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党员读书笔记之《周恩来传》

党员读书笔记之《周恩来传》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2:18:45 | 移动端:党员读书笔记之《周恩来传》

第一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伟人。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讲着讲着她竟然在课堂上动情地哽咽起来,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对周总理产生的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逝世以后仍然有许多人怀念他,仍然有许多人为他所感动?虽然在小学里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已经让周恩来高大伟岸的形象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是在读了《周恩来传》以后。

读了《周恩来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周总理一心为国为民,一生不贪图名利,为国家事业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爱,最有才华、最成功的领袖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上!

在周总理的童年时期,他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本来已经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堕入了清贫困苦的境地。两个母亲相继去世,父亲为了生活而长年在外谋事,幼小的周恩来不得不去富户叩门借债,或是送衣物进当铺典押,家中的一切家事和亲戚的往来都由周总理一个人来操持,也许正是这个艰难时期使周总理对为人处事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个经历应该是最早为周总理一次次成功完美的调和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埋下的伏笔。虽然他的生活贫困,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并没有忘记他的理想。同时,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1910年的春天,在他12岁的时候进书院读书,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在东北当年日俄战场上,留下过少年周恩来的足迹。“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想日俄战兮心酸。”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当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要读书时,有的同学说是为了光耀门楣;有的则是为了入仕;还有的同学则说是为了给父亲记账,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说了一句连校长都为之震惊的话,“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他看到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后而自觉的参加了革命。

看到周恩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我不由的回想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那时的我还在父母的庇佑下,什么都不懂,只想着玩,有时父母不让我出去还很委屈的在家哭,在外面受委屈了就回家告诉父母。与之对比,我真的很惭愧,虽然是我们的生活时代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周恩来是生活在战乱时期,而我们则是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新时代,但12岁的周恩来的爱国情怀是那样的浓烈,而那个年龄阶段的我们却什么也不懂。正是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这一誓言,促使他今后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奔走,

为了中国的抗战胜利,为了中国的未来奔走着。也正是他的这种爱国情怀,这种贡献,他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敬重,他的史事将被后人所传颂。

周恩来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周恩来总理早年间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不久他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每一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不仅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还在1954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

总理严于律己,一辈子不搞特殊,他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以一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遵守党的各种纪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弥留之际,他一再叮嘱邓颖超:葬礼要从简,规格不要超过中央任何人。一定不要搞特殊化。1976年1月7日晚11时,已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恩来,辨认出面前的医生吴阶平等守候在旁,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生前说的最后的话。1月8日上午9时57分,一代伟人,我们的好总理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终年78岁。这样的总理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我也深深体会到,小学那次课堂上,老师为周总理而哽咽的感情。周总理,一位在我心目中近乎完美的人,一位真正高尚的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周恩来一生,总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伟大的精神品格。从小立下大志,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做矢志不渝的终生目标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个精神的核心。同时他在工作上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做好事情,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周恩来的精神影响、感动了无数人,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来的文集中看到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

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数学102 李子君 1010030210

第二篇:读书笔记:周恩来传

《周恩来传》

作者:金冲及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金冲及(1930年— ),男,上海市人。著名的辛亥革命史和孙中山研究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未定文稿》主编,文化部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北京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编写周恩来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编写周恩来传记的工作量太大,本书曾分建国前和建国后两部分出版。《周恩来传(1898—1949)》在一九八九年二月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版。这以后,又经过九年的工作,《周恩来传(1949—1976)》方才完稿,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周恩来传(1898—1949)》由李琦指导写作并审阅定稿,金冲及主要撰写,而邓小平阿志则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周恩来传(1898-1949)》的主要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同志建国前数千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长江局、南方局等大量会议记录,还有原由邓颖超同志保存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日记、作文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当时各种报刊和许多同周恩来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等。力求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感想:

是谁在少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

是谁为救国,高举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之旗?

是谁求团结,道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爱国呼吁?

是谁逝世后,造就了十里长街悲情弥漫的感人场面?

是他,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从小立志救国救民,发奋读书,为寻找真理渡洋蹈海,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最忠实的公仆;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兢兢业业,在布满荆棘,充满坎坷的征途中,不计较个人的权力地位,利益得失,荣辱升降,始终顾全大局,为党为国,为人民而奋斗不息,一往情深地奉献自己!

是他,我们的大管家,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童年的周恩来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和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愁蹈海亦英雄”的立志求学诗而刻苦奋斗,并贯穿了他不断学习,不断探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学习要有理想,学习要有方法。周总理说过:读书不能满足于学校,要投身社会,向群众学习,向工人学习;他说:“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博学善思的青年周恩来不仅对社会科学书籍感兴趣,而且对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书籍也非常喜欢。他读书,不满足于国内,而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我用。“学矣,问矣,思辨矣” ——边学习边思考是学习最一般也是最重要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的和其他人分享,以求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一个良性学习的方法和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都有助于我们的进步。

周总理是真正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实践者,他在死后无一分私产,火化后连骨灰都不留,全部被利用他是唯一令联合国降半旗的中国人,只因为他的巨大贡献,不仅是对中国,还有当时的世界周恩来的勉励尽人皆知,但看当今中国,贪污受贿者比比皆是,上有

被称为“第一巨贪”的陈良宇,下有乡村贪官熊勇,其他还有刘松涛、尚军等,多到让人目不暇接??再看文革中的周恩来,仅凭借一己之力,他力保陈毅,还保全了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香凝、傅作义、张治中、蒋光鼐、蔡廷锴、和李宗仁等十三位民主人士,同时也包括国务院,人大常委,政协等首脑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他敢于进言,敢于做实事不怕遭到陷害和批斗,而如今的诸多干部,完全没有可比性??

对于晚年时自己那削瘦的面容,周恩来曾自嘲:“吾貌虽瘦,必肥天下”。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经变得非常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认出守护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次日凌晨,敬爱的人民的好总理与世长辞!他是如此彻底甚至决绝地爱着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和百姓,毕生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传承者,中国开国第一总理,外交部部长,人民心中的绝对好总理。基辛格说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政治家”,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从这许多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总理是何等的的伟大,伟大到你难以想象!

周恩来的心里时刻装满了祖国和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想的是“中华之崛起”人民之幸福。冰心称他为“千古一完人”,他是无瑕的美玉。

请听听时代的呼唤:

当时赤县起风雷,如蚁红兵聚衮台。

吐哺周公频致问,归心少小尽舒怀。

花临端午恸颜赤,梦至今宵彻骨哀。

天若与吾心意便,三十年寿馈恩来。

李清照曾说过“生当作人杰”。张曼菱这样解释:人杰,须有顶天立地的人格,百折不回的气概,有宠辱不惊的气质,有洞察穿透历史的慧眼巨智,有为别人之不能为,敢当别人之不敢当,承担天下大任的铮铮铁骨,一句话,具备有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所积淀的高尚品质。周恩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拥有站在高处的心气,是一个壮志凌云的男子汉。读过这本书,我心中的总理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务真求实,团结协作,才能将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和谐文明的大家庭!

第三篇:《周恩来传》读书笔记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这本书,是(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全书共分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等四部份,其中《周恩来传》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年代分两个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平凡的一生。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并不像政治宣传的那样,是个从小就志向远大,意志坚定,通晓四国语言的完美圣人。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年轻气盛,有过彷徨迷茫,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员,但是最后却走向政治,突然明白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即使他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有坚持更有妥协,即使也有种种的不满,但更懂得如何隐忍,如何韬光养晦。当现实背离理想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沮丧,而是尽全力向好的一面努力。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周恩来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的精神品格。周恩来伟大的人格精神又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

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一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这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我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就是要立志,只有有了坚定的目标,才会有坚定的行为。确定好人生的坐标,分发前进,我想这样才会活的才有意义。

二、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核心。

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核心。表现在他时刻关心群众生活,体察人民疾苦,终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上。周恩来作为共和国的“大管家”,人民的忠实公仆,与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联。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尽管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昼夜操劳,仍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学校、部队,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促膝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疾苦,询问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

的呼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及时把群众的意愿化为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

三、淡泊名利

从少年和青年时代起,周恩来就十分看不起那些虽不乏才干和作为,但却内怀邀名请功之心的爱出风头之徒。周恩来认为,“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他心中的“名”,是清正、神圣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孜孜牟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道德的罪人、名誉的罪人。处理两者的关键,是要有大志,但不能有大己。古往今来,大凡有大作为的人,最难协调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伟大的事业与个人功名利益的关系。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失了足,跌过跟头。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那些曾和周恩来一道并肩战斗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张国焘、高岗、林彪。周恩来则不然。他的大志,就是“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从而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对此,他没有任何的游移和反复,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完全抛弃了个人名位和私利。从投身共产主义运动那一天起,他就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250年后的1973年,周恩来说:“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我们是立党为公,不是立党为私”。13年来他就是这样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肉,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的身上集中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展现了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魅力。

淡泊名利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如果连学生都追逐名利,那么就失去了进入大学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这些东西,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周总理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四、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周总理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高高在上,官气凌人,甚至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而是宽厚真诚,平等待人,广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他在**工作期间,就团结了大批的民主人士,扩大了革命的阵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被作为“走资派”打倒,数不清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被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很多人被打死或被迫自杀。对于这种极端恶劣的形势,周恩来虽然无力挽回,但他还是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极力地保护各级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例如在他1968年8月30日提出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中,就明确指出保护的对象包括宋庆龄等13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以及副委员长、人大常委、副主席、部长、副部长、政副、国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两高等。仅这个名单,就保护了大批的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不在这个名单中的人,他也设法保护了很多,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留下了一批极为

宝贵的人才。因此,很多人直到周恩来逝世多年以后,仍然对他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中,他的朋友是最多的。

人际关系对于现代人来说非常的重要,怎么和领导、同事、学生处好关系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一个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老话,但却很实用,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

纵观周恩来光辉战斗的一生,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举世瞩目,有口皆碑的。然而周恩来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对革命的贡献而居功自傲,相反,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解剖自己。周恩来是人,不是神。他一生中有过失误,也犯过错误。但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隐瞒,大一点的错误,他真心诚意地作检讨,对小的失误,他也不敷衍了事。周恩来作自我批评,决不强调客观原因,而是首先着重从自己的思想、作风,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周恩来身上这种特有的人格精神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偶成,而是他终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

想起周恩来说的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果然做到了。但是我……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伟大,但我会守信用,我要说到做到,给自己定的目标,就要实现,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读书笔记-周恩来传记

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周恩来传记》,我对周恩来无私奉献、一心为国为民的一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同时也被周恩来的精神所感动。

如果时间可以冲刷感情,那么时间就可以将感情验证。周恩来,集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学习他伟大的精神。周恩来像一本厚厚的书,了解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繁杂的人生;周恩来像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着我们前行!周恩来的崇高精神,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精神旗帜,是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他的精神风范感召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周恩来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周恩来的精神包含了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律己精神、宽厚平等精神,每一个精神都是周恩来的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精神都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和奋斗终身。

在周恩来的精神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改造自己。正是由于周恩来渊博的知识,周恩来在处理众多难题时可以如鱼得水般地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科技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交流,但也让我们面对更多的问题。想要轻松的解决问题而不被问题所扰就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这离不开刻苦好学。

勤奋好学是成功的前提,周恩来是勤奋好学的楷模,他在一篇题为《一生之计在于勤论》的文章中写道:“人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乎将来。”在上学期间,他不仅努力学习外语而且还自编自演不少进步话剧,显示出他追求综合素质、力求全面发展的强烈意识,也为他日后更大的发展,为民族、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周恩来经常读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先生革命派办的《民权报》、《民生报》,以及当时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了一部精印的《史记》,就毫不由于掏出伙食费把他买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科学”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他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时,常常感到学校规定的课程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于是便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博览群书。由于他的勤奋苦学,品学兼优,使全校师生十分钦佩。投身革命后虽肩负重任,但他仍旧一刻也不放松学习,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繁忙岁月,他都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哪怕是在飞机上、火车上,也是手不释卷。

周恩来的刻苦学习精神,对于我这种刚刚进入大学没有多久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指导性的。在高中,老师时时刻刻监督我们,不放松我们的学习,上课都是慢慢地讲,力求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听懂。如果有谁的学习落下了,老师便会给他做专门的辅导,保证大家的学习水平都在标准线之上。因此,高中的学习可以说是被迫的学习。步入大学,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没有那么严格了,有些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开始放松自己对学习方面的要求,认为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了,放纵自己,对自己要求不高。我刚入大学的时候也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不知道是好好学习,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考试及格就好,但看了《周恩来传记》,了解了周恩来的刻苦好学的精神之后,我觉得我不再迷茫了,我应该刻苦学习,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刻苦好学,掌握好本领。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下课的时候积极完成作业和预习,有时间时多去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充实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大学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时间和提高自己的时期,如果我们不在大学里好好学习,那就是浪费资

源,浪费生命了,也违反了我们上大学的初衷,对不起我们自己十二年的努力。刻苦学习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刻苦学习不仅是大学生的职责,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程度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所以人才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汲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从古至今,每一位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刻苦好学的,他们刻苦好学,不断用知识来丰富自己,打好基础,等机会一到,抓住机会便可以水到渠成地成功。在平常,我们要刻苦学习,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当机会来临,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平时不刻苦学习,那机会到了,我们不知道到该如何去争取,那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而无能为力。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就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不是合格的大学生,不是没有轻松而且高薪的工作,而是我们不符合条件,没有有足够的能力拿下那份工作,假若我们有相应的知识,符合企业的招收条件甚至超过,那拿下工作就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大学生应该刻苦学习,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专业理论武装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随时随地做好准备。

周恩来的刻苦好学精神,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进而铸造了他辉煌的一生。我们大学生要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立志高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许在别人眼里我们一辈子是平庸的,我们不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伟大的贡献,也不可能人人都跟周恩来一样过一辈子,但请相信自己,请努力生活着,学习着,不断突破自己,就是成功!我们要向周恩来学习刻苦奋斗的精神,让梦想起航吧!

第五篇:水浒传读书笔记之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情节篇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以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撼,因为故事情节的连绵起伏。表面上《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府的腐败,老百姓们不断地受到压迫。

《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公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臣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原象。

整体的情节全部紧密地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使情节又起伏又紧密。这样的故事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成为了水浒传除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外的又一个亮点。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中心篇

也许水浒传的情节中,有着忠诚的最好渗透。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例如说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这种品格升华了他们的灵魂,让这些人物就算没有渗透作者的感情也可以让人区分好坏。因为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性格,只要拥有忠,他们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汉!

同时,兄弟间的义气也让我大为感动,这使他们精神高尚与正义感的见证。《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但正因为义,给了英雄们勇气与前进的动力。"义"字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讲义气的人,就是真君子,这些人的义气,难道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义气贯穿着人与人,那么相信这样的凝聚力足以让一个民族日益强大起来并且创造辉煌。

水浒传读书笔记之——人物篇

鲁达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赤条条来去无牵

挂”,极尽潇洒之情致,可以说达到了率性“无我”的完美境界。鲁达是水浒中最为

具有人性的智慧之人,五台山老和尚所言不谬,故法号智深!遍观全书,鲁智深

杀人仅有离家之前拳打镇关西是失手不当杀人,以后极少几个被杀之人都是恶贯

满盈,实为水浒之中洪七公,真君子大侠也。智深具有人性本原的真情实感,无

论是保护卖唱父女,不遗余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和求名动机。五台山出家,屡

次坏了庙里的规矩,其根源是好酒的本性和追求无拘无束生活方式使然,并没有

任何以强凌弱的行为。转东京,即使与地皮流氓为伴,以其善良通达之心影响着

泼皮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不失善举。交林冲英雄相惜、大闹野猪林、洞房

扮新娘、二龙山除掉恶道士、直至上粱山,其英雄气与林冲大有互补之妙!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不凡的人。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像鲁智深这样的

人物一定活得逍遥自在,当别人仍然在金钱的束缚中挣脱不开的时候,他已经无

拘无束的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了。这样一个人,现在确实不多见,但是谁都不能否

认的是鲁智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将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在《水浒传》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

娘等等,而豹子头林冲则是比较早出现的其中一位。他有一个美丽且贤惠的妻子,

有美满的家庭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却使林冲这位本不

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走上了梁山。

林冲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

条血路。使他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终于显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冲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浒》以十分细腻的艺术笔触,反复描写林冲

虽屡受迫害,却不愿反抗的心态。在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为了不得罪他的

顶头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职位,所以他忍受了这奇耻大

辱,以求平安无事。

“误入白虎节堂”是高俅陷害林冲的一个大陷阱。由于当时“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

会,他怎么也不敢把上司往坏处想,更不会想到上司还会无端地陷害他。此外,

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与高俅套近乎。所以,他把一个骗局当真

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来,往陷阱里跳。直到被捉,才醒悟过来。

到了被刺配沧州牢城,由于柴进的书信,他暂时在牢中过得还不错,也只等着有

一天遇赦,便回东京去。然而高俅仍然不放过他,派陆谦和富安来谋害他。草料

场得一场大火,林冲侥幸没有被烧死,可是会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于是林冲只

好把陆谦三人都杀了,并且剖开了陆谦得心。尽管林冲的杀人手段是残忍了一些,

可是他有好好的一个家庭,这样顶天立地的一个禁军教头却被高俅,陆谦迫害得

家破人亡、有国难投,就更应该用这种严厉的手段惩罚仇人!只是这个时候,林冲才显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终于是气魄宏大得造反英雄!

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

总而言之,林冲终于是英雄了,终于是一个气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

《智取生辰纲》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 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 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 农民革命" ?显然都不是。 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 晁家庄园,三阮则" 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 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 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后,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上,又接二连三地跟洪教头比武的一系列事情,展示了林冲谦和忍让,武功高强.揭露了洪教头骄傲自满,狗眼看人低的恶习,文章层次分明.很显然,林冲是个深藏不露的人,而洪教头却盛气凌人,目中无人.才会输的惨不忍赌,古今中外,因为骄傲而失败的人数不胜数,我们怎能忘怀春秋时期,吴王因为一时自满,才没杀越王勾践,造成当日之祸,一失足成千古恨.蒋介石拥有全副美式装备的800万军队,因为一时骄傲,被打跨了.这一件件刻骨铭心的事,我们不能忘怀.

朋友,请不要忘记,骄兵必败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份沉甸甸的人生哲理,我们不能忘记呀!!!

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赏嫉恶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只找到4篇……sorry^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员读书笔记之《周恩来传》》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776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