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2:23:27 | 移动端:《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第一篇:解放战争 读书笔记

《解放战争(套装上下册)》作者是王树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它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通过《解放战争》这本书,算是对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有了一个全貌的了解。

《解放战争》一书开篇就有这么一句话:“1945年至1949年发生在中国的规模巨大的战争——战争的一方称之为’解放战争’,另一方称之为’戡乱战争’。”从这种称呼上的差距,我们就可以看到战争双方有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之为解放战争,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是为了解放光大劳苦百姓的目的,而国民党则是为了一统中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这两种可以称之为对立的立场,显然有着相差万别的结果。

《解放战争》在还原当时战争环境时,很注重人性,细节注意很好,不但是叙述战争人员伤亡、战术战略指挥、战争结果及影响。而且在还原“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的时候,抛却了“成王败寇”的历史功利主义,深入体察人物在历史大势难以抗拒的时候,个体命运的悲喜忧欢。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作者对解放战争中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将领的描写上。除此,作者还详细描述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客观再现了当年马歇尔、司徒雷登等美国高级将领在中国这个战场上所做的事情。

以前在学习解放战争的书中,感觉很枯燥乏味,都是以战争来讲,看到的都是些数字,路线图什么的,都是很严肃的在看,缺乏激情与热血。但是这本书很让人动容。举个例子,同样是介绍中原战争,该书通过细节描述,还原了作战主要将领我军粟裕,与国民党将领李默庵等当时的生活与战术指挥中的风格。在1946年6月,国民党撕破伪装,拒绝组建联合政府,两党关系破裂。而得知中原即将爆发军事冲突的时候,粟裕随即公开对新闻界表示:“蒋不攻李,粟比攻蒋”。而话音刚落,国民党即开始对共产党中原军区李先念部进行军事打击,而李先念部则开始中原突围。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此时,担任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司令一职的李默庵则要面对的对手就是粟裕。李默庵威望极高,在黄埔军较流传“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其能力可见一斑。然在战争准备阶段以及战争结束,李默庵都始终没能研究透的一个人就是粟裕。粟裕在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眼里的形象是: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寡言少语,面带杀气。李默庵与粟裕在苏中战场上开始了七场对决,而结果呢,苏中战役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被称为“七战七捷”。李默庵后来说:“粟裕在指挥作战中的卓越的指挥艺术很值得总结”。书中关于战术的描写不一一列举,而全书对于战役的描述都是基于此种方式,细节入微,而整体布局又大开大阖,读起来思路清晰,令人爱不释手。

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民党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比,兵力不可谓不强大、武器不可谓不极其精良,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能以坚韧顽强的作战风格,最后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其原因在于“政胜其民,下附其上”,有众多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国民党军队迅速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民胜其政,下叛其上”,战争中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毛泽东说:“所谓人民大众主要的就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过革命,忘记了农民,就是你做一百万件事情,也没有用处,因为没有力量。”

而国民党方面呢,蒋介石、杜聿明、胡宗南、阎锡山、张灵甫、陈诚、卫立煌??这些名字被中国百姓熟悉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在写到国民党的失败时,作者强调,长官意志难以统一和派系斗争只是一个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这个政党的主张背离了人民,因而也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大势。

1946年8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十分肯定地说:“如果蒋介石维护人民的利益,那么他就是铁老虎;如果他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就像他现在做的那样,那么他就是纸老虎,会被雨水冲跑??,共产党有力量,因为他能够启发人民的觉悟。在我们中国这里,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但是我们的小米加步枪最后证明去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还要厉害。”事实如此呀。就是因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站在了“最大多数”的人民中间,才有此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注定繁荣昌盛;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党和国家,必然永葆青春。新中国60年的探索和成就表明,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

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不积极的思想糟粕。很多党员与官员为自己的物质享受而摒弃了人民的利益,脱离了人民群众,一味的追求权力、金钱,丧失公共道德与做人的底线。政府虽然也颁布很多条例,提倡反腐倡廉,也加大打黑除恶的力度,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正本清源。一个堡垒的攻破往往不是从外部攻破的,而是从内部开始的。

希望政府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要求官员与干部们都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中间,倾听最底层人民的需求,做为人民服务的事情。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看不惯很多社会上的那些不良现象的,这说明我们都还有一颗纯洁正直的心,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可以更美好,否则真的对不起为我们流血牺牲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烈士们。

第二篇:解放思想读书笔记

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在我党我国的历史上都是一次创新,是一次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次对历史缺欠的否定,是一次对历史历史精华的提炼。要做到这些,解放思想是基础,是前提,所以,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从对国家、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来看,是一个伟大的产物。

怎么理解解放思想呢?

“解放思想”是一个我们每一个国家机关干部职工非常熟悉的词,因为在大会小会、大材料小材料中都会反复出现的“解放思想”这个词,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口号、一种句式、一种说法。但是,如果解放思想仅仅作为一种口号存在,那就没有意义了。到底什么是解放思想?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束缚?思想,怎样才能得以解放?解放思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解放思想,是认识方法和思维能力的问题。思想具有两层含义,其一,观点、观念、意见、理论等,统称为思想;其二,生产和承载观点、观念、意见、理论等的思维方法、思维框架、思维模式,统称为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工厂,思想是产品。解放思想也有两重性,第一层含义,是更新观念,第二层含义是改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就是解开思(思维)放开想(观念)。思维是变化的过程,观念更强调固定的定式。

解放思想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自我超越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就需要有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只有总是保持开放和敏锐,认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随时准备出发,冲破旧的自我,拥抱新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是一种勇气,面对失败,要就地崛起、从零开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魄;而面对成功,能够摆脱过去的经验与惯性的作用,找到新的起点重新出发。

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人类的发展首先是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我们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后人不断推翻前人、新思想不断推翻和替代旧思想的长久过程,永不停止的思考、永远企盼突破也是我们人类解除困惑的唯一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也是人类文明推进的轨迹。

中国共产党所指的解放思想,也是我们常说的政治含义的解放思想。1978年12月1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闭幕式总结讲话(收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144页)上作了定义: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什么是解放思想?我们讲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行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统一的认识。

我们党经历了四次大的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了160年,无论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上,都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出万丈光芒,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结合国情、应对现实,在不同时代下为原本就非常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四次理论上的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顾中国共产党86年的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危机关头的得救,也都源于思想的解放。很多人认为我们解放思想运动主要有三次,我把们党经历大的解放思想总结为四次。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才有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实现由服从共产国际到服从中国国情转变。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主要是进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延伸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除了实践外没有其他任何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二个问题,毛主席的话是不是实践,不是,只是理论;第三个问题,毛主席的话能不能检验真理,不能;第四个问题,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正不正确,不正确。人们的思想观念从长期“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全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实现由服从革命导师个人向服从普遍真理转变,从“语录”标准到“实践”标准转变。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人们的思想观念冲破了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相当成功,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的解放,吃饭穿衣基本得到解决。但整体的国力增强并不太大,特别是城市的改革、工业的改革、企业的改革这些领域发展很慢,主要就是受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束缚,一说到市场就认为与社会主义不一致。邓小平同志(本站推荐:www.bsmz.net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辨别能力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

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他们的第一次关系通常是发生在家里,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幼儿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健康更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关系。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混乱型依恋。幼儿的第二个关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非凡,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自己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并且比父母的传输,智力提升更大。在同伴中的地位,主要有受欢迎的、被忽略的和被排斥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

儿童通过各种关系情境中学习情绪,它不只是起到破坏作用,还具有积极的功能。1岁半开始,能用高兴、伤心、愤怒和害怕来指称内在的情绪,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儿童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堪,情绪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互

联系的。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分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规则和替代规则,2岁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规则,比如为了得到同情而夸张的哭,而只有到了6岁,才能理解替代规则。和智力能力一样,儿童的情绪能力也不同,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情绪能力的发展由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并持续整个儿童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在儿童期获取知识的发展,强调儿童自己的探索,其认为智力发展是儿童于环境的动态和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方面强调儿童的天性或单方面强调环境的影响是无意义的。

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感觉运动阶段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认知建立在动作上,之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协调。前运算阶段中儿童使用符号(词、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世界,思维是自我中心的,直到这个阶段结束,儿童才能换位思考。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了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如多重分类、逆序、排序以及守恒。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包括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内的智力活动,思考越来越建立在头脑理解,而非具体事物形象上。

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社会过程。其包括三个层次:文化方面、人际方面和个人方面。“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自己能够达到成就和在一个拥有更多知识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成就之间的距离,由此包含三个阶段:儿童得到能力更强的成人的帮助、儿童得到自己的帮助、自动化。该理论融入了环境因素,将儿童放到社会环境中去比把他们放到真空(与环境对立)中要有意义,但他也过于忽略儿童个体的贡献和情感的影响。

分析信息处理模式是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之一,儿童心理是重要的信息处理装置,就像计算机运行的方式,心理是依靠特别的硬件和软件,联合运作而产生的结果。儿童的思考依赖于将物件符号化,主要包括语言、游戏和绘画。要将思考变得更容易,即能够将经历依次简洁地整理好,使用的方法就是形成概念和建立脚本。

记忆系统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各种记忆结构能力的改变、儿童现有的知识基础、记忆的策略和儿童的元记忆。

儿童是如何描述他人和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理解他人行动的基础理念可能与儿童自己的理念不一样,也很可能是错误的。因此理解他人是儿童思想解读技

能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使得他们能更准确预测他人行为。

大部分语言技能的获得是在1-5岁之间出现,语言是一套任意的符号,用来思考、交流和自我约束,不限于口语,如手语。语言的获得大部分取决于一般人类种族内在的生理机制。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用,都有自己发展的时间表,并包括一系列的特定技能。

个性化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任务,成为一个个体有唯一的身份。从出生开始,儿童就开始具备一定的个体气质,和个性特征。自我是个性化的焦点,寻找“我是谁”是儿童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包含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和自尊。进入青春期,因为身体外观的变化和自我反省,儿童要解决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获得性别意识(性别特征、性别稳定和性别一致性),才能步入成年。

第五篇:儿童文学的读书笔记

1.绿山墙的安妮

主要内容:马修与马莉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11岁女孩安妮。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小孤女个性鲜明,擅于幻想。她自尊自强,凭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像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2.狼王梦

《狼王梦》给我的感触很深,在这里,我将从两个角度来说说我读后的感想。

(一)蓝魂儿惨死母亲嘴下

《狼王梦》中,蓝魂儿的死,对紫岚来说,是最惨的。他是在紫岚的眼皮底下被猎人的夹子夹住的,后被无耐的母亲紫岚咬死的。

蓝魂儿在母亲紫岚的教育下,养成了不畏不惧,一往无前的习惯。后来他也受到群狼的尊敬,当之无愧地该成为来年的狼王了。然而给紫岚当头棒喝的是,就在这知进不知退的思想下,蓝魂儿失去了应有的思维,轻而易举地被夹住。为了狼儿不被猎人、猎狗侮辱,也为了狼儿少受一点苦楚,紫岚咬死了自己的孩子。

对于处于弱势的孩子,一定是下大力气帮助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应该让孩子经受风霜雪雨,得到锻炼,在挫折中成长。但是,如何把握住度,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做教师的引以为戒

《狼王梦》,的的确确是紫岚想让狼儿做王的一个梦。然而,我们读后,却没有指责紫岚的一颗作为母亲的心。我们只为她的努力失败而心情沉重,沉痛。

放下书本,却放不下思考。育儿,不能像养别的物种一样,人生的路只有一次选择。试想,当初学生们进入校园时差不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后来,一类由于能够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占据要路者中间而成功了,另一类或因头脑的拙劣而进退失据,也或因家长、老师的失误而成为弱势群体。这正所谓是本同而末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难,育好人难。教师应当难中求真,难中求好。

3.哈克贝恩历险记

孩子有自己的声音,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哈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哈克内心的声音就是儿童本身面对社会的一个理解态度和对于社会的渴望。哈克习惯在自然中睡觉,在寡妇收养了他后,虽然他开始接受正常生活的一些方式,但是他接受的很勉强,那种处处讲规矩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受罪,在哈克的眼里“一举一动都要讲规矩,那日子叫人没发过。”等他实在受不了那份罪的时候,他就溜走,换上原先的那件破

衣服,又钻回到那个盛糖用的大木桶去住了。哈克向往自然的生活方式,喜欢探险。在哈克设置了自己被杀的假象之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空间,在路途间遇见黑人杰姆,在当时的法律和正统教育下发现逃跑的黑人不举报主人家是一种罪过,哈克在不断的受着内心的煎熬的过程中,几次几乎举报杰姆逃跑的事,但是在历险的过程中他发现杰姆的善良和友好,同时发现所谓文明世界和上流世界的肮脏、虚伪、罪恶。在这个过程中,哈克逐渐走向成熟。

当然,哈克在最后用行动成功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成人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4.我爸爸

《我爸爸》是表达最具感染力的一本图画书。用极尽夸张的超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一个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爸爸形象,从装帧页的大花格子到烤面包机上跳出的烤面包,处处都有“我爸爸”的影子。原来,“爸爸”的睡衣就是这样的花式啊!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

连坏蛋大野狼也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还会走高空绳索。

他敢跟大力士比赛摔跤,

在运动会的比赛中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真的很棒!

........”

“我爸爸”真的真的是很棒!因为他是大家和“我”心目中的太阳(画面中处处隐藏着太阳),还因为他永远地爱“我”!!!!

安东尼·布朗的图画向来喜欢暗藏玄机,例如,藏在树林里的小红帽和三只小猪、椅子露出的马脚、稀疏得像梳子的头发、球形的云和树、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其中描写爸爸跳过月亮的跨页,更结合了一首《鹅妈妈童谣》的情节,图画里爸爸跳过了月亮,童谣里的母牛没有出现,母牛的斑纹倒是跑到狗身上去了,长了腿的盘子盛着汤匙跑出画面。除了单页图画上出现的趣味外,两两相对的页面,也呼应着爸爸性格中的刚强与柔软、聪明与笨拙……种种相对的特质,把爸爸刻画得极富人性、可爱又逗趣。

5.长袜子皮皮

《长袜子皮皮》是我今年6月初才买回来的童书,也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林格伦的作品。翻开《长袜子皮皮》,我从第一章第一眼读起,就爱不释手。 《长袜子皮皮》为什么让那么多读者喜欢?因为皮皮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皮皮每天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在地板上和面,像个大力士一样可以举起大鲨鱼,可以教训小偷,可以在山洞里过夜,可以爬树、上房,可以做一切他们喜欢的事,皮皮玩得开心的时候没人会叫她上床睡觉;想上学就上学;想冒险就冒险;想野餐就野餐;想吃糖就吃糖??而不必害怕大人的批评。她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性格:胆大的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动手能力强什么都会做;独立能力强,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然与好朋友托米、阿尼卡相比,长袜子皮皮是太淘气、太没有教养了,不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玩拍人游戏,打人??,有着满脑子的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想法。

读了《长袜子皮皮》后,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作为教师,不能

将太多成人世界教条的礼仪过早地去安放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会少很多自由生活的快乐。孩子的童年应该有更多的快乐,这样才是真正的童年,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坚持的一种理念。

6.獾的礼物

《獾的礼物》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讲述了獾与朋友间的美好友谊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和学会接受死亡。

在文字上作者将死亡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这种解释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子来说再形象不过了,獾的信也只有一句话:“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其他的小动物面对獾的死亡当然是很难过、伤心、失落、孤独,这是我们大家都能产生共鸣和能体会到的情绪,书中獾给动物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技艺,这就是獾的礼物吗?不止如此,獾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教会了它们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这才是獾的希望,最后春天来到了,小动物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也接受了獾的死亡,他们的悲伤随着积雪的融化而融化,每当提到獾的名字,说起獾的又一个故事,大家都露出了微笑。

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还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整本书中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是一本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有美好启示的书。它让我们不再惧怕死亡,能够学会接受死亡。让我们体会了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7.爱心树

闲来无事,再次翻看了《爱心树》,感触依然很多,一言难尽,就让我来用笔告诉你们吧。《爱心树》是美国当代作家谢尔希尔沸斯坦的一篇文章。看到故事的最后,我想, 如果,我是大树,我会无私的奉献一切吗?这种无私的付出值得吗?当男孩长大以后,他似乎就有太多的需求,是这些需求让他不再快乐。此时,大树除了奉献自己的一切,似乎就无能为力了。如果说大树是一位母亲,男孩就是她的孩子。她呵护着孩子长大,却要无奈的面对孩子的离去。她想用自己的一切帮助孩子,可是面对孩子复杂的生活,她的付出是有限的。因为对孩子的爱,她必须帮助孩子,只有在无私的奉献一切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久违的快乐。

大树不是妈妈,大树是妈妈的爱,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是爱的延伸,是尊重,是理解,是接纳,是信任,是能量。现在,你再看到男孩回来拿走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男孩的索取而愤怒了,因为他要的正是大树能够且愿意给的。他得到的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物质,而是从爱里获得的能量;你也不会为大树纵容孩子给孩子太多而生气,因为大树给的,只是她能够且愿意给的,是全部,但是不多也不少。

母爱——人生车途上的加油站!

8.男生贾里

贾里是一个初一学生,书中讲述了他在学校和家中发生的事。在家里,他原是一个令爸爸头疼、常被妹妹笑话的男孩;在学校里,他也曾是一个让同学小看、冷落,常令老师难堪的学生。但是他聪颖机智、热情侠义,他给爸爸的作品提建议;帮助妹妹解决困难;为同学

打抱不平……最终,他赢得了爸爸的信任、同学的喜爱和老师的表扬,甚至连常常取笑他的妹妹也对他刮目相看,敬佩有加。从这些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贾里是一个助人为乐、活泼可爱而又淘气的男孩。

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面,情节引人,语言幽默,人物特征描写很细致,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譬如描写鲁智胜时的一段话:鲁智胜是o型血,常常自称是英雄的料子。确实,他讲义气,有些值得夸耀的地方,但这家伙特别爱卖弄,譬如骑自行车时摇摇晃晃,半闭着眼,像个醉汉,其实他很清醒,只是装潇洒,觉得这样美罢了。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者眼前马上就出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男孩形象。

9.秘密花园

这是一部关于大自然的神奇魔法和美好心灵的作品,作者用清新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一个骄纵任性的小女孩玛丽在遭遇家庭变故、失去双亲后,寄居于舅舅家的故事。然而,种种的不幸并没有击倒她,她坚强地生活着,并结识了热爱大自然的小伙伴迪肯。她们善良、纯真、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了庄园中的另一个人——性格怪僻的柯林,她们在一天天地改变着,正如尘封的秘密花园在慢慢地变化着……

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地成长。爱心,会让我们更愉快,更健康。爱心加团结,具有无穷的力量。乐观,积极,微笑,才有精神,才会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们心里。心里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10.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11.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这是一个关于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故事。绘本的封面是一只顶着便便的生气的小鼹鼠,翻开来,还有一个小封面,在它的书名下面还写着“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接着一段可爱又有趣的故事开始了——小鼹鼠刚从地里钻出来就碰上了倒霉的事情,不知道谁把便便嗯嗯在它上了,小鼹鼠火冒三丈,却不知道是谁的“杰作”,于

是顶着“物证”开始寻找“作案者”,它拜访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和猪先生,可是他们都说这不是他们的嗯嗯,并且一一出示了自己的证据,的确是和小鼹鼠头上顶着的嗯嗯不同。正当小鼹鼠左右为难的时候,两位“专家”出现了——两只苍蝇,在他们的帮助下,小鼹鼠终于弄清楚究竟是谁在它头上嗯嗯了,并且小鼹鼠在最后还使了一下坏,在作案者头上嗯嗯了一下,然后赶紧钻回它的洞里去了。每个看到最后的人应该都会为小鼹鼠这个小小的报复行为会心一笑,因为这实在是只很可爱的小鼹鼠。

这个绘本的故事很有意思,插图也很可爱。读完全本,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涵盖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平时我们对“嗯嗯”不会过多的对幼儿进行什么教育,可是这本绘本却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认识了许多“嗯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嗯嗯”你原来还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

我想这就是让孩子阅读的重点,快乐的享受阅读,在短小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小知识、小启发。

12. 美丽的巴拿马

这是一个关于小熊和小老虎的故事,小熊和小老虎住在河边的一棵大树旁。他们的房子很小,但是有一个烟囱。一天,从河上漂来一个箱子,从里面散发出好闻的香蕉的味道,箱子上还写着“巴拿马”三个字。小熊和小老虎都被吸引了,于是一起去寻找巴拿马。他们问了很多人,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巴拿马。有小河,有大树,还有一幢带烟囱的小房子。不过,小熊和小老虎暂时还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这本绘本用简洁的语言和可爱的插图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我们总认为哪里飘着“香蕉味”,哪里就是自己心中美丽的“巴拿马”,却常常忽视了眼前的风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自己所处的地方,还要走远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好好欣赏身边的风景吧。也许有一天离开故乡,你会发现,你居住的地方竟是那么美。

13.根鸟

寒假刚刚开始,我就拜读了曹文轩老师所著的《根鸟》,这是一本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看完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不慎掉进了峡谷里。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在菊坡,他不顾父亲的阻拦要去救人;在鬼谷,他机智勇敢逃了出来;在米溪,他没有因为美好的生活而放弃救人……这虽然只是一个梦,而根鸟却因为这个梦,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最终找到了那个少女…… 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高尚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地流过,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14.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作者是董宏猷,在书中,他在孩子们心中探索他们梦的秘密…… 五岁的梦是可爱的:她偶然见到一棵神奇的大鸟给她的雪花种子。雪花开了,有流片花瓣儿,散发出一阵阵凉爽清甜的香味儿,就像……就像冰淇淋的味道,不一会儿,就掉在地上融化了,风吹来了,雪花飞到千家万户,小区里的居民惊异地看着他们家的阳台,她准备把雪籽

送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让他们也看看雪花,尝尝雪果。

这个小女孩是多么的善良、纯洁啊,不自私自立,把自己家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东西——雪籽,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共享这美丽的雪花,共享美味的雪果,这不是善良,是什么?这本书让我看透了他们心中的秘密,还有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15.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当我一见到《勇敢的心》这书名时就不免有点疑问,勇敢的心是在说一个男孩因勇敢而取得了荣誉呢?还是别的什么呢?于是我带着这种疑问走进书中。

一个叫“勇敢的心”的少年在三岁那年,一场风暴让大海吞噬了他妈妈的生命。从此,他对大海有着一种恐惧。在一次出海,他的胆怯让同伴耻笑。于是,他决定独自出海战胜恐惧,然而那次的大海航行,却意外闯进了孤岛,他凭着勇敢和本领与野人,野兽搏击,最终真正拥有“勇敢的心”。

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会战胜恐惧。有时为了自己,有时为了他人,我们的恐惧将会在一瞬间消失。“勇敢的心”怀着对大海的种种恐惧,自尊的心理让他最终选择挑战,海上的风暴卷起了他所有的依靠——小刀,长矛,食物甚至连衣服都不留下地卷去远方,并把他带到了禁岛——吃人生番的祭祀岛!然而,他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己,并没有放弃,靠着经验和满腔热血,他从一无所有到样样俱全,而且有个避风的小屋。并且,拿到了最有权威的象征——野猪牙项链!这就是勇敢的力量!

的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恐惧。但是,恐惧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展开双臂,去迎接挑战。我相信,勇敢的心会给予你最伟大的力量,那是来自最深层的力量,它的光芒能让任何恐惧不战而退!

勇敢的心并非平常无故地拥有,我们要挑战!朋友们,驾驶人生的帆船,向大海的风涛,接受勇者的试练吧!

16.我的爸爸叫焦尼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千奇百怪的场景,只有我们早就熟悉不过的地方,人物也是简简单单,一对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父子,将要在一起过一天。孩子叫狄姆,妈妈告诉他,爸爸来之前要站在站台上不许动,于是他心情忐忑不安的等待爸爸的到来。你看画面上那个注视着远方的孩子,他的眼神是多么的专注!而这份专注就是因为他的爸爸焦尼坐的火车要来了!父子间的爱跃然纸上。

当火车终于来了,焦尼“奔”过来了,把狄姆举过头顶,我敢担保――所有的,所有的爸爸都是这样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总会用有力的臂膀把心爱的孩子举过头顶,常常还会脱手扔上那么两下,孩子呱呱叫着,父亲也笑着――用这样亲昵的动作表达对孩子源自生命深处的爱。一个“奔”字抵过千言万语,父亲对孩子的思念与爱在此刻的读者的心头如江水一样奔流。

接着场景不断地变换,不变的却是狄姆向每一个遇到的人都说着同样的话: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不由自主地就被感动了,那自豪的样子仿佛那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实际上那就只是他的爸爸,太多的人都不认得他。爸爸在他眼里变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简直就是狄姆的骄傲。

最后回到了车站,还有两三分钟火车就要开动。火车里已经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突然大声叫道:"大家听一下好吗?"众人都停了下来,回头望着爸爸.爸爸大声地继续说:"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段文字是如此的简单,可是从中却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就是在这简单朴素的语言中令人深深感动。

如果细心一些,还会从配图中有所发现:灰色调是如此的忧伤,父亲和儿子的相聚的色彩是灿烂的,冲淡了本应有的忧伤。你相信狄姆将来会怎么样?我相信即使狄姆爸爸妈妈离婚,他也能健康地成长。

愿所有的孩子都有希望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81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