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山流水
主要人物
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曲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第二篇:赏析高山流水有感
赏析高山流水有感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传承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关键字:音乐高山 流水 感受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就如高山流水中,我只能感受那曲艺婉转,叠叠起伏琴音!却读不出那所谓的“高山流水常年相依相偎,高山刚毅挺拔却不乏对流水柔情万种;流水柔美亦有其不懈追求,纵使流过千沟万壑总忘不了高山温情的臂弯。无须表白太多,流水便能从高山眼中的青黄变化读懂其心思;无须倾诉太多,高山便能从轻重缓急的流水声中听出其心声。 高山的宽广能揽住流水的一切,忧郁或快乐,委屈或得意;流水的脉脉柔情滋润着高山的心田,将生命涔涔地向前延伸……不管高山如何变化,流水总是高山力量的源泉;不管流水流向何方,背后总系着高山深情的关爱”。
但是我知道了里面的故事后再去合着老师的口述去听,那种感觉虽然不是伯牙与钟子期,但宛如自己也身临其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真挚和惬意!正因为有这样的音乐才能使我感受到古琴的韵律和那潺潺绵绵的友谊!更多的读懂了人生间的知音,需要的是心灵的沟通,情意的相互交融!因为旋律而动容,因
为故事而深刻,我觉得自己达到了一种领会的开始!不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而是一种态度的升华!让我爱上了没有字幕的音乐,那纯属于乐器发出的声音!或许人生不需要太多的直白话语来沟通,就如同一对夫妻,不需要太多的言词,就是一个眼神,一下抚摸,就能明白心理面所想,所答!对古琴高尚流水的瞻仰后,深刻的思考了对音乐的许多话题!音乐可以述说许许多多人传承和智慧的结晶,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人的人生!或许能给一个人带来宁静,带来激情!但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音乐如果学问,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并且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外,老师也经常组织一些打拍子的活动,极大得调动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我的音乐欣赏能力。给我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
上了音乐鉴赏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以前的自己高了一层境界。就拿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而现在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听,更多的是感受和思考!一种心灵的聚集!
第三篇: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
《乐府古题要解》中解说《水仙操》之创作过程,"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
第四篇:《高山流水》 阅读答案
《高山流水》 阅读答案
⒈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⒉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⒊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⒋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⒌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⒍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⒎山,并没请谁来!
⒏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⒐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⒑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w.bsmz.net)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分)
2.根据⒉到⒍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无精打采→。
3.第⒐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⒈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⒉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
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分)
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3分)
答案:
1.答案示例: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评分:一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兴致勃勃 后悔莫及
评分:一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之作用。
评分:一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⒈采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流泉的种种音韵美。⒉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流泉不
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示例: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
评分:3分。
第五篇:《高山流水》读后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演尽各种变幻,内心深处,一直在渴望着一片掌声,这是对我们所作所为的最大奖赏。掌声,是人生必备的元素,是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很明显,这就是中国那个有名的成语“对牛弹琴”的典故。琴师的琴技再高,没有掌声的认证,他何从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这位琴师想必是受多了人类观众的赞赏,竟打起了牛蹄子的主意,想从中获得超出理性生物范畴的掌声。这种想法固然可笑,但也证明了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期盼掌声。但渴望掌声并不是“汲汲于功名”,而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对前途的憧憬,而有了这些,我们就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彩,更有意义。所以,掌声是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砝码,是人生的重要组成元素。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可见,掌声是连通彼此心灵的桥梁,会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风景,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生机勃发。
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在他的《外婆》中,曾用音乐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家人兴致勃勃地去参加一次颁奖典礼,结果却拿不到半个奖,只是对着镜头傻笑,却不知自己到底该不该笑。当周遭的人都在为获奖者鼓掌时,唯独白发苍苍的外婆为他而鼓掌,正是这一声声略显单薄的掌声,使周董意识到:“他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于是,他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于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崭新的音乐天地。是这逆境中的掌声使他坚持了自己音乐的风格,人生的方向,使他勇于面对这些挫折与挑战,所以,人生存在逆境,而逆境中的掌声则尤为珍贵。
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有它负面的影响,即便是掌声也不例外,过度的掌声只会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就像“对牛弹琴”中的那位琴师,但不要因此就使你的手心就此沉寂,多为他人鼓一次掌,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他人来说,也许就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