,外婆放下拐杖就去做饭,谁也挡不住。不用说,她一定是去做刀削面了。幸好小姨已经把面做好,外婆只不过把面下到锅里,坐等面熟罢了。
好一会儿,被小表弟扶着的外婆才把面端到了屋里。“吃吧,孩子。”她把面送给我。
我吃了一口,愣住了,面是苦的。
外婆笑眯眯地说:“听说你要来,俺一早儿就叫你姨做好了面。知道你口重,俺就多放了点盐。”外婆的手抖抖地指着柜子上的一个玻璃瓶。
我顺着外婆的手指望去,那哪里是什么盐,分明是满满的一瓶碱。
外婆真的老了!
我似乎应该说些什么,但我觉得我更应该保持沉默。
津津有味地,我把那面吃完。
第三篇: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交流会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活动交流会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汇报《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成果,享受读书乐趣。
2、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二、活动准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上网站或其他方法查阅更多与书籍有关的资料。
三、预计时间:1~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
干干净净的封面上有一棵长了很多苹果的树。树干隐藏了大部分,繁茂的枝叶中露出好多诱人的苹果,在探出的一根树干上坐着一个忧郁的金发小男孩和一位时髦的白发老奶奶。
2、师:那个小男孩是谁?
安迪和我们一样,充满幻想,心地善良……读着《苹果树上的外婆》,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安迪那有趣、神奇、充满幻想的世界,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一起体验阅读的快乐。
(二)漫谈《苹果树上的外婆》
1、说说读了这本书,安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
2、书中的苹果树有什么好的,安迪为什么喜欢到苹果树上去玩?
交流
3、母亲误会了安迪想要一顶格哈德那样的帽子,其实安迪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交流
4、安迪第一次见到外婆时,外婆的哪些举动让安迪觉得不可思议?
交流
5、你认为外婆和奶奶谁更需要安迪?为什么?对于外婆和奶奶,你认为安迪更需要谁?为什么?
交流
6、《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话语, 这些话语有的生动真实,有的温馨感人,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诙谐幽默, 读完后让人久久难忘。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那些精彩的语言吗?
交流
7、读完这本书,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讨论吗?
交流
师:幸福就是一只口袋,装进来有收获的满足感,而拿出去才能感觉到成就和快乐。我们要时刻记住奉献总比索取更快乐,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亲人甚至是需要帮助和关心的陌生人吧,你会在帮助、关心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感和成就感的。
(三) 讲故事,交流体会。
请学生讲讲文中的小故事。
交流
(四 )画故事,说内容。
出示同学的画,并说说图上的内容,其他同学自由补充。
(五) 展读书笔记,互学互评。
1、由组长负责,在组内展示同学的读书笔记。教师巡视,参与评价。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组长汇报。
(六)总结活动。
1、读名言
读一些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
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爱迪生
2、师总结:孩子们,想要寻找快乐吗?那去看书吧;想要变得人见人爱吗?那去看书吧;想要变得更加聪明智慧吗?还是去看书吧。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七)请把《苹果树上的外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四篇:刀削面培训
刀削面培训
北京晋面天下餐饮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其正真做到了汤鲜、肉香、面筋、色香昧美的特点,现有9大品种,供不同消费者使用,本中心是由专业从事刀削面制作的多名厨师组建而成,
为了使刀削面市场不断的矿大,本中心本着双赢双胜的理念,现面向全国诚招学员
本中心传授大同刀削面卤汤{臊子}技术为主,手工削面为辅,专门为准备开店的老板服务
来我中心学习者,我们都是采取师傅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完全由学员自己操作还有文字资料以及学员在实
际操作时做的详细记录,关于刀削面理论知识、店的经营变化等在教学中风别讲解,所学品种都传授完整的配方和操作过程、觉无保留.
学员学会后我们会长期对所学品种的技术提高.
刀削面培训流程:
1电话预约、来店免费品尝
2尝面满意后安排课程、(不满意报销来回车费)
3由公司技术总监亲自授课(上午8:00-11:00和面+揉面+削面+煮面等流程、下午2:00-5:00学习各种卤做法、其中包括、原材料的选购+调料与主料的配比+掌握火候、等操作过程
学员学会后在公司实体店亲后厨自上手操作、以便加深印象、回家独立开店。 4开店后、您开店所需:削面技师、削面机器人、厨房设备、山西特产等都为学员开店所用
5有不方便来北京的学员、可以安排师傅上门传授。帮助开业指导
6本公司会定期的更新新技术以后会通知学员学习,(不断的创新、才是饭店生存之道)
7每年会举办一次学员交流会、每个地方的学员把开店成功的经验相互交流学习。
刀削面的品种
肉面类:传统猪肉面酱香牛肉面浓香排骨面香辣肥肠面
素面类:蘑菇素十锦西红柿鸡蛋面风味茄子面
凉拌面:炸酱面麻酱面酸汤牛肉拌面
炒面类:鸡蛋圆白菜炒面山西过肉肉炒面茄汁炒面西红柿鸡蛋炒面 削面伴侣:卤鸡蛋肉丸子卤豆干爬肉条油豆腐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