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7 12:42:10 | 移动端:《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第一篇:《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这个星期,我读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令我感触颇深。

《亲爱的安德烈》是由着名作家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合着的一本书,书中摘录了一位母亲与她的儿子通过信件来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的分开了,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往往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双方多次出现分歧,龙应台感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希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

就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的例子。我的一个好朋友——婷婷,平时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优异,是他们班的班长,是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女生,在他们班,她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有特别多的好朋友,活泼又开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沉默不语,每天回到家就埋头写作业,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不喜欢和家人交流,把心灵的窗子也关得紧紧地,似乎不想让一丝阳光照射进来。在家中不喜欢和父母倾谈,她总是说与父母没有话题可聊,但是和我在一起时,她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学校发生的趣事、她的好朋友的情况、她在学校的表现等等。后来,我与她进行了很深刻的一次交流,才知道:婷婷的爸爸又经常出差,所以没有时间与爸爸妈妈交流。

我和她是有一些区别的,我喜欢倾诉,总觉得快乐的事情应该与每个人分享,所以,我是很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他们知道了我的情况,也会很快乐,这就让我感受到父母其实很关心我,她们在倾听我的话,我们在一起学习,他们在陪伴我成长。而婷婷不喜欢与父母交谈,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无法沟通,因为现在的青少年都比较新潮,对网络的词汇比较熟悉,而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女到底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儿女又总是说些网络潮语,就导致家长和儿女只见没有共同语言,婷婷的内心也就更加封闭了……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很想把这本书送给婷婷,希望她能通过阅读这本书,理解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因为生活的重担,使他们有些无暇顾及你的一些喜好,书中的一句话点明了多少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独立生活的心声:“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还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恐怕婷婷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吧!使婷婷与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能够慢慢被清除,变回那个开朗大方的她。龙应台知道了儿子的想法,相信只要婷婷主动与父母交流,父母一定会知道她的想法的吧!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看这本书,让同学们阅读这本书!

第二篇:《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刘思彤

在上一个学期,郝老师曾带我们做过一次“读书漂流”活动。这使我深深爱上了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尤其是《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这本书的语言直接到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带着不同的心态写信,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在变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儿子内心,想要打开那扇无形大门的母亲。与这位伟大的母亲相对的是一个青年对不母亲的不屑与桀骜,可随着母亲的渐渐深入,儿子的态度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所谓的为了稿费而写,直到纯属是想要与母亲交谈而已。

书中的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可作者龙应台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虽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却永远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关心,会被我当成唠叨。我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到头来才发现那个聪明,其实是愚笨。我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大步向目标走去,丝毫不知道在背后,有着一双关切的眼睛,有一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头来看看她。

龙应台用她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让我懂得,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家,在等着你。

第三篇: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虽然很久以前就有机会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但是以前我都只是随便翻看了几下便放下了,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今天我认真看了下去,感觉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想看,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安德烈的年龄也是十八岁,和我的年龄一样。他在书中向母亲诉说了自己的很多不满于困惑,这些都是我所感觉到的。同样是十八岁,同样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想干什么,同样不太能全面而且正确认识自己。

我来了两个多月了,然而我的方向是什么呢?我是为什么来到这里,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像很多十八岁的孩子一样很迷茫,很困惑,找不到方向......

我也和他有着同样的烦恼,每天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烦恼,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 就像我买了一个发夹,但是它很不合适,于是我耿耿于怀了好几天,一直到我看到书上的故事。就在刚才我打卡时发现只有八十多块钱,而且我的卡好好像一直挂着在花钱,(虽然我不太确认是不是一直在花钱)于是我又为这个事开始烦恼,虽然我的意识一再提醒我刚刚才看过一本书,我应该从中得到应有的启发,但我还是在烦恼。其实那不过是几块钱而已,我并不需要这么烦恼。不过这会儿写着博客,我渐渐的没有了那种烦恼。真的,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为小事而恼很久,真有点不值得。因为就算是烦恼了,也不会弥补回来!

这的确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待我读完后,再好好的写上一篇读后感。

心情好了!

第四篇:亲爱的安德烈 读书报告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最初听到龙应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知道是一位台湾作家,而且一直理所当然地以为作者是一位思想很有深度的先生,直到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才发现她是一位女性,而且还是位和普天之下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爱之深的妈妈。

《亲爱的安德烈》是由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多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提议两人通信,于是这本书便诞生了。

当时读这本书,我是被封面上介绍的,这本书让许多“亲子”由熟悉的陌生人变得能互相理解而触动。当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我周围人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明明都深爱对方,却无法表达,无处述说。结果都这样僵持着渡过,然后挥手,带着对彼此的误解,走进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是无数人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事。我不想让这样的遗憾继续,我也想通过这本书读懂我的父母,读懂我们的关系。

没想到,我已打开这本书,得到的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在信里的交谈,那么陈恳。他们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交谈,他们的通信中,也许有过争执,也许有过分歧,但他们始终愿意试着去理解彼此。我和书里的读者一样,真的很羡慕他们这种关系。

我也曾和父母亲密无间,但那只限于小时候,而且只是单向的——父母对我很了解,而我对他们的过去和内心的想法却一无所知。也许是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许是因为母亲的正确引导,我没有出现青春期时的叛逆,反而倔强的脾气收敛了不少,也从没有偏离父母给我铺的那条人生道路,但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我才猛然察觉,原来母亲总是跟我说,我们总不能一直替你做决定,你要学会自己做选择,但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承担你自己选择的后果。但回顾过去的人生经历,才发现在我每次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中,母亲总会在我身边,不断地给我意见,不断地给我洗脑,直到让我认识到我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是多么的离谱,最后走上她认为的康庄大道,而事实证明母亲指引的那条确实是康庄大道,至少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与母亲总是在这样说服与被说服,我就像被她牵在手中的风筝,每当我要偏离方向的时候,她总是能够扯扯那根线,把我拉回正确的方向。

从高二开始文理分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毅然地要摆脱掉令我痛苦的理科,并不是我的理科非常差,而是相比较那些分子原子以及化学反应式,我更喜欢“我思故我在”以及“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虽然知道学理科也许以后的工作空间会更大一些,但老妈也意识自己的女儿跟她一样没有科学细胞,并且传统地认为整天与化学药品或者冰冷的机器为伍不是一个女孩子该做的事情,女孩子就应该文文气气的,做干净又稳定的工作——教师,而鉴于我的英语在各科中还算是比较好的,高考之后的志愿毫不犹疑地填的都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就这样我未来的工作以及人生的一部分就这样定下来了。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决定考研,对于这个决定老妈大大地支持,而这也是她希望我做的。在她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女人都要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思想独立,才能不依靠任何人,才能抬得起头,挺得直腰。而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因为本科学校就在家门口,隔三差五地就回家,完全没有离家的感觉,为了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选择了离家比较远的学校,而母亲觉得也是时候该对我放手了,应该让我去历练一下。从复试到最后开学报到,都是我一个人,完全没有依靠父母。我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一个人来到离家这么远的陌生城市,举目无亲,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但我喜欢这

种感觉,好想是一个挑战,一切都在变化着,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满着惊喜也可能是惊吓,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切按部就班,一眼可以望到我60岁的样子。

研究生生活确实让我学到不少东西,也改变着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心境。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地感性,任性,考虑事情也越来越理智。现在每次与父母通电话聊的总是以后的工作问题,在哪儿工作,广州还是家里,做什么样的工作。由于离家太远,一年能在家待的时间也只有寒暑假,每次回去母亲总是会要我跟她一起睡。晚上躺在床上,能和母亲聊到半夜,似乎要把不在一起是想说的话一起说完,又好像永远都说不完的话。而我们聊的话题依然是围绕着我。 父母没有明确表示要我回去,但是我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怕耽误我的前途,不敢勉强我,但他们又希望我回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希望子女能够陪在身边。我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想跟他们呆在一起,陪着他们,哪怕是过平凡的生活,也许是潜意识里明白了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看过这本书后,我才猛然发现,通过电话和聊天,父母对我依然很了解,儿我对他们的理解,却没能加深。而现在看见别人做成功了曾经自己没做成功的事。我除了些许的嫉妒,便是由衷的感动。想想父母迟早会老去,自己迟早会长大。但我们却也许都再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我也许到老,都不会知道我的父母,他们年轻时有怎样的理想,他们是否也曾想去沙漠看看?他们又是如何把我们拉扯大,是否也曾灰心丧气?而他们又是如何接受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实,会不会害怕?他们又是否会也在试图理解我们,试图走近我们的心?

我想时间不会重来,而我们有深爱对方,那为什么不试试再多打几个电话,多聊聊天谈谈心。我想知道父母年轻的时候是否跟我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他们是否也曾经年少轻狂过,也想知道他们的爱情,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想触摸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第五篇: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我知道他不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这句话让我有了看这本书的冲动,我相信里面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改变的恐慌,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母亲对教育儿子的一种方法法。

怀揣着激动地心情读完了这本书,书中那些关于作者和儿子的沟通的描写,那些在我们中国孩子眼中新奇的教育方法,一切都让我耳目一新,而作为儿子的安德烈更是让我欣赏。

书中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乐趣,安德烈将“性,药,摇滚乐”看做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可以享受生活中的自由闲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但是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生活,也许从幼稚园开始我们就开始有兴趣班,那时候父母是抱着我们伟大的前途着想,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学习压力也就逐渐加重,我们身上背负的不再是父母的那点期待,也有着为自己未来拼搏的压力,自己也会适当加重自己身上所背的压力,每天早早起床,回家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还要四处奔波去上兴趣班,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有美好的未来,但是这一切的一切比起安德烈自由和惬意相差甚远啊!也许我们不能像安德烈那样过西方人的生活,有他那样的

经历,也许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但是我却想说人生苦短,何不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过上最好的生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去把握,人生就是要自己去过,自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也始终有这么一个问题围绕着我,“为什么年龄相差三十岁,又隔着两个不同文化的安德烈和他的母亲能如朋友一般在信中畅谈?”但是渐渐地我明白,信中安德烈是那个即成熟又带着几分幽默的年轻人,而作者龙应台这是那个一直对安德烈尊重和鼓舞,这使他们之间的交谈如同朋友,他们的谈话有时互相鼓励,有时互相帮助,有时也难免会有一点小争论,但正是这样,才让他们之间的默契感加深,也使他们之间的感情深了,这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们浓浓的爱和情感。

也多么希望我的父母们也能看看这本书,希望他们也能读懂这本书中的道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西方教育和西方生活。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了三十年。

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了个东西文化。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

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bsmz.net)

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

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相关范文: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89383.html