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传》读书笔记
《邓小平传》读书笔记
在一次考研政治辅导课上,一位老师给我们讲到了邓小平的大智慧,我感到十分震撼。从小到大,我只知道这位伟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他让中国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但我却对他是如何让这一切成为现实,这期间邓小平又经历着怎样的历练...这些都一无所知,所以我选择了去读这本《邓小平传》。
该书作者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是英国前驻华大使,他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情缘。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他三度赴华任职,前后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间,与邓小平有过数次面对面接触,直接参与了香港问题谈判。作者虽说是外国人,我自己也感觉到作者并未打算向读者讲述一个邓小平的神话或史诗。他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解读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并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跌宕历史。因此该书在西方同类传记中是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邓小平一生坎坷之多,陷阱之深,挫折之大,但他是怎样经历了“三起三落”而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呢?我读完这本书后,也大概有了答案。
原因之一:超于凡人的忍耐。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稍遇刺激,就头脑膨胀;仇恨至极,不顾一切去找对方拼命;狂喜之时,则会忘乎所以。而邓小平一生遇
到的比这类事情更多。既有来自枪炮战场上的强烈刺激,也有来自“文攻”战场上的激烈对手。他对反动军阀有过满腔仇恨,对“左”倾领导者有过愤怒之情,对部属犯错误有过痛惜,对党内其他同志蒙受不白之冤有过气愤不平等等。但是,每当此时邓小平都能约束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心境,控制自己的言行。在遇到刺激的情况下,他都能保持沉着,冷静。他表面不动声色,但内心的力量却坚如磐石。命运给过他公平,顺境,荣誉和欢乐,也给过他厄运,挫折,屈辱和冷酷。他享受过别人的同情,理解,支持和拥戴,也饱尝过别人的嫉妒,非议,批判和打击。他住过高楼大厦,也住过“牛棚”。但是他遇事不怒,含怒不激,所以他能看得很长远,获得成功。
学习邓小平这种坚忍不拔的忍耐力,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一些坎坷,遇到一些逆境,遭到一些失败,这都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某种意义上讲,磨难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必要的。邓小平是雄才大略的伟人,曾经历过三次重大磨难,而每一次磨难都使他增加了胆略和智慧。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77年7月,73岁的邓小平第三次恢复工作,重新担任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这个消息尽管早在人们的期望之中,而当真正这个没美梦成为现实的时候,大家都异常振奋。只有邓小平还是和之前被贬职或者晋升时的态度一样,不喜不悲,泰然处之。也许这就像他对妻子卓琳所说的那样,一切都会慢慢过去的。耻辱痛苦的日子终将会逝去,同样的,风光快活的时光也会慢慢消逝。心态能保持到如此境界,还有什么坎过不去,什么苦吃不了呢?
原因之二:超凡的军事谋略。
邓小平的军事谋略来源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他战功卓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战争年代,他长期担任一个战略大区的主要领导,积极参与领导了我军从武装起义,创建根据地,到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全过程,指挥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显示出独特的作战指挥和治军风格,带出了一支勇于为全局做出牺牲,敢打硬仗恶仗的钢铁队伍。他是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军事思想充满着科学求实精神。他是一个杰出的实干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讲究实际,注重务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他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不仅善于把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论,而且善于对作战实践进行自觉地理论指导,常常看的深,看得远,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邓小平的军事思想体现着变革创新精神。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战胜外来的挑战,关键在于领帅人物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战略创新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恢弘气魄和超人胆识,做出了一系列超越毛泽东的新的军事战略判断和战略理论,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目标以及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为国防和军队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1985 年6 月4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这一著名的军队“消肿”计划----百万大裁军更是显示出邓小平的创新变革精神和独到的眼光。百万裁军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诚意。一次裁军的阵痛,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在全世界赢得了朋友。 原因之三:超凡的经济头脑。
民间有句话说的好: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 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旧路; 或是开辟一条新路。邓小平作出伟大抉择:“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动力。
1984年,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他以这次视察为契机,进而制定了“不是收而是放”的大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扩大,沿海进一步实现了大开放。
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讲话中他点破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层“窗户纸”,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树立了航标,而且也为中央决策层的决策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全国人民的思想又有了新的提升,在这种富于实事求是的精神潮流下,人们不断打破“左”的“框框”,冲出“右”的束缚,开始放下包袱,转换
脑筋,不再纠缠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规律的现金经营模式,管理方法。
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最后关于邓小平的功过,我想引用原著中的话来表达一下“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看到他身上的一些弱点。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因为是他领导他们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以往闻所未闻的水平,而这是他们的父辈做梦也想不到的”。
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这样的领袖,可敬,可佩,可爱。
第二篇:水浒传读书笔记之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情节篇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以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撼,因为故事情节的连绵起伏。表面上《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府的腐败,老百姓们不断地受到压迫。
《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公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臣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原象。
整体的情节全部紧密地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使情节又起伏又紧密。这样的故事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成为了水浒传除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外的又一个亮点。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中心篇
也许水浒传的情节中,有着忠诚的最好渗透。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例如说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这种品格升华了他们的灵魂,让这些人物就算没有渗透作者的感情也可以让人区分好坏。因为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只要拥有忠,他们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汉!
同时,兄弟间的义气也让我大为感动,这使他们精神高尚与正义感的见证。《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但正因为义,给了英雄们勇气与前进的动力。"义"字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讲义气的人,就是真君子,这些人的义气,难道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义气贯穿着人与人,那么相信这样的凝聚力足以让一个民族日益强大起来并且创造辉煌。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人物篇
鲁达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赤条条来去无牵
挂”,极尽潇洒之情致,可以说达到了率性“无我”的完美境界。鲁达是水浒中最为
具有人性的智慧之人,五台山老和尚所言不谬,故法号智深!遍观全书,鲁智深
杀人仅有离家之前拳打镇关西是失手不当杀人,以后极少几个被杀之人都是恶贯
满盈,实为水浒之中洪七公,真君子大侠也。智深具有人性本原的真情实感,无
论是保护卖唱父女,不遗余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和求名动机。五台山出家,屡
次坏了庙里的规矩,其根源是好酒的本性和追求无拘无束生活方式使然,并没有
任何以强凌弱的行为。转东京,即使与地皮流氓为伴,以其善良通达之心影响着
泼皮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不失善举。交林冲英雄相惜、大闹野猪林、洞房
扮新娘、二龙山除掉恶道士、直至上粱山,其英雄气与林冲大有互补之妙!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不凡的人。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像鲁智深这样的
人物一定活得逍遥自在,当别人仍然在金钱的束缚中挣脱不开的时候,他已经无
拘无束的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了。这样一个人,现在确实不多见,但是谁都不能否
认的是鲁智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将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在《水浒传》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
娘等等,而豹子头林冲则是比较早出现的其中一位。他有一个美丽且贤惠的妻子,
有美满的家庭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却使林冲这位本不
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走上了梁山。
林冲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
条血路。使他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终于显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冲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浒》以十分细腻的艺术笔触,反复描写林冲
虽屡受迫害,却不愿反抗的心态。在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为了不得罪他的
顶头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职位,所以他忍受了这奇耻大
辱,以求平安无事。
“误入白虎节堂”是高俅陷害林冲的一个大陷阱。由于当时“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
会,他怎么也不敢把上司往坏处想,更不会想到上司还会无端地陷害他。此外,
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与高俅套近乎。所以,他把一个骗局当真
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来,往陷阱里跳。直到被捉,才醒悟过来。
到了被刺配沧州牢城,由于柴进的书信,他暂时在牢中过得还不错,也只等着有
一天遇赦,便回东京去。然而高俅仍然不放过他,派陆谦和富安来谋害他。草料
场得一场大火,林冲侥幸没有被烧死,可是会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于是林冲只
好把陆谦三人都杀了,并且剖开了陆谦得心。尽管林冲的杀人手段是残忍了一些,
可是他有好好的一个家庭,这样顶天立地的一个禁军教头却被高俅,陆谦迫害得
家破人亡、有国难投,就更应该用这种严厉的手段惩罚仇人!只是这个时候,林冲才显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终于是气魄宏大得造反英雄!
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
总而言之,林冲终于是英雄了,终于是一个气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
《智取生辰纲》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后,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上,又接二连三地跟洪教头比武的一系列事情,展示了林冲谦和忍让,武功高强.揭露了洪教头骄傲自满,狗眼看人低的恶习,文章层次分明.很显然,林冲是个深藏不露的人,而洪教头却盛气凌人,目中无人.才会输的惨不忍赌,古今中外,因为骄傲而失败的人数不胜数,我们怎能忘怀春秋时期,吴王因为一时自满,才没杀越王勾践,造成当日之祸,一失足成千古恨.蒋介石拥有全副美式装备的800万军队,因为一时骄傲,被打跨了.这一件件刻骨铭心的事,我们不能忘怀.
朋友,请不要忘记,骄兵必败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份沉甸甸的人生哲理,我们不能忘记呀!!!
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赏嫉恶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只找到4篇……sorry^
第三篇:邓小平南方讲话之读书笔记
邓小平南方讲话之读书笔记
南巡讲话的大背景:一是国内背景。由邓小平作为总工程师,1978年在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开放格局,可以用很精辟的一句话说:改革了,开放了。国民困于中国市场经济是走“资”还是走“社”的选择问题。
二是国际大背景:全球风云多变,世界动荡不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改变了颜色。接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剧变,列宁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的党解散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了。这一严重结果,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倾斜,给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前途蒙上阴影。
西方的一些政治势力继续利用这一时机,加大和平演变的力度,利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妄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气势,人们忧心忡忡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前进,还是向后退;是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保卫政权、防止和平演变为中心;是继续扩大开放,还是退回到原来的路子?又一个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到了,这也是一个考验政治家战略远见、政治智慧、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关头。中国的路怎么走,需要给予回答。
讲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 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 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 创造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 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 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作出了新概括。
讲话的内容虽然短,但是十分概括。回答了我们的改革的本质不仅同革命的本质相同,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直到现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也不外乎他提出这五点。对中国之后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容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讲话的意义以及效果:上文也略提到一些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意义,不是很全面,下面做我个人的一些评价。讲话的意义所在莫过于正面回答了国民所困恼的问题,中国姓“社”不姓“资”。再次坚定了改革开放,并深化。邓小平同志用每个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明白的话,向我们讲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以及其他的许多内容,这也很好地表现了小平同志让老百姓感受到亲和力。南方讲话让人领悟很多。
有个很好的的例子:科技与教育。在小平同志讲话的内容提到科技和教育上。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首先,对于科学,我们要提倡,要有“靠科学才有希望”这样的意识。而在讲话当中,小平同志还不忘记告诉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的发展需要他们,同时,他们也会从中国的发展当中获得他们想要得到的。在小平同志眼中,教育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教育下成长的中国的明天和希望。在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形式主义的东西灌输给年轻人,应该要把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交给他们。为了能够给我们的事业班子注入活力,他强调必须引进年轻人,并且强调老一辈应该协助新一辈好好地完成我们的事业。也可以这么说: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泽
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第四篇:《邓小平传》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名:《邓小平传》
作者:【英】理查德.伊文思
本书作者理查德.伊文思是英国前驻华大使,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他三度赴华任职,先后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间。在1965年把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所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后,伊文思被邓小平的报告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多年时间,他大量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于1993年完成本书。书中伊文思按时间顺序分为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邓小平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再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才改名为邓小平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生于四川广安县牌坊村的一个小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先后在私塾、小学堂、广安县中学念书,1919年秋进入**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学习,1920年到法国诺曼底的巴耶中学勤工俭学,1922年在巴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邓小平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解放了云、贵、川、西康诸省,促进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邓小平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69~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
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在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休后仍保持对国家建设的关心。
阅读《邓小平传》,我看到一代伟人从革命到建设国家一路上的坎坷经历以及他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禁为他的军事才能、敏锐的判断力、坚强意志和理论建设才能所深深折服。邓小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认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订规划。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设计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他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提出要把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于1999年底回归中国。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改革开放35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了它的正确性,今后它将继续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这就需要当今国家领导人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追求创新,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终极目标。
第五篇:【马基作业】马列读书笔记之《邓小平南方讲话》
马列读书笔记之《邓小平南方讲话》
如果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崛起!这两个人物都是我十分崇敬的历史伟人。而且邓小平更是为新时代的中国,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离不开对马克思的深刻理解。《邓小平南方讲话》一部经典的著作,诠释出邓小平同志适应时代的对马克思的精辟理论。
作为一篇影响了中国现代发展的巨著,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让人领悟很多。在这里我大概介绍一下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
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
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在南方谈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形成了科学体系。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通观全问,邓小平同志用每个老百姓都能看懂、听明白的话,向我们讲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以及其他的许多内容,这也很好地表现了小平同志让老百姓感受到亲和力。
在一开始,小平同志就讲到了,我们的改革的本质不仅同革命的本质相同,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时也表明,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意识。过去,认为只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而根本没想过要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也从来就没听说过。但是,小平同志提出来了这样一个观点,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要在改革中将发展生产力同解放生产力相互结合。
没有人会忘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怎样来的。对!是中国的人民、老百姓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枪杆子取得的,这是共产党人与人民之间亲密合作的完美成果。假想,如果没有老百姓,我们可爱的党也许就不能取得胜利了。所以,小平同志在谈话当中,强调了老百姓在改革当中所具有的非同凡响的意义:我们改革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老百姓生活,让老百姓能够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最终让老百姓肯定党的劳动成果,给予党无限的支持和拥护。与此同时,小平同志立即提出了要达到这样一个巨大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社会主义。
小平同志在接下来的讲话当中提出,“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这明显完全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对老百姓的心理了解是如何地深刻,同时,也可以看出,小平同志把全局牢牢地把握在手中,紧紧抓住在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
在小平同志看来,改革就必须得大胆,需要有敢闯的精神,不能畏首畏尾,而这也正是中
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只有凭借一点闯的精神,一股劲才可能走出一条好的新路来,要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开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定能够万无一失的,而这也正是小平同志的观点。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在改革当中,“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小平同志把握住了改革的好时机,一心就决定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冒着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压力。他将改革的判断标准放在了那些反对者的面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离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的实际当中,小平同志完全地考虑到了这三方面的问题,所以当别人电脑心办特区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时候,小平同志清醒地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我们只是为了引进过外先进的东西来壮大我们自己的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我们也不需要怕资本主义会从我们这里带走太多的利益,因为我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技术和管理,还有为我们打开的市场已经足够补偿我们的了。
小平同志从一开始就强调说,发展我们自己,关键就是要发展经济,而且在经济的发展当中,我们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发展时就发展,坚决不能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把握住机会,快一点发展,这样才讲效益,讲质量地发展下去,即使搞外向型的经济也不会害怕了。不仅如此,我们发展得好的地方,还能带动那些稍微落后的地方,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同时,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如果一直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将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
在小平同志讲话的后半部分,他的重心放在了科技和教育上。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首先,对于科学,我们要提倡,要有“靠科学才有希望”这样的意识。而在讲话当中,小平同志还不忘记告诉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的发展需要他们,同时,他们也会从中国的发展当中获得他们想要得到的。在小平同志眼中,教育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教育下成长的中国的明天和希望。在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形式主义的东西灌输给年轻人,应该要把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交给他们。为了能够给我们的事业班子注入活力,他强调必须引进年轻人,并且强调老一辈应该协助新一辈好好地完成我们的事业。
最后,小平同志再次强调,我们在改革当中应该要勇往直前,要有不怕的精神。
整篇讲话内容虽然不过区区几千字,但是,却将中国改革开放中已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统统都给涵盖了进去,充分做到了简洁、明了,不讲究形式主义的优良作风。
小平同志的讲话是非常具有价值和重大意义的,而我们正是沿着他的讲话精神,让中国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所谓一百个人读马哲就有一百种马哲思想,我想读这本书也不例外。经过和同学的大致讨论,他们也无疑认为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中体现的马列思想与当时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但是当中我们也存在几个需要商讨的问题,例如在南方讲话中,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并不是有很多人理解,邓小平同志通过了一系列的后备工作才艰辛使这些正确的理论为广大民众接受。理论的更新这是否说明当时的马列主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还是因为中国的情况太特殊的缘故?我们都在这个观点各持己见。而我则认为是中国自身情况并不符合马列理论中社会
发展的一般过程的结果。还例如在坚持马列主义中,引入西方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否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甚至于政治文化带来冲击?如何坚持我国的政体在长期的文化,政治,经济交融中,仍然能保持社会主义形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不动摇等等?而事实证明,谈话明确提出的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很完美的解决了发展中的思想问题!
总的来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更是有现代中国特色马列主义思想建筑师!
07计算机1班
0704050015
叶小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