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2:28:54 | 移动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读书笔记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理念中,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美育的培养,而绘画是美育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绘画活动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这篇文章,在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也学到了许多对自身有益的妙策良方。

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笔者在文中说到,要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幼儿的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我们也知道了只有当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自发地想去了解并进一步观察和探究,而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幼儿主动的基础上的,最终幼儿学到的都将通过一系列手段展现出来。

其次,引导与评价相结合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在孩子的眼里,一切似乎都是生命体,而情节的创设,让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探究和兴趣需要之间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所以尽量运用形象生动地语言将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自己也投入到情节中,以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调动孩子,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参与、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无论幼儿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师都应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欣赏,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增强绘画的兴趣和信心。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教师应把如何启迪、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作为组织活动的关键,让孩子们能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自身潜能,给幼儿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绘画,他们就一定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画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第二篇:读书笔记:学习《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有感

读书笔记:学习《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有感

宜兴市亲亲宝贝幼儿园徐赟

幼儿的主动学习对于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环境的创设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今天学习了文章《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让我深有感触。尤其是文章中所提出的五大核心要素的紧密关系。五大要素是指学习材料、操作、选择、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以及成人的支持。这五大要素紧密相连。以我班教学活动后延伸至美术区的《打中国结》为例来谈谈这五大要素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国结》后,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这已经有了学习动力,基于这一动力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支持,也就是五大要素里的成人的支持。考虑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我们提供了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五颜六色中孩子们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彩线去主动练习中国结的打法。有了这些还是不够,仅凭一个教学活动,孩子们记不住打结的方法,于是我们又把是制作过程拍成一张张照片,按顺序张贴在美术区中,孩子们坐在椅子上即可看见。这样更促动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当然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虽然兴趣很浓,但总有能力上的差异。所以老师也需要多观察,必要时给一点指导,孩子们会在操作时更有学习的劲头。正如文中所说:成人的支持,通过布置儿童有安全感和可控性的学习环境来实现。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张天华

一、改变课型结构,突出“以学为主”

以往的数学课,往往是以教师讲授和满堂灌为主,即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进行了三环教学的尝试,即自疑、自说、归纳。

(一)自疑。指学生在上课的前五分钟针对前节课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定理的应用等提出的疑问(一般中、下等学生问题较多)。只有生疑,才会有求知欲,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应予以鼓励。

(二)自说。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和想法都说出来,可以课前说,讲授课程中说,也可以下课前几分钟总结性说,比如说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对教材中老师安排内容(部分课节做顺序上的调整)及自己的观点都可以阐述。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归纳、小结整堂课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归纳。为了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下课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也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用彩粉笔作上重要标记,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课余时间回忆每天所学内容的重要概念:定理、注意事项等,然后再完成作业。三年下来每个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和思考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活其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

三、渗透情感意识,树立学生自信心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心和重视的,是那些基础较差、有较强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帮助和表扬,增强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困难和学习的信心。只要学生有点滴的创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创造和学习愿望。而那些所谓的“捣蛋”行为,教师也要从学生追求个性的角度去分析,并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把这种“反抗”和“捣蛋”的能量转化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涌动。

第四篇:画出幼儿心中的画

画出幼儿心中的画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绘画活动教学初探

义乌市宾王幼儿园朱燕晴

【摘要】绘画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而且能得到快乐。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给予幼儿绘画评价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本文结合《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和《纲要》的教育理念,加上自己的一些教育实践,粗浅的总结出了《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可以给孩子足够参与体验活动,激发孩子对绘画活动的欲望;《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绘画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幼儿园(感谢访问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绘画活动教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关键词】绘画活动教师角色表现形式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的美工活动兼具美术和手工等活动功能,是幼儿的体验、探索在先,教师的推动、提升在后,同时达到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课程;是以幼儿为本,注重过程,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他们亲历的活动出发,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强调幼儿对自我、对他人,对事物的主动构建,充分为幼儿的想象力营造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空间,同时可以通过幼儿绘画中了解幼儿对外围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亲近幼儿、把握幼儿的一些内心细节,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纲要》中还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结合《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和《纲要》中的教育理念,我们将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的兴趣和特长,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素质,陶冶情操,还能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与进步。本文通过新教材的结合开展绘画活动的教育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给孩子足够参与体验活动,激发孩子对绘画活动的欲望。

1.创设环境的氛围,让孩子有充分的体验。

活动环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孩子的审美需要,又要为孩子绘画活动的开展提供直观的表象。如在《镜子里的我》主题开展期间,我们在墙上布置了大量的镜子图片、玩具柜里摆放了各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镜子;娃娃家里贴满了孩子的全家福,这些物体给孩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逐渐在孩子的脑中形成有关镜子的表象特征,为绘画镜子作了铺垫。在活动前通过故事《看看我的模样》感受自己和父母身体的关系,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面部特点;综合活动《变形的脸》感受面部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独特感受;手工活动《小脸蛋》尝试在纸袋上粘贴五官,加深对脸部的认识。在活动中,有的画了一面圆形的镜子,里面还画了自己的模样;有的画了一面椭圆形的并画了老师的模样;有的画了长方形的镜子并画了自己的妈妈等等。孩子和环境的互动中,不仅孩子的认知水平有了提高、也增强了孩子绘画活动的能力。

2.在绘画活动中应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

在引导孩子积极体验的同时让孩子主动思考、探索、创造,除了通过视、听、感等多层次的体验来萌发孩子创造激情外,还应让孩子亲身体验也同样重要。孩子的眼睛是彩色的,他们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周围任何物体都能给他们无限的遐想。在3月12日的植树活动中,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植”树的过程。“种树啦——”看见树枝往泥土里一插,小树苗变“活”了。从而生成了一节《小树小树快长大》的绘画活动,孩子们个个都非常地认真,根据自己的经验,绘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小树。因此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是培养孩子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绘画活动教师角色的变化。

1.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应有知识的灌输者变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以前我们的绘画教学过于强调孩子的技能和技巧,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如:课上请幼儿画猫头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看到过的孩子则很少,他们只是从我们教师的讲解、示范中粗略的了解猫头鹰,现实中活生生的猫头鹰或许只能通过想象或者根本无法知道,从而使得小孩子很难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想法,大家画出来的东西难免都是大同小异,而教师往往从主观上来

判断,认为画的像就是好的。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导致了孩子在下次的画画中会说:“怎么又要画画了。”因此导致了孩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以往教师灌输孩子的知识而引起。而新形式的教育要求孩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再加上孩子的体验、探究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充当课堂上的组织者,全面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实实在在的做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如小班活动中《漂亮的小草》,在这堂课中,出示了一张光画有小羊的图片,要怎么样才能让小羊吃到草,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孩子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通过在纸上画小草的方式,有的说把图片放到外面草地上,也有的说小草已经被吃光了等不同的说法,在肯定并鼓励他们的同时再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先用油画棒在图片上绘画,下次再用其它的工具”这样孩子们就会有意有未尽的感觉,然后请孩子作画我们逐个指导。在整个的活动中都是让孩子在思考后尝试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孩子想说、敢说、想画、敢画,使孩子真正的参与并投入到活动中。

2.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应由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为新教材下的塑造者。

以往绘画活动的教材既固定、又封闭,教师只能是消极和被动的执行,如今幼儿园《探究 体验 交往》课程是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在主题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从而成为绘画活动的原素材并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的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小班的《和水果宝宝一起玩》的活动中,首先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操作区,让孩子们自己亲手操作,串串冰糖葫芦、用泥巴做一做水果,孩子们对此积极性较大,在这当中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冰糖葫芦特别的感兴趣,而且冰糖葫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孩子们平常比较喜欢吃的东西,于是我别开生面专门生成了一次绘画活动《冰糖葫芦》,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对冰糖葫芦的印象,画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样就基本可以达到本堂课开始的初衷了,因此通过让孩子们自己探索、体验并在交往中获得知识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的创造、表现的欲望就更强了。

3.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由成绩的裁判者变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孩子的画是纯真、质朴,与成人画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因此我们在辅导孩子作画的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不能用“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孩子的

画,否则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原有的想像,失去了创造的能力。在作画时,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并给予孩子们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如:“你的花画得真棒!我好像闻到了它的花香”“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颜色用的可真漂亮,我真的很喜欢你的画”或伸伸大拇指,“你的画比老师画得还好看!”,孩子们会因此得到鼓舞,更会为每个孩子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下绘画教学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绘画活动要求孩子大胆地创造和想象,新教材的实施把原先的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保留下来并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必急着将自己的预期目标教给孩子,让孩子被动地模仿,而是可以从各种角度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要表现的多样性。

1.利用多媒体在绘画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

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传统的绘画活动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孩子认识的主体性。而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育中,运用课件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电脑展示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将被调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运用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美”,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孩子对于学习绘画的信息来自各方面,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2.绘画活动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开展,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欲望。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每月的一次亲子活动,注重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来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如:“在和水果宝宝一起玩”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对水果就非常的感兴趣,再加上亲

子活动,更是让孩子体验、探究到了水果的不同味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等等,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做出造型优美、色彩搭配美丽的水果拼盘;通过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提高了孩子审美能力。亲子活动后就可生成一次绘画活动《给水果宝宝穿衣服》,让孩子为自己喜欢的水果涂上漂亮的颜色,有的选葡萄、有的选苹果和梨、有的选西瓜、有的选菠萝和樱桃等。在孩子的体验中了解到水果的颜色,形状等,这样就不用教师的示范而且还可以达到活动目标,又培养了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利用陶艺活动的独特魅力开展丰富的绘画活动。

陶艺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提高每个孩子的艺术素养;又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孩子在玩泥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经历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陶艺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陶艺活动中,需要孩子的想象和创造。陶艺是手、眼、脑互动的过程,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审美感的发展。陶艺过后请孩子绘画,孩子的作品更是丰富而多彩,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绘画教学。

4.利用各种节日生成一系列的绘画活动,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在孩子生活周围都充满了每个节日不同的浓郁气氛,孩子们在卖场、商店、马路上、饭店前、幼儿园等熟悉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如圣诞节,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圣诞老人会不会真的来”“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们送礼物”“为什么要过新年”我们老师倾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因此生成了一节绘画活动《装饰圣诞树》,活动中首先以《铃儿响叮当》进入主题,其次是欣赏圣诞树,最后是孩子作画。在整节课中气氛非常地活跃,作画时孩子也画出了五颜六色的作品。利用节日里的气氛生成一系列的绘画活动,从而让孩子对绘画常生更大的兴趣。

在《幼儿园体验 探究 交往课程》的实践中,孩子的绘画活动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既然孩子的绘画活动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因此,在孩子的绘画中应保护好孩子的活动兴趣和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通过美术活动,有效地培养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充分的表现,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地充实自己,多在网上和书上查阅有关的材料,总结每节课所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与同组的教师进行诚恳的交谈,讨论课堂中细节问题,订出一个解决的方案。总之,绘画活动的教育是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对孩子来说也尤为重要,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新教材实施的更好。

参考书目:

1.《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园美工活动中得创新教育》, 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中心幼儿园,方慧慧。

2.《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边霞 黄进 张金梅主编 , 浙江教育出版社。

3.《关于小班幼儿陶艺活动的探索》,中国儿童教育网。

第五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 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 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 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 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 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 “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 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 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 886”“7456” “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